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广西跨境电商发展现状,针对当前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或方向的高校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课程设置指向不清晰、行业企业参与不足、缺乏专业教师队伍等问题,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措施: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以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组建项目式学习小组,分层次精准培养专业技能;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进专业建设的产教融合,增加校企合作机会;在产教融合中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关键词】产教融合 广西 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125-03
作为传统外贸行业的升级换代形式,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产生对于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对高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深入促进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项目合作的方式,培养出跨境电商专业综合型专业人才,才能满足行业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一、广西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得益于国家大力推动和支持,加上本身具有的交易达成便捷、高效和低成本优势,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快速增长,近四年其复合增长率达到33%。根据2018年9月19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上半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为3.47万亿元,同比增长26%;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此外,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为26%,依据阿里研究院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38%。
广西也在大力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打造面向东盟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基地。2016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30亿元,2017年达到425亿元,约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11%,同比增长28.8%。虽然广西首府南宁市已经于2018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2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一,但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增速上看,广西跨境电商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存在着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慢等问题,并受到物流成本高、通关效率低,跨境电商人才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缺乏职业操作能力强、专业工作水平高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成为约束广西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短板,要又好又快地培养符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要求的外向型专门人才,区内各类高校肩负着不容置疑的责任和重任。
二、当前广西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或方向的高校少,相近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不足。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兴起时间并不是很长,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电子商务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跨境电商行业外向型的特点对专业人才在专业外语、国际贸易环节、外贸单证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复合型的专业要求。有鉴于此,广西目前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高校并不多,近两年有高校开始在原有的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跨境电商专业方向,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超过5000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s://gkcx.eol.cn/soudaxue/querySchoolSpecialty.html?zycengci=;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zjchina.org/mspMajorIndexAction.fo?searchinfo=majorname。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等专业中。由于前几年社会对这一行业发展需求的了解还不够,使得近年来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人数有限,以2017年为例,有20个本科院校和16个高职高专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跨境电商专业,假设每个院校招收一个班级,每个班级招收35人,到2020—2021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只有1260人。以此类推,与跨境电商相近相关的专业全部共计4970人。而《2017—2018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披露:目前全国从事跨境电商的商家至少100万家以上,全国每年跨境电商岗位需求约200万个以上,其中从企业对跨境电商行业岗位人才需要的层次上看,对本科生需求占53%,专科生需求占36%。我们简单按照广西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占比去计算广西对跨境电商岗位的需求,201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82.7万亿元,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约2万亿元,广西的经济总量不到全国的3%,则广西跨境电商发展至少需要专业人才约6万人。但根据表1中的统计,即使广西高校每年所培养的与跨境电商密切相关专业的5000名毕业生全部留在广西从事跨境电商专业工作,也远远不能填补广西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的空缺。
(二)各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课程设置指向不清晰。跨境电商行业具有十分典型的综合性,是“外语”+“外贸”+“电子商务”三者的不同比重融合与整合,既有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特点,又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结合,因此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表现出更加复杂的“跨界”性。当前广西各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商專业人才方面仍然主要是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分别培养,缺乏对这些要素的有效整合与融合。以广西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例,大多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设置设定的培养方向仍然是外贸企业的一线岗位操作员,比如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与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岗位设置的实际需求脱节;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将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培养方向调整转向跨境电商,但由于对实际岗位需要的熟悉和了解不足,导致其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在行业岗位指向方面含糊不清,而且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针对培养跨境电商的平台运营、网络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相关职业技能而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仍然未到位,从而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核心技能水平。 (三)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产教融合度不高。由于高校对跨境电商这一新兴而又快速发展行业缺乏及时、深入了解的途径,在短时间内行业企业还不能有效且深度介入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广西各高校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度仍然普遍不高,现有的产教融合几乎都是以院校为主,企业相对处于被动地位。从高校的角度看,各高校对合作企业的诚信度难以识别,对优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鼓励不明显,导致高校难以对跨境电商产业人才需求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人才培养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协调;而在行业企业看来,对行业发展掌握和了解的时滞使得高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尚未能获取丰富的跨境电商从业实战经验,限制了它们为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能力水平,更使得高校目前尚难以为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再教育等切实有效的社会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拥有行业产业背景或丰富从业经历和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尽管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方兴未艾,但作为传统外贸的升级换代形式而兴起的跨境电商行业仍处于起步成长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各高校中从事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总的说来,缺乏拥有行业产业背景或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教师是各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事这一专业教学的教师要么是从国际贸易专业转型,要么从计算机相关专业转型,建设一支拥有“外语”+“外贸”+“电子商务”综合素质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队伍,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的能力和实力,仍然需要紧紧依靠校企合作,走产教融合的道路。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实战,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实训和培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措施途径
2011年开始,在国家层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广西许多职业院校成立了包含多家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在内的职业教育集团,也尝试了校中企、企中校等办学模式,还有些企业直接投资于一些职业教育机构,甚至创办了职业院校。基于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有效途径探索广西跨境电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以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外贸中小企业、Google AdWords广西体验中心、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会等联合,共建一个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该中心由校、行、企共建、共管、共育,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不仅将建设成为该校第一个学生在岗实训、在岗领薪、在岗提成的经营性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力争建成集教学、实训、生产、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面向学校、企业、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综合性中心。
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须以高校和企业的利益契合为引擎,挖掘与整合各方利益需求和能力互补的全部因素,平衡双方在合作运行中的投入产出诉求,在各有所获、各取所需的利益驱动下自觉自愿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融合。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旨在整合职业院校、行业、区域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商平台资源,共同建设立足本地区、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意图运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帮助本地区及东盟国家中小企业提高产品曝光率、促进订单转化率、缩短外贸产业供应链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贸易成本、获得更大利润,促进行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及毕业生开展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交流、服务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多层次、全方位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培养模式,为培养熟悉外贸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具备专业外语沟通能力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提供实际而且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专业老师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掌握本地区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和岗位需求,积累行业经验,反过来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组建项目式学习小组,分层次精准培养专业技能。为切实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对國际商务(跨境电商方向)专业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根据专业特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学生学习的能力与主观能动性,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来培养。第一层次面向本专业所有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开展专业技能普遍培训,使本专业学生具备就业及创业的通用能力。第二层次是提高学习层次,紧密结合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教学课堂对专业的认识采取自愿报名后进行选拔的方法组建项目学习小组,更为深入和细致地规划专业学习生活,在专业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带领下加入专项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式学习小组的团队组成类型包括“学生 + 学生”、“教师 + 学生”以及“企业 +学生”不同形式等,通过打造出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典型,将专业实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继续开展,依托榜样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符合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应用中。以自愿为基础使得选择“项目学习小组”的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专业教师及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的带领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提高,项目式学习小组深入参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使学生对行业发展和岗位工作实际有切身体会,更是大大促进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提升。
(三)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进专业建设的产教融合,增加校企合作机会。作为广西商务厅的直属高校,多年以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不仅为广西外经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外贸专业骨干人才,而且数量众多的优秀毕业生前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就业、创业,因而为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跨境电商慢慢兴起,原来从事传统外贸生意的外贸企业都或多或少开始涉足并转型从事跨境电商。把宝贵的校友资源有效聚集起来,依托校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但有助于校友企业回馈母校,也能促进校友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双赢的有利局面。要充分利用好广西外经贸行业的校友资源,首先要扩大产教融合的对象选择。除了本省跨境电商行业的企业之外,还应积极转向珠三角、长三角等跨境电商行业体量大、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寻求数量众多、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在拓展产教融合的合作空间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其次,校友企业可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学生到校友企业实习过程中,校友作为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与学院进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更好地了解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目的和需求,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事实证明,以校友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促进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产生更加良好的效果。最后,在体会到产教融合给行业企业带来的利益与优势之后,校友企业家们更愿意为跨境电商专业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其所在单位可以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投资机构,促使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和方案得到落实,并保障其有序推进和发展。 (四)在产教融合中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离不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队伍建设等各构成因素的支撑。通过深入的产教融合,建立高等院校与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等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共同制定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关注专业课程中的理论课程是否能满足岗位工作实际需要,也要关注专业课程中的技能训练是否能培养扎实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商贸实践、职业标准对接;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为专业人才将来的工作能力提升或相关岗位职位迁移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建立健全专、兼职教师聘用和培养制度,以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为依托,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包含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教师资源库”,通过鼓励报考跨境电商行业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带队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参加产教融合项目开发与建设、到企业实践,持续接受行业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培养专业水平高、技能操作强的跨境电商骨干教师;建立灵活有效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针对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强的不同教学内容,鼓励并引进企业专业骨干全面参与课程及实训教学、举办学术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校内教学项目,根据不同教学时间安排及需要实行兼职教师任教动态参与教学的灵活管理,力求建設一支产教融合紧密、灵活机动、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课程设置方面大胆根据行业岗位实际需要进行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跨境电商课程内容,知识结构应以跨境电商业务为核心,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操类课程。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渠道,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跨境电商技能操作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应用,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提高专业应用的能力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当前跨境电商专业的教材内容实践性、技能性具有时效滞后性,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开发跨境电商技能应用型教材,实现应用型教材与实际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由理论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实践岗位工作技能扎实、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的企业人士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共同参与选题、编写和评估符合跨境电商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需要的实用教材。
【参考文献】
[1]朱幼恩.产教融合培育高职跨境电商人才的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8(11)
[2]杨蕾.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4)
[3]王琼.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实践教学的探讨——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2)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互联网商务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B05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 彬(1980— ),男,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海 艳(1970— ),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邓海涛(1975— ),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
(责编 黎 原)
【关键词】产教融合 广西 跨境电商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3C-0125-03
作为传统外贸行业的升级换代形式,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与鼓励,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产生对于培养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对高校而言,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专业课程设置、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深入促进产教融合、积极开展校企项目合作的方式,培养出跨境电商专业综合型专业人才,才能满足行业迅速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
一、广西跨境电商发展现状
得益于国家大力推动和支持,加上本身具有的交易达成便捷、高效和低成本优势,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快速增长,近四年其复合增长率达到33%。根据2018年9月19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上)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为4.5万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上半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规模为3.47万亿元,同比增长26%;中国跨境进口电商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此外,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贸易额占进出口总额为26%,依据阿里研究院预计,2020年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38%。
广西也在大力实施“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工程,打造面向东盟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基地。2016年广西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为330亿元,2017年达到425亿元,约占全区进出口总额的11%,同比增长28.8%。虽然广西首府南宁市已经于2018年被国务院列入全国22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之一,但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增速上看,广西跨境电商的发展水平仍然偏低,存在着基础差、底子薄、起步慢等问题,并受到物流成本高、通关效率低,跨境电商人才匮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缺乏职业操作能力强、专业工作水平高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成为约束广西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短板,要又好又快地培养符合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要求的外向型专门人才,区内各类高校肩负着不容置疑的责任和重任。
二、当前广西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存在的问题
(一)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或方向的高校少,相近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人数不足。由于跨境电商行业的兴起时间并不是很长,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电子商务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外,跨境电商行业外向型的特点对专业人才在专业外语、国际贸易环节、外贸单证处理等方面提出了复合型的专业要求。有鉴于此,广西目前开设跨境电商专业或专业方向的高校并不多,近两年有高校开始在原有的国际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跨境电商专业方向,各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每年培养的专业人才数量不超过5000人。
数据来源:中国教育在线https://gkcx.eol.cn/soudaxue/querySchoolSpecialty.html?zycengci=;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http://www.zjchina.org/mspMajorIndexAction.fo?searchinfo=majorname。
从表1可以看出,广西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开设跨境电商相关专业主要集中在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和电子商务等专业中。由于前几年社会对这一行业发展需求的了解还不够,使得近年来就读这个专业的学生人数有限,以2017年为例,有20个本科院校和16个高职高专院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立跨境电商专业,假设每个院校招收一个班级,每个班级招收35人,到2020—2021年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生只有1260人。以此类推,与跨境电商相近相关的专业全部共计4970人。而《2017—2018中国跨境电商市场研究报告》披露:目前全国从事跨境电商的商家至少100万家以上,全国每年跨境电商岗位需求约200万个以上,其中从企业对跨境电商行业岗位人才需要的层次上看,对本科生需求占53%,专科生需求占36%。我们简单按照广西在全国经济总量的占比去计算广西对跨境电商岗位的需求,201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82.7万亿元,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约2万亿元,广西的经济总量不到全国的3%,则广西跨境电商发展至少需要专业人才约6万人。但根据表1中的统计,即使广西高校每年所培养的与跨境电商密切相关专业的5000名毕业生全部留在广西从事跨境电商专业工作,也远远不能填补广西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的空缺。
(二)各高校跨境电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专业课程设置指向不清晰。跨境电商行业具有十分典型的综合性,是“外语”+“外贸”+“电子商务”三者的不同比重融合与整合,既有国内电子商务行业的特点,又与国际贸易的发展相结合,因此对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和能力要求表现出更加复杂的“跨界”性。当前广西各高校在培养跨境电商專业人才方面仍然主要是按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商务、商务英语、电子商务等专业分别培养,缺乏对这些要素的有效整合与融合。以广西高职院校的国际商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例,大多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课程设置设定的培养方向仍然是外贸企业的一线岗位操作员,比如外贸业务员、单证员、跟单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与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岗位设置的实际需求脱节;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将国际商务类专业的培养方向调整转向跨境电商,但由于对实际岗位需要的熟悉和了解不足,导致其人才培养方案不仅在行业岗位指向方面含糊不清,而且在专业课程设置中针对培养跨境电商的平台运营、网络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相关职业技能而需要开设的专业课程仍然未到位,从而影响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核心技能水平。 (三)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产教融合度不高。由于高校对跨境电商这一新兴而又快速发展行业缺乏及时、深入了解的途径,在短时间内行业企业还不能有效且深度介入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广西各高校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产教融合度仍然普遍不高,现有的产教融合几乎都是以院校为主,企业相对处于被动地位。从高校的角度看,各高校对合作企业的诚信度难以识别,对优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鼓励不明显,导致高校难以对跨境电商产业人才需求进行准确有效的预测,人才培养与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不协调;而在行业企业看来,对行业发展掌握和了解的时滞使得高校的专业教师队伍尚未能获取丰富的跨境电商从业实战经验,限制了它们为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的能力水平,更使得高校目前尚难以为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提供技术培训和再教育等切实有效的社会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与高校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拥有行业产业背景或丰富从业经历和经验的专业教师队伍。尽管电子商务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方兴未艾,但作为传统外贸的升级换代形式而兴起的跨境电商行业仍处于起步成长的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各高校中从事专业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也处于探索阶段。总的说来,缺乏拥有行业产业背景或丰富从业经验的专业教师是各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从事这一专业教学的教师要么是从国际贸易专业转型,要么从计算机相关专业转型,建设一支拥有“外语”+“外贸”+“电子商务”综合素质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队伍,提升专业教学队伍的能力和实力,仍然需要紧紧依靠校企合作,走产教融合的道路。一方面派出专业教师参与行业企业实战,积累岗位工作经验;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业人士参与教学、实训和培训,完善师资队伍结构。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院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措施途径
2011年开始,在国家层面大力推进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广西许多职业院校成立了包含多家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机构在内的职业教育集团,也尝试了校中企、企中校等办学模式,还有些企业直接投资于一些职业教育机构,甚至创办了职业院校。基于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有效途径探索广西跨境电人才的有效培养。
(一)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以校企合作项目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在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全力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背景下,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与广西外贸中小企业、Google AdWords广西体验中心、广西国际经济与贸易学会等联合,共建一个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该中心由校、行、企共建、共管、共育,紧密结合地区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的需要,不仅将建设成为该校第一个学生在岗实训、在岗领薪、在岗提成的经营性校外实训基地,而且力争建成集教学、实训、生产、技能竞赛、社会服务等多种功能,面向学校、企业、社会大众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综合性中心。
产教融合的深入推进须以高校和企业的利益契合为引擎,挖掘与整合各方利益需求和能力互补的全部因素,平衡双方在合作运行中的投入产出诉求,在各有所获、各取所需的利益驱动下自觉自愿参与才能真正实现知识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融合。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旨在整合职业院校、行业、区域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商平台资源,共同建设立足本地区、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意图运用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通过帮助本地区及东盟国家中小企业提高产品曝光率、促进订单转化率、缩短外贸产业供应链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降低贸易成本、获得更大利润,促进行业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也为相关专业的学生及毕业生开展专业实践和创新创业提供指导、交流、服务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多层次、全方位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让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培养模式,为培养熟悉外贸专业知识、掌握电子商务操作技能、具备专业外语沟通能力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提供实际而且有效的途径。与此同时,专业老师通过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掌握本地区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和岗位需求,积累行业经验,反过来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及专业课程的设置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组建项目式学习小组,分层次精准培养专业技能。为切实提高不同层次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加强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对國际商务(跨境电商方向)专业2018级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根据专业特点、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和学生学习的能力与主观能动性,采用“项目式学习小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生分成两个层次来培养。第一层次面向本专业所有学生,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设定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开展专业技能普遍培训,使本专业学生具备就业及创业的通用能力。第二层次是提高学习层次,紧密结合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发展需要,根据自身的兴趣和教学课堂对专业的认识采取自愿报名后进行选拔的方法组建项目学习小组,更为深入和细致地规划专业学习生活,在专业教师的具体指导和带领下加入专项校企合作项目。项目式学习小组的团队组成类型包括“学生 + 学生”、“教师 + 学生”以及“企业 +学生”不同形式等,通过打造出有代表性的跨境电商方向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典型,将专业实践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继续开展,依托榜样效应,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投入到符合行业岗位实际需要的专业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应用中。以自愿为基础使得选择“项目学习小组”的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强,专业教师及来自企业的指导教师的带领有利于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进一步巩固提高,项目式学习小组深入参与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仅使学生对行业发展和岗位工作实际有切身体会,更是大大促进了学生专业操作技能的提升。
(三)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推进专业建设的产教融合,增加校企合作机会。作为广西商务厅的直属高校,多年以来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不仅为广西外经贸行业培养了一大批外贸专业骨干人才,而且数量众多的优秀毕业生前往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就业、创业,因而为学院积累了丰富的校友资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跨境电商慢慢兴起,原来从事传统外贸生意的外贸企业都或多或少开始涉足并转型从事跨境电商。把宝贵的校友资源有效聚集起来,依托校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不但有助于校友企业回馈母校,也能促进校友企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双赢的有利局面。要充分利用好广西外经贸行业的校友资源,首先要扩大产教融合的对象选择。除了本省跨境电商行业的企业之外,还应积极转向珠三角、长三角等跨境电商行业体量大、人才需求量大的地区,寻求数量众多、发展势头迅猛的中小型跨境电商企业的合作,在拓展产教融合的合作空间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培养符合行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其次,校友企业可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基地,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学生到校友企业实习过程中,校友作为企业或部门负责人,在与学院进行充分沟通的前提下更好地了解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目的和需求,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针对性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事实证明,以校友企业作为产教融合的重要合作伙伴对促进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能够产生更加良好的效果。最后,在体会到产教融合给行业企业带来的利益与优势之后,校友企业家们更愿意为跨境电商专业毕业生提供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其所在单位可以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投资机构,促使优秀的学生创新创业理念和方案得到落实,并保障其有序推进和发展。 (四)在产教融合中不断完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离不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专业教学队伍建设等各构成因素的支撑。通过深入的产教融合,建立高等院校与跨境电商行业企业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依托跨境电子商务创业中心等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素质能力的需求,共同制定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既要关注专业课程中的理论课程是否能满足岗位工作实际需要,也要关注专业课程中的技能训练是否能培养扎实的岗位技能操作能力,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商贸实践、职业标准对接;与此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为专业人才将来的工作能力提升或相关岗位职位迁移打下一定的基础。
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建立健全专、兼职教师聘用和培养制度,以产教融合的校企合作项目建设为依托,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包含专、兼职教师的“专业教师资源库”,通过鼓励报考跨境电商行业相关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带队指导学生在企业的实习实训、参加产教融合项目开发与建设、到企业实践,持续接受行业培训等方式,提高专任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培养专业水平高、技能操作强的跨境电商骨干教师;建立灵活有效的兼职教师管理模式,针对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技能训练等实践性强的不同教学内容,鼓励并引进企业专业骨干全面参与课程及实训教学、举办学术讲座、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校内教学项目,根据不同教学时间安排及需要实行兼职教师任教动态参与教学的灵活管理,力求建設一支产教融合紧密、灵活机动、适应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兼结合“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在课程设置方面大胆根据行业岗位实际需要进行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合理的跨境电商课程内容,知识结构应以跨境电商业务为核心,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实操类课程。充分利用产教融合的渠道,在实践教学中进行跨境电商技能操作的现代学徒制教学应用,促进学生牢固掌握专业操作技能,提高专业应用的能力水平。
与此同时,由于当前跨境电商专业的教材内容实践性、技能性具有时效滞后性,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要以产教融合为切入点开发跨境电商技能应用型教材,实现应用型教材与实际岗位需求无缝对接,由理论知识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和实践岗位工作技能扎实、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与需求的企业人士组建教材开发团队,共同参与选题、编写和评估符合跨境电商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技能训练需要的实用教材。
【参考文献】
[1]朱幼恩.产教融合培育高职跨境电商人才的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8(11)
[2]杨蕾.国际贸易专业“产教融合”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7(4)
[3]王琼.基于校企合作的跨境电商人才实践教学的探讨——以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为例[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2)
【基金项目】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背景下广西高职互联网商务专业群建设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B05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李 彬(1980— ),男,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学硕士,国际商务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海 艳(1970— ),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邓海涛(1975— ),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及区域经济。
(责编 黎 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