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入建模思想的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sha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入建模思想的策略
  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建模思想的作用,教师必须以教材为基础,指导学生自己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探究过程的理解,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模型是学生开展科学学习的方式,建立模型思想是科学学习的目标。掌握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就相当于让学生拥有了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头”,这是他终身受用的“本钱”。
  下面以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简单电路》为例,阐述一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入建模思想的策略:
  1.发现问题,收集信息
  科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所有科学问题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环境、内容与对象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通过创设具体的、有效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为培养学生科学建模思想提供平台。课的一开始,教师通过课件展示点亮的圣诞树、手电筒,在激活学生关于电灯发光的生活经验后提问,小灯泡是怎么亮起来的?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各种电灯发光的事实中收集信息,找到共同特征。
  2.抽象简化,做出假设
  在学生思考讨论的基础上给各个实验小组准备了1节干电池、1个小灯泡以及1根电线,请大家设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如果小灯泡亮了,各组就要照着样子画下来,每一个小组至少要发现3种以上不同的点亮小灯泡的方法。
  学生一开始将会陷入困境,经过一定的摸索以后,就能尝试出一种点亮小灯泡的方法,很快就能找到很多種不同的方法。实验记录纸上画下了每一种连接小灯泡的方式。通过对比发现,可能要把小灯泡的底座、外壳、电池的正极、负极都连接起来小灯泡才会亮。
  3.反复提炼,建构模型
  发现要把小灯泡的底座、外壳、电池的正极、负极都连接起来小灯泡才会亮的规律,仅仅是做出了一个假设,并不意味着探究活动已经成功。这时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释,为什么只有把小灯泡的底座、外壳、电池的正极、负极都连接起来小灯泡才会亮?这个时候,我们的学生的思考就会从直观形象的层次提升到抽象逻辑水平。学生会不断地发现自己掌握的事实还不够,需要了解电池、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这时我们可以提供小灯泡、废旧干电池指导学生进行解剖,了解它们内部的结构。这时在他们的头脑中一条“电路图”也就自然而然地铺设完成了,当他们在记录纸上完整画出一张电路图的时候,关于点亮小灯泡的科学模型就建立起来了。
  4.联系实际,验证解释
  提供小喇叭、发光器、小电机等其他用电器给学生,要求让它们也工作起来。这个教学活动的目的就在于促使学生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模型进行验证,以确定它是否正确。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在验证模型时发现问题,就需要重新根据已知信息进行研究,做出假设,经歷建立模型、验证模型的过程,促使学生熟练掌握建模方法,学会用建模思想解决问题。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入建模思想的价值
  1.通过渗入建模思想的教学,增强了教师建模意识
  很多教师都是凭借经验教学,并没有听说过建立模型方法,不了解建模思想,开展建模教学也就无从谈起了。要在教学中渗透建模思想,教师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模型,什么是建立模型,以及建立模型的方法。通过补充各种相关专业知识,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科学建模思想,增强了科学建模的意识。不仅在上课时,有意识地渗入建模思想,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甚至将建模方法直接应用到自己的教学研究中去,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2.通过渗入建模思想的教学,优化了教与学的方式
  模型思想作为一种科学思想方法,需要经历潜意识、形成和深化三个阶段。让学生了解或感悟建立模型思想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加以引导。因此,在渗入建模思想的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是学生科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就对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提出了要求,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平等参与到探究活动过程中,参与的广度和深度的增加必然会提高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3.通过渗入建模思想的教学,提高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让学生亲历从发现问题、收集信息——抽象简化、做出假设——反复提炼、建立模型——联系实际、验证模型的整个科学建模教学过程。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比如科学概念的形成和概括,科学规律的发现,都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抽象与概括、选择与判断等活动,建构起科学模型,这一环节尤为重要。渗入建模思想的小学科学探究学习过程有利于学生去发现并提出问题,亲历建模活动,通过分析最后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模型的重要性,感悟到建立模型思想的本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的能力。
  三、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渗入建模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己应用所学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学科学、用科学的实际体验,从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因此科学建模活动,将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增强教师建模意识,积极开展建模教学,渗透建模思想,培养学生建模能力将会成为越来越多教师的共识。
其他文献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有趣的情境,有趣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有一个很好的学习开端,让学生主动愿意去学,这样才会有高效课堂。  例如在上科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小学科学《磁铁有磁性》这一课时,上课前我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魔术,戴着手套,握住一支笔(铁的),左手握着,放开笔掉下来,右手握着,放开笔“黏”在手上。“神奇吗?”孩子们惊奇不已,“老师我知道,因为你的右手手套里有吸铁石!吸铁石可以
正式从事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以来,笔者对课堂教学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根据自己目前一年来的课堂经历,以及之前实习期间的一些经历,真切地感受到,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听课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时时刻刻都在变化,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充满着教育的意义,同时,陶行知先生又认为生活中的矛盾也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能对人产生教育的作用,所以,我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就等于在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生活环境对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现在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爸爸妈妈又都忙于工作,很多是由爷爷奶奶照顾,受到了家长的溺爱。其实孩子受到这样的生活教育是非
小学科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启蒙课程。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小学受制于各种条件限制,其教学条件与县城学校有着天壤之别。如何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保质保量地完成科学实验学习,提高其科学素养,是我们每个农村小学科学教师义不容辞之责。  一、农村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是实验器材不足。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的差距就目前来说,还是非常大的。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方面来
数学课堂倡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参与、提出问题、注重体验、敢于创新、乐于探究,使数学课堂充满“韵味”,焕发生命的活力。  一、山重水复疑无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当地设疑,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在认识了长方体特征后,教师出示了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明确只有符合长方体所有特征
小学科学实验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开拓学生的认知视野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当前在很多小学的实验教学实践中,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小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不高,以及学生完成不了实验内容这些方面。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之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实验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教师都没有很好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