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题组成员及分工;白永洁:设计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案并组织实施,访谈调查,审查资料,撰写文稿;鲜晓华:发放并回收问卷,采集并录入数据;杨敏:调查、访谈,发放并回收问卷,采集并录入数据,整理资料;刘丽华:采集数据,整理资料;鲜淇薇:调查、访谈,设计调查表格,分析处理数据、编制数据图表,校对文稿。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留守儿童现象严重伤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1)父母长期缺位妨碍了儿童的社会化,对儿童影响深远;(2)外出务工者的婚姻家庭不稳固,易给留守儿童带来二次伤害;2.留守儿童现象妨碍了家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研究留守儿童的意义。儿童留守的种种危害,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逐年攀升正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广大坚守在教育一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儿童保护政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为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改善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和身心品质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讨留守儿童的界定并提出依据,以求消除歧义,统一概念;2.以四川省青川县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为样本,采集数据,分析样本,尝试以实证的手段解决以下问题。(1)从社会、经济、家庭的角度,分析儿童留守的原因;(2)研究留守儿童常见的身心问题,动态追踪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其身心成长所产生的影响;(3)研究在不同家庭背景下,在不同身份的监护人监护下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优化监护方案;(4)借鉴欧美工业化早期移民随迁儿童的经验与教训,权衡在我国国情下,儿童留守与随迁之利弊;3.根据实证研究的成果,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策略。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的借鉴与参考;2.数据的收集与分析;3.深入调研;4.常态的自然观察;5.问卷测定;6.个案调查。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6年9月—10月)理论学习阶段;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3月)确定样本学校,收集数据资料;第三阶段(2017年5月—6月)结题阶段。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略)
六、课题研究成果论述
成果一:留守儿童的界定及依据
(一)国内留守儿童界定分歧的解析(略)
(二)留守儿的童界定应基于法理与现实的考量:1.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应在18周岁以下(略);2.留守儿童监护状态的认定应该更宽泛(略);3.确定各类型留守儿童的称谓要严谨易懂,消除歧义,统一概念。
(三)本课题组对留守儿童的界定:基于上述客观依据,本课题组对留守儿童作如下界定。
1.留守儿童的定义: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不能履行法定的监护职责,长期由父母一方监护或受委托的祖辈、亲朋代为监护或滞留在原居住地无人监护的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2.留守儿童的分类:(1)留守儿童按城乡居住地,分为城市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2)依照父母监护情况,分为完全留守儿童与不完全留守儿童。父母均无法亲自监护的儿童,我们称为完全留守儿童;由父母其中一方监护的儿童称为不完全留守儿童;(3)按家庭结构与功能是否完整,分为一般家庭与特殊家庭。一般家庭的留守儿童,称为一般留守儿童;特殊家庭的留守儿童,称为特殊留守儿童;(4)依据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身体、心理、生活及学习等发展水平,分为正常儿童与困难儿童。
研究成果二 :青川县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实证与分析
(一)青川县留守儿童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1.青川县留守儿童分布的地域特点(略)
2.青川县留守儿童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分布特点:我们以竹园镇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一完整的基础教育链条为样本,分析各基础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变化特点:(1)基础教育各阶段留守儿童比例变化特点; (2)小学各学龄段留守儿童比例变化的特点。
(三)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和发展特点
研究成果三: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策略的思考
(一)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实践经验
1.把好入学关,教育好家长,努力控制留守儿童的数量:小学初入学,绝大部分家长会留在家中,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学校与教师要及时召开家长会,积极普及教育常识,教授家辅方法,让家长亲自参与到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感受教育的艰难和重要,从而慎重考虑外出,控制儿童留守的数量。2.对留守监护人要进行家庭教育辅导,提高儿童监护水平。3.对留守儿童在校的行为表现要处于监控状态,尤其是监护不良的儿童,老师要给与更多的关注。对这些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精神状态,是否快乐、学习习惯等要行细致观察,随时矫正。4.平时教师要多与完全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谈话交流;对不怎么说话、行为孤僻的孩子,多提问,多夸奖,多鼓励,多对孩子笑笑,通过拥抱、抚摸让孩子能较多地感受到重视与关爱。5.创造和谐有爱的班级氛围,让這些孩子从伙伴的帮助中构建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从而学会与伙伴交往,与同龄人一起成长。
(二)政府与社会的积极参与,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道
1.法律要明确规定儿童与生俱来应享的亲权,不得非法放弃或剥夺。法律要明确规定,儿童与生俱来就应享有父母疼爱、陪伴、照顾、教育、抚养的权利,用强有力法制手段控制父母缺位,尤其是母亲的缺位;2.要倡导全社会“为国育才”。从法律的角度提高抚养和监护子女的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鼓励母亲照顾未成年子女;3.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数量;4.将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控制贫困人口;5.完善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机制,组建儿童保护机构;6.开办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教育水平;7.实行指定家庭代养制度,帮助儿童摆脱长期受伤害的环境。多年的学校教育实践证明,家庭特殊的教育功能学校无可替代。只有在足够稳定正常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固定的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和养育,使儿童得到足够多的个别关注,才会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养成更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显然学校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七、课题的研究结论
课题研究的成果显示,影响儿童留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改变儿童留守状态以及改善留守儿童身心品质的,建立完善的儿童保护制度,延长义务教育体制,改进社会的经济制度,改变全社会对儿童问题的轻视,就能够给儿童一个光明的未来。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留守儿童现象严重伤害了儿童的身心健康。(1)父母长期缺位妨碍了儿童的社会化,对儿童影响深远;(2)外出务工者的婚姻家庭不稳固,易给留守儿童带来二次伤害;2.留守儿童现象妨碍了家庭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研究留守儿童的意义。儿童留守的种种危害,随着留守儿童数量的逐年攀升正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中国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引起政府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因此,我们广大坚守在教育一线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有必要对留守儿童现象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儿童保护政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为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改善留守儿童生存质量和身心品质做出积极的努力。
二、国内留守儿童研究的现状(略)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讨留守儿童的界定并提出依据,以求消除歧义,统一概念;2.以四川省青川县部分中小学幼儿园学生为样本,采集数据,分析样本,尝试以实证的手段解决以下问题。(1)从社会、经济、家庭的角度,分析儿童留守的原因;(2)研究留守儿童常见的身心问题,动态追踪留守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家庭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对其身心成长所产生的影响;(3)研究在不同家庭背景下,在不同身份的监护人监护下儿童发展水平的差异,优化监护方案;(4)借鉴欧美工业化早期移民随迁儿童的经验与教训,权衡在我国国情下,儿童留守与随迁之利弊;3.根据实证研究的成果,为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提供策略。
四、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的借鉴与参考;2.数据的收集与分析;3.深入调研;4.常态的自然观察;5.问卷测定;6.个案调查。
(二)课题的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2016年9月—10月)理论学习阶段;第二阶段(2016年10月—2017年3月)确定样本学校,收集数据资料;第三阶段(2017年5月—6月)结题阶段。
五、课题的研究成果(略)
六、课题研究成果论述
成果一:留守儿童的界定及依据
(一)国内留守儿童界定分歧的解析(略)
(二)留守儿的童界定应基于法理与现实的考量:1.留守儿童年龄的界定应在18周岁以下(略);2.留守儿童监护状态的认定应该更宽泛(略);3.确定各类型留守儿童的称谓要严谨易懂,消除歧义,统一概念。
(三)本课题组对留守儿童的界定:基于上述客观依据,本课题组对留守儿童作如下界定。
1.留守儿童的定义:所谓的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不能履行法定的监护职责,长期由父母一方监护或受委托的祖辈、亲朋代为监护或滞留在原居住地无人监护的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
2.留守儿童的分类:(1)留守儿童按城乡居住地,分为城市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2)依照父母监护情况,分为完全留守儿童与不完全留守儿童。父母均无法亲自监护的儿童,我们称为完全留守儿童;由父母其中一方监护的儿童称为不完全留守儿童;(3)按家庭结构与功能是否完整,分为一般家庭与特殊家庭。一般家庭的留守儿童,称为一般留守儿童;特殊家庭的留守儿童,称为特殊留守儿童;(4)依据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身体、心理、生活及学习等发展水平,分为正常儿童与困难儿童。
研究成果二 :青川县留守儿童问题研究的实证与分析
(一)青川县留守儿童分布的特点和变化规律。1.青川县留守儿童分布的地域特点(略)
2.青川县留守儿童基础教育各阶段的分布特点:我们以竹园镇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这一完整的基础教育链条为样本,分析各基础教育阶段留守儿童的变化特点:(1)基础教育各阶段留守儿童比例变化特点; (2)小学各学龄段留守儿童比例变化的特点。
(三)留守儿童的监护状况和发展特点
研究成果三:关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策略的思考
(一)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实践经验
1.把好入学关,教育好家长,努力控制留守儿童的数量:小学初入学,绝大部分家长会留在家中,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学校与教师要及时召开家长会,积极普及教育常识,教授家辅方法,让家长亲自参与到教育孩子的实践中,感受教育的艰难和重要,从而慎重考虑外出,控制儿童留守的数量。2.对留守监护人要进行家庭教育辅导,提高儿童监护水平。3.对留守儿童在校的行为表现要处于监控状态,尤其是监护不良的儿童,老师要给与更多的关注。对这些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精神状态,是否快乐、学习习惯等要行细致观察,随时矫正。4.平时教师要多与完全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谈话交流;对不怎么说话、行为孤僻的孩子,多提问,多夸奖,多鼓励,多对孩子笑笑,通过拥抱、抚摸让孩子能较多地感受到重视与关爱。5.创造和谐有爱的班级氛围,让這些孩子从伙伴的帮助中构建对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从而学会与伙伴交往,与同龄人一起成长。
(二)政府与社会的积极参与,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道
1.法律要明确规定儿童与生俱来应享的亲权,不得非法放弃或剥夺。法律要明确规定,儿童与生俱来就应享有父母疼爱、陪伴、照顾、教育、抚养的权利,用强有力法制手段控制父母缺位,尤其是母亲的缺位;2.要倡导全社会“为国育才”。从法律的角度提高抚养和监护子女的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鼓励母亲照顾未成年子女;3.均衡发展区域经济,减少外出务工人员,减少留守儿童数量;4.将义务教育延伸至高中,控制贫困人口;5.完善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机制,组建儿童保护机构;6.开办家长学校,提高监护人教育水平;7.实行指定家庭代养制度,帮助儿童摆脱长期受伤害的环境。多年的学校教育实践证明,家庭特殊的教育功能学校无可替代。只有在足够稳定正常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固定的监护人对儿童的日常生活进行照顾和养育,使儿童得到足够多的个别关注,才会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养成更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显然学校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七、课题的研究结论
课题研究的成果显示,影响儿童留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是可以改变儿童留守状态以及改善留守儿童身心品质的,建立完善的儿童保护制度,延长义务教育体制,改进社会的经济制度,改变全社会对儿童问题的轻视,就能够给儿童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