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bei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发问。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善于发问。优化课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发问。
  关键词:小语教学;问题意识;突出主体;善思敢问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创新教育教学活动来说,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于学中问,于问中学。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敢于发问
  (一)构建和谐课堂气氛。
  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和谐的学习气氛,把微笑带进课堂,用真诚的微笑,和蔼的教态,饱满的精神,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起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质,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如教《群鸟学艺》时,分组讨论这些鸟学的结果怎样?教师也作为小组成员加入讨论的行列。这样就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师生进行平等对话,从而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更加高涨。只有这样,学生才敢想、敢说、敢问。
  (二)开放提问时间空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般是教师讲到哪里,学生想到哪里,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没有自我发展的余地。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与真理的探求者、发现者,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努力做到:特征让学生观察,思路让学生探索,方法让学生寻找,意义让学生概括,结论让学生验证,难点让学生突破。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多一些尝试成功的体验,让学生自始至终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三)积极鼓励质疑问题。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间积极互动的过程。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看,认真地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对学生提出的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要及时采纳并给予充分肯定。如教学《蝙蝠与雷达》时,学生问蝙蝠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那么蝙蝠的眼睛究竟起什么作用?当遇到类似这样一时难以回答的问题时,教师不妨这样处理:首先教师老实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目前自己也没有弄明白,然后用鼓励的口气说:“我们一起再请教别人,或翻阅课外书,看谁有本事最先弄明白好不好?”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激活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而且尊重了学生的劳动。
  二、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善于发问
  (一)主体意识的体现。
  主体意识是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使学生深切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二)引领问题的设计。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提高能力、增强素质的主要阵地。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地诱导和启发学生改造、重组和重新解释他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问,不断发现尚未解决的问题。如教学《“你们想错了”》一文,导题时让学生观察课题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你们”是谁?谁“错了”等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
  (三)质疑能力的培养。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是探索和创新的源头。正像教育家顾明遠所说的,“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因此,在教学中要花大力气引导学生寻疑、质疑、释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春蚕》一文,可安排时间让学生质疑。有的学生提出了“题目是《春蚕》,按道理就是写春蚕,可为什么写的却是‘我’的母亲”?学生提出这种问题,这是他们勇于探索的思维火花在闪亮,教师马上给提问的学生予以充分的肯定,赞扬他的苦钻精神,由此点燃全班学生创造思维的火焰。
  三、优化课堂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于发问
  (一)创设情境中引发问题。
  教师要善于创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如教《鸟的天堂》时,在学生已明白鸟的天堂是指一棵大榕树后,出示两个句子:A、这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B、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读了这两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学生纷纷质疑:课文中说是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许多棵茂盛的榕树”呢?很多树在一起才能称为“树林”,而“鸟的天堂”只有一棵榕树,怎么说是“树林”呢?在本教学片断中,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正是因为执教者从文中的“矛盾”处入手,创设情境,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产生发现问题的兴趣,主动地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中,应加强学生的合作控究学习。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想碰撞、组织交流来解决。如在教学《跳水》一文时,让学生带着“除了船长持枪逼孩子跳海脱险外,还有其它办法吗?”这一问题展开讨论,老师也参与了小组的讨论活动。结果有的说:“可选一位年轻的手脚敏捷的水手,快速爬上桅杆顶端将孩子从横木上拉过来”;有的说:“命令水手们将船上的所有被子集中叠起来,叫孩子往被子堆上跳,可安然无恙”;还有的说:“船上若有鱼网,命令水手们将网迅速拉开,让孩子往网里跳也可以脱险”;另有的说:“这些办法好,但时间已经不允许了,因为站在横木上的孩子双腿已经发抖了……”。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从而使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互相受到启发,共同获得提高。
  (三)启发点拔中解决问题。
  “学成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于问中学,教学事半功倍同时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以找题眼,抓中心词句,揭矛盾,比好坏,抓感兴趣的部分等方式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讨论探究,在启发点拔中深入学习。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中说:“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一棵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一句中老奶奶为什么焦急?为什么又能耐心地等待?启发学生很好地动一番脑筋来解决这个矛盾。学生的思考从谬误一步步走向正确,从浅薄一步步走向深刻。可见,对矛盾处进行质疑是解决问题的不谒动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不能简单等同多提问,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机会,让学生自己探讨,积极思考,大胆联想,其目的不在于能够寻求正确答案,而在于激发学生对事物保持一种好奇心和敏感性,自觉形成问题意识的良好习惯,能够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要扎根于生活,突出针对性和适用性,强调学生人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职业中学的毕业生就一定能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关键词:职业中学;语文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是职业中学开设的基础文化课之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各行各业对职业中学毕业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迫切任务。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认为职业中学学校的语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期刊
一、对照课本考点,全面夯实知识点  对照2010年文综政治科考试范围,采取回忆的办法对252个高考考点进行逐一梳理,找准薄弱考点和每个考点中遗漏的知识要点,关键词句,将这些知识一一记录在案,在回归考点时,重点记忆这些知识,使每个考点知识掌握全面、准确、牢固,烂熟于心。例如在回归商品的基本属性这一考点时,除课本观点外,关于商品价值量的知识,还要把握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量的
期刊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靈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巧用多媒体诱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迫
期刊
摘 要:中东问题一般是指阿拉伯与以色列间的争端,巴以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是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延续至今时间最长的一个地区热点问题。中东问题的由来渊源已久,其产生的原因也非常复杂。本文从历史角度提供一些背景情况,对中东问题的历史源流、形成原因以及其现状做出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中东;巴勒斯坦;以色列;犹太人;阿拉伯人;和平进程  二战以后,中东问题一直是世界和平的焦点之一,中东问题也是导致美国“九
期刊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271语文课堂要实施和谐民主的素质教育,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实现让学生民主又自主的学习。  关键词:语文教学;素质教育;民主课堂  271语文课堂也要实施素质教育。由于应试教育,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对素质教育进行了必要的探索。我在教学中也作了一点探究和实践,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我认为,271课堂实
期刊
摘 要: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小学思品课中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明理法、陶冶法、感染法、示范法、锻炼法。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心理健康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思品课教学中如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思品课教师应该思考也应解决好的重要问题。教育部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
期刊
摘 要:多年来的《烹饪美学》教学,经历了认识、实践到再认识的过程,思考《烹饪美学》课程与烹饪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及其掌握熟练过程,深感其意义和实践应用本质的深远。本文,以课程实质内涵与烹饪工艺、技能的关系为出发点,表述几点思考,是为了教学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烹饪美学;专业技术美育;教学  烹饪美学,是适应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适用餐饮经济发展需求的烹饪技术、技能。而确切的说是烹饪工艺与技能不可或缺
期刊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了教育教学课堂。给小学语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而产生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它使大量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优化组合,使课文中的任务栩栩如生,使其在学生的大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从而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能使学生在交互状态下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先导,是发展智能的基础,是促成学习走向成功的动力,是诱发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方向。具有学习兴趣的学生,会把学习看成是内心的满足。因此,它在教学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要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促使学生主动、愉快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关键词:语文教学;兴趣;作用;方法;激发  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一直是语文乃至其他学科的
期刊
摘 要:大众文化是人民群众创造的文化,是对自己生活、工作、劳动等活动的反映,具有原生态、通俗性、普遍性、易接受性等特点。大众文化中蕴含了许多精华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加强对其优秀内容的保护、普及,弘扬对促进我国文化建设,落实十七大的部署,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众文化;起源;意义;弘扬  生活在当今中国都市的人们,不管个人是否喜欢,都无法否认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