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关研究发现,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问时,若能给予学生3秒或3秒以上的时间作为思考的缓冲时间,那么乐于表达的学生数量会提升,学生的表达内容也会更加丰富、有见地。如何控制好课堂的节奏,避免表面热闹的肤浅对话,让每个学生能进行高质量表达,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本着“让人人得到充分发展、人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的教学理念,给足学生思考的时空,撇去他们内心的浮躁,让思维从低阶向高阶发展。
一、理性候答,关注全体
在课堂上,不同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给足每个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穿过浅层思维,进行冷静、深刻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绿》一课时,学生在思考“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一句的含义时,最初都把目光聚焦在第二自然段中丰富的绿色种类上,认为有节奏就是因为绿得有层次、有变化。笔者仔细观察了学生的反应:有的学生因为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一致而欣喜,有的学生因为不是自己先说出来而有一种被抢了风头的失落,有的学生似乎片刻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有的学生好像课堂跟自己无关,无所事事地看热闹。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深入思考,笔者让他们重新阅读课文。笔者没有继续站在讲台上,以免让他们产生被催促的错觉,而是走在他们身旁,观察他们的行为。耐心的等待让每一颗浮躁的心都趋向平静,从他们的凝神瞩目中,笔者发现之前停留在表面的思维,此刻却变得格外活跃。
二、耐心倾听,真诚激励
在学生经过了一番认真思考与探究之后,笔者对他们的态度是热情的、耐心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和生活经验的不足,要在短时间内思路清晰地表述有一定逻辑的内容,比较困难。教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引导他们将跳跃的思维捋顺,把想法说清楚,真诚激励他们去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总结。这样的过程能促进学生掌握表达策略,提升表达能力。
例如,在《绿》这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有一项阅读对比的任务,它要求学生将这篇文章和宗璞所写的同主题的文章进行对照,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对艾青笔下绿的动态美有了深刻的感受,此时的“找不同”就变得顺畅多了。但是,认知能力的限制让他们发现一处不同就停止阅读,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笔者告诉学生:“如果你发现了两点不同,可以抬起头看着老师笑一笑;如果你发现了三点或者三点以上的不同,就可以做好与全班同学分享的准备了。”在耐心听完学生表达他们的看法后,笔者以“刚才你说的老师没听明白,能再说一遍吗?”“你很有自己的想法,能不能重新考虑一下表达的先后顺序,让自己的观点更明确?”等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发散思维,形成能力
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究、展示的学习过程,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这还不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探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因此,在每个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都有必要让学生再次回顾思考过程,总结自己解决问题时运用到的方法。
例如,在理解《绿》这一课中“飘动”一词的意思时,有学生说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有学生说是从辅导资料上看到的,有学生说是上网查的。笔者首先问他们有没有人是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接着,笔者让他们系统地总结出理解词语的方法。最后,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飘动”在本课中的意思,以培养他们独立理解词语的能力,并发现这种理解方法的好处,让他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自觉运用这样的方法理解陌生的词语。
新时代下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踊跃展示,但更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放慢脚步、保持耐心,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的心理,在充分思考、从容表达中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
一、理性候答,关注全体
在课堂上,不同学生的认知和思维存在差异。教师要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课堂学习的效果,给足每个学生阅读、思考的时间。这样,学生才能穿过浅层思维,进行冷静、深刻的思考。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绿》一课时,学生在思考“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一句的含义时,最初都把目光聚焦在第二自然段中丰富的绿色种类上,认为有节奏就是因为绿得有层次、有变化。笔者仔细观察了学生的反应:有的学生因为别人的发言与自己的想法一致而欣喜,有的学生因为不是自己先说出来而有一种被抢了风头的失落,有的学生似乎片刻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有的学生好像课堂跟自己无关,无所事事地看热闹。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深入思考,笔者让他们重新阅读课文。笔者没有继续站在讲台上,以免让他们产生被催促的错觉,而是走在他们身旁,观察他们的行为。耐心的等待让每一颗浮躁的心都趋向平静,从他们的凝神瞩目中,笔者发现之前停留在表面的思维,此刻却变得格外活跃。
二、耐心倾听,真诚激励
在学生经过了一番认真思考与探究之后,笔者对他们的态度是热情的、耐心的。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和生活经验的不足,要在短时间内思路清晰地表述有一定逻辑的内容,比较困难。教师要耐心倾听他们的发言,引导他们将跳跃的思维捋顺,把想法说清楚,真诚激励他们去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总结。这样的过程能促进学生掌握表达策略,提升表达能力。
例如,在《绿》这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有一项阅读对比的任务,它要求学生将这篇文章和宗璞所写的同主题的文章进行对照,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对艾青笔下绿的动态美有了深刻的感受,此时的“找不同”就变得顺畅多了。但是,认知能力的限制让他们发现一处不同就停止阅读,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发表自己的观点。笔者告诉学生:“如果你发现了两点不同,可以抬起头看着老师笑一笑;如果你发现了三点或者三点以上的不同,就可以做好与全班同学分享的准备了。”在耐心听完学生表达他们的看法后,笔者以“刚才你说的老师没听明白,能再说一遍吗?”“你很有自己的想法,能不能重新考虑一下表达的先后顺序,让自己的观点更明确?”等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三、发散思维,形成能力
让学生经历思考、探究、展示的学习过程,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这还不够,教师要让学生通过一次次的阅读与探究,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因此,在每个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都有必要让学生再次回顾思考过程,总结自己解决问题时运用到的方法。
例如,在理解《绿》这一课中“飘动”一词的意思时,有学生说是通过查字典知道的,有学生说是从辅导资料上看到的,有学生说是上网查的。笔者首先问他们有没有人是自己独立思考出来的。接着,笔者让他们系统地总结出理解词语的方法。最后,笔者指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尝试理解“飘动”在本课中的意思,以培养他们独立理解词语的能力,并发现这种理解方法的好处,让他们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自觉运用这样的方法理解陌生的词语。
新时代下的语文课堂,注重学生的踊跃展示,但更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在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放慢脚步、保持耐心,帮助学生克服浮躁的心理,在充分思考、从容表达中发散思维,提高思维能力!
(作者單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家纺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