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解决无铆钉连接接头强度优化问题,建立了接头强度优化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CAD、CAE软件实时协同仿真的优化策略.在该方法中,使用UG构建模具的几何参数化模
【机 构】
: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学院,重庆,401520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40004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解决无铆钉连接接头强度优化问题,建立了接头强度优化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CAD、CAE软件实时协同仿真的优化策略.在该方法中,使用UG构建模具的几何参数化模型,采用Deform计算连接成形过程,用接头强度公式计算接头强度,并作为优化指标;最后,使用遗传算法进行智能化控制使得接头强度最大化.1.4 mm厚的6061-T4铝合金板材被用于优化测试,得到了较优的模具形状和接头形状;为了测试该算法的优化效果,将优化后的模具进行连接实验.1.4 mm厚的6061-T4铝合金板材的连接接头形状与优化仿真的形状高度相似,并且接头具有较高的强度.结果 表明,该优化算法对于提升接头强度具有显著的效果.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西地区胀缩性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电镜扫描分析、X射线荧光分析,全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对胀缩性土矿物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探讨了胀缩性
采用CFT-Ⅰ型多功能材料表面综合性能测试仪,在边界润滑条件下,测量施加不同载荷时AA6111铝合金和H13模具钢之间的摩擦系数,研究载荷对材料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运用Origin软
传统的钢框架结构设计方法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对结构进行一阶分析,求出一阶内力和位移,然后采用计算长度系数对单个构件进行设计,该方法缺点是结构整体承载力不明确,结构体系及构件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WE43镁合金进行了变形温度为250 ~450℃、应变速率为0.001 ~1 s-1的热压缩试验及变形温度为350℃、应变速率为0.1s-1的间歇性热压缩试验,并利用
当冲压件划痕缺陷区域的灰度值与背景的灰度值差异不大时,使用传统的图像分割方法易出现噪声较多或划痕特征无法提取的情况。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阈值分割的双阈值图像区域生长法。首先,对采集的冲压件图像进行两次不同阈值的动态阈值分割,得到两个不同阈值的二值图像;其次,结合两个不同阈值的二值图像使用区域生长法得到优化二值图像;最后,对生长完成后的优化二值图像通过面积和结构因子特征参数进行区域筛选,提取划痕
主要研究了Nd元素含量对铸锻加工的AZ91D镁合金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制备了Nd元素含量为0%,0.2%,0.5%和0.8%的4种试样.通过显微观察发现Nd元素的加
硼钢热冲压生产过程中投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采用自行研制的热膨胀实验装置,对B1500HS硼钢的热膨胀性能进行研究,使用Pamstamp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