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人的感知发展的一种最高形式,是形成智力的一种重要因素。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积极思维的比较持久的感知活动;是人们获取知识、积累经验的一种重要途径;是人们认识事物,掌握知识的开始。而小学阶段正是儿童认识事物的开端,因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为重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充满了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观察是获取数学知识的前提,不会观察就不会发现问题,更谈不上解决问题。”这也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一个有观察能力的学生,绝不会是学业落后或者文理不通的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成了数学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那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笔者在教学中有以下几点做法。
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生动、新颖、有趣的观察材料以及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上课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每人带一个长方体,我带了一个西瓜和一把水果刀。上课时,我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长方体,摸一摸,看一看,然后同桌或前后同学交流。这时,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带来的漂亮长方体,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都想摸一摸、看一看其他同学的。我顺着学生的兴趣,提出另一个问题,看哪一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所观察到的。为了加深学生观察的结果,我把西瓜和西瓜刀拿了出来,同学们十分好奇,嚷着说:“有西瓜吃啰!”我接着又提出了一个要求:“看谁观察的最仔细,我就切西瓜给谁吃。”同学们观察的兴趣更浓了,我先用西瓜刀横向切一刀,纵向切一刀,切出的两个面相连并且垂直。学生们观察我切的西瓜,他们私下交流后,集体汇报。得出结果:两个面相交处出现了一条边,这条边叫做“棱”。然后,再从另一个角度切出第三个面与前两个面相连并垂直,继续让学生讨论、汇报。得出结果:出现了三条棱,三条棱相交处出现一个点,这个点叫做顶点。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我操作,接着再切三刀,把西瓜切成了一个长方体。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们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并有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我把西瓜切成小小的长方体,分发给学生吃,让学生在吃的过程中再一次感知长方体,学生们非常高兴。这节课,学生们不但有知识上的收获,还得到了物质上的奖励。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和运算定律解答习题,发展解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题目中数字和试题的特征,图形和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从而作出正确地分析,采取合理的简便的方法解答。例如:分数乘法教学中,计算:这道题表面上符合乘法分配律的格式,但不具备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地观察,即先观察整个试题,然后观察每一个数字的特征和每一步运算,就会发现,这道题只要根据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交换前两个分子的位置,这样就符合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算了,然后根据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就很简单了。
在空间与图形习题中,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结构特点,以便找到最简便的解答方法。例如: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道题,如果不认真观察,同学们是很难做出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特征,发现两个的圆弧面积相等,然后通过割补的方法,把右边的圆弧割下来补到左边的圆弧位置上,这样,阴影部分就组成了一个上底为7-3,下底为7,高为3的梯形,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很快就可以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了。
其他各种类型的题目亦是如此。如果学生能认真观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就能迅速地抓住题目的特征,进行灵活合理的简便运算。如果学生审题马马虎虎,没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就不能发现题目的特征,且算法死板,错误多,速度慢。
结束语
在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就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三小学)
激发观察兴趣,培养观察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生动、新颖、有趣的观察材料以及改变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最容易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在上课前一天,我布置学生每人带一个长方体,我带了一个西瓜和一把水果刀。上课时,我先让同学们拿出自己带的长方体,摸一摸,看一看,然后同桌或前后同学交流。这时,学生看到其他同学带来的漂亮长方体,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都想摸一摸、看一看其他同学的。我顺着学生的兴趣,提出另一个问题,看哪一位同学观察得最仔细,然后让学生汇报交流所观察到的。为了加深学生观察的结果,我把西瓜和西瓜刀拿了出来,同学们十分好奇,嚷着说:“有西瓜吃啰!”我接着又提出了一个要求:“看谁观察的最仔细,我就切西瓜给谁吃。”同学们观察的兴趣更浓了,我先用西瓜刀横向切一刀,纵向切一刀,切出的两个面相连并且垂直。学生们观察我切的西瓜,他们私下交流后,集体汇报。得出结果:两个面相交处出现了一条边,这条边叫做“棱”。然后,再从另一个角度切出第三个面与前两个面相连并垂直,继续让学生讨论、汇报。得出结果:出现了三条棱,三条棱相交处出现一个点,这个点叫做顶点。然后让学生继续观察我操作,接着再切三刀,把西瓜切成了一个长方体。通过教师演示,学生们直观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并有了深刻的印象。最后,我把西瓜切成小小的长方体,分发给学生吃,让学生在吃的过程中再一次感知长方体,学生们非常高兴。这节课,学生们不但有知识上的收获,还得到了物质上的奖励。既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观察能力
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是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概念、公式和运算定律解答习题,发展解题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和发展观察能力的过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题目中数字和试题的特征,图形和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从而作出正确地分析,采取合理的简便的方法解答。例如:分数乘法教学中,计算:这道题表面上符合乘法分配律的格式,但不具备乘法分配律的特征。如果教师引导学生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地观察,即先观察整个试题,然后观察每一个数字的特征和每一步运算,就会发现,这道题只要根据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交换前两个分子的位置,这样就符合乘法分配律的逆向运算了,然后根据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就很简单了。
在空间与图形习题中,教师如果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结构特点,以便找到最简便的解答方法。例如: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这道题,如果不认真观察,同学们是很难做出的,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特征,发现两个的圆弧面积相等,然后通过割补的方法,把右边的圆弧割下来补到左边的圆弧位置上,这样,阴影部分就组成了一个上底为7-3,下底为7,高为3的梯形,再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很快就可以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了。
其他各种类型的题目亦是如此。如果学生能认真观察,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就能迅速地抓住题目的特征,进行灵活合理的简便运算。如果学生审题马马虎虎,没养成敏锐的观察能力,就不能发现题目的特征,且算法死板,错误多,速度慢。
结束语
在教学中,教师教会学生善于观察就能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坚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使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定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