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大学生人文修养,已成为高校教育体制的重要部分。对于医学院学生这个相对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对他们进行人文修养的培养,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音乐欣赏深受大学生的喜爱,运用音乐欣赏提升大学生人文修养更会行之有效。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修养;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这门课程在非艺术类高校中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在纷繁的公共艺术选修课中,表情艺术深受大学生喜爱,而表情艺术中的音乐欣赏则更是广受欢迎。在医学类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是非常常见和必要的,医学与音乐学两个看似相差甚远的学科,在医学高校中实则联系紧密。
一、音乐欣赏与医学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紧密相关
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很多将成为医生。那么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严密的科学逻辑,更需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积淀,要去关怀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灵。《国语.晋语八》中所言: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
(一)音乐欣赏课程在医学院校存在的必然性
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说道“如果我们一般地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作是灵魂的解放、摆脱限制和压抑的过程,因为艺术通过供观照的形象可以缓和一切最酷烈的悲剧命运,使它成为欣赏的对象,那么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这是对音乐极高的评价,音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产物,它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不孤单。在医学院校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可以让他们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齐头并进,为培养科技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二)音乐欣赏是培养医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
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多数都会成为医生,医生直接面对患者,作为医生来,更需要感情,也更需要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如何提高我们的人文情怀呢?宗教哲学和音乐,由此可见,音乐是多么的重要。现在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觉得离开科学便无法生存,但是科学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情感,音乐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激情、欢快、悲伤等等。作为一名医生需要用很严密的科学逻辑去诊断病因和治病。但如果遇到了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怎么办,不治病了吗?病也许治不好,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文修养关怀病人,使他们敬畏生命尊重死亡。
二、音乐欣赏的各阶段对医学生人文修养的影响
教学音乐欣赏一般有四个阶段,最初级的阶段是美感欣赏,第二个阶段为情感欣赏,随之是理性欣赏,最后则回归音乐的内在视阈。每个阶段都在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操。
(一)美感欣赏
美感欣赏又称为感官欣赏,是音乐欣赏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最直接原因。美感欣赏一般是不带任何想象和思考的欣赏,通常被用作背景音乐在课前导入课程或课后结束课程。医学生在繁重的专业课和枯燥的实验课之余,对音乐美的追求和审美的导向都开始出现,这也是塑造医学生人文修养的第一步,正确引导他们欣赏世界经典艺术作品,有益于学生人文修养的积淀。
(二)情感欣赏
情感欣赏是感官协同想象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欣赏活动。笔者仅用西方音乐史中不同时期作品对医学生塑造人文修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做说明。一般在欣赏专题性音乐时,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宗教音乐形式居多,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音乐欣赏之余意在培养多元素的文化修养,了解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等等,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古典时期音乐多为正统严肃的音乐,如贝多芬的九首交响乐,内容庞大,意义深远。贝多芬等一批伟大的音乐家将这一时期人生的种种境界,比如幸福与苦难,统统写进了音乐作品中。学生在欣赏这一类经典作品时可以感悟人生,敬畏生命,这也是医学生必须有的人文修养。
(三)理性欣赏
理性欣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音乐基础知识。至少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号、调性、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等。这些是表现音乐的織体,我们通过这些织体来懂得音乐如何发展,如何动听。理论上分析出曲子为何动听,理解作曲家的思路。欣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时,在情感欣赏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对音乐织体技巧的分析,如节奏的前紧后松,旋律级进的下行,奏鸣曲式含义的分析,从而可以欣赏音乐在理性上带给我们的震撼,以及贝多芬让对命运的不解、彷徨,对命运的抗争。当然医学院校是非艺术类高校,对音乐技巧上的分析要适可而止,不能本末倒置。
(四)艺术作品的内在视阈
音乐的内在视阈,是通过理性欣赏,对音乐进行理解反思,最后回归的阶段。音乐如同建筑物,音乐的织体犹如钢筋水泥砖块泥沙,建筑师们绝不会让我们只欣赏这些材料,而是让我们观赏建筑或者走进建筑中去体会。音乐更是如此,作曲家绝不仅仅只是让我们欣赏某一个织体带给我们的愉悦,而是让我们走进音乐,体味出他所创作的内在视阈,这是欣赏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在欣赏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时不是为了聆听旋律有多么美妙,节奏有多么明快,曲式有多么工整,和声有多么和谐。而是要最终走入勃拉姆斯为我们所创造的内在视阈,虽然时代不同,我们可能无法体会当时勃拉姆斯的那种爱国情怀,但是我们总能跟现实生活发生一些碰撞和共鸣。最后一个阶段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有所体会。所以这也是医学院校开设音乐欣赏最重要的原因。
医学院校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人文修养虽然初有成效但任重而道远,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音乐欣赏等一系列表演艺术的选修课程没有与医学素质培养相结合,更没有与其他人文社科教育专业紧密连接,授课方式也相对单一。音乐欣赏不是艺术类专业学者的行内密约,从教者必须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无论是简单的音乐创作还是音乐实践,都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经典作品的内涵,拓宽他们的人文常识培养他们深厚的人文修养。
【关键词】医学生;人文修养;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这门课程在非艺术类高校中是作为选修课来开设的。在纷繁的公共艺术选修课中,表情艺术深受大学生喜爱,而表情艺术中的音乐欣赏则更是广受欢迎。在医学类院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是非常常见和必要的,医学与音乐学两个看似相差甚远的学科,在医学高校中实则联系紧密。
一、音乐欣赏与医学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紧密相关
医学院校培养的人才很多将成为医生。那么作为一名医生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严密的科学逻辑,更需要有深厚的人文修养和人文积淀,要去关怀患者和患者家属的心灵。《国语.晋语八》中所言: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医治病,中医治人,大医治国。
(一)音乐欣赏课程在医学院校存在的必然性
哲学家黑格尔在《美学讲演录》中说道“如果我们一般地可以把美的领域中的活动看作是灵魂的解放、摆脱限制和压抑的过程,因为艺术通过供观照的形象可以缓和一切最酷烈的悲剧命运,使它成为欣赏的对象,那么把这种自由推向最高峰的就是音乐。”这是对音乐极高的评价,音乐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产物,它可以使人的精神世界不孤单。在医学院校培养学生进行音乐欣赏,可以让他们的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齐头并进,为培养科技复合型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二)音乐欣赏是培养医学生人文修养的有效途径
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大多数都会成为医生,医生直接面对患者,作为医生来,更需要感情,也更需要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如何提高我们的人文情怀呢?宗教哲学和音乐,由此可见,音乐是多么的重要。现在是科技发展的时代,我们往往觉得离开科学便无法生存,但是科学不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生活中最需要的是情感,音乐可以带给我们无限的感动、激情、欢快、悲伤等等。作为一名医生需要用很严密的科学逻辑去诊断病因和治病。但如果遇到了科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怎么办,不治病了吗?病也许治不好,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人文修养关怀病人,使他们敬畏生命尊重死亡。
二、音乐欣赏的各阶段对医学生人文修养的影响
教学音乐欣赏一般有四个阶段,最初级的阶段是美感欣赏,第二个阶段为情感欣赏,随之是理性欣赏,最后则回归音乐的内在视阈。每个阶段都在不同侧面影响着学生的人文修养,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操。
(一)美感欣赏
美感欣赏又称为感官欣赏,是音乐欣赏的第一阶段,也是学生选择音乐欣赏课的最直接原因。美感欣赏一般是不带任何想象和思考的欣赏,通常被用作背景音乐在课前导入课程或课后结束课程。医学生在繁重的专业课和枯燥的实验课之余,对音乐美的追求和审美的导向都开始出现,这也是塑造医学生人文修养的第一步,正确引导他们欣赏世界经典艺术作品,有益于学生人文修养的积淀。
(二)情感欣赏
情感欣赏是感官协同想象共同协作完成的一项欣赏活动。笔者仅用西方音乐史中不同时期作品对医学生塑造人文修养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做说明。一般在欣赏专题性音乐时,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以宗教音乐形式居多,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在音乐欣赏之余意在培养多元素的文化修养,了解巴洛克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历史背景等等,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古典时期音乐多为正统严肃的音乐,如贝多芬的九首交响乐,内容庞大,意义深远。贝多芬等一批伟大的音乐家将这一时期人生的种种境界,比如幸福与苦难,统统写进了音乐作品中。学生在欣赏这一类经典作品时可以感悟人生,敬畏生命,这也是医学生必须有的人文修养。
(三)理性欣赏
理性欣赏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音乐基础知识。至少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旋律、节奏、节拍、调号、调性、和声复调、配器曲式等等。这些是表现音乐的織体,我们通过这些织体来懂得音乐如何发展,如何动听。理论上分析出曲子为何动听,理解作曲家的思路。欣赏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时,在情感欣赏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对音乐织体技巧的分析,如节奏的前紧后松,旋律级进的下行,奏鸣曲式含义的分析,从而可以欣赏音乐在理性上带给我们的震撼,以及贝多芬让对命运的不解、彷徨,对命运的抗争。当然医学院校是非艺术类高校,对音乐技巧上的分析要适可而止,不能本末倒置。
(四)艺术作品的内在视阈
音乐的内在视阈,是通过理性欣赏,对音乐进行理解反思,最后回归的阶段。音乐如同建筑物,音乐的织体犹如钢筋水泥砖块泥沙,建筑师们绝不会让我们只欣赏这些材料,而是让我们观赏建筑或者走进建筑中去体会。音乐更是如此,作曲家绝不仅仅只是让我们欣赏某一个织体带给我们的愉悦,而是让我们走进音乐,体味出他所创作的内在视阈,这是欣赏的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在欣赏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时不是为了聆听旋律有多么美妙,节奏有多么明快,曲式有多么工整,和声有多么和谐。而是要最终走入勃拉姆斯为我们所创造的内在视阈,虽然时代不同,我们可能无法体会当时勃拉姆斯的那种爱国情怀,但是我们总能跟现实生活发生一些碰撞和共鸣。最后一个阶段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必须要有一定的人文情怀和深厚的文化积累才能有所体会。所以这也是医学院校开设音乐欣赏最重要的原因。
医学院校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程,培养学生人文修养虽然初有成效但任重而道远,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音乐欣赏等一系列表演艺术的选修课程没有与医学素质培养相结合,更没有与其他人文社科教育专业紧密连接,授课方式也相对单一。音乐欣赏不是艺术类专业学者的行内密约,从教者必须使学生参与到音乐中来,无论是简单的音乐创作还是音乐实践,都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经典作品的内涵,拓宽他们的人文常识培养他们深厚的人文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