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精品上市银行

来源 :银行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238bd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城广州,是广府文化的发祥地, 从秦朝开始一直是郡治、州治、府治的所在地,也是世界唯一的两千多年长盛不衰的大港。如今的广州是粤港澳大湾区、泛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以及“一带一路”的枢纽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重要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广州银行正是诞生于这座充满文化底蕴和繁荣商业气息的城市。自1996年成立至今,广州银行紧扣“服务实体初心不变,构建银企命运共同体”发展目标,始终致力于成为“城乡居民的财富管理专家、中小企业的成长伙伴、金融同业的合作纽带”。尤其是在2020年,广州银行上市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上市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正式受理,并已完成第一轮反馈意见答复和预披露更新。
  有鉴于此,我刊专访了广州银行董事长丘斌。采访中,从完善公司治理, 到创新产品与服务,再到金融科技赋能数字化转型,丘斌董事长为我们带来了深入的分享。
  完善公司治理,助力上市工作平稳推进
  “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我行发展实现新突破的关键之年。”丘斌斩钉截铁地说道。目前摆在丘斌和广州银行面前的头等大事是顺利上市。据丘斌介绍,近年来广州银行为推进A股上市工作,持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已搭建起“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运转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公司治理工作实现“两大突破、三大成效和三大革新”。
  两大突破
  股权结构持续优化。自2017年起,广州银行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等渠道, 成功引入南方电网、南航集团、中国航发等7家在实体经济领域实力雄厚、业务协同性强的央企和省属国有投资者,增发股份34.74亿股,募集资金108.81亿元。大股东广州金控同步转让14.93亿股,单一股东持股比例由50.01%降至22.58%,集团持股比例由77.98%降至42.3%,形成多元化股权结构,股权集中度问题得到大幅改善,注册资本金得到进一步补充,资本充足水平显著提升,抵御风险和保障未来持续发展的能力得到有效强化。
  上市工作稳步推进。2020年,在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广州银行在半年内取得上市三大“路条”,即广东省政府出具的历史沿革确认函、广东省国资委审核的国有股东标识的批复以及广东银保监局出具的上市方案批复和监管意见函,并实现监管评级提升,为上市扫清最后障碍。在此基础上,广州银行于2020年6月16日正式向中国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并获得正式受理,于10月18日顺利完成证监会第一轮反馈意见答复,现已完成预披露更新及2020年年度财务数据更新报送。
  三大成效
  党建融入成效明显。广州银行主动落实银保监会完善公司治理建设要求,对公司章程进行了全面修订,增加党建工作章节,强化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充分体现党委在全行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在实际工作中,广州银行切实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将党组织内嵌公司治理结构,党委班子成员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分别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其中, 专职党委副书记担任董事,党委研究讨论成为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决策重大问题的前置程序,确保党委的意见在经营中得到有效贯彻,实现党委与高管层共同决策。
  规范股权管理成效明显。广州银行通过公司章程明确董事会在股权事务管理中的职责,规范股东权利的行使,强化股东履行义务要求;书面函请主要股东尽职履责,定期报送其关联方信息及变化情况, 并要求其出具合规承诺书,就其依法合规开展经营活动、不发生违规关联交易等方面进行承诺;推动完成全行股权清理、历史沿革梳理等内部规范工作,协调六区政府、财政局归集325家区属企业所持广州银行股权,有效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联系完成上万名股东确权和超过两千笔股权转让工作,并将全行股权托管至广东股权交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增加第三方机构监督,截至2020年末,已确权股数达99.41%。
  夯实公司治理基础工作成效明显。广州银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搭建起以《公司章程》为核心,专项制度为补充的公司治理制度体系,明晰了各治理主体的权责和运作流程,建立股东大会对董事会、董事会对高级管理層的授权机制, 优化授权体系,促进科学决策。同时,广州银行聘请金融、法律、会计、投资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担任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 独立董事、外部监事分别达到董、监事会人数的1/3,公司治理架构实现多元化, 整体提升了公司治理决策与监督的专业性、科学性和独立性。此外,通过增加现场会议频率、建立行外董监事信息报送机制、组织监管新规培训等方式,广州银行有效加强了“三会一层”的沟通交流,股东、董事和监事均积极从全行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提出合理意见和建议,高级管理层广开言路,博采众长,对相关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多元化股权结构对银行发展的影响进一步深化。
  三大革新
  革新战略规划编制方式。为更好地推进全行改革发展提效破局,广州银行赴上海、杭州、宁波等地对先进同业及相关领域优秀企业开展广泛调研,积极推进“十四五”战略规划咨询项目,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波士顿协助开展“十四五”战略规划编制、执行与检视等各项工作,借助外部智囊塑造新思维、应用新方法,积极培育彰显自身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全面提升战略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力求引领全行在“十四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
  实施广州地区机构改革。为深耕本地市场,最大程度地挖掘广州地区业务发展潜力,助力全行发展“换挡提速”,广州银行积极借鉴优秀同业经验做法,推进实施广州地区中心支行经营管理模式,压缩管理半径,转换业务定位,下沉客户重心,做深区域市场,实现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充分激发支行经营发展活力,助推广州地区各项业务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机制。面对风险防控新形势,广州银行结合全行发展实际和同业大风险管理优秀经验,推进全面风险体系改革,以大风险、大集中为方向,通过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的调整,由信用风险管理为主向各种风险管理并重转变,加强操作风险、合规风险与洗钱风险等各类风险管理,提升风险管理的全面性、独立性、前瞻性和有效性。同时,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改革大框架下,实施授信机制改革,建立专职审批人体系,实行敞口授信业务集中审批,全面提升业务审批效率和信贷管理能力。
  创新产品与服务,满足客户多样化业务需求
  公司金融业务
  丘斌提出:“公司业务要聚焦客户、行业。一要践行‘伴随成长’理念,围绕成为中小企业成长伙伴,加强对客户及其所处行业的战略研究和前瞻规划,提供长期优质综合金融服务。二要紧跟地方行业发展趋势及监管政策导向,重点支持粤港澳大湾区、长江三角洲城市新一轮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互联网集群建设,以及有明确还款来源的农村基础设施改造项目。”
  开发中小微企业特色业务。广州银行始终扎根本土、服务地方,重点依托珠三角城市产业集群发展优势,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供给,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针对中型企业,广州银行健全融资需求快速反应机制,实施“总分支”三级联动,快速推出专项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同时,稳步推进银税互动、银商合作、银担合作、银保合作等服务模式。针对普惠小微企业,广州银行在总行设立普惠金融部,并在广州、佛山、中山、江门、清远等区域组建7个小微专营团队, 在佛山地区启动泰隆项目,加速“泰隆模式”复制,完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力求实现精准滴灌小微企业。
  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为倡导绿色发展理念,2018年4月,广州银行积极参与广东省建设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战略,率先成立总行绿色金融事业部,推进绿色金融产品创新,逐步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广银绿金融·助力大湾区”的城市商业银行名片。2019年4月,广州银行成功发行50亿元绿色金融债券,对行内降低绿色信贷资金成本、扩充信贷规模、积累绿色资产规模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广州银行推出“广银绿金融”专项支持激励政策,对全行绿色金融业务实行差异化管理,对绿色信贷规模、贷款利率调减、审批效率提高等方面予以支持。目前,广州银行已陆续推出节能贷、净水贷、碳权贷、林权贷、乡村环境改善贷、绿园贷和环卫贷等细分市场融资产品,基本形成了涵盖“土”“水”“气”“林”等环保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开展乡村振兴业务。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岭南,广州银行积极响应国家政策,2018年末开始布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海洋经济、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普惠金融业务, 加快业务结构转型升级。广州银行在总行层面专门成立了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部, 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研究、市场经营、产品研发及业务推动。同时,按照分行差异化发展策略,打造广州、江门、清远、肇庆等4家乡村振兴特色分行,深度融入区域产业经济发展。
  完善供应链金融业务。广州银行深耕产业金融,围绕供应链特定客群,构建场景化的系列产品和服务,形成以“普及+场景订制”为特色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品牌,主要服务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以真实贸易背景为前提,为客户提供基于企业商品交易或服务项下应收、预付和存货三类资产作为授信支持的融资产品,既包括票据融资、国内保理、再保理、保兑仓等传统业务产品,又包括醫采贷、政采贷、应付通、广融链等特色业务产品。同时,广州银行还为公司客户提供进口开证、进出口押汇、出口信用证、打包贷款、进口代付、出口商业发票融资等跨境供应链金融服务。
  零售金融业务
  “发展零售业务既是助推我行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为新发展格局打开广阔市场的重要抓手。零售业务领域要实现向‘客户经营’转变,围绕客户生命周期和画像,深刻洞察客户需求,丰富产品,完善服务,为客户提供精准、全面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丘斌强调。
  拓展信用卡业务。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广州银行秉承“客户第一、服务为先” 的理念发展信用卡业务,致力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信用卡品牌。广州银行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信用卡产品体系,整合南方航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优质合作方的零售客户资源,分别推出公务卡、南航联名信用卡、移动联名信用卡等系列产品,建立了较为全面的信用卡产品体系,可覆盖各类客户的不同用卡需求。
  健全财富管理业务。目前,广州银行自营理财产品种类齐全,可以满足不同风险等级、不同投资期限客户的财富管理需求,形成以“日添金”现金管理系列、“智选”与“广银增富”固定期限系列、“鑫选”周期开放系列等为主,理财新客、财统客户、社保卡客户、高净值客户专属理财产品为辅的产品体系,理财产品客户口碑较好,在市场上具备一定的价格竞争力。同时,广州银行根据客群需求、风险偏好、理财习惯的差异,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向客户提供资管计划、信托计划、保险、基金、贵金属等丰富的代销类产品,方便客户进行资产配置。
  打造“金融+”场景服务。广州银行基于现有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个人网上银行等平台,加大与外部机构合作,嵌入场景服务,拓展互联网用户市场,逐步从“服务客户”向“服务用户”转变。如打造“微政务服务中心”,将民生政务服务引入手机银行、微信银行以及网点智能柜台,向客户提供广东省内“人社、公积金、公安、税务、卫健、海关、民政、司法”等113类政务服务事项。
  金融科技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进程
  打造核心业务基础能力。广州银行通过打造“薄前台、厚中台、稳后台”的系统架构,围绕新一代核心系统和智慧银行信息系统,全力构建稳态与敏态相结合的双擎核心架构,支撑全行业务服务的开放共享和产品创新的高效灵活。广州银行于2018年打造基于互联网技术框架、大数据及智能风控的“智慧银行信息系统”,定位为全行全方位在线数字化金融开放平台,聚焦民生、加速智能化移动化技术与金融场景的融合。2019 年,广州银行全面启动新一代“广银芯”系统工程项目群建设,目前正在全速推进项目建设。   搭建企业财资智慧管理平台。广州银行打造的企业财资智慧管理平台,成为广州市国资国企“政策引导+科技赋能+综合服务”的三方共赢平台。基于该平台, 广州银行吸纳广州市国企及下属企业存款(含理财)总额达195亿元,授信总额达267亿元,贷款余额达128亿元,实现了重点客群带动资产负债同步增长的业务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营效应。
  创新渠道业务。广州银行近年来积极依托金融科技和互联网技术向轻型银行转型,加速线上线下业务服务创新,推出了基于人工智能和生物特征技术的AI智能客服、“刷脸办业务”的“1+N”模式智能超级柜台等创新服务,依托人机交互协作、人脸识别、无纸化签名等技术,实现“免填单、免取号、免等待、无纸化” 网点业务智能化办理模式。2020年,广州银行陆续推出集移动、智能、便捷于一体的新一代手机银行4.3,升级手机银行服务体验,成为零售业务获客引流、产品推广、场景建设以及服务配置的重要平台端口;同时推出微信银行“微厅”服务, 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上线电子银行“指尖政务服务专区”,对接广东省政府的“粤省事”平台,成功落实政务民生服务项目,打造“金融民生政务”一站式服务,全力加速零售业务3.0 数字化转型。目前, 广州银行已启动“广州银行App”项目,将对现有的手机银行、直销银行等App进行整合,以期实现客户信息的联通共享,围绕渠道业务场景,通过服务重用、标准化流程,快速提供业务集成能力,最终实现个性化定制、开放式营销的建设目标,全力打造客户“心中的银行”。
  加强数据治理与标准化建设。广州银行提出从过去仅侧重于监管统计数据报送,向着重提升数据化驱动能力发展,自2018年以来制定了“完善体系、夯实基础、水平提升”的“三步走”规划,积极完善数据治理架构、健全数据治理管理制度体系、落地数据标准并建立数据管控基础平台,聚焦数据服务应用和数据价值实现。2019年,广州银行正式成立了数据治理委员会,在金融科技部下设办公室, 牵头推进落实相关治理工作。2020年, 广州银行结合“广银芯”系统项目建设的契机,重点落实数据标准贯标工作,目前已完成40多個业务系统的贯标,并对全行60%的数据进行入仓处理。下一步,广州银行将积极推动把数据治理成效应用于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运营、智能决策等场景,通过数据网关平台的建设打破信息孤岛,构建数据高效处理中心;完善外部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外部数据的统一接入和管理;打造大数据风控体系平台,实现以申请反欺诈为主的贷前风控管理,让数据资产价值真正“被看见”。
  谈到广州银行2021年金融科技布局和规划,丘斌说:“2021年我行将围绕‘一个平台、两个重点项目、四个中台’,加快构建数字化能力。”随后,他又向记者做了详细解释。“一个平台”指推进集中作业平台建设,实现多渠道、跨部门、跨条线业务集中处理,推动业务处理流程化、后台标准化、前台个性化,促进柜台服务向营销方向转型。“两个重点项目” 指全速推进“两新”重点项目建设。其中:“广银芯”项目群预计将于2021年内整体上线;南海新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机房已进入现场施工阶段,确保按期完成交付使用。“四个中台”是指打造数据、业务、风控、技术四个中台,强化大数据分析和建模能力,推动科技与金融、生态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加快从“应用启动”向“数字驱动”的动能转换。
  结语
  展望未来,广州银行将紧跟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部署,坚持“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 的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道路,聚焦治理现代化、区域特色化、管理数字化, 推进客户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转型升级,实现规模、效益、质量动态均衡, 致力于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精品上市银行,成为城乡居民的财富管理专家、中小企业的成长伙伴、金融同业的合作纽带。
其他文献
我国各省和自治区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简称“省联社”)是我国农信社改革特定阶段的历史产物,代表省级政府履行对省内农村金融机构行使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责。过去十几年间,省联社在我国农信社改革、农村金融发展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促进了农信机构的发展。但是,随着农村金融改革的深化,省联社体制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也日益突出。  省联社体制面临的问题  作为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安排,省联社的管理职能缺乏产权
期刊
在中国银行业大裂变及银行业生态体系的历史转折下,农商行特别是资产规模在百亿元以下的农商行(以下简称“小型农商行”)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课题。小型农商行作为经营地域受限、综合竞争力较弱的一类金融机构,在经营上拥有“体量輕型”“客户轻型”和“业务轻型”的经营特征。要在本地金融市场中赢得优势,小型农商行势必要明确定位,凸显其长,努力向“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未来银行转变。  小型农商行数字化转型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的财税金融政策,为实体经济纾困解难。为深入了解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复工复产达产情况及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精准把握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企业经营发展中的困难、预期、政策需求等,我们对湖北省咸宁市523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通过现场调研等方式对部分企业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发现,当前财税金融优惠政策实施效应较好,但是在落实过
期刊
非标业务的定义及发展现状  非标业务定义  《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发布前,根据银监会2013年8号文的规定:“非标准化债权资产是指未在银行间市场及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债权性资产,包括但不限于信贷资产、信托贷款、委托债权、应收账款、各类受(收)益权、带回购条款的股权型融资等。”此处对非标业务定义采取的是正面列举法。而资管新规则是先定义了标准化债权资产,指出
期刊
由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查通过的《“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区块链被列为“十四五”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之一。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部门也发文,要求供应链金融提高效率,运用金融科技助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整体金融服务水平。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业积极布局探索区块链技术,创新传统业务模式,纾中小微企业融资之困。  供应链金融发展空间广阔  供应链金融是商业银行围绕核心企业,将各参与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能源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显著增强,其中以石油天然气最为突出。石油天然气资源成为继水资源之后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决定石油天然气行业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外因则是金融支持,包括顺畅的结算通道、资金支持,以及金融引导下的资源最优配置。200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以下简称“中石油集团”)通过收购重组控股昆仑银行,石油天然气领域的产融银行横空出世。携带着石油资本的基因,昆仑
期刊
编者按:2019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公布第一批包含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烟台市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被纳入其中。目前,烟台市银行业积极支持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但仍然存在融资集中于规模企业、金融创新力度不足、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和资金转移风险较高等制约因素,亟待解决。  产业集群是生产相似产品的企业在一定
期刊
中俄两国于2001年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至今已满20年,这20年来中俄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巩固、深化,经贸联系日益紧密,金融合作得到长足发展。2019年,中俄关系进入新时代,迎来更大发展机遇。两国领导人将双边关系提升至“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高度,并将“守望相助、深度融通、开拓创新、普惠共赢”作为新时期中俄关系发展的目标和方向。高度的政治互信为两国金融合作的发展奠定了良
期刊
近年来金融司法审判被指摘出现了监管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法院将金融监管的部门规章直接作为司法裁判依据、对金融交易合同的“穿透式审查”突破商事交易意思自治和商事外观主义原则、裁判尺度和逻辑随监管政策呈现周期性交替等。司法监管化的趋势在根源上是金融规制权力配置的困境。所以,协调金融监管与金融司法的关系,明晰两类权力的分工与边界,对稳定市场预期、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民间借贷为例,梳理了司法
期刊
自2014年12月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落地开业至今,已经有19家民营银行获批成立。截至2020年末,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与传统商业银行相比,民营银行目前多为“一行一店”模式,业务上无法参与同业拆借、难以发行金融债或大额存单等,存在诸多业务限制,但在股东资源、科技基因和体制机制方面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营银行主要业务类型包括三类:个人消费贷和小微企业贷业务、供应链金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