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影响最持久、最深刻的不是某一门学科或某一种知识,而是学校的文化底蕴,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班级文化。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而且能激励学生不间断的创新思维,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打造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笔者把教室环境的布置作为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第一步。良好的教室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体现了班级的总体价值观。学生在优美、整洁、和谐的教室环境中学习,更容易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同时更易于缓解学习后的疲劳。这也印证了心理学的一个观点: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教室环境的布置,除了达到优美整洁的标准,还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教室的两侧张贴一些励志的名言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以及学校校训“求真、乐群、行知、创造”。由学生自行设计,内容丰富多彩,每月更新一次的主题黑板报,包括每个月争先创优的表彰、各科学习小窍门、古文经典、励志的名言警句、思想教育和时事政治等,在价值观、审美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影响学生。
依托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
构建优美、整洁、和谐的教室环境还处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还应当是从人文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用班级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课外活动使班级文化建设走向具体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 有效利用主题班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选择班会主题时,力求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学生心理需求和社会热点来确定。如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想的东西很多,容易迷茫,很需要倾诉和被倾诉,因此,开展主题班会“美丽需要等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针对高三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开展主题班会“感动自己,不只是那些已经成功的,努力后失败的亦可敬”,培养学生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针对“老人摔倒是扶还是不扶”,开展主题班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导学生尊老爱幼。在组织班会中,改变空洞说教、一言堂的教育方式,力求通过学生自身参与、感悟和体验,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人生观。总之,要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心理的洗涤,推进学生自我管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 除了开展好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个载体就是组织丰富的课内外文体活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开展了“竞争与合作,哪个更利于进步”“友谊和比赛,哪个更该排在第一”“官二代李刚之子、星二代李双江之子的坠落原因——错在父母,还是自己”等题目的辩论赛;同时也在班级组织了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对抗赛;还开展了“未来的艺术家——才艺大比拼”等课外活动。通过活动的计划、实施、总结,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真实的案例感染自己,通过对这些敏感事件的激烈辩论,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对正确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助推班级文化发展。
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建立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对教师存有埋怨、抵触、愤怒等不良情绪,势必会影响师生感情,甚至会破坏班级已经形成的文化。因此,建立和谐、信任、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成功和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以及深化班级文化的关键。
那么,师生间的信任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调查表明:教龄在5年至15年的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度略高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示范性中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远远高于普通中学;初中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明显高于高中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解,主要源于教师高估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行为和情感的误解,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用心良苦的不理解和对“万能老师”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受到教师教龄、学校环境、学生年龄及学习成绩等多因素的影响。据此有学者提出了三种促进师生交流、理解和信任的模式:社会认知模式、角色扮演模式和觀察学习模式。针对班级中各种现象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轮流当班主任体会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宜。同时,针对个别特殊学生,与学生短时间共同生活,促进沟通。总之,教师应“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经过几学期的努力,班级逐渐建立了友好、信任、和谐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班级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坚不可摧,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思想松懈、自由散漫,教师应耐心引导,真正做到诲人不倦。接下来,还需要一鼓作气地将班级的文化建设不断地强化、深化、升华,使升华后的班级文化成为激励全班同学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探索,笔者认识到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有层次、有广度、有深度。班级文化要像春天的阳光,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快乐,使班级秩序井然有序、班级氛围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重庆市育才中学校)
打造整洁优美的教室环境
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笔者把教室环境的布置作为建设良好班级文化的第一步。良好的教室环境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起着积极的影响,同时还体现了班级的总体价值观。学生在优美、整洁、和谐的教室环境中学习,更容易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同时更易于缓解学习后的疲劳。这也印证了心理学的一个观点: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客观现实对人的心理产生影响。教室环境的布置,除了达到优美整洁的标准,还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在教室的两侧张贴一些励志的名言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等,以及学校校训“求真、乐群、行知、创造”。由学生自行设计,内容丰富多彩,每月更新一次的主题黑板报,包括每个月争先创优的表彰、各科学习小窍门、古文经典、励志的名言警句、思想教育和时事政治等,在价值观、审美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来影响学生。
依托主题班会和课外活动
构建优美、整洁、和谐的教室环境还处于班级文化建设的初级阶段,更重要的还应当是从人文的角度实施班级管理,用班级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通过开展主题班会、课外活动使班级文化建设走向具体化。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 有效利用主题班会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在选择班会主题时,力求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班级普遍存在的问题、多数学生心理需求和社会热点来确定。如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想的东西很多,容易迷茫,很需要倾诉和被倾诉,因此,开展主题班会“美丽需要等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针对高三学生急于求成的心理,开展主题班会“感动自己,不只是那些已经成功的,努力后失败的亦可敬”,培养学生正确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针对“老人摔倒是扶还是不扶”,开展主题班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引导学生尊老爱幼。在组织班会中,改变空洞说教、一言堂的教育方式,力求通过学生自身参与、感悟和体验,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和人生观。总之,要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的教育、心理的洗涤,推进学生自我管理。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 除了开展好主题班会,班级文化建设的另一个载体就是组织丰富的课内外文体活动。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笔者开展了“竞争与合作,哪个更利于进步”“友谊和比赛,哪个更该排在第一”“官二代李刚之子、星二代李双江之子的坠落原因——错在父母,还是自己”等题目的辩论赛;同时也在班级组织了篮球、羽毛球和乒乓球对抗赛;还开展了“未来的艺术家——才艺大比拼”等课外活动。通过活动的计划、实施、总结,培养学生的独立创造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发挥他们的潜能。同时,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真实的案例感染自己,通过对这些敏感事件的激烈辩论,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从而对正确的价值取向产生共鸣,助推班级文化发展。
建立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建立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十分重要。如果学生对教师存有埋怨、抵触、愤怒等不良情绪,势必会影响师生感情,甚至会破坏班级已经形成的文化。因此,建立和谐、信任、以人为本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教育成功和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以及深化班级文化的关键。
那么,师生间的信任又与哪些因素有关呢?调查表明:教龄在5年至15年的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度略高于其他教龄段的教师;示范性中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任度远远高于普通中学;初中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明显高于高中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误解,主要源于教师高估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行为和情感的误解,以及学生对教师的用心良苦的不理解和对“万能老师”期待与现实的落差。因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受到教师教龄、学校环境、学生年龄及学习成绩等多因素的影响。据此有学者提出了三种促进师生交流、理解和信任的模式:社会认知模式、角色扮演模式和觀察学习模式。针对班级中各种现象对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和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让学生轮流当班主任体会班级管理的具体事宜。同时,针对个别特殊学生,与学生短时间共同生活,促进沟通。总之,教师应“蹲下身来与学生交流和沟通”。经过几学期的努力,班级逐渐建立了友好、信任、和谐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氛围。
在班级文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后,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坚不可摧,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思想松懈、自由散漫,教师应耐心引导,真正做到诲人不倦。接下来,还需要一鼓作气地将班级的文化建设不断地强化、深化、升华,使升华后的班级文化成为激励全班同学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些探索,笔者认识到班级的文化建设必须有层次、有广度、有深度。班级文化要像春天的阳光,使每位同学感到温馨、快乐,使班级秩序井然有序、班级氛围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重庆市育才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