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基础教育应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结合起来,整合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以多样化方式进行全方位呈现,并不断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增进师生本身及其与知识之间的互动,以新的课堂模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便从小学数学学科出发,对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展开了分析,以期为学生打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方法
引言:数学自被发现以来便一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必须应用的手段。小学生作为社会的希望,必须学习并且学好数学知识,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就目前的社会环境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当中,除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之外,小学生还应形成一定的信息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应用信息技术,同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模式。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发自内心地对知识感兴趣,他们自然会投入饱满的热情,也更有可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打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赋予课堂更加积极的活力与动力,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平移”、“旋转”相关内容时,便可以播放过山车前进、在高空翻转的视频;在讲解“加减法”相关内容时,便可以播放小动物去超市买东西的动画。如此,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兴趣,为引入课程做铺垫。
二、呈现重点内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形成,他们更愿意凭借主观体验去认知问题,在理解抽象知识内容上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对抽象知识内容的讲解便成为了这一阶段的重点、难点。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知识作具体化呈现,以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知识,为学生的直观观察创造条件,以视听的双重体验促进他们的理解。如此,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使其迅速掌握重点、难点,同时深化他们的思维,提高其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这一问题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将圆柱体切割成等底等高圆锥体”的动态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清晰发现二者在形狀、体积上的关系,从而迅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概念。
三、拓展资源,延伸知识广度
数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是特别广泛的,并且被应用在生活的各方各面,呈现出一定的综合性和外延性。因此,单纯从教材中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进而拓展其知识层面,促进其综合能力提升。再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学习资源,为其提供自主探究与实践的机会。如此,学生不仅可以在直接的情感体验中深度理解并吸收知识,还能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意识,这对他们的素质完善大有帮助。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大数”时,教师便可以先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借助多媒体以趣味图片等形式呈现,将学生带到学习氛围当中,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鼓励他们自行借助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寻找更多常见的“大数”,并要求他们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如此,通过自行搜索学习资源,学生的眼界能够得到拓宽,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随堂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遗忘速度较快,极易出现课上理解、课后遗忘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及时带领他们总结知识,并布置合适的复习任务,以不断的巩固深化他们的记忆,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随堂总结都是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进行,这时,学生经常会表现出一定的乏力感,热情与积极性相对不足。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需要总结的内容以视频等动态形式呈现,再次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紧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思维导图工具,带领学生回忆所学,引导他们以“填空”的形式补充思维导图的“细枝末节”。如此,随着思维导图的填充完毕,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系统的知识脉络,并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记忆,达到进一步提高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实现知识的多样化表达,促进学生的理解、吸收与应用。换而言之,信息技术能够数学知识的表达更加直观、具体,进而减少小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促进他们的理解。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还可以在深层次上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再现理论的形成过程,这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并拓展其知识层面。因此,教师必须正视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作用,适当应用相关技术工具,发挥其最大效用打造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2):381-382+386.
[2] 刘新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36):77.
[3] 刘映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120.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运用方法
引言:数学自被发现以来便一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是我们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必须应用的手段。小学生作为社会的希望,必须学习并且学好数学知识,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国家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就目前的社会环境来说,我们正处在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当中,除掌握基础数学知识之外,小学生还应形成一定的信息意识。因此,教师可以尝试在讲授数学知识时应用信息技术,同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模式。
一、创设数学情境,激活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发自内心地对知识感兴趣,他们自然会投入饱满的热情,也更有可能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打造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赋予课堂更加积极的活力与动力,进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积极性。
例如,在讲解“平移”、“旋转”相关内容时,便可以播放过山车前进、在高空翻转的视频;在讲解“加减法”相关内容时,便可以播放小动物去超市买东西的动画。如此,以生动、活泼的动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兴趣,为引入课程做铺垫。
二、呈现重点内容,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尚未形成,他们更愿意凭借主观体验去认知问题,在理解抽象知识内容上存在一定障碍。因此,对抽象知识内容的讲解便成为了这一阶段的重点、难点。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知识作具体化呈现,以动画、视频、图片等形式呈现知识,为学生的直观观察创造条件,以视听的双重体验促进他们的理解。如此,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使其迅速掌握重点、难点,同时深化他们的思维,提高其逻辑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解“圆柱与圆锥的体积关系”这一问题时,教师便可以借助多媒体动画展示“将圆柱体切割成等底等高圆锥体”的动态过程。通过观察,学生能够清晰发现二者在形狀、体积上的关系,从而迅速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概念。
三、拓展资源,延伸知识广度
数学所涉及的知识范围是特别广泛的,并且被应用在生活的各方各面,呈现出一定的综合性和外延性。因此,单纯从教材中学习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更多的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进而拓展其知识层面,促进其综合能力提升。再者,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学习资源,为其提供自主探究与实践的机会。如此,学生不仅可以在直接的情感体验中深度理解并吸收知识,还能形成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意识,这对他们的素质完善大有帮助。
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大数”时,教师便可以先通过互联网搜集相关的数据信息,并借助多媒体以趣味图片等形式呈现,将学生带到学习氛围当中,引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进而,鼓励他们自行借助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寻找更多常见的“大数”,并要求他们分享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如此,通过自行搜索学习资源,学生的眼界能够得到拓宽,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随堂总结,强化学生记忆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遗忘速度较快,极易出现课上理解、课后遗忘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及时带领他们总结知识,并布置合适的复习任务,以不断的巩固深化他们的记忆,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一般来说,随堂总结都是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进行,这时,学生经常会表现出一定的乏力感,热情与积极性相对不足。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将需要总结的内容以视频等动态形式呈现,再次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紧接着,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软件中的思维导图工具,带领学生回忆所学,引导他们以“填空”的形式补充思维导图的“细枝末节”。如此,随着思维导图的填充完毕,学生能够形成清晰、系统的知识脉络,并加深对相关内容的记忆,达到进一步提高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能够实现知识的多样化表达,促进学生的理解、吸收与应用。换而言之,信息技术能够数学知识的表达更加直观、具体,进而减少小学生对知识的陌生感,促进他们的理解。不仅如此,信息技术还可以在深层次上揭示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再现理论的形成过程,这均能在不同程度上减轻小学生的学习难度,并拓展其知识层面。因此,教师必须正视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作用,适当应用相关技术工具,发挥其最大效用打造高效课堂,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晓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5(52):381-382+386.
[2] 刘新招.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教育,2018(36):77.
[3] 刘映芳.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