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的初中生写作文,喜欢用一些华美的词句,这样的词句如果使用过多,容易使作文流于空洞,在运用那些概括性较强的华美空泛的词句时,如果思维顺势延伸一下,对空泛的词句进行“充实”,完成由空到实的转换,作文就会显得“华而有实”了。这种写法,实质上就是语文老师常说的“先总述再分述”。不过,平时老师可能是在讲组段谋篇时讲这种写法。其实,这种由空到实的写法,既可以用来组织段落和篇章,也可以用来组织句子,是把一个句子写具体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很好学,也很有效果。还是让我们“以例说法”吧,看高手们是如何在文章中运用这项写作技能的。
1 写景物:由空到实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这几句话写卷云,作者先说它“最轻盈”。“轻盈”是一个很美的形容词,但它也是一个显得空泛的形容词。作者为了把文章写得更生动具体,接下来,对文章内容做了一番充实,很具体地写出了卷云的轻盈之态。先写云“很薄”,请注意,“薄”也是一个概括性较强的形容词,本身并不怎么形象生动,作者通过一句具体的描写,来表现云的“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你看,有了这一句,关于“薄”的内容就一下子充实起来,极生动形象了。再写云的“轻”,说它“飘浮”着,“飘浮”一词也显得不够具体,作者接着用两个比喻句,对“飘浮”一词进行充实,说云“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清白的绫纱”,写出了云轻飘飘的具体状态,以上这段内容共三句话,由空到实的写作层次极清晰:第一句话是空的,后两句话是实的,而后面两句话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前半截空,后半截实。
再看下面这个句子:
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椋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法布尔《松树金龟子》)
这句话描写松树金龟子的外貌,先用了一个词儿“仪表堂堂”,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空泛的词,作者接着对这个词进行了一番充实,具体地描绘了松树金龟子神气的外套,请注意,在写它的外套时,作者用了咱们上期讲过的“由面到点”的写法,先写外套整体怎样,再写外套上面的光泽和斑点,层次感极强。
2 写动作:由空到实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布封《松鼠》)
这句话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仔细看,也是有由空到实的层次感。句子的前半截先说松鼠跑跳“轻快”,这是空泛的概说,后半截再说它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对“轻快”一说进行充实,这就显得具体了。
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鲁迅《孔乙己》)
这个句子也用了由空到实的写法,先写“不耐烦”,这是空泛的,再写“努着嘴走远”,这是对“不耐烦”一说的充实,使空泛的内容变得具体了。
3 写观点:由空到实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这一段第一句话是一个论点,显得比较空泛。后面举一个例子,具体说明什么是“积极的探测”,内容就显得具体充实了。
再看下面这句: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马南郝《不求甚解》)
这句话也是前空后实,前半句概述一个观点,后半句对观点进行解释说明,句子内容显得比较具体,
另外,写心理、情感、事件等,也都可以用这种写法。
最后总结一下:以上所说的由空到实的写法,就是句子或段落在意思上分两个层次,先概括所写内容,然后对所概括的内容展开做进一步描绘、补充、说明、解释等,让句段的内容充实具体起来。这种写法在文章中极常见。你有兴趣的话,不妨揣摩一下下面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么由空到实地组织语言的。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高尔基《童年的朋友》)
1 写景物:由空到实
那最轻盈、站得最高的云。叫卷云、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这几句话写卷云,作者先说它“最轻盈”。“轻盈”是一个很美的形容词,但它也是一个显得空泛的形容词。作者为了把文章写得更生动具体,接下来,对文章内容做了一番充实,很具体地写出了卷云的轻盈之态。先写云“很薄”,请注意,“薄”也是一个概括性较强的形容词,本身并不怎么形象生动,作者通过一句具体的描写,来表现云的“薄”:“阳光可以透过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光与影依然很清晰。”你看,有了这一句,关于“薄”的内容就一下子充实起来,极生动形象了。再写云的“轻”,说它“飘浮”着,“飘浮”一词也显得不够具体,作者接着用两个比喻句,对“飘浮”一词进行充实,说云“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清白的绫纱”,写出了云轻飘飘的具体状态,以上这段内容共三句话,由空到实的写作层次极清晰:第一句话是空的,后两句话是实的,而后面两句话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前半截空,后半截实。
再看下面这个句子:
松树金龟子长得仪表堂堂,它身披黑色或椋色外套,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色斑点,显得既朴素又高雅。(法布尔《松树金龟子》)
这句话描写松树金龟子的外貌,先用了一个词儿“仪表堂堂”,这是一个比较模糊空泛的词,作者接着对这个词进行了一番充实,具体地描绘了松树金龟子神气的外套,请注意,在写它的外套时,作者用了咱们上期讲过的“由面到点”的写法,先写外套整体怎样,再写外套上面的光泽和斑点,层次感极强。
2 写动作:由空到实
松鼠跑跳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布封《松鼠》)
这句话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但仔细看,也是有由空到实的层次感。句子的前半截先说松鼠跑跳“轻快”,这是空泛的概说,后半截再说它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跳”,对“轻快”一说进行充实,这就显得具体了。
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鲁迅《孔乙己》)
这个句子也用了由空到实的写法,先写“不耐烦”,这是空泛的,再写“努着嘴走远”,这是对“不耐烦”一说的充实,使空泛的内容变得具体了。
3 写观点:由空到实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探测。比如,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特地栽种竹子,以研究它生长的过程。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这一段第一句话是一个论点,显得比较空泛。后面举一个例子,具体说明什么是“积极的探测”,内容就显得具体充实了。
再看下面这句:
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马南郝《不求甚解》)
这句话也是前空后实,前半句概述一个观点,后半句对观点进行解释说明,句子内容显得比较具体,
另外,写心理、情感、事件等,也都可以用这种写法。
最后总结一下:以上所说的由空到实的写法,就是句子或段落在意思上分两个层次,先概括所写内容,然后对所概括的内容展开做进一步描绘、补充、说明、解释等,让句段的内容充实具体起来。这种写法在文章中极常见。你有兴趣的话,不妨揣摩一下下面的句子,看看作者是怎么由空到实地组织语言的。
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高尔基《童年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