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的目的
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却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灵。通过音乐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使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音乐教育实践中德育渗透的实施
首先,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作品是极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其中歌曲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歌词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其描述的艺术景象等都是鲜明生动的,学生可以真切地捕捉作者的思想,与之共鸣。
例如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那雄伟、庄严、气势磅礴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效果给了孩子们强烈的感召力,教师通过介绍《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经过,使学生了解到这首歌曲的音乐是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鼓舞作用的战歌。
其次,除了歌曲教学,欣赏教学同样也是进行德育教育最理想的手段之一。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澜。
如欣赏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和介绍民族乐器二胡,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立志继承和发扬光大。
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一首以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以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人生道路不可能都是坦坦荡荡,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难题。结合这个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教育和鼓励那些因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垂头丧气、畏缩不前的学生只要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克服困难,既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靠有限的音乐课堂来实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将德育全面渗透,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下,更多更好地得到美育的滋养。
比如我们校园的铃声已经做出了很成功的示范,不再以刺耳的噪音作为提醒的方式了,代之以优美的音乐声。中午放学和下午放学期间播放一些优美宁静的歌曲,让学生的心灵从紧张烦躁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获得平静,从而减少因烦闷而发生不幸的校园事件。学生们沐浴在优美的校园文化里,自然增进了对学校的感情,在爱校的同时自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在音乐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音乐中汲取人类大爱的情操,关注苦难,心生同情,与人为善,保护环境及与各类生灵和睦共处等高尚的情怀。
此外,为了给校园营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氛,真正提高素质教育的地位,学校举行的各类有意义的竞赛评比如举行大合唱、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来推进校园艺术文化的发展,此间除了从歌曲本身汲取知识与力量外,在大合唱中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音乐教师是音乐艺术的重要传播者,兼具教育和引导的任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懂得真善美的人,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正面临改革,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更要注重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爱乐”的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21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成为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应随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音乐是纷繁的,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促使学生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的目标。
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这里的“仁言”是指说理,“仁声”是指音乐。他认为音乐比说理更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寓教于乐”、“寓理于情”,生动、深刻地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爱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之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通过给学生练习唱一些健康向上的歌曲,欣赏一些优美动听的中外名曲,传授一些生动丰富的音乐知识,使音乐不仅仅只停留于欣赏和享受上,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昂扬的斗志和摧不垮的凝聚力。
健康优美的音乐可以振耳发聩,给弱者以勇敢,给颓废者以坚强,给悲观者以希望,给迷惑者以方向。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明确教育教学目的,正确地加以选择、使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一定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音乐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音乐教育是渗透德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其德育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孔子说:“移风易俗,莫过于乐。”音乐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却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灵。通过音乐教学,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革命理想,高尚情操和良好品德,使学生热爱集体,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二、音乐教育实践中德育渗透的实施
首先,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作品是极适合进行德育教育的。其中歌曲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歌词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其描述的艺术景象等都是鲜明生动的,学生可以真切地捕捉作者的思想,与之共鸣。
例如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那雄伟、庄严、气势磅礴的音乐旋律和音响效果给了孩子们强烈的感召力,教师通过介绍《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创作经过,使学生了解到这首歌曲的音乐是在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革命斗争中起过巨大鼓舞作用的战歌。
其次,除了歌曲教学,欣赏教学同样也是进行德育教育最理想的手段之一。它以自己独特的音波来穿透人的心灵,从而使人的审美心理产生五彩缤纷的感情波澜。
如欣赏二胡独奏曲《光明行》,教师通过讲述刘天华在演奏会上精彩的二胡表演,引得外国人赞不绝口的小故事和介绍民族乐器二胡,启发学生热爱和珍视我国民族音乐艺术遗产,立志继承和发扬光大。
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是一首以英雄意志战胜宿命论、以光明战胜黑暗的壮丽凯歌。人生道路不可能都是坦坦荡荡,学习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难题。结合这个作品的内容,我们可以教育和鼓励那些因学习遇到困难和挫折而垂头丧气、畏缩不前的学生只要勇敢面对现实、努力克服困难,既定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靠有限的音乐课堂来实施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将德育全面渗透,让学生在音乐艺术的熏陶感染下,更多更好地得到美育的滋养。
比如我们校园的铃声已经做出了很成功的示范,不再以刺耳的噪音作为提醒的方式了,代之以优美的音乐声。中午放学和下午放学期间播放一些优美宁静的歌曲,让学生的心灵从紧张烦躁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获得平静,从而减少因烦闷而发生不幸的校园事件。学生们沐浴在优美的校园文化里,自然增进了对学校的感情,在爱校的同时自觉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在音乐中培养爱国主义思想,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音乐中汲取人类大爱的情操,关注苦难,心生同情,与人为善,保护环境及与各类生灵和睦共处等高尚的情怀。
此外,为了给校园营造一种浓厚的艺术气氛,真正提高素质教育的地位,学校举行的各类有意义的竞赛评比如举行大合唱、歌咏比赛、文艺演出等来推进校园艺术文化的发展,此间除了从歌曲本身汲取知识与力量外,在大合唱中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精神。
音乐教师是音乐艺术的重要传播者,兼具教育和引导的任务。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懂得真善美的人,这对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音乐教学方式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音乐教育正面临改革,教师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转变观念、创新教育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寓教于乐、寓乐于教。更要注重榜样的作用,用自己“爱乐”的行为、思想去感染学生,形成正确的、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
21世纪需要全面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和充满激情、正直的人。音乐教育应义不容辞地起到广泛而深远的作用,成为反映时代的最强音。音乐教育应随时代的发展、社会重大的变革,有所突破和挖掘,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中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当前音乐是纷繁的,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这广阔的音乐海洋,教师与学生需要沟通,相互学习,最终促使学生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的目标。
孟子曾说:“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这里的“仁言”是指说理,“仁声”是指音乐。他认为音乐比说理更能对人产生深刻的影响。通过“寓教于乐”、“寓理于情”,生动、深刻地引导孩子们求真、向善、爱美,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优良品格,培养高尚情操,使之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通过给学生练习唱一些健康向上的歌曲,欣赏一些优美动听的中外名曲,传授一些生动丰富的音乐知识,使音乐不仅仅只停留于欣赏和享受上,更在于开阔一代人的眼界,充实一代人的心灵,提高一代人的觉悟,使整个民族的精神品质显示出文明的力量、昂扬的斗志和摧不垮的凝聚力。
健康优美的音乐可以振耳发聩,给弱者以勇敢,给颓废者以坚强,给悲观者以希望,给迷惑者以方向。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只要我们能够明确教育教学目的,正确地加以选择、使用教学内容和方法,在恰当的时候进行德育渗透,那么,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一定能够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音乐育人的最终目的是完全能够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