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习作能力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畏惧。教师抓住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从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如何积累写作材料;如何抓住细节,融入写作感情和坚持自评、师生互评的方法进行论述。
关键词:激发兴趣 积累材料 抓细节 融感情 坚持讲评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人类生活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写作的过程不但能启迪人的心智,拓展人的思维,还能锻炼人的意志,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因此,习作能力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畏惧、厌烦作文,下笔无言,写出来得作文枯燥乏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放低门槛,激发写作兴趣。
儿童开始学习写作时,门槛不宜高,能够对写话有兴趣,能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了。对写作的兴趣,是学习写作最初的动力,也是永远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始就让他们失去兴趣,就会影响今后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位教师,仅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她就让学生把看图写话按高年级的要求写,要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有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这不仅拔高了门槛,还造成了学生的压力。一年级属于语言组织期,学生怎能看着一幅简单的图画而写出一篇有框架结构的作文?写话,尝试把能说的话、想说的话写下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文字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愿意做、很有兴趣做的事情。而且从说到写、怎样说就怎样写,也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因此,先说后写、以说引写,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是非常好的选择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人手,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在讲评课文时,谈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词汇、语句;引导学生领悟经典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让学生感受阅读优美文章的乐趣。从而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积累写作材料,充实写作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发现、感知和捕捉习作素材,积累规范的语言文字材料是习作必不可少的要求。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像我班李仔惠等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而像我班有的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说作文先观察,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充分说明阅读是丰富学生习作材料和语言储备的一条必由之路。文章源于积累,厚积而薄发,只有語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要只局限于读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要广泛阅读,多方吸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摘摘抄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
三、抓住细节写出主题,融入写作感情
记得我在上《难忘的第一次》这篇习作时,我班陈德威同学在交流他的“第一次做饭”的过程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写作文时却泛泛而谈,三言两语,写出来的习作纵使结构是完整的,但内容太简单,没能抓住细节去描写,使文章生动具体。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而学生也只满足于把内容交代清楚即可,根本不考虑是否生动具体。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得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让孩子们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练习说一句简单的话。学生说:“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投沙包。”冬天越来越冷”。“树叶越落越多”。然后再在这几句基础上加上别的修饰成分练习说几句连贯的话。或者说自己的一件小事。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且句子说得越来越具体生动。此外,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如:加上适当的形容词,此方法可用扩句形式训练;或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通过对比前后两个句子来看出哪句描写更具体生动。学生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四、培养写作习惯,提倡写作自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的文章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学生写完作文的草稿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誊写,而应该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一方面,修改作文时,要指导学生用上语文教材里统一使用的修改符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规范。另一方面,作文修改也要逐步提高要求,应该先从练习订正字、词、标点、句子、段落开始,然后才能逐步过渡到对整篇文章的线索顺序、结构层次等方面的修改训练。还可以采取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多种形式。经常进行互评作文这样的写作形式,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同学问互相取长补短,集体提高写作水平。
五、坚持写好讲评,树立写作信心
一堂好的作文讲评课,学生可以受到极大的启发,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层次。学生通过构思、修改,最终完成一篇作文,都渴望得到好的评价。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多写多练,而不愿多花费时间去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尽量用鼓励的语言进行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信心,感到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只要努力就能写好的。 每次习作教师都应当先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这篇习作写得非常糟,你也要从中找出哪怕一个优点显示出学生的进步,再告知其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习作有努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惧怕。因为学生有好有差,写出来的习作水平定会不一样,教师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
总之,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多鼓励,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窍门。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心情愉悦、充满激情,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才会稳步提高,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来。
关键词:激发兴趣 积累材料 抓细节 融感情 坚持讲评
习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人类生活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写作的过程不但能启迪人的心智,拓展人的思维,还能锻炼人的意志,丰富人的知识、陶冶人的情操。因此,习作能力在人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畏惧、厌烦作文,下笔无言,写出来得作文枯燥乏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怎样使小学生从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到爱写作文、写出能带有真情实感的好作文呢?
一、放低门槛,激发写作兴趣。
儿童开始学习写作时,门槛不宜高,能够对写话有兴趣,能够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就很好了。对写作的兴趣,是学习写作最初的动力,也是永远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开始就让他们失去兴趣,就会影响今后的学习,甚至终身的发展。我曾听到过这样一位教师,仅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她就让学生把看图写话按高年级的要求写,要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要有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这不仅拔高了门槛,还造成了学生的压力。一年级属于语言组织期,学生怎能看着一幅简单的图画而写出一篇有框架结构的作文?写话,尝试把能说的话、想说的话写下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文字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愿意做、很有兴趣做的事情。而且从说到写、怎样说就怎样写,也是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因此,先说后写、以说引写,把口头语转换成书面语,在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是非常好的选择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是推动学生自觉主动作文的动力。这就要求教师,每节作文课都必须积极地做准备。由学生熟悉的写作素材人手,逐步深入地进行写作训练。每堂课教给学生一些作文基础知识,然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写作训练。在讲评课文时,谈一些令学生感兴趣的词汇、语句;引导学生领悟经典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让学生感受阅读优美文章的乐趣。从而在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写作打下基础。
二、积累写作材料,充实写作内容。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要写好作文,不但要对写作有浓厚的兴趣,还要拥有大量的写作素材。发现、感知和捕捉习作素材,积累规范的语言文字材料是习作必不可少的要求。只有有了一定的积累才能在写文章时把这种积累化为优美的文字。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提高观察兴趣,训练观察能力,形成初步的探索大自然的能力,并学会用语言总结自己的观察、探索的内容。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五彩缤纷的,作文要不断地生活化、平凡化,不要概念化、模式化。对此,义务教育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细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热爱生活,心中的话才会淌出源源清流。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像我班李仔惠等同学提笔作文,左右逢源,信手拈来,一气呵成,大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势,究其原因,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材料储备丰富。而像我班有的同学写作苦于无言,只好“望题兴叹”,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腹中空空。因此,要说作文先观察,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这充分说明阅读是丰富学生习作材料和语言储备的一条必由之路。文章源于积累,厚积而薄发,只有語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所以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要只局限于读课本或某一类课外读物,要广泛阅读,多方吸纳,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在平时要求学生准备积累本,指导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摘摘抄抄,积累词语;读读文章,找到“写作的模样”。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引人深思的现象,抓住细微的“小事”,抓住那些稍纵即逝的美好的一瞬,动脑筋思考,写成日记。
三、抓住细节写出主题,融入写作感情
记得我在上《难忘的第一次》这篇习作时,我班陈德威同学在交流他的“第一次做饭”的过程时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在写作文时却泛泛而谈,三言两语,写出来的习作纵使结构是完整的,但内容太简单,没能抓住细节去描写,使文章生动具体。原因何在?究其根源,是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而学生也只满足于把内容交代清楚即可,根本不考虑是否生动具体。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首先要强调说的能力,这是写话的基础,有话可说,才有话可写,说得精彩,才会写得绘声绘色。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得从小学一年级抓起,让孩子们说熟悉的词语,用喜欢的词语说一句完整的话,要求一句话不但完整,而且要能表达一定的意思。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用“有的.......有的......”“越......越......练习说一句简单的话。学生说:“下课了,同学们有的跳绳,有的投沙包。”冬天越来越冷”。“树叶越落越多”。然后再在这几句基础上加上别的修饰成分练习说几句连贯的话。或者说自己的一件小事。让学生充分体会说的乐趣。且句子说得越来越具体生动。此外,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如何把句子写得生动具体,如:加上适当的形容词,此方法可用扩句形式训练;或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让学生通过对比前后两个句子来看出哪句描写更具体生动。学生作文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
四、培养写作习惯,提倡写作自评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好的文章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学生写完作文的草稿后,教师不要急于让学生誊写,而应该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一方面,修改作文时,要指导学生用上语文教材里统一使用的修改符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规范。另一方面,作文修改也要逐步提高要求,应该先从练习订正字、词、标点、句子、段落开始,然后才能逐步过渡到对整篇文章的线索顺序、结构层次等方面的修改训练。还可以采取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多种形式。经常进行互评作文这样的写作形式,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同学问互相取长补短,集体提高写作水平。
五、坚持写好讲评,树立写作信心
一堂好的作文讲评课,学生可以受到极大的启发,甚至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层次。学生通过构思、修改,最终完成一篇作文,都渴望得到好的评价。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多写多练,而不愿多花费时间去欣赏他们的劳动成果,也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努力找出学生作文的优点,尽量用鼓励的语言进行评价,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信心,感到作文并不是高不可攀的,而是只要努力就能写好的。 每次习作教师都应当先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这篇习作写得非常糟,你也要从中找出哪怕一个优点显示出学生的进步,再告知其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习作有努力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惧怕。因为学生有好有差,写出来的习作水平定会不一样,教师不能以同一标准去衡量。
总之,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多鼓励,激发学生写好作文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教给学生写好作文的方法、窍门。让学生在写作文时心情愉悦、充满激情,有话可说、有事可写。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作文才会稳步提高,写出一篇篇精彩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