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提升會计学专业蒙汉双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人才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经过优化改革,可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人文素养以及良好科学观念的养成,从而更好地满足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探究如何提升会计学蒙汉双语课堂的教学魅力,以期能够为蒙汉双语会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必要的帮助。
[关 键 词] 会计教学;“蒙汉双语”;课堂质量;开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212-02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与培养,我国现阶段已经构建出符合民族实际发展情况的语言教育体制,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国家在众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双语”教学班,并且由教育学家专门编制了“双语”教材、书籍等资料,使很多学科都可以顺利地实现“双语”教学,这也就为会计学专业“蒙汉双语”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会计学专业“蒙汉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蒙古族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客观要求
21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各个高等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方面也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很多高等院校,蒙古族的学生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无疑从客观上要求高等院校要重视“蒙汉双语”教学,从而更好地满足蒙古族学生对会计学专业学习的需要。
(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人才具备“蒙汉双语”的能力。尤其是对会计学专业而言,在教学中涉及大量与经济有关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包含着新形势下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政策,只有开展“蒙汉双语”会计教学,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会计人才,进而为我国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三)现行“蒙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开展“蒙汉双语”教学需要对蒙古族地区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语言文化等环境加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帮助蒙古族的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会计学的“蒙汉双语”知识,实现蒙古族会计专业化人才的教学模式。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会计学的“蒙汉双语”教学无法满足蒙古族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充分调动蒙古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其对会计知识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开展“蒙汉双语”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是对现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二、“蒙汉双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蒙汉双语”教学改革的组织保障
只有在相关教育政策的扶持下,少数民族地区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培养。各个高等院校对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学“蒙汉双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对蒙古族地区的学生而言,开展“蒙汉双语”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另外,在实施“蒙汉双语”教学模式时,需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树立起科学发展观以及现代民族教育理念,目的在于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出专业化实用性的技术人才,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多项工作。高等院校可以专业组建“蒙汉双语”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小组,为“蒙汉双语”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二)重视会计专业“蒙汉双语”教学在边境贸易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正式将中蒙俄经济走廊纳入总体框架中,中蒙俄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可以说发展对蒙经济贸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大背景下,培养出具备“蒙汉双语”技能的会计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院校开设“蒙汉双语”会计课程教学符合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在开展“蒙汉双语”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最近的中蒙贸易新形势,帮助学生认识到掌握“蒙汉双语”技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现实价值。
(三)改善“蒙汉双语”教学条件,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为了实现“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高等院校需要改善当前的教学条件,可以设立专项的建设经费,增加对会计学“蒙汉双语”教学的资金投入,促进教学条件的有效改善。另外,“蒙汉双语”会计教学中师资力量也会对其教学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可以积极开展培训与科研活动,促进相关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鼓励“蒙汉双语”会计学的蒙汉双语教师加强对会计知识的研究,支持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四)重视蒙古族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观的培养
由于蒙古族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及牧区,在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导致他们与汉族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如在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他们缺乏较强的商品观念,尤其是会计专业中绝大多数与生活日常相关的知识内容对蒙古族的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同时由于系统化、正规教育的匮乏,导致蒙古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缺乏创造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开展“蒙汉双语”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以及科学世界观的培养工作,将其纳入教学模块中进行考核,提升蒙古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对会计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热情,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会计专业“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蒙汉双语”教学方案
在构建具体的教学模式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院校在开展会计学“蒙汉双语”课堂教学时,需要制定出符合学生特色以及民族特色的教学方案,树立起“依托行业、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的教学目标,努力为社会的发展、为蒙古地区经济的建设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对“蒙汉双语”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涵盖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从民族教育政策出发,允许蒙古族的学生在弹性的修业年限之内自主把控学习进度,从而在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有选择地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进度。另外,高等院校会计学的蒙汉双语教师在开展“蒙汉双语”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等权衡不同的教学目标,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等各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蒙汉双语”的专业教学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针对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应强化数学、外语、政治和专业课的学习;对毕业后直接就业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等。
(二)科学设计“蒙汉双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学的特点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蒙汉双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应在巩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宗旨,通过构建“三角形结构”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夯实蒙古族学生的专业理论、提升科研水平和培养实践能力。对会计学而言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以及会计实践课程。其中专业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条件;专业能力课是专业理论课的进一步细化和延伸,便于加深对专业理论课的理解,同时又对专业实践课起到指导作用;而专业实践课则有助于促进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又是检验专业能力课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三角形结构”的课程体系中,三者之间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建立“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也是彰显会计类专业教学特色的重要保障。因此,“蒙汉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按照定性与定量、共性与个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从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方面来评价。首先是针对知识的评价。通过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革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方式及考试的形式和手段等。如推广营销实战模拟决策系统软件的运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论坛和讲座,加大对蒙古族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等;其次则是对能力的评价。鼓励“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积极参与市场调研、营销大赛等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对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可按相应比例计入综合测评成绩;最后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开发身心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健全个性为目的。应要求“蒙汉双语”授课学生在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的素质选修模块中至少完成具体的学分绩点,且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四)加强“蒙汉双语”授課学生的引导和管理
蒙古族学生从小受到生活习俗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其汉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般差于汉族学生,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也容易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产生碰撞。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对“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的引导和管理。首先,要给蒙古族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如通过设计难度各异的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以开拓他们的思路,培养和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循序渐进地让蒙古族学生学会用汉语组织内部语言,逐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并重视蒙古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排责任心强、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或辅导员担任班主任,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科学引导和严格管理。
四、结语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对会计专业蒙古族学生的培养,应本着教育理念先进、民族特色鲜明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创新“蒙汉双语”教学模式,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从而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玉华.在高职课程中实施蒙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神州,2016(23):101.
[2]王文华.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之友,2015(10).
[3]尹玉华.蒙古族地区高职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8):47-48.
[4]李慧.在会计学双语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中国证券期货,2017(9).
编辑 马燕萍
[关 键 词] 会计教学;“蒙汉双语”;课堂质量;开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212-02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与培养,我国现阶段已经构建出符合民族实际发展情况的语言教育体制,为“双语”教学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国家在众多高等院校都设置了“双语”教学班,并且由教育学家专门编制了“双语”教材、书籍等资料,使很多学科都可以顺利地实现“双语”教学,这也就为会计学专业“蒙汉双语”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会计学专业“蒙汉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蒙古族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客观要求
21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民族教育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各个高等院校在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方面也都做出了很多的努力。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很多高等院校,蒙古族的学生比例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无疑从客观上要求高等院校要重视“蒙汉双语”教学,从而更好地满足蒙古族学生对会计学专业学习的需要。
(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需要人才具备“蒙汉双语”的能力。尤其是对会计学专业而言,在教学中涉及大量与经济有关的知识内容,同时还包含着新形势下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扶持政策,只有开展“蒙汉双语”会计教学,才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会计人才,进而为我国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
(三)现行“蒙汉双语”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开展“蒙汉双语”教学需要对蒙古族地区的社会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语言文化等环境加以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帮助蒙古族的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掌握会计学的“蒙汉双语”知识,实现蒙古族会计专业化人才的教学模式。就目前而言,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会计学的“蒙汉双语”教学无法满足蒙古族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充分调动蒙古族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导致其对会计知识的实践能力较差。因此,开展“蒙汉双语”会计专业教学工作是对现行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
二、“蒙汉双语”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蒙汉双语”教学改革的组织保障
只有在相关教育政策的扶持下,少数民族地区才能真正实现人才的培养。各个高等院校对少数民族地区会计学“蒙汉双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尤其是对蒙古族地区的学生而言,开展“蒙汉双语”教学模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另外,在实施“蒙汉双语”教学模式时,需要遵循教育客观规律,树立起科学发展观以及现代民族教育理念,目的在于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培养出专业化实用性的技术人才,做好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以及师资建设等多项工作。高等院校可以专业组建“蒙汉双语”会计专业教学工作小组,为“蒙汉双语”会计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多方面的帮助。
(二)重视会计专业“蒙汉双语”教学在边境贸易中的作用
“一带一路”发展倡议正式将中蒙俄经济走廊纳入总体框架中,中蒙俄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六大经济走廊之一。可以说发展对蒙经济贸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一大背景下,培养出具备“蒙汉双语”技能的会计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高等院校开设“蒙汉双语”会计课程教学符合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因此在开展“蒙汉双语”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最近的中蒙贸易新形势,帮助学生认识到掌握“蒙汉双语”技能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具有良好的现实价值。
(三)改善“蒙汉双语”教学条件,提高科研学术水平
为了实现“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的发展,高等院校需要改善当前的教学条件,可以设立专项的建设经费,增加对会计学“蒙汉双语”教学的资金投入,促进教学条件的有效改善。另外,“蒙汉双语”会计教学中师资力量也会对其教学产生极为关键的影响,因此高等院校可以积极开展培训与科研活动,促进相关教师综合能力的提升,尤其是鼓励“蒙汉双语”会计学的蒙汉双语教师加强对会计知识的研究,支持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四)重视蒙古族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观的培养
由于蒙古族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及牧区,在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导致他们与汉族学生呈现出不同的人格特征。如在自给自足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他们缺乏较强的商品观念,尤其是会计专业中绝大多数与生活日常相关的知识内容对蒙古族的学生而言都是十分陌生的,同时由于系统化、正规教育的匮乏,导致蒙古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足,缺乏创造能力。因此在会计专业开展“蒙汉双语”教学时,需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以及科学世界观的培养工作,将其纳入教学模块中进行考核,提升蒙古族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对会计学“蒙汉双语”教学的热情,进而实现全面发展。 三、会计专业“蒙汉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制定灵活多样的有针对性的“蒙汉双语”教学方案
在构建具体的教学模式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确立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高等院校在开展会计学“蒙汉双语”课堂教学时,需要制定出符合学生特色以及民族特色的教学方案,树立起“依托行业、面向市场、服务地方”的教学目标,努力为社会的发展、为蒙古地区经济的建设培养出优秀的会计专业人才。建立健全对“蒙汉双语”学生从入学到就业全过程的涵盖教学计划、教学运行、教学质量监控的教学管理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管理的效率。从民族教育政策出发,允许蒙古族的学生在弹性的修业年限之内自主把控学习进度,从而在比较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有选择地制定学习计划,调整学习进度。另外,高等院校会计学的蒙汉双语教师在开展“蒙汉双语”教学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以及认知水平等权衡不同的教学目标,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和价值等各目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对“蒙汉双语”的专业教学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制定多样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例如,针对有考研意愿的学生,应强化数学、外语、政治和专业课的学习;对毕业后直接就业和准备创业的学生,应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重点培养其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等。
(二)科学设计“蒙汉双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根据会计学的特点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蒙汉双语”专业教学模式的设计,应在巩固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为宗旨,通过构建“三角形结构”模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夯实蒙古族学生的专业理论、提升科研水平和培养实践能力。对会计学而言主要包括专业理论课程以及会计实践课程。其中专业理论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专业能力和进行实践活动的基础条件;专业能力课是专业理论课的进一步细化和延伸,便于加深对专业理论课的理解,同时又对专业实践课起到指导作用;而专业实践课则有助于促进专业理论的学习和专业能力的培养,又是检验专业能力课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在“三角形结构”的课程体系中,三者之间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建立“蒙汉双语”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
少数民族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这也是彰显会计类专业教学特色的重要保障。因此,“蒙汉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应按照定性与定量、共性与个性、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从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方面来评价。首先是针对知识的评价。通过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改革教学和教学管理的方式及考试的形式和手段等。如推广营销实战模拟决策系统软件的运用,开展校企合作方面的论坛和讲座,加大对蒙古族学生平时成绩的考核比重等;其次则是对能力的评价。鼓励“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积极参与市场调研、营销大赛等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以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对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可按相应比例计入综合测评成绩;最后需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以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开发身心潜能,培养创新思维和健全个性为目的。应要求“蒙汉双语”授课学生在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的素质选修模块中至少完成具体的学分绩点,且成绩达到良好以上。
(四)加强“蒙汉双语”授課学生的引导和管理
蒙古族学生从小受到生活习俗和语言环境的影响,其汉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一般差于汉族学生,在民族文化、风俗习惯方面也容易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产生碰撞。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对“蒙汉双语”授课学生的引导和管理。首先,要给蒙古族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表达环境。如通过设计难度各异的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以开拓他们的思路,培养和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循序渐进地让蒙古族学生学会用汉语组织内部语言,逐步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此外,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学风建设,并重视蒙古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安排责任心强、有管理经验的教师或辅导员担任班主任,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进行科学引导和严格管理。
四、结语
总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对会计专业蒙古族学生的培养,应本着教育理念先进、民族特色鲜明的原则,不断改革和创新“蒙汉双语”教学模式,坚持产、学、研相结合,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从而推动民族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尹玉华.在高职课程中实施蒙汉双语教学的实践研究[J].神州,2016(23):101.
[2]王文华.会计专业双语教学改革与创新[J].会计之友,2015(10).
[3]尹玉华.蒙古族地区高职护理专业双语教学实践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5(8):47-48.
[4]李慧.在会计学双语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中国证券期货,2017(9).
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