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angel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一.抓好“双基”教学,发挥迁移作用
  迁移总是以先前的知识为前提的,而数学又是一门严谨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一般来说,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越扎实,旧知识的概括水平越高,就越容易发生积极的知识迁移。所以,在组织迁移时,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适当的相关旧知,为新的学习提供最佳关系和最佳链接点。例如:教学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和性质等,都可由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和性质推广得出;可见,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前面已学的知识,是实现知识迁移的基本条件。因此,平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
  二.合理安排教材,创设迁移情景
  在教学中,为了使新旧知识更好地衔接起来,在备课时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合理的调整、恰当的安排,突出知识的前后内在联系,进而突出新旧知识的共同要素,从具体事例引入新知识,为学习的迁移创造情境。例如,学生学习了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方法,在学习梯形面积时也可利用拼合图形这一方法自觉迁移到梯形面积的推导上来;在学习异分母分数通分时,把学生已学过的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迁移过来,确定最小公分母,使知识前后联系,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在这种情景迁移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对自己的智力水平感到满意。这样有启发,有过程,按照新旧知识内在的联系,运用迁移规律进行教学,对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提高类比能力,沟通迁移渠道
  类比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的若干属性的相似性,由已知其中一个或另一类事物也具有某一属性的思考方法。小学数学中,新知识一般是旧知识的引申或组合,新旧知识之间有很多共同属性。在教学中,凡是学生能在已学的基础上类比推理得出的,要尽量引导他们自己类推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例如,学生掌握了个级数的读写方法,理解了数位顺序和计数知识,可以类推出多位数的数位顺序和读写方法;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可以从一个数乘以整数(小数)的意义中类推出;学习比的基本性质,可以从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类比等等。对于学生来说,这些类比是逐步建立和强化的。通过同一类型的练习,使这些类比转化为知识、技能的迁移,这是我们在数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不但有利于推动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促使学生将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这正是我们数学教育的目的。
  (作者通联:336300江西省宜丰县新昌一小)
其他文献
新教材《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学生提供了观察、操作、实践以及独立思考的广阔空间,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从事实践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和问题的解决过程,经历
期刊
作文水平是学生语文素质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们感到很棘手的问题。面对作文任务,学生觉得枯燥无味者有之,无从着手者有之。当然,也有自得其乐的学生超额完成任务,不过这是少数。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们存在的误区在哪?出路又在哪?    一.没有很好体现循序渐进性    很多老师在出语文试卷时,几十分的作文题,从小学到初中,题目没有多大变化,要求千篇一律,第一
期刊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习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必须重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与知识的积累一样,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孩子从跨进学校第一天开始,他就翻开了“怎样做人”的第一章。在这个时期里,他们长时间在一个班级里学习和生活,老师给予的正面引导,将在学生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扎下较深的根。    一.激发学生学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在实施新课程实验的同时,本人作了以下实践与探索。     一.小组评价,培养合作精神    课堂既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然而,课堂中的评价却能促使课堂中学生之间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
期刊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是以学生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各项教育工作的质量来全面评价教师,而不是单纯地以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标准,但不是说教师就可以放松课堂教学。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与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有密切的关系,活跃课堂气氛本身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良好途径。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地努力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具体作法是:  一.“民主”、“宽容”,让学生感到轻松愉悦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能采用简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
期刊
写作文即写生活。同时要写好作文,还必须具备相应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教会学生写文章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写真人真事    在小学高年级,要求学生写出内容真实,语言通顺的短文,这个标准并不高,却有许多学生难以达标。于是同学们就常问:“老师,我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很显然,他们是想知道关于作文的一些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但老师却无法一一告诉他们,
期刊
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按照《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的要求进行教学,引导山区农村学生改变纯“接受性”的学习习惯,倡导探究性的学习,启发学生多方向、多元化地去解读文本。几年来,学生感到收获很大,学生的语文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我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中,主要有这样两种做法。    一.设置情境激起探究的欲望    我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期刊
一个民族的振兴,一个国家的兴旺,一个团队的活力就是看他们能否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性的生活。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就看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作为数学教师也不例外,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数学教师必须首先自己具有创新意识。教师要大胆革新,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
期刊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大纲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妙的导入    我讲的生字是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19课《葡萄沟》中的。葡萄沟在遥远的新疆吐鲁番,同学们都没有去过,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葡萄沟的风光片,一个小小的片段把学生带到了遥远而迷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