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描写上彰显魅力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ami_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民族唱法个人单项赛上,当选手刘和刚演唱最后一首歌曲《父亲》时,评委张也以及不少现场观众都感动得哭了。这首歌为何如此感人?我们看看歌词:
  想想你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你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不知不觉你鬓角露了白发\不声不响你眼角上添了皱纹\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你只尝了三分\这辈子做你的儿女\我没有做够\央求你啊\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歌词内容完全是一段心理活动描写,而“抚摸你的双手”“鬓角露了白发”“眼角上添了皱纹”就是几个生动的细节,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发自内心的真情表白和一系列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这首歌才打动了所有的人。由此我想,如果我们精心描述几个细节也一定会感动阅卷老师。事实上,很多作文(这里主要指的是记叙类文章)不能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平淡无味,缺乏感性,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的办法是强化细节描写。
  
  一、细节饱含情感最有魅力
  
  都知道作文要有感情,然而空抒情不仅不能打动读者,反而令人生厌。一旦感情融于细节,这种感情就会特别动人。因为细节是表现事物各种感性特征的具体而细小的材料,是感情的催化剂,在一篇文章中,有几处用细腻文字描绘的生动细节,读者感情的潮水就会涌动起来。例如史铁生《我与地坛》中的两个细节:
  有一回我摇车出了小院;想起一件什么事又返身回来,看见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
  曾有过好多回,我在这园子里呆得太久了,母亲就来找我。她来找我又不想让我发觉,只要见我还好好地在这园子里,她就悄悄转身回去,我看见过几次她的背影。
  母亲对残疾儿子的忧虑、担心和牵挂在这两个细节里得到充分表现,母爱也洋溢在字里行间。我们的考场作文为什么不可以描述几个这样饱含情感的细节呢?
  请看湖北某考生高考作文《举手投足之间》中的一个片段:
  那是记忆中一次无法忘却的转身。我在明亮的台灯下为考试积极备战,吱的一声开门声很不识趣地打断了我清晰的思路。我不耐烦地转过身,妈妈端来一杯冒着热气的牛奶。还没等我尽情宣泄我对她突然闯入的不满,她转身出去了。突然,她又走了回来,无声地把杯子旋转了90度。我不解地留在这片寂静之中,定睛把那个杯子看了又看,心里突然颤了一下:那个杯子沿上有一个小缺口——妈妈是怕我不注意,划伤嘴巴。
  全文就是由这样的细节构成,考生在父母举手投足之间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的细节勾起了评卷老师的情感体验,从而引发了强烈的感情共鸣。
  
  二、细节描写人物最有个性
  
  写人的文章是否成功,就看你的人物是否有个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神态。很多写人的考场作文干瘪乏味,缺少感染力,就是因为人物没有个性。人物的个性如何体现呢?最好体现在一个个生动具体、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中。文章少了细节,人物形象就失去了血肉和神采。作家李准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着同样的作用。”以鲁迅先生的作品为例,读《故乡》,我们忘不了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细节变化;读《孔乙己》,孔乙己喝酒排钱的动作细节令人回味无穷;读《药》,华老栓买药的一系列细节描写将这个善良而又愚昧的人物形象烙印在我们心中。写人的考场作文如果有几个生动的细节彰显人物的个性,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成功。下面我们欣赏几个作文片段实例:
  茫茫旷野中,有一个追风筝的老人。他脸上有恬淡而狡黠的笑容,他像个虔诚的小孩子,追逐着天上高远的风筝,不知疲倦地奔跑着。这个心思纯洁的老人是我最崇敬的长者——季羡林。(北京考生《追风筝的人》)
  季羡林先生是“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本文标题新颖,有个性,细节暗示了季羡林特立独行、宠辱不惊的性格,读后令人回味。
  时间过了两个月,一个西装革履的身影出现在峰顶,哥哥走来了。他面色红润,略显发福,油光可鉴的额头下眼神明亮。他神采飞扬地掸了一下笔挺的襟袖,走向充满期待的父亲……这之后不知过了多久,再一个身影出现了:他步伐稳健,全身透出不尽的活力;尽管黝黑、瘦削、衣衫褴褛,但双目炯炯有神,映射着青春光彩。(广东考生《登山人的选择》)
  。
  一段细节刻画两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哥哥面色红润、身体发福、衣着笔挺,眼神明亮、神采飞扬——一帆风顺,充满自信;弟弟黝黑瘦削、衣衫褴褛,眼神炯炯——历经坎坷,性格坚韧。
  
  三、细节编织情节最有情趣
  
  考场作文可以编故事吗?回答是肯定的。文章有情节就有故事性,有故事性就有趣味性,就可避免内容空泛。所以,我们写考场记叙文,在没有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编织充满生动细节的情节。即使写的是抒情色彩比较浓厚的记叙文,也可融入一两个情节片段。近几年的高考中得到人们公认的优秀记叙文大多有生动情节就是最好的证明。如何编织情节呢?采用细节结构情节可以获得最佳效果。下面我们欣赏一个高考作文例子:
  猴子和猿在老龟的帮助下,顺利地过了河。也取得了各自的宝藏图,飞奔着回到了上帝的面前。但巧的是,他们几乎是同一时刻到达。于是上帝便询问他们,在路途中是否受到了别人的帮助。如果谁是独立地干完此事,谁就获胜。猿先发言,并坦诚交代,他在过河时受到了一只老龟的帮助。猴子听完后。心想反正上帝也不知道,回答时便把受老龟帮助及其承诺抛到了九天之外,说是自己在上游找到了一座桥,便踏桥而过。上帝听完了他们的话,哈哈地笑了几声,并把智慧交给了猿,又赞叹他的诚实守信。很自然猴子便失去了这个机会。因为他不知道,老龟就是上帝变成的。
  猿带着智慧回到猿群,并告诚他的后代,一定要诚实守信。经过千万年的演变,他的后代便进化成了人。每当大人们带着孩子们去观赏那在笼子里跳蹦的猴子时,都反复地讲着一句话:“人无信而不立。”
  这篇作文紧扣当年“诚信”话题主旨,开头内容是:上帝想测试一下猿和猴,确定谁是强者,于是就派他们经过重重艰险去取两本宝藏图。几个细节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并前呼后应,构成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猴子聪明反被聪明误,猿因诚实守信而得到上帝赞许,赢得了智慧。作文从立意上看没有什么新意,最大的亮点是考生用生动细节编织了一个有趣的情节故事。
  
  四、细节揭示主旨最有韵味
  
  高考作文最容易引起争议也最容易误判的是记叙文,为什么?因为记叙文和议论文相比,扣题不太明显,更因为不少记叙文主旨含蓄,快速阅读不易把握。例如2006年湖北省高考以“三”为话题作文,不少作文很有生活情趣和人生感悟,然而看不到“三”的影子,不好轻易认定。为了避免在这一点上的失误,不少同学采取直接扣话题发议论的办法。文章写到结尾,用一段议论文字发表看法,揭示主旨。这样做能使文章的主旨更加鲜明,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看个明白。然而弊端也很明显:既有贴标签的嫌疑,也缺乏应有的含蓄性。如果用细节来点题,那效果就大不一样了。例如写一个人经过挫折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做事要三思而行,慎之又慎,就可以采用如下的细节结尾方式:
  他恭恭敬敬地写了一个条幅:“三省吾身,三思而行。”条幅贴在他的工作室最显眼的地方。
  “你知道你的错误在哪里吗?想必你已经明白根源何在。为人三省吾身,做事三思而行。这是我的人生感悟。”
  朋友的一席话,语重心长。
  我的失败不是运气,不是能力,不应该怨天尤人;我的失败,败在性格,鲁莽,急躁,虚荣心太强,做事不谨慎。君子三省吾身,三思而后行。你要做君子一定要牢记。他在内心深处反复告诫自己,把拳头握得紧紧的。
  不难看出,这种揭示主旨的艺术化的细节,可以是一个物件,可以是一段对话,可以是一段内心独白,当然还可以是别的形式。总之,这样的细节本身就是前面记叙的内容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有思想,有含蓄美,容易获得好评。显然,这样的细节不应是我们主观编造的,而应该是生活逻辑的一种必然,水到渠成,恰到好处。
  一篇考场作文,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用细节做标题(指做话题作文,可以自拟题目),用细节做全文的纽带,用细节编织情节,用细节交代背景,用细节刻画人物,用细节升华文章主旨,有血有肉,有感性也有理性,一定会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
其他文献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反映个人命运的贬逐诗和国家命运的衰亡诗作为阅读材料,频频出现在高考语文试题中。鉴赏这类诗歌有别于送别诗、咏物诗、怀古诗等,特别要关注以下两点: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读者质疑    编辑老师,您好!我是一名正在备考的高三学生。我非常有信心将考点各个击破,可是当我复习到语言运用题时,我发现有一个已经在语文课堂上学了很多年的知识点,我始终都没有弄明白,这就是比喻句的辨别和运用。而且我发现在各种考试试卷中有很多题都是对比喻句的考查。那我们究竟该怎样又简易又准确地辨别和运用比喻句呢?    教师解惑    贾明同学,你好!你提出的问题非常好,而且你的观察和发现也很准确
期刊
“学以致用”,学习好的语言,并灵活加以运用,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我们的思想,这是语文学习人文性与工具性和谐统一的体现。在高考试题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这块,题型变化大,题目内容广泛,要求多样化。在复习过程中将题型进行归纳,并总结一些答题的经验是很有益的。  语言运用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变换句式,语言表达准确、生动、连贯、得体以及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等方面。下面我对扩展语句与压
期刊
[考点诠释]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是2007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的一个考点。较之于“鲜明、生动”,“准确”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它要求组句根据语法、逻辑,做到句子结构完整,词语搭配稳妥,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适当,正确使用谦词、敬词和关联词语,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切合语境和对象等。    [命题特点及方
期刊
“语言得体”指符合语境和语体要求,考查形式主要为选择辨析、主观表述及病句修改,多和语言表达的其它几个方面结合起来考查。  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主要包括交际的场合、对象、目的、表达方式等。“内部语境”指题目提供的上下文。语体可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书面语体即文章语体,主要有科学语体、艺术语体、政论语体和事务语体等。科学语体的特点是用词准确,
期刊
随着考试命题由单纯地考查知识向考查能力的方向转变。语言实际运用的考题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期“名校学案”将告诉你:不论语用题怎样“善变”,我们也能总结出规律,有的放矢地攻破难关。    语言运用题,因其具有的“创新”和“综合”两大特点,一直被认为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试验田”。所谓“创新”,指的是考查内容的新颖。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语用这块新内容、新形式层出不穷,令人耳目一新。如写开场白、串词、电影脚本
期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2008年的金秋,承载着中国人太多梦想与期盼的“神舟七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胜利返回,特别是航天员翟志刚的太空行走,是中国载人航天领域的又一个里程碑。有关“神舟七号”的题材以语言运用新题的面目出现,符合新课改“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精神,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将会是2009年高考的热点。    一、连贯排序    解答此题型要注意“四个
期刊
[考点阐释]    “鲜明、生动”既是语言表达的要求,也是语言表达的效果。所谓“鲜明”,指语意明确,条理清楚,色彩分明,观点明确。所谓“生动”,指语言描绘或表达具体、形象、可感。  “鲜明”“生动”这两点的具体表现就是“文采”。高考语文对“鲜明、生动”的考查会渗透在“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等部分,“压缩语段”“图表转述”“警示语”“公益广告”以及“句子仿写”等形式中都会有所涉及。    [
期刊
古代典籍中,由于印刷技术的局限或年代久远,有很多地方字迹模糊甚至漫灭。后人或者用不同的版本对照,或者联系上下文来推断,往往能把这些字还原。为了锻炼大家的文言阅读能力,我们特意从古代小说集里精选出一些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并设置空缺。让大家在“游戏”的心态中灵活运用文言知识,享受阅读的快乐。  一、余闲居,案头瓶花不绝。芸曰:“子之插花能备风晴雨露,可谓精妙入神。而画中有草虫一法,_______仿而效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