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生性"发展轨迹

来源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伟大品质.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分析,"继生性"则应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另一伟大品质,是与时俱进理论的基础.历史发展的轨迹告诉我们,创新理论思想的析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偏差不断得到修正的结果,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表现,另一方面则是继承与发展的成功举证.
其他文献
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的知识原料、知识加工、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知识自主、知识自我建构为我们认识、理解、学习、掌握、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更广阔的背景和契机.
马克思主义不仅具有显性的板块结构,即分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板块,而且具有隐性的层次结构,即分为根本方法、基本原理和具体论断三个层次.第一
关于和谐社会的理论,早在中国春秋和古希腊时期,已由孔子、孟子、毕达哥拉斯等人提出。以后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以及西方的社会均衡论、协和社会论、社会系统论。中国
“毛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按照列宁主义组织原则,建立一个由于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基本准则而充满活力的政党。因而,这一思想体系就有异
自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中,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无论 是企业数量还是从业人员数量,下降幅度都是最大的。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经济制度很不相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党的三代领导人在"三农'问题上的思想差异表现在:毛泽东主张农业合作化、农民集体化、农村公社化;邓小平主张农业责任制,农民自主化、农村工业化--城
毛泽东是新中国道德典范建设的发起者、倡导者和积极推动者。他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需要,从现实中提炼出富于时代特色的道德典范,将道德典范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当代西方阶级和社会结构的变迁作出了各种理论界说。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由于各国文化传统的差别,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我认识,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关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存在与发展.已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研究主要存在三方面的缺陷:在研究内容上,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自组织科学的研究方兴未艾,陈一壮探讨了思想的自组织形式问题,认为思想的自组织运动表现为思想的自我反思、自我批评、自我重组、自我完善,这构成了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