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实现高中物理课的情境教学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l_c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境教学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教学领域研究和实践的一个热点课题,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化的情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根据笔者长期分析国内外教学现状,开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谈谈“创设情境,实现高中物理课的情境教学”的体会。
  一、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是物理教育的目标,物理教师要贴近社会生活,善于通过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在“静摩擦力的方向”问题中,不少学生难以正确理解而认为“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为了探究这个问题我提出“人走路时所受的摩擦力是朝哪个方向?”
  由于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感觉很熟悉纷纷讨论。有的同学认为“人向前运动,摩擦力应该是阻力,其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所以摩擦力应该向后”;有的同学认为“人走路时,摩擦力应该是动力,人要依靠这个力前进,所以摩擦力应该向前”。
  为了对问题进行探究,笔者在讲台上创设一个走路慢动作时后脚向后蹬的情境,提出“此时如果后脚踩到一块香蕉皮,后脚跟会出现什么情况?”这个情景学生比较熟悉,马上回答“后脚跟会向后打滑”。笔者紧接着问“实际没踩到香蕉皮时后脚为什么就不打滑?”学生分析“这是由于后脚受到向前的摩擦力,阻碍了后脚跟向后打滑的趋势”。由此得出结论“此时静摩擦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为了进一步探究,笔者又在讲台上创设一个走路慢动作时前脚刚要着地的情境,提出“此时如果前脚踩到一块香蕉皮,会出现什么情况?你对摩擦力会有什么思考?”学生对这一情景也很熟悉,很快得出“前脚将会向前打滑,实际没有打滑是因为前脚受到向后的摩擦力,此时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也相反。”
  通过情境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同学们一致明确了“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的方向没有必然联系,但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的规律。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教师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物理情境,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通过实验探究创设情境
  由于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不衔接性,导致高一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困难重重。教师如果善于创设小实验情境,指导学生利用小实验来探究物理问题,让学生通过“动手、动眼、动口、动脑”获得感性认知,通过分析思考升华为理性认知,对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有着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自由落体运动”中,有的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认为“羽毛下落慢,石头下落快,是由于石头更重的原因”;有的学生知道比萨斜塔实验“轻重两小球是同时落地”,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了对自由落体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课堂上可以创设系列小实验情境:
  各小组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纸片和一个粉笔头,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小实验探究。
  ①取一张纸片和一个粉笔头,从相同高度自由下落,可以看到粉笔头先落地。
  这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感知是相同的,学生可能会认为“重的物体下落更快”。
  ②将一纸片搓成团与张开的纸片同时释放,可以看到纸团比纸张先着地。
  通过两种情境的比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思考“重量不是决定下落快慢的唯一因素,应该与纸的形状有关”。
  ③将纸团与粉笔头同时释放,会看到两个物体几乎同时落地。
  这情境是学生意想不到的,至此学生明确了“不同重量的物体也可能同时落地”。
  通过指导学生进行三个小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的认知从“知觉向思维”过渡,从而引发学生的猜想“可能是空气阻力影响物体下落”。
  ④教师提出问题“如果能在没有空气阻力的环境下做实验会看到什么现象?”,再次激发冲突,指导学生进行“钱羽管试验”,学生普遍认识到“平时认为的重者先落地是由于空气阻力作用的的结果”。
  通过小实验情境的创设,使学生对“只在重力作用下,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具有深刻的理解。学生有了动手体验,再通过理论分析,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培养了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物理问题的科学精神。
  三、通过物理图象创设情境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高中物理图像法就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运用图像直观形象地展示物理规律的一种解题方法。
  问题:如图1所示,电子在匀强电场中运动,由于平行板两极的电压变化产生图2所示的变化电场,已知场强为E,电子电量为q,质量为m,电场变化的周期为T,电子由静止开始运动,求5T时间电子运动的位移。(不考虑重力,5T时间内电子还没有运动到极板)
  分析:本题中,在一个周期里,前一半时间内有电场,后一半时间内场强为0。在有电场期间,电子就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而加速,有加速度,电子的速度就会发生變化;在没有电场期间,电子就没有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做的是匀速运动。因此电子是做“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匀速”的运动,要求电子的位移,显然比较复杂。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①引导学生先讨论前T/2时间内的运动情境,由F=Eq a=F/m S1=a(T/2)2/2 ,可以求出电子在前T/2时间运动的位移是S1=EqT2/8m。②引导学生创设图象情境,作出电子运动的速度时间v-t图象。
  通过v-t图象来展示物体的运动情境:由于电子是做“一会儿加速,一会儿匀速”的运动,所以v-t图象如图3所示,在v-t图象中,图像所围的面积就是物体的位移。图象很清晰地展示了电子的运动规律,即电子在T/2-T期间运动的距离是2S1;在T-3T/2期间运动的距离是3S1;在3T/2-2T期间运动的距离是4S1…。找到这个规律,学生很快就能得到结果,在5T时间电子运动的位移是S=55EqT2/8m。   启示:运用图象处理物理问题是知识和创新能力的结合点之一。当题目设定的情境较为复杂且用物理公式等方法较难解决时,可以考虑先对局部做详细的分析,再通过创设图象情境来解决问题。运用图像法直观、形象、简捷,经常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通过趣味活动创设情境
  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趣味性,在“寓教于乐” 的情境之中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往往可以获得高品质的教育教学效果。
  案例一:在“电功率”的教学中,为了强化学习效果,可准备好两式卡片,一式六张分别是“I、U、R、W、P、t”六个物理量;二式三张分别是“I=U/R、 W=UIt、P=UI”三个基本公式。让学生在一式卡片中任意抽三张,选择其中一张作为“求的量” ;从二式卡片中选择一张作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公式;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的事例,列举相关的数据与补充必要的条件来探究问题。一個学生从一式卡片中任意抽取的三张分别是“I、P、t”, 从二式卡片中选择的一张是“W=UIt”,提出的问题是“我在家晚自习时用的是30W的日光灯,平均每天使用4小时,按市价电费每度0.5元计算,一个月要交多少电费?”他通过如下计算“①W=UIt=Pt=0.03KW×4h ×30=3.6KWh;②3.6KWh×0.5元/KWh=1.8元”得出了一个月要交1.8元的电费。
  案例二:在测定电功率的实验中,学生凭着好奇的心理特点,完成实验目标之后,常常觉得“好玩”进行系列性的猜想与研究“(1)本实验还有可能得出其他的结论吗?(2)换用别的器材,有可能得到本实验的结论吗?(3)利用现有的器材改变组合方式,有可能进行哪些问题的研究?(4)增加或减少一些器材,又有可能进行哪些问题的研究?”等。学生提出的问题,有的依靠自己的能力就能解决,有的在老师的帮助下获得解决,还有的只能暂作“悬念”留待将来再研究,体现了“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之中得到培养。
  在趣味性学习活动中,充分激发了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精神,培养了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情境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策略,是以小组自主性学习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和奖励依据,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分组至关重要,小组成员结构的合理性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笔者在高一的学期初就力争准确的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结构、智力水平、兴趣爱好、性别年龄等特征,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组成学习小组,每组平均4人,前后桌组成一个小组,设组长一人,各层次的学生约3人。为使小组活动能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使小组成员起到互帮、互学、互促的作用,组长一般通过教师推荐和组员评选产生,每月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此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的勇气。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当教师出示学习目标之后,小组成员能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带着问题去探究未知的知识,在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和研究任务,有效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新课改精神。
  为了及时了解各小组成员的学习动态和培养小组长的综合能力,每周安排一节活动课,由各小组长组织组员研讨一周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等问题,完成“小组研讨记录表”及时反馈给教师。在这种活动中,①学生围绕课堂内没有解决的问题或可以延伸的问题作进一步的探讨;②小组成员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互帮互助,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③教师能够及时地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控和帮助学困生。
  教师要善于对小组合作活动如“参与程度、交流协作、探究成果、回答问题”等进行奖励性的评价,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发展。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模式之一,情境的作用是使学生的学习具有身心的整体参与。物理情境教学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激发学习情感和创设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学习环境,使物理学习成为既有愉悦的心理体验,又建立在客观的感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情境中学习物理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可以使物理过程更加直观,让学生容易理解,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其他文献
文艺创作需要灵感,思考数学问题和解数学题同样有时也需要灵感,灵感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由于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模糊性等特征,使得人们认为灵感很神秘,不可捉摸,不容易得到。因而在数学数学中,教师们常不重视对学生灵感思维的培养。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根据根据实践,就灵感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意义及其培养策略谈些粗浅的认识。  1. 灵感思维的概述  “灵感”一词原本是宗教用语,起源于古希腊,哲
期刊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灵活地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作文中去。平时,在作文教学中有很多小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一篇文章究竟写什么?怎样写?总是无从下笔。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关键就是没有处理好教学大纲中提出的“读”与“写”的关系。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些做法:  一、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选材。  
期刊
政治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教材内容抽象,理论性强;再加上学生学习动机、目的不明确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普遍不浓,极大地影响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地限制了政治学科智育和德育双重功效的发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习方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目标,思想品德课抽象的理论和概念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而多媒体具有综合文字、图像、影
期刊
【摘 要】我们听过很多教师的课堂,有的教师设计的课堂很精彩,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大多数教师的课堂实在不敢恭维,除了所谓的演练外,实在没有什么新意,从学生呆滞的目光看出,组织这么一堂课实在是难为老师了。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机,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对孩子们充满吸引力?这是我们教师当前最重要的课题。根据我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多位专家的讲解学习,总结了几点体会,以期与大家分享。  【关键字】英语教学;教
期刊
【摘 要】论文从以下五个方面论述了语文综合活动课如何使中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精彩:一、更多自信,展现自我;二、开阔视野,点燃梦想;三、感受自然,回归自我;四、学会关爱,感悟人生;五、学会坚强,勇敢自信  【关键词】 语文;综合活动;精彩  为了让语文课更贴近生活,让语文学习更丰富多彩,让学生收获更多快乐,人教版初中语文在每个单元都设立了综合活动课。  这种新颖的活动课,让语文课不再枯燥,让学生在学习
期刊
【摘 要】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激趣是关键。笔者从以下方面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激发学生愿写、乐写的兴趣;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冲动;教给写作方法,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激趣;初中生;写作水平  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一布置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叫苦连天,似乎写作是
期刊
【摘 要】英语听力是整个中学阶段学习的难点,更是高中生考大学的拦路虎,素质素质教育在我省的推行,在英语课中有效实施提说能力的训练,不仅是提高学生升学率的关键之一,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面对过去,特别是山区乡镇中学,培养的学生只是会做笔试,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很不受重视,即所谓的“哑巴英语”。  【关键词】高中生;英语;听说能力;能力训练  一、高中英语听说训练常存在的误区  首先过去高中英语听说训练
期刊
【摘 要】心理学实验表明,人在从事感兴趣时的活动时各种心理活动都会调动起来,从而呈现出积极活跃的状态。小学生有喜欢新鲜有趣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小学心理特点,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激发起来。从学习目的性教育入手;精心创置情景;质疑设难;恰当评价;改革作业布置;开展竞赛性和娱乐性活动。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兴趣;激发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畅所欲言的课堂、自由活动的课堂、自主探究的课堂。为实现高效课堂,数学教师应该寻找数学活动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广泛关注。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可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使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更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重要的品质。本文旨在从合作学习的研究背景,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程序、要点来说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合作学习;语文教学;教师  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