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rnadohea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减轻学生学习数学的负担?如何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本文通过对中职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及对策的分析和探讨,结合教学中的实例做深入的剖析,以提高中职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数学 数学思维障碍成因对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课上,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是感到无从人手,或是一做就错。这也就使一部分同学丧失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来自于我们教学中的疏漏,而更多的则来自于学生自身,但在数学学习中存在着一定的思维障碍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因此,研究中职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对于提高中职学生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中职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
  
  根据布鲁纳的认识发展理论,学习本身是一种认识过程。就是说学生能从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提取最有效的旧知识来吸纳新知识,即找到新旧知识的“媒介点”,这样,新旧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导致原有知识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新组合,使学生获得新知识。但是如果老师的教学不顾学生的思维困难,脱离学生实际,一味地进行灌输式教学,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缺乏必要的“媒介点”就不能顺利交接。势必会造成学生对所学知识认知上的不足、理解上的偏颇,从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就会产生思维障碍,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高。
  
  二、中职数学思维障碍的具体表现
  
  1 对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清的思维障碍
  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学习数学,一方面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同时也要明确概念的外延.所谓外延,即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和条件。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正确运用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如果对概念的内涵或外延不清楚,无形之中就会缩小或扩大概念的使用范围,造成这样那样的错误。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死亡”这个话题太沉重了。小时候村里有葬礼,我都躲得远远的,看到别人可以兴致勃勃地去参观品评,觉得特不可思议。  就这么怕了二三十年,直到养了孩子,还是在怕。但是,它还是来了。  39岁那年,父亲突然离世,我顿觉天塌地陷,一度濒临崩溃。那年,女儿才五岁多。当时我整日以泪洗面,没有考虑女儿对亲爱的姥爷去世有什么感受,甚至觉得小孩子懂什么呢,说了不懂,懂了害怕,不如不說。  当我读到《祝你幸福·最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