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也有道德感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们认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物跟人一样有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
  直到最近,人类还被认为是唯一有复杂的情感和道德感的物种。但科罗拉多大学的生物学教授马克·贝科夫提出,所有哺乳动物的大脑当中都根植有道德感,正是道德感使不少好勇斗狠的动物依然能够成群地生活在一起。贝科夫教授说,动物有天生的公平感、移情表现,还会帮助其他遇到危难的动物。
  在新书《荒野的公正》当中,贝科夫教授提供了很多实例,他写道:“那种认为只有人才有道德感的观点只是长期以来的一种假设,越来越多的事例证明,事实上动物是有道德感的。不同的人类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规范,同样,在动物当中不同的物种也有不同的道德规范,不能将之与其他动物比较,更不能将之与人类比较。”贝科夫教授认为,动物的道德规范从它们的日常行为当中逐渐形成,在狼群和灵长类动物的群中尤其明显。道德规范有助于控制群内的争斗,提倡合作的行为。
  最近,神经学方面的研究表明,与人亲缘关系较远的哺乳动物(比如鲸和海豚)也有与人相同的大脑结构,因此,它们跟人一样有移情能力,这种能力让它们看到其他物种的个体遇到危难时会主动搭救。以下是科学家们列举的一些用以说明动物也有道德规范的例子。
  狼群内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很稳定,而且有严格的规则来规范。如果一个狼群太大,成员之间联系不够密切,这个狼群势必会分裂。狼与狼之间也体现公平,在玩耍时,级别低的狼也可以咬级别高的狼,只是不可以咬得太重。如果级别低的狼咬重了,它要“鞠躬”请求宽恕,要不会被逐出狼群。贝科夫教授说,如果不是有统一的道德规范,狼群就不可能有这种行为。
  一起玩的时候,对同伴咬得太厉害的山狗,会受到群里其他成员的排斥,有时会被迫离开群体,贝科夫教授说:“那些不得不离开群体的山狗死亡的几率会比群里的山狗高四到五倍。”在山狗群内进行实验,给一只山狗食物,不给另一只,就会发现它们会共同分享得到的食物,这表明山狗是有公平感的。
  大象是一种富有感情的动物。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艾恩·道格拉斯·汉密尔顿对大象的社群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大象们会主动帮助群里受伤或生病的大象。有一次,一只名叫艾利娜的母象病了,另一只母象努力帮艾利娜站起来,但没有成功。那只母象就一直陪在艾利娜身边,直到艾利娜去世。2003年,11只大象救出了被关在南非库瓦苏拉一那塔尔镇的一群羚羊。大象们扯断了铁门的锁链,打开门,放羚羊们逃跑。人们认为大象救助羚羊的行为体现了大象是富有同情心的——以前人们认为只有人类才有同情心。
  实验发现,如果一只老鼠知道它的取食行为会使另一只老鼠受到折磨,它就不会取食。实验室里,实验人员在给一些老鼠喂食的同时,对另一些老鼠进行电击。听到受电击的老鼠的惨叫,得到食物的老鼠就停止进食。由此可以推断,遇到同类受难的时候,老鼠的内心也是很痛苦的。瑞士的研究人员还发现,如果一只老鼠得到过别的老鼠的帮助,下一回它见到需要帮助的陌生老鼠也会援助。
  吸血蝙蝠每天晚上都要吸血,但有些蝙蝠找不到血源,那些找到血源的蝙蝠会与没找到的同类分享它们的食物,它们更喜欢和先前给过它们食物的蝙蝠一起分享。贝科夫教授认为互惠也使动物们在一起时有归属感。一些研究显示,动物体内一些激素的变化让它们“渴望”相互交往。
  科学家发现,鲸的大脑里面有纺锤形的细胞,以前人们以为,这些个体大而形状特别的细胞,只有人和灵长类动物才有,用来传情达意以及理解别的动物的感情。驼背鲸、长须鲸、抹香鲸的大脑内都有纺锤形的细胞。它们大脑内的这种细胞比人脑内的细胞要古老,这个发现说明:复杂的情绪判断,比如移情,在历史上应该更早就出现了,而且在动物王国里广泛存在。
  
  (选自《做人与处世》2009年第9期,南风/编译,略有改动)
其他文献
“微笑服务”已蔚然成为风景,走进大酒店大超市,扑面笑容真如百花盛开。  然而在被称为“温馨港湾”的家庭。似乎还没有看见过这种风景。  这是一个很老的“问题”了。是的,是很老了。几千年前孔子关于孝道回答子夏时哀叹过“色难”,说子孙对老人脸色难看。到了今天似乎还未见好转,很可能还会“色难”下去。  孔子说供养老人吃穿并不难,难在态度上。父亲卧床养息,儿子下班进屋,父亲说要喝杯水。儿子就倒了一杯水,一言
期刊
我是一只蜥蜴。就是那个一到夏天就在地上到处爬的家伙。知道我的本事吗?断了的尾巴还在动啊动的,我就从敌人眼皮底下逃之夭夭了,这事儿可是出了名的。这是连人类也知道的最普通不过的常识,但我的本事可远不止这个。其实我身怀人类都不知晓的本事呢。  尾巴就是我内心的标志,尾巴一断心就跟着受伤了,但并不是断了就一切都完了。  有一次,一只过路的猫对我说:“你这家伙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我,永远是这么个小不点儿。”  
期刊
在心智的各种能力当中,有一种能力在许多儿童与艺术家是得来自然,而且既曾得之,便终身不应失去。这就是那种对一件事物,乃至对每件事物感到喜悦的能力,之所以感到喜悦,并非因为此物是达到某种别的目的的手段,而只是由于它的本身,这正像一个情人觉得他所喜爱的对象真是十全十美一样。一个心智上完全健康的儿童,也许会把他的手放在夏天的草地上,抚摸它,觉得坚实的大地也有点弹性,因而内心感到欣喜。他倒没有考虑这草地对人
期刊
家有一坐头,绝低矮。迂公每坐,必取瓦片支其四足。后不胜烦,忽思得策,呼侍者,移置楼上坐。及坐时,低如故。乃曰:“人言楼高,浪得名耳!”遂命毁楼。  明·浮白斋主人《雅谑》  解说 迂公家里有个矮凳子,他坐的时候,得用瓦片把四只凳子脚支起来,麻烦得很。后来他忽然想出个主意,叫家里的用人来,把凳子搬到楼上去,然后自己再上楼坐下。凳子还是很低,坐着还是很不方便。迂公于是很不满意:“人都说楼高,楼这东西也
期刊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期刊
中午时分,市民之家餐馆,我正埋头看菜单。  “打扰您了!”突然,有人对我说。我抬头一看,—位相当漂亮的女士正站在我的面前。  “您是罗杰吗?”她问我。  “是的。”我答道,同时疑惑地看着她。我敢肯定,在此之前我从未见过这位女士。  “我叫芭芭拉,我的丈夫叫托尼。”她说,然后指着离我较远的一张桌子。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去。但我不认识独自坐在餐桌旁的那个男人。  “对不起。我,嗯,我有点糊涂。我想我不
期刊
我出生在农村,父母都不识几个字。记得拿到唐河四中录取通知书那天,前后院的老少爷们儿都高兴得跟过大年似的。坷垃窝里出个秀才,那真是整个家族的荣耀。  唐河四中是全县的重点初中,学校就在有几百年历史的孔庙里。状元门、状元桥、工字房、梧桐树、重檐歇山琉璃瓦的大殿,一下子就把我镇住了。我暗暗铆足劲儿,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上大学!  谁知1966年暑假过完,“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就乱了起来。把校长揪上大殿批
期刊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童年可以贫穷,甚至没有书读,但不可以没有游戏。  比起迪斯尼等许多儿童乐园。来,农村的打谷场真是太平常了,但是它却给了作者一个快乐的童年。如果说跳房子、单腿独跳、滚铁环、打弹子、斗鸡这些游戏城里的孩子也玩,那么在草垛上打仗、在草堆里打地道战、唱着歌谣“抢芊”、偷摘院子里的果子,则是唯有农村孩子才有的享乐。文中把这些游戏活动称为“疯闹”。也许正因为缺失了这种充满激情和野性的疯闹,现
期刊
【导读】  《渴望生活——梵高传》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年仅26岁的他,在巴黎偶然接触到梵高的绘画,被梵高辉煌的作品和悲惨的经历所震撼,于是背起行囊,走遍欧洲,拜访梵高的亲友,寻找有关梵高的第一手资料。他住过梵高曾经居住和作画的每一处房屋,跋涉在法国南部阿尔的田野上,感受梵高视野里的一切……接下来,在几近迷狂的状态下,四易其稿,写成《渴望生活——梵高传》。在此后三年中,书稿被美国17家
期刊
有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准备在高空尽情展现他的绝活了,他要挑战的是一条相当长的钢丝。到底多长呢?连他自己也说不准。他只能看到终点处模糊的轮廓,所以无法目测远近,可是,他站在起点处却镇定自如,对他来说,去做这件事本身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挑战终于开始了。他心如止水,毫无畏惧,所以能很好地运用他那天才般的技艺。他看上去步履轻盈,并不像人们所担心的那样紧张、生硬。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  本来,如果照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