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这个从去年延伸到今年的话题至今依然热度不减。原因仅是“寒流”尚未退去,各行业因突然大范围降温而结下的“寒冰”尚未消解。
汽车产业的表现尤为明显:连续两年产销量超过20%的高速增长势头在2008年戛然而止。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去年国内汽车销量为938.05万辆,同比增长6.70%,比2007年增幅回落15.14个百分点,企业盈利水平出现明显下滑。
而处于汽车产业链条上重要一环的汽车物流业也受低迷的汽车市场影响,业务量呈逐步萎缩迹象,发展环境寒气逼人。
困境中,各行业逐渐提高了认识,加紧了破冰攻势,我国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产业振兴规划,汽车产业最先放出了振兴信号,一股暖流流经车市,令业界振奋。
对于汽车物流业来讲,这股暖流是否意味着行业升温?业界褒贬有之,大家各执一词。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副秘书长马增荣似乎比较乐观,他认为,汽车物流业完全可以利用这次金融海啸转“危”为“机”,不仅能打破发展“寒冰”,还可通过资源的进一步整合,获得较大的提升。
积极筹谋化弊为利
“如今,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国际市场出问题了,国内市场也好不到哪里去。自去年10月份开始,随着国内外汽车市场的不景气,我国汽车物流业务量明显减少,尤其是以出口为导向的汽车物流业务严重受挫……”马增荣眉头紧锁地说。
作为汽车生产企业的配套服务业,汽车物流与汽车生产、销售密切相关,分析金融危机对汽车物流的影响,关键还要看整个汽车产业的受影响程度。我国汽车产业从去年10月份开始渐入低迷境地,汽车物流企业也是从那时感觉到了压力。
但这种困境持续时间不长,市场就有了新动向。据马增荣介绍,因去年年底汽车生产厂家对库存的集中释放,加之今年1月份我国汽车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我国汽车市场回暖的势头使得汽车物流业似乎感觉到了春的气息。
“但要真正突破金融危机带来的困境,汽车物流企业要积极筹谋,化弊为利!”马增荣言辞坚定地说。
马增荣认为,对物流业来讲,资源决定市场。此次金融危机的到来恰恰给物流企业敲响了警钟,行业必须尽快整合资源。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我们看到,首当其冲的是那些资源分散、不稳定,服务和管理水平较低的中小物流公司,但凡和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服务比较专业的大型物流企业受影响程度不大,比较稳定。这就说明,我们的行业有非常大的整合空间,有规模、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汽车物流企业将是赢家。”马增荣分析说。
逆境逼迫行业资源进行整合重组,看似比较残酷,但对行业长远发展而言,未尝不是个好机遇。
“我个人认为,尽管金融危机对市场可能会产生一些震荡,但可以促进物流市场资源的整合,让那些不具备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从市场边缘淘汰。”马增荣直言。
但他也强调,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物流企业一定要积极筹谋,利用当前的矛盾集中力量化解一些问题,练好自己的内功,通过合作的方式,扩大规模,铺宽网络。
解读“规划”深层含义
“今年1月,即便受到经济危机影响,我国汽车市场还是迎来了开门红,销售保持了增长势头,汽车产业似乎有回暖迹象,我认为这和国家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措施有关。”马增荣坦率地预言,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虽然比较笼统,只是一个导向性政策,但随着一些实施细则的陆续出台,我国汽车产业将很快升温,化解因金融危机结下的行业“寒冰”。
汽车产业链条较长,影响面较宽,所以,国家在振兴经济的时候首先想到了汽车产业。马增荣认为,针对国家出台的这项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汽车物流企业只有理解其深层次的含义方能从中看到机遇所在。
“当前,国外也出台了一些‘救市’计划,但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而在我们国家的产业振兴规划中,刺激消费只是目的之一。也就是说,我国在通过并实施这项计划的时候进行了辩证的思考,希望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解决现有矛盾来解决行业发展的一些难题。”
马增荣认为,正如汶川地震中,中国政府通过抗震救灾行动,加强了民族凝聚力一样,此次的产业振兴规划同样是政府巧妙利用辩证法处理矛盾的体现。
“汽车产业振兴规划除了刺激消费,还谈到推动产业整合,鼓励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抓好技术开发和市场销售两个环节,外包非核心业务;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发展自主品牌;鼓励企业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等,这说明,国家不仅要对整个产业输血,而且还要求产业提高自身造血功能,这正好是汽车产业进行调整的大好契机。而对于汽车物流企业而言,只有尽早对自身服务进行整合,提高服务的能力,方能在汽车产业的调整中抓准机遇。”马增荣深入分析道。
另外,马增荣还重点提到,“规划”中明确提出,将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该项政策对于汽车市场而言也意味着机遇,由此产生的汽车物流将为行业带来一些繁荣景象。
自我剖析主动出拳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是人人皆知的哲学原理。在这场危机的应对中,马增荣认为,还是应该遵循此项原则,首先对行业自身进行深入剖析,找出问题所在,同时,分析行业发展方向,顺势主动出拳,才能尽快渡过此次金融危机。
“当前,我国汽车物流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第三方物流发展不充分。一方面是因为很多汽车生产企业观念不够开放,仍然是自己打理物流业务,没有形成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的习惯。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自身服务的能力、技术、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没有取得汽车生产企业充分的信任。”马增荣分析道。
其次,他认为是我国目前汽车物流的标准化是瓶颈之一。“我国有100多家汽车生产企业,几百家汽车物流企业为他们提供配套服务,这种现状导致我国汽车物流目前的仓储、箱容、运输工具、管理等标准无法统一。将来,如果汽车企业进行整合,那么汽车物流配套服务的整合就存在一定的难度。”马增荣忧虑地说。
目前,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汽车物流分会正在整合全国40多个专家、企业家的意见和建议,在国家物流标准的框架内,努力制定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汽车物流标准体系,该体系包含400多项行业细分标准。
另外,马增荣认为,随着我国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专业化分工将越来越细,这无疑对运输工具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当前,因为我国对汽车产业的目录管理导致汽车生产厂家无法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市场需求的产品,而这严重制约着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汽车生产厂要申报一个新车型,往往需要花半年时间,总体下来要花费大概6万元,这种节奏和速度严重影响了我们物流专用车辆的开发,这种对汽车生产企业目录式的管理亟待改革。”马增荣无奈地说。
而在国外,一个汽车生产厂注册了品牌后,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按照一定的技术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开发新产品,不需要每种新车都要报目录。
对于以上制约行业前行的阻碍因素,马增荣介绍说,行业协会主要采取了以下应对措施:属于企业自身层面的原因,协会引导、帮助企业攻克,属于国家政策层面的原因,协会整理、汇集问题,集中上报有关部门商讨,尽早疏通、解决。
谈及行业发展趋,马增荣反问道,“当前我国的汽车行业还是处于高利润阶段,汽车物流业也没有竞争到让很多企业生存不下去的地步。但我们为什么一定要等到这个阶段呢?难道就不能未雨绸缪吗?”
他认为,汽车物流企业应该有这种长远的战略眼光来看待自己的未来,提前根据产品情况、市场现状寻找合作伙伴,提前进入力量的整合阶段,以便抵御未来更大的风险。
“虽然,汽车物流企业在为汽车生产企业做配套的服务,但我们要考虑到,将来汽车生产企业的服务需不需要整合?汽车物流企业就应该前瞻性地分析这种趋势,提前作一些准备,这样才有可能在未来汽车生产企业的变动中处于主动地位,在机遇到来时把握好,尽早占据市场。”马增荣进一步解释说。
最后,马增荣还信心百倍地说,“现今,国外的汽车消费市场主要以更新为主,当危机到来时,很多人可以不用买车,选择晚报废、晚更新。相比之下,中国的汽车市场因钢性需求比较大,很多家庭为了买车盼望了很长时间,如果资金积攒好了,车市价格也合适,即便处于金融危机的关口,还是有购买需求。这种钢性需求决定了我国未来的汽车产业仍然会保持发展的势头,因此,汽车物流业也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马增荣看来,危机时刻,生存还是死亡,关键在于企业能否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看准机遇,把握好机遇。
背景资料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汽车产业和钢铁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会议强调,加快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必须实施积极的消费政策,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需求,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推进企业联合重组,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强自主创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一要培育汽车消费市场。从2009年1月20日至12月31日,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按5%征收车辆购置税。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增加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并清理取消限购汽车的不合理规定。
二要推进汽车产业重组。支持大型汽车企业集团进行兼并重组,支持汽车零部件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
三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今后3年中央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发展。
四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推动电动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中央财政安排补贴资金,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
五要支持汽车生产企业发展自主品牌,加快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汽车服务业,完善汽车消费信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