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纸,又称刻纸,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它起源于古人祭祖祈神的活动,根植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两千年的发展史,使它浓缩了汉文化的传统理念,在其沿革中,与彩陶艺術、岩画艺术等艺术相互交织在一起,递延着古老民族的人文精神与思想脉搏。成为汉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传统信仰与人伦道德的缩影,也是观察一个民族的民俗风文化传承的窗口。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受到了广大美术教师的关注,成为学校美术教学校本教材的补充。宁国市开发区小学自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剪纸艺术教育进课堂活动以来已有三年有余。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创新,学校逐步提炼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了使剪纸艺术的教学技巧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实现剪纸文化的传承。为此,本文论述了在小学剪纸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剪纸艺术水平的创造力,实现剪纸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一、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学习兴趣
1、兴趣是学习剪纸的首要条件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2、创设文化氛围,培养剪纸兴趣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展示一些名家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剪纸文化,通过不同地区剪纸作品的不同让学生思考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就能够对剪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剪纸艺术。教师通过直观展示作品等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地剪纸技巧和剪纸艺术知识。
二、利用本土风物,提升学生剪纸技术水平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民风民情各地不一,不同地域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和风俗形式特征。广大教师应当充分的借助这些特质来补充基础的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其它的剪纸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中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接受乡土文化艺术的熏陶,也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并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日常教学点滴关注学生掌握剪纸技巧的培养
在剪纸活动过程中,学生单纯地进行剪纸作品不是学到剪纸艺术精髓的,有限的课堂教学和缺乏必要的教师引导往往很难达到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因此,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教给学生剪纸技巧。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实际剪纸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内容,再结合一定的剪纸实践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之后和学生一起找到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之后和学生一起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如花边剪不好或者图片出现混乱等,教师应该耐心积极地和学生商量,促成问题的解决。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学生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使学生对剪纸失去兴趣和耐心,也就不能学好剪纸课程了。
四、剪纸活动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智力趣味活动,并且能较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
1、剪纸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也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小学生的小肌肉群正在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种经常性、适量性的锻炼来促使它更好地发育,用剪刀正式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剪刀需要双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用力,合理的锻炼,也同时使小学生的手部灵活性、协调性大大提高。剪纸活动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小手的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展,使幼儿变得更加伶俐。
2、小学生在剪贴、剪染、剪折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蜡光纸、剪刀、宣纸、植绒布等各种不同形状、性能、颜色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功能逐步熟悉,这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给了小学生一个自我操作,发展思维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
五、关注学生在剪纸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1、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样,在剪纸艺术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至始至终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剪纸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剪纸技巧和技术。在这一基础之上,要告诉学生剪纸艺术中的形象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学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生活,才能更好地学习剪纸。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剪纸形象的塑造,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思想上实现了创新,才能真正剪出符合自己风格和思维的剪纸图样,创造出杰出的剪纸作品。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剪纸活动中,由于活动本身多需要的材料比较简单,对于场地等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剪纸技术知识。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则可以介绍一些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剪纸作品,既能够体现出他们实际情况的剪纸作品,既能够体现出他们自己的剪纸风格,又可以表达出自己所要寄托的情感。剪纸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刚开始接触剪纸这门艺术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此时的剪纸作业要比较轻松,可以选择雪花等简单形象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调整教学的难度,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和发展,帮助他们树立剪纸的自信心,最终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剪纸教学的重点和前提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艺术创新能力,以推动我国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未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光敏.珍藏图文版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
[2]王倩.清湖小学剪纸特色让校园添彩[J].南方论刊,2014,1
[3]胡招艳.一张纸,一把剪刀的艺术魅力——浅谈小学剪纸教学[J].科教文汇,2010,9
剪纸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受到了广大美术教师的关注,成为学校美术教学校本教材的补充。宁国市开发区小学自2012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剪纸艺术教育进课堂活动以来已有三年有余。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和创新,学校逐步提炼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道路。为了使剪纸艺术的教学技巧进一步提升,帮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实现剪纸文化的传承。为此,本文论述了在小学剪纸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剪纸艺术水平的创造力,实现剪纸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一、营造文化氛围,打造学习兴趣
1、兴趣是学习剪纸的首要条件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可以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学生对某一学科有兴趣,就会持续地专心致志地钻研它,从而提高学习效果。从对学习的促进来说,兴趣可以成为学习的原因;从由于学习产生新的兴趣和提高原有兴趣来看,兴趣又是在学习活动中产生的,可以作为学习的结果。所以,学习兴趣既是学习的原因,又是学习的结果。
2、创设文化氛围,培养剪纸兴趣
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一些具体的情景帮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教师可以在课堂之中展示一些名家的作品帮助学生了解我国传统的剪纸文化,通过不同地区剪纸作品的不同让学生思考存在这些差异的原因。学生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中,就能够对剪纸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剪纸艺术。教师通过直观展示作品等方法,让学生学到更多地剪纸技巧和剪纸艺术知识。
二、利用本土风物,提升学生剪纸技术水平
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民风民情各地不一,不同地域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和风俗形式特征。广大教师应当充分的借助这些特质来补充基础的教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其它的剪纸学习环境。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之中不仅能够得到很好的接受乡土文化艺术的熏陶,也能有效地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并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
三、日常教学点滴关注学生掌握剪纸技巧的培养
在剪纸活动过程中,学生单纯地进行剪纸作品不是学到剪纸艺术精髓的,有限的课堂教学和缺乏必要的教师引导往往很难达到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因此,这需要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教给学生剪纸技巧。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实际剪纸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和内容,再结合一定的剪纸实践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先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之后和学生一起找到具体的问题和困难,之后和学生一起找到具体的解决办法。如花边剪不好或者图片出现混乱等,教师应该耐心积极地和学生商量,促成问题的解决。如果只是简单粗暴地给学生指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使学生对剪纸失去兴趣和耐心,也就不能学好剪纸课程了。
四、剪纸活动是一种较为综合的智力趣味活动,并且能较好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实践活动。
1、剪纸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外,也符合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需要小学生的小肌肉群正在处于发育阶段,需要有一种经常性、适量性的锻炼来促使它更好地发育,用剪刀正式符合这一要求的方法。剪刀需要双手及五指配合、手腕转动、小臂用力,合理的锻炼,也同时使小学生的手部灵活性、协调性大大提高。剪纸活动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小手的触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促进了幼儿大脑的发展,使幼儿变得更加伶俐。
2、小学生在剪贴、剪染、剪折活动中经常接触各种蜡光纸、剪刀、宣纸、植绒布等各种不同形状、性能、颜色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物理性能、功能逐步熟悉,这不但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而且给了小学生一个自我操作,发展思维想象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
五、关注学生在剪纸学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1、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同样,在剪纸艺术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至始至终关注学生创新精神。为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的剪纸教学中使学生掌握具体的剪纸技巧和技术。在这一基础之上,要告诉学生剪纸艺术中的形象大多数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同学们需要更多地了解生活,才能更好地学习剪纸。教师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进行剪纸形象的塑造,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思想,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思想上实现了创新,才能真正剪出符合自己风格和思维的剪纸图样,创造出杰出的剪纸作品。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剪纸活动中,由于活动本身多需要的材料比较简单,对于场地等也没有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可以在宽松的环境中实现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了解更多的剪纸技术知识。学生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则可以介绍一些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剪纸作品,既能够体现出他们实际情况的剪纸作品,既能够体现出他们自己的剪纸风格,又可以表达出自己所要寄托的情感。剪纸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简单的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刚开始接触剪纸这门艺术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此时的剪纸作业要比较轻松,可以选择雪花等简单形象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调整教学的难度,让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断提升和发展,帮助他们树立剪纸的自信心,最终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总之,剪纸教学的重点和前提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剪纸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帮助他们提升自我艺术创新能力,以推动我国剪纸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未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光敏.珍藏图文版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3
[2]王倩.清湖小学剪纸特色让校园添彩[J].南方论刊,2014,1
[3]胡招艳.一张纸,一把剪刀的艺术魅力——浅谈小学剪纸教学[J].科教文汇,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