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美素养是学生综合素养发展中的一个重点,列于五大素养(德智体美劳)之一。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方面范围宽、内容广,可以对学生进行较综合的审美教育。但也正因为语文涉及审美的范围较宽广,语文教师反而不易较清晰地把握要点,审美教学略显无章。本文梳理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抓手(或说是切入点),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学教育教育素材
在综合素养教育体系中,审美素养是一个重点,列于“德智体美劳”五大素养之一。几乎所有学科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语文这个学科在培养审美素养方面有其独特性。主要是,语文是个综合学科,涉及审美的内容、形式范围宽、内容广,不像是美术主要从视觉上审美、音乐主要从听觉上审美,语文的审美角度很多,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综合、全面发展。但,也正因为语文涉及审美的范围较宽广,一些语文教师反而不能较清晰地把握,在组织审美教学上,缺少整体布局和系统组织,审美教育随意且略显无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审美教育效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综合全面发展。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梳理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几个主要抓手(或说是切入点),供大家参考。
1. 意境之美
在小学语文中,议论文很少或几乎没有,大多是叙事类、抒情类、说明类文体。这些文章的共同特征就是借事、借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或说明情景,因而,小学语文的文章其实大多是具有画面感的——比如情节和景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主要体现为感性认知。这样,文章的意境,其实就是语文审美教学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捕捉到的审美对象。
比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两句呈现静态的春景之美,后形象描绘动态的春意之美——与美术的审美不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视觉体验带有动态的画面感,更有生机。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审美体悟。
再如《守株待兔》这篇古文,具有情节的简洁、生动、有趣的审美特征,也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品味。
这样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多,可以说俯拾皆是。
2. 人性之美
人性,即是文章中所呈现出来的人物、作者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美”。前面说过,语文的文本大多是通过情节、景象来抒发思想情感。前面说的意境之美,其实是文章表达情感的载体,而人性之美才是文章的核心目标。这个角度的审美,与意境之美一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是很值得带领小学生玩味的。因为,现在的不少小学生都有“娇骄二气”,遇到点小问题、小困难就闹情绪、就不愿意上学。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景象,本来是下雨了,道路不好走,又冷、又容易弄湿衣服。而作者呢,把一路雨水中的落叶视为大自然的艺术作品,视为一种自然的馈赠,带着快乐、幸福一路伴着“美景”上学去——教师可以正好利用这篇文章的思想,引导学生们探讨“什么是美?”培养他们用健康的、乐观的审美思想去面对生活。
3. 人文之美
人文这个概念是很宽泛的,这里所指的人文,是说小学语文的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山川风貌、风土人情、习俗文化之类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宽,但其目的,就是增广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家国情怀或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而要通过这些文章达到素养教育的目标,当然也缺不了审美的驱动。也就是,当学生在阅读时感悟到了文章内容的美时,才会建立相应的意识和情感。
比如《望天门山》《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一组诗文,分别向学生介绍了祖国东西南北各地的风土人情。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文章,不需要感人的事迹,通过美丽人文景象就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的精神思想。
4. 文字之美
最后,我们需要特别提一下的,就是汉语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对象——这在当今世界上还在应用的语言体系当中,是独特的、唯一的。汉字,是从象形開始的,也是几乎所有语言文字的起源方式。但经过历史变迁,其他象形源的文字都已经退出了应用,只有汉字还在应用和发展。再加上,汉字是单音节字——这就使汉字具有天然的形态美感,也使汉字能够以完全工整的形式进行组合。比如我们的诗歌、对联以及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可以做到字数划一、韵律规范。这是其他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磨”押韵、平仄相谐、上下七字对应,不仅有意境的美感,而且有节律、形态上的美感。还有,汉字讲求方圆、曲折、均衡、平稳,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也可以从字形结构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综上所述,语文是个综合性学科,在审美教育目标下,语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培养,可以保证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综合全面。但要发挥语文在审美教育上的优势,需要教师首先理清语文审美教育的抓手或切入点,否则就会容易陷入低效无序。就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意境、人性、人文、文字,是教师用来组织审美教育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王瑜.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与对策[J]. 青年时代, 2018, 000(026):260,264.
[2]郑素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 神州, 2017(16):172-172.
吴章琪 安徽省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 安徽 淮北
关键词:小学语文美学教育教育素材
在综合素养教育体系中,审美素养是一个重点,列于“德智体美劳”五大素养之一。几乎所有学科都可以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而语文这个学科在培养审美素养方面有其独特性。主要是,语文是个综合学科,涉及审美的内容、形式范围宽、内容广,不像是美术主要从视觉上审美、音乐主要从听觉上审美,语文的审美角度很多,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综合、全面发展。但,也正因为语文涉及审美的范围较宽广,一些语文教师反而不能较清晰地把握,在组织审美教学上,缺少整体布局和系统组织,审美教育随意且略显无章。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审美教育效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审美素养的综合全面发展。
下面,结合小学语文教学,梳理了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几个主要抓手(或说是切入点),供大家参考。
1. 意境之美
在小学语文中,议论文很少或几乎没有,大多是叙事类、抒情类、说明类文体。这些文章的共同特征就是借事、借物来表达思想情感或说明情景,因而,小学语文的文章其实大多是具有画面感的——比如情节和景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又主要体现为感性认知。这样,文章的意境,其实就是语文审美教学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捕捉到的审美对象。
比如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前两句呈现静态的春景之美,后形象描绘动态的春意之美——与美术的审美不同,文字所表现出来的视觉体验带有动态的画面感,更有生机。教师可以结合图片、视频等方式带领学生进行审美体悟。
再如《守株待兔》这篇古文,具有情节的简洁、生动、有趣的审美特征,也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品味。
这样的文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多,可以说俯拾皆是。
2. 人性之美
人性,即是文章中所呈现出来的人物、作者的精神思想、价值观念、意志品质等方面的美——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灵美”。前面说过,语文的文本大多是通过情节、景象来抒发思想情感。前面说的意境之美,其实是文章表达情感的载体,而人性之美才是文章的核心目标。这个角度的审美,与意境之美一样,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是普遍存在的。
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篇文章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是很值得带领小学生玩味的。因为,现在的不少小学生都有“娇骄二气”,遇到点小问题、小困难就闹情绪、就不愿意上学。这篇文章所描写的景象,本来是下雨了,道路不好走,又冷、又容易弄湿衣服。而作者呢,把一路雨水中的落叶视为大自然的艺术作品,视为一种自然的馈赠,带着快乐、幸福一路伴着“美景”上学去——教师可以正好利用这篇文章的思想,引导学生们探讨“什么是美?”培养他们用健康的、乐观的审美思想去面对生活。
3. 人文之美
人文这个概念是很宽泛的,这里所指的人文,是说小学语文的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山川风貌、风土人情、习俗文化之类的内容。这些内容涉及的范围非常宽,但其目的,就是增广学生的文化视野、培养其家国情怀或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而要通过这些文章达到素养教育的目标,当然也缺不了审美的驱动。也就是,当学生在阅读时感悟到了文章内容的美时,才会建立相应的意识和情感。
比如《望天门山》《望洞庭》《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等一组诗文,分别向学生介绍了祖国东西南北各地的风土人情。教师带领学生欣赏文章,不需要感人的事迹,通过美丽人文景象就可以引导学生建立热爱祖国的精神思想。
4. 文字之美
最后,我们需要特别提一下的,就是汉语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审美对象——这在当今世界上还在应用的语言体系当中,是独特的、唯一的。汉字,是从象形開始的,也是几乎所有语言文字的起源方式。但经过历史变迁,其他象形源的文字都已经退出了应用,只有汉字还在应用和发展。再加上,汉字是单音节字——这就使汉字具有天然的形态美感,也使汉字能够以完全工整的形式进行组合。比如我们的诗歌、对联以及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可以做到字数划一、韵律规范。这是其他文字所不能达到的。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和、磨”押韵、平仄相谐、上下七字对应,不仅有意境的美感,而且有节律、形态上的美感。还有,汉字讲求方圆、曲折、均衡、平稳,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书写练习时,也可以从字形结构上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综上所述,语文是个综合性学科,在审美教育目标下,语文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对学生进行审美素养培养,可以保证学生审美素养发展的综合全面。但要发挥语文在审美教育上的优势,需要教师首先理清语文审美教育的抓手或切入点,否则就会容易陷入低效无序。就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意境、人性、人文、文字,是教师用来组织审美教育的重要抓手。
参考文献:
[1]王瑜.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误区与对策[J]. 青年时代, 2018, 000(026):260,264.
[2]郑素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 神州, 2017(16):172-172.
吴章琪 安徽省淮北市首府实验小学 安徽 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