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美术教学模式还是传统教学模式与课改模式并存,究其原因,主要是美术学科长期以来被视为边沿学科,师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必须在新理念指导下,认识到美术学科的重要性,从而推进美术的有效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美术 有效教学 提升学生素质
李慕白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张开,你将得到一切。”高中美术教学,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教学模式影响,教条和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程式化的教学,导致直接后果是消弭生气,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仅没什么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一、教学现状的反思
面对当前的美术教学现状,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美术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注意了“教”与“学”双方互动探究?“教”与“学”之间的评价的标准,是否能真正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放在评价之中?怎样改变不合时宜的程式化课堂的惯性,使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深入到平常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我们总是对美术教学用一种陈旧的标准和模式去规范,那么,浪费的,将是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生命空间;扼杀的,将是学生求异创新思维。
经验很重要,但经验不等同于教学全部。在一定情境下,经验使我们忽视对普遍性教学规律的探寻,转向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探究,在课程与教学领域里缺乏实现一种文化取向的自觉性,严重防碍甚至歪曲了教育的本原和宗旨,学生很难得到情感、价值观及创造力培养的美术学习权利,学生通过这个权利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途径就更不用说。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师生在课堂共同演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闹剧,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二、摆脱程式化教学的途径
1.引进新理念
新课程理念重新阐释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的本质,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教”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地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身上那些意识的东西成为自觉意识到的东西,而学生通过不断地向教师提供新鲜的经验,提供能够从本质中吸取能量的象征,反过来也扩大和拓展了教师自觉意识的领域。”事实证明,成功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师不拘一格的优质工作,在于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取他人生的未来。从有效教学上说,美术教学是最不应该强调一律性的教育;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
2.求证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平时注重对学生课堂上学习过程的分析、比较,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善于发现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教学资源,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程式化的束缚;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师生才能建立双向互动的、足以熏陶学生心灵的美术学习与探究的空间。
三、解读有效教学
实际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他们生活体验,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采取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筛选、思考、发现,得出结论的教学程序。如教学陶艺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设计程序,我精心制作课件和收集大量资料,展示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引导学生鉴赏,然后让学生介绍设计思路,最后教师分别点评其制作要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求学生依照我的点评,重整思路,精心设计。综合使用自主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问答法、信息接受法、设疑释疑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陶艺的设计。
美术教学强调“面对全体”、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学观念的最终体现是:1.让所有的学生学得更好、但要体现个体特征;2.要求学生都能用内心去感悟和接受并主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必须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和无效性是在“教”与“学”共同进行中去认定的。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学生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要自己去找答案。事实上,今天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敢于批评,明天才能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这是我对有效教学思想的理解。
成功的课堂,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看表面,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课堂上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陶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就是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易被学生接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创造欲望才会激发,创新意识才会形成。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教学才名副其实。因此,要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堂内容。如在刚开始学习陶艺创作时,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参照别人的作品进行模仿性制作,但容易形成新的思维定式,创新不够,多数学生还因为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极其有限,无从下手。笔者以为,学生的作品应该各具情态,而不是千人一面,要多角度地诠释教学主题,要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问题。创作课是最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我布置任务,不限主题,不限表现方法,只是提醒学生几个易于理解的美感原则,如:疏密、主次、呼应、均衡等等,注意应用到作品设计中去。
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我认为方法要灵活多样。美术教学综合性很强,涵盖的内容很广,课堂评价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原则;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在课内完成,但课堂时间有限,如果等学生完成作品再评价,学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改作品,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课堂评价要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改的春天已经来临,但目前的高效,我是不敢苟同的,如何真正让课堂高效,还有许多课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还有许多理念有待我们去探求。美术教学更应如此。
【参考文献】
1.袁济喜:《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冯祥超:《高中美术若干问题的探析》[J],博才网,2005.6.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八中学)
【关键词】高中美术 有效教学 提升学生素质
李慕白说:“把手握紧,里面什么都没有;把手张开,你将得到一切。”高中美术教学,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性教学模式影响,教条和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统治地位,这种程式化的教学,导致直接后果是消弭生气,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不仅仅没什么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一、教学现状的反思
面对当前的美术教学现状,我们美术教师必须进行深刻反思:美术课堂教学,是否真正注意了“教”与“学”双方互动探究?“教”与“学”之间的评价的标准,是否能真正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究性放在评价之中?怎样改变不合时宜的程式化课堂的惯性,使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深入到平常的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我们总是对美术教学用一种陈旧的标准和模式去规范,那么,浪费的,将是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和生命空间;扼杀的,将是学生求异创新思维。
经验很重要,但经验不等同于教学全部。在一定情境下,经验使我们忽视对普遍性教学规律的探寻,转向寻求情境化教育意义的探究,在课程与教学领域里缺乏实现一种文化取向的自觉性,严重防碍甚至歪曲了教育的本原和宗旨,学生很难得到情感、价值观及创造力培养的美术学习权利,学生通过这个权利获得进入“生活世界”的途径就更不用说。程式化的教学模式只能让师生在课堂共同演绎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闹剧,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难以提高。
二、摆脱程式化教学的途径
1.引进新理念
新课程理念重新阐释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的本质,确立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新课标强调“教”向“学”转移,纠正那种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真正地从学生的学情出发,使学生能够学有所获。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说:“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身上那些意识的东西成为自觉意识到的东西,而学生通过不断地向教师提供新鲜的经验,提供能够从本质中吸取能量的象征,反过来也扩大和拓展了教师自觉意识的领域。”事实证明,成功有效的教学在于教师不拘一格的优质工作,在于学生能从教师的教学中获取他人生的未来。从有效教学上说,美术教学是最不应该强调一律性的教育;是最不追求标准答案的课程。
2.求证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平时注重对学生课堂上学习过程的分析、比较,尽可能全面了解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方式和学习内容的选择,充分的估计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有可能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善于发现和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教学资源,这样,我们才能摆脱程式化的束缚;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师生才能建立双向互动的、足以熏陶学生心灵的美术学习与探究的空间。
三、解读有效教学
实际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联系他们生活体验,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采取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分析、筛选、思考、发现,得出结论的教学程序。如教学陶艺设计,为了让学生掌握设计程序,我精心制作课件和收集大量资料,展示有代表性的陶艺作品,引导学生鉴赏,然后让学生介绍设计思路,最后教师分别点评其制作要点及需要注意的地方,要求学生依照我的点评,重整思路,精心设计。综合使用自主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问答法、信息接受法、设疑释疑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地学会了陶艺的设计。
美术教学强调“面对全体”、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学观念的最终体现是:1.让所有的学生学得更好、但要体现个体特征;2.要求学生都能用内心去感悟和接受并主动参与美术学习过程。
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生必须有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教师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直接地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其有效性和无效性是在“教”与“学”共同进行中去认定的。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学生有自由想象的空间;学生要自己去找答案。事实上,今天学生只有敢于质疑、敢于批评,明天才能敢于创新、敢于超越。这是我对有效教学思想的理解。
成功的课堂,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是教师最大的过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能只看表面,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形式上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课堂上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受到了什么启发。陶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就是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使课堂教学内容更易被学生接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的创造欲望才会激发,创新意识才会形成。学生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创新教学才名副其实。因此,要创新教学,就要选择有利于创新的课堂内容。如在刚开始学习陶艺创作时,传统的做法是让学生参照别人的作品进行模仿性制作,但容易形成新的思维定式,创新不够,多数学生还因为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极其有限,无从下手。笔者以为,学生的作品应该各具情态,而不是千人一面,要多角度地诠释教学主题,要具有灵活性和有效性。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学生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处理问题。创作课是最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挖掘潜在的创造力。我布置任务,不限主题,不限表现方法,只是提醒学生几个易于理解的美感原则,如:疏密、主次、呼应、均衡等等,注意应用到作品设计中去。
美术课堂教学的评价,我认为方法要灵活多样。美术教学综合性很强,涵盖的内容很广,课堂评价要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原则;美术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在课内完成,但课堂时间有限,如果等学生完成作品再评价,学生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改作品,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课堂评价要适时适度,只有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激情。
教改的春天已经来临,但目前的高效,我是不敢苟同的,如何真正让课堂高效,还有许多课题有待我们去研究;还有许多理念有待我们去探求。美术教学更应如此。
【参考文献】
1.袁济喜:《再论中国画论的人文精神》[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冯祥超:《高中美术若干问题的探析》[J],博才网,2005.6.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