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中的“写生”训练

来源 :学问·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写自己的"积蓄",而不是他人的"积蓄",并逐渐写好自己的"积蓄"。写生是其有效方法。
  【关键词】写生;训练;能力;素材
  
  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推行,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养,加强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到应有的重视。为此,中考高考作文的赋分也升至60分,还有的升至70分,几乎占据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就因为其重要,我们一些师生只注重写作的技巧的训练,而忽略了文章表情达意说理叙事的基本功能,却从他人的名篇佳作中摘个"凤头",剪个"豹尾",搬来个"猪肚",这样就编制成了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局部美则美矣,而整体文脉不畅或文体成了四像。究其原因,是主体缺失。叶老说:"写作的根源本是发表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作文教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引导学生自己写自己的"积蓄",而不是他人的"积蓄",并逐渐写好自己的"积蓄"。如果脱离学生胸中的"积蓄",让学生"指点江山,激扬文字",那么学生除了代新老圣贤立言或依样画葫芦甚至剽窃他人文章外,恐怕只会渐增学生对作文的厌恶以致恐惧感。叶老在《论写作教学》文中,引用了罗庸先生的话:"国文教学似应采取图画一课的教法,教学生多写生,多作小幅素描,如杂感短札之类……"在《临摹和写生》文中,他以图画教学中的临摹法和写生法来比喻学写文章,叶老批评了那种翻看一些范文作参考,然后作文的"临摹法",鲜明地表示"我并不是绝对不赞成临摹的办法,可是我认为采取写生的办法更有好处,至少应该做到写生为主,临摹为辅。"
  "写生",本是绘画的术语,不经过扎实的写生训练,任何人也不可能进入绘画艺术的殿堂。同样,作文教学中学生经过"写生"训练,即以客观实际(包括内心)为反映对象的片断性的作文实践,必然会走入写作天地的"自由王国",从而挥洒才情,感动他人,提升自我。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通过"写生"训练,了解学生写作过程中思维特点,发现文章病源,予以有效指导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有一种"临摹"式的训练方法,或老师出示范文,或学生自选佳作,然后学生仿写,"依样画葫芦"。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也主要依靠批改作文的方法。这两种现象虽然一边是学生练习,一边是教师指导,却有着一个共同的缺陷:都是以静态化了的文章成品为考察对象,显然忽视了文章制作的思维运动过程,因而不能深入地了解作文者在作文过程中思维的形态,变化和规律。
  通常的命题或材料作文训练,学生描写的不是呈现在眼前的具体事物的形象,而是他们记忆中的表象。他们对所表现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全面,文字表达是否完整、严谨、有条理,教师都不能完全了解,只能以通常的基本规则为依据来判断他们的正确或失误。这样的指导显然是不具体,欠准确的。而"写生"训练在这方面有两个优越性:首先,由于描写对象是近在眼前的实物,衡量文字是否准确严谨就有了实实在在的客观标准,失误在哪里便可一目了然;其次,因为教师与学生同时进行实物观察,同时思考着如何将观察所得表述出来,是依照着相同的信息条件朝着一个目标共同经历了一段思维的里程。这样,教师与学生的思路就显然贴近得多,就很容易发现学生练习中成功和失误的原因,从而指出学生是在构思的哪个环节上误入歧途的。
  我曾在讲述"观察"的理论知识后,布置同学做了一次"写生"练写:描写清代画家禹之鼎创作的名画《幽篁坐啸图》的画面内容。这幅画只有一个人物,有前景、背景和生动的人物姿态。这幅图在高中美术书,让学生打开书仔细观察,并提供较充足的时间。要求是准确、简练、尽量做到能让没有见过这幅画的人通过语言的描写了解画面内容。同学们兴致盎然,可是交上来的文字却不能令人满意,主要问题是内容杂乱无章,缺乏层次感和逻辑性,而且多有疏漏,将事物的一些重要属性甚至在画面上占显著地位的事物遗漏了。如果仅就学生文字作文考察,按照通常的认识,这主要是观察不细致,材料安排没有做到言之有序。可是,同学们的观察和谋篇分明都是很认真的,那样的批语很容易使他们惶惑,丧失自知的信心。结合实物考察不难发现,根本问题是,不少同学从观察到谋篇都缺乏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路线,主要仅靠视觉活动中眼球跳动的自然状态去认识事物、组织文章的。这样,当然就缺少一条充满理性的逻辑线索贯穿全部内容,使一个有机体变成了零乱事物的堆积,而且很容易丢三落四。练习之后,我紧接着就针对这些问题作了讲评,重点讲解了观察时应遵循的几种思维路线,如概貌观察(总体--局部--总体)、细节观察(局部--总体--局部)、层次观察(外在--内在--外在)、进程观察(现在--过去--现在)、差异观察(此物--彼物--此物),并从远近、虚实、主次、因果、详略等几个方面启发他们如何对画面内容进行有层次的思考,进行分析整理、排列组合,最后准确地认识、完整地表达观察对象。讲评中结合实物不断地穿插引用学生练习文字中的实例,针对性强,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一些学生在练习之后反映说,这样
  的练习能真正解决一些问题,还可以充分调动写作热情,希望多搞几次。
  
  二、通过"写生"训练,综合地提高写作基本能力
  
  一般认为,"写生"训练主要是练习观察和描写的能力。通过实践,我认为并不那么简单。 "写生"训练不仅锻炼了观察和描写,而且通过观察、描写锻炼了作文的多种基本能力。
  文章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有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都是依靠视觉获取的种种信息。要写好文章,首先必须有准确地认识、鉴别、整理和复述视觉信息的能力。事实证明,人们这方面的能力并不强,必须通过有组织有目的的训练逐步提高。
  仍以描写《幽篁坐啸图》的练习为例。除了上文提到的问题,还反映出来的另一重要不足是描述事物失态变形、似是而非,不准确,不能传达观察对象的形态和内涵。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不是视觉的错误,因为健全人的眼睛都是相当准确、大致一样的。主要的原因是缺乏认知能力,对事物的主要属性,如体、形、色、质、量等等,不能准确地作出判断。写作水平低,与这一点有着根本的关系。然而,要提高判断能力,达到准确认识事物的水平,并没有什么诀窍,唯有在反复的"写生"训练中逐步提高。有了这种能力,才有写好文章的前提。
  还有一个重要不足是语词能力较弱,不能准确地选择词藻状物达意。譬如对《幽篁坐啸图》画面上人物的姿势和面部表情,虽然观察时认识得比较清楚,依然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传达出来。"写生"过程变为语词,才能完成准确认识的阶段。反复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们的认知能力自然会逐渐增强,语词仓库也必定会充实起来。另外,"写生"练习因为有实物的限制,有客观标准的检验,任何不准确大达意的词语都不易蒙混过关,学生没有变通偷懒走捷径的余地,只有苦下功夫锤炼语词能力。
  此外,对一个有机事物进行整体性的描述,虽然是片断,也能逐渐调整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有序性,长期为之,有利于提高学生谋篇布局的结构能力。文章无非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运动的产物。无论是论述类、实用类还是文学类,各类文章的写作能力,都必须建立在"写生"训练的基础之上,否则,没有准确认知和表现事物的能力,任何更高层次的概念、判断、推理以及联想和想象,都是无从谈起的。
  
  三、"通过写生"训练,使学生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学生作文的一个主要毛病是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由于在现实生活中没有认真的观察和积累,写作素材十分贫乏,作文时只好依据一些模模糊糊的表象记忆笼统地叙写,文章自然十分干瘪、空洞。
  写生不仅能锻炼基本功,也是画家积累创作素材的重要方法。画家们总是随时随地地涂抹着,写生的对象也随时都可能进入他们的创作领域。其实写文章也是同理,当我们读到列夫·托尔斯泰对玛丝洛娃或巴尔扎克对老葛朗台展开的肖像描写时,很惊讶这些大师如何能把笔下人物写得如此详细、真切而又独特,就象是直接向我们展示了人物的肖像。原因只能是,这些文学大师在人物肖像方面有丰富的素材积累。他们就象画过各式人物的外貌特征,所以他们写起人物面貌来,能够如此准确、细腻、栩栩如生,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描写肖像如此,反映其它各种客观事物也是如此。我们的作文课当然不能对各种事物进行全面的"写生"练习,但我们至少要教会学生熟练地掌握这种练习方法,培养成"写生"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在同学们的记忆仓库里,越来越多的事物都会具体、鲜明起来,都会富于神采,富于生命,鲜艳活泼,跃跃欲动。他们写起文章来,自然如得源头活水,纵横自如,生机勃勃。
  我对"写生"训练有浅显的认识,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练习。每次练习的目的各有侧重,或重在感受,或重在比较,或重在概括说明,或重在工笔细描……描写的对象有《人民和总理》(周总理看望地震灾区)的人物画,有同一品种又互有差异的两盆植物,也曾安排同学们去开发区一饱眼福,随时随地来一段速写,带回学校再整理为一篇文章……这样的训练都受到同学们的欢迎。他们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生动活泼,富有趣味,而且充实、具体,比起空讲理论、笼统练习的方法更有成效。
  当然,作文课借用了美术课的某些教学方法,这种借鉴必须从有效提高写作水平这一根本目的出发,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设计训练方案。"写生"训练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做法远没有成熟,有利于进一步构建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杜草甬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选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版
  [3]《200年江苏省高考说明》2007年11月
其他文献
【摘要】到了高三英语学习阶段,尽管学生的认知词汇量大,英语写作仍感到很困难。我在英语写作课堂中尝试了用接近生活的topics(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语言表诉出自己的心声,做到言之有物。把英语学习放到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去,在轻松的学习氛围,良好的情绪状态下,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智慧的火花源源不断的迸发出来,这样的英语学习不再是一种任务和负担,而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老师适时引导的愉悦的学习
期刊
【摘要】在我市高校建设重庆特色人文教育联合基地,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构建和谐重庆的伟大进程中传承地方文化、塑造重庆城市对外宣传品牌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各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加快基地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的基地运作途径。  【关键词】重庆特色;文化;人文精神;高校;联合    重庆作为一座有着三千多年悠史历史的大都市,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融汇出经数千年积淀,具有鲜明特色的区域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多媒体教学已是必不可少的了。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想象力,而且在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等方面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果;优化课堂结构    人们常说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由于数学知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又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
期刊
【摘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本文就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指导作用,谈几点体会。  【关键词】学生主体性;英语教学;实现    一、 什么是主体性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
期刊
【摘要】函数是从现实生活当中抽取出来的一个数学模型,撇开了一切物质内容,所以很抽象。学校教学的任务是把那些学术的内容变为教育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思想进行化归,我们可以注意适度的形式化,赋予数学对象以物质内容,把他返璞归真。  【关键词】中学函数;图像;简单变换    函数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一个数学对象,他是从现实生活当中抽取出来的一个数学模型,撇开了一切物质内容,所以很抽象。更何况他还可
期刊
【摘要】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要突破"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成了作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具有具象性和直观性特点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否帮助我们很好解决这一难题呢?为此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就多媒体辅助作文教学的思考和做法跟大家做一下交流。  【关键词】多媒体; 作文教学;思考;做法    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如何突破"写什么"和"怎么写
期刊
【摘要】 如何在海量的网络资源下进行有效地电子备课呢?1.收集教学资源2.编写电子教学预案3.适量使用辅助手段  【关键词】有效地学情分析;过程的预设;多媒体课件    电子备课这一新生事物也就应运而生,许多教师聪慧灵巧地接受和应用着这一新生事物,尝试建立了自己的电子备课,这是广大教师从"纸上谈兵"到"运筹帷幄"的一次飞跃!  一.收集教学资源  要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所收获,首先就要了解学生
期刊
【摘要】如何运用这主题图为教学服务,如何运用主题图为同学们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可在平时的课堂,制作、运用多媒体课件暂时是还不能全面铺开,怎样才能运用简单的教具为孩子们创设丰富多彩、妙趣横生的情境呢?充分巧妙地利用课文中的主题图就是很好的一种举措。本文谈谈我的几种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主题图;思考    一、 合理分割主题图,凸现总体美  有些主题图只是将文中所有的主题图在一页显示,这样虽然
期刊
【摘要】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方面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的知识、能力、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不应忽视基础教育课程的总体目标。讨论"语文素养"的主要目的还是要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目标,改进语文教学。  【关键词】语文素养;培养;教育    长期以来,教学理念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学活动比较单一,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书写差、错别字多、语文知识面狭窄、口头表
期刊
【摘要】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而许多家长面对孩子学习上的坏习惯,常常是使尽浑身解数,依然不见孩子有进步。注意力缺损关键是自我控制功能落后。  【关键词】磨蹭;自我控制;教育    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好,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许多家长被孩子写作业好磨蹭这一难题所困扰。我过对孩子的研究将他们分为三类。  第一类注意力障碍  美国研究注意力障碍的著名学者巴克利得出:注意力障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