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POS理论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onghong1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APOS理论是由美国数学教育学家杜宾斯基等人提出的一种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该理论展现了数学概念形成过程需经过四个阶段: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式(Scheme)。基于APOS理论的指导下,以“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为例来探究APOS理论在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并进行思考。
  【关键词】APOS理论;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等差数列
  1.引言
  APOS理论模型是在美国数学教育学家杜宾斯基等人共同努力下创立的一种建构主义的数学学习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强调数学概念学习实质,提出数学概念学习过程是一种自身的心理构造且必经思维的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式(Scheme)四个阶段。概念教学是高中数学教师教学中的瓶颈,又是高中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主张概念是不可直接学习。在传统模式下的概念教学中,教师一以贯之的盛行做法是:一个概念→几点注意→例题讲解→海量刷题,让学生在概念教学时“吃快餐”,且在对概念的认识还处于蒙昧无知的情形下就把学生当成解题的奴隶,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记忆与理解。然而,该做法常常欲速不达,最终学生还是对概念一知半解。因此,探索高效的数学概念教学方法已是大势所趋,同时是高中数学教师的急切需求。本文基于APOS理论下,以“等差数列”的概念教学为例探究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以期抛砖引玉。
  2.教学设计
  2.1教材分析
  等差数列的概念是人教版A版必修五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首先,等差数列是一种特殊的数列,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然而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习得一次函数概念和数列基本知识。并且在必修二的学习中学生已获悉直线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如果任取直线上不同的两点(x■,y■),(x■,y■),可得直线斜率k=■(x■≠x■)。在等差数列中任取不同的两项a■与a■(m≠n,且m,n∈N■),得等差数列的公差d=■,可知等差数列的公差求法与直线斜率求法相似;其次,教材起初由实数的运算和性质出发,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价值。紧随其后的是“观察”和“思考”栏目,旨在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等差数列概念的学习可为今后学习等比数列的概念和数列极限夯实基础;最后,教材有意编排诸多等差数列的实例,力促让学生由实际生活出发构建等差数列的模型,运用等差数列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简单问题,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牢固掌握和深入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2.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公差、等差中项,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运用通项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等差数列概念的归纳概括且经历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推理、分析能力,渗透归纳与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从实际生活的例子出发,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价值,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养成良好的数学探究习惯。
  2.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的推导。
  教學难点: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的推导与灵活应用。
  2.4基于APOS理论下的教学过程
  (1)活动(Action)阶段——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APOS理论的活动阶段,目的在于让学生切实体验活动过程,构建概念框架。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数列定义、通项公式、递推公式,随后导入情境,激发兴趣,引发学生自主探索思考。
  情境1:在日历中任意框选n×n的n■个数字,如图1所示,并横看,竖看,斜看,观察框选的数字,归纳总结这些数字的特点。
  情境2:一长方形桌子刚好坐下6人,现将桌子按图2所示拼在一起,试计算第n张可坐几人?
  情境3:玩“数字接龙”游戏,具体为教师提供一个数字,例如数字3,学生从该数字说起,但每逢这个数的倍数要用拍掌代替。
  情境1旨在通过生活事物(日历),引发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情境2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并利用规律计算所求;情景3由游戏活动出发,促使学生在玩中意识到游戏特征(每隔3位同学就要拍掌)。总之,学生通过情境活动环节的体验,可深入了解等差数列特点,为概念的形成做好铺垫。
  (2)过程(Process)阶段——探索规律,形成概念
  APOS理论的过程阶段,目的在于让学生自主探索规律,并进行概括总结,形成概念。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以上3例情景进行探究归纳,概括共同特征,最后总结且表述概念。教师要强调概念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同一常数”字眼,并举反例说明,加深学生印象,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概念。对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证明,教师提示学生从等差数列的定义入手,由学生自主尝试证明。最终教师巡视学生的证明情况,给予辅助,选取学生中典型证明方法并在班级上展现出来。
  学生1(累加法):
  ∵{a■}是等差数列
  ∴a■-a■=d,a■-a■=d,a■-a■=d…a■-a■=d
  对上面各式等号两边进行相加,得结果a■-a■=(n-1)d,则a■=a■+(n-1)d。
  (下转第7页)(上接第5页)
  学生1(迭代法):
  ∵{a■}是等差数列
  ∴a■=a■+d=a■+d+d=a■+2d=a■+d+2d=a■+3d=…=a■+(n-1)d,
  ∴a■=a■+(n-1)d
  ……
  由此可知,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与公差d,则可求其通项公式。   (3)对象(Object)阶段——概念巩固,内化提升
  APOS理论的对象阶段,是对概念进行“加工”,促使能够深入理解概念本质。概念教学中可选取典型习题,让学生通过习题演练,巩固概念并内化概念认知结构。
  例1:{a■}为等差数列,下列数列还是等差数列的是__
  A.{a■+3} B.{a■■} C.{a■-a■} D.{2a■} E.{2a■+n}
  本题考察学生对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判断变形后的数列是否还为含有n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列,故答案为A、C、D、E。
  例2:两等差数列a,x■,x■,b和a,y■,y■,y■,b,其中a≠b,公差分别为d■和d■,则■为____。
  本题考察学生对公差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解题的突破口要抓住两数列都含有a,b,所以把d■和d■都用含a,b的式子表示出来,算出■=■(d■=■,d■=■)。
  例3:数列{a■}和{b■}都为等差数列,其中a■为25,b■为75,a■+b■为100,则数列{a■+b■}的第10000项是__。
  本题重在考察学生的观察与知识综合运用能力,首先要意识到数列{a■+b■}仍为等差数列,且a■+b■=100,a■+b■=100,得知数列是常数列,则a■+b■=100。
  (4)图式(Scheme)阶段——归纳总结,构建图式
  APOS理论的图式阶段,是对四个阶段的概括整合,图式的构建有助于完善概念认知结构。概念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提问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归纳总结。
  提问1:证明一个数列是等差数列有哪几种方法?
  [归纳总结]①定义法:a■-a■=d(常数),其中n≥2且n∈N■;②等差中项法:2a■=a■+a■,其中n≥2且n∈N■。
  提问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否还可以变形?
  [归纳总结]任取m,k∈N■,由等差数列{a■},得a■=a■+(m-1)d,a■=a■+(k-1)d,两式等号两边相减,可得a■-a■=(m-k)d,则a■=a■+(m-k)d。
  提问3:等差数列與一次函数有何异同点?
  [归纳总结]等差数列{a■}中,a■=a■+(n-1)d,变形得a■=nd+(a■-d),n∈N■。当d=0时,a■=a■,数列{a■}是常数列,即是常函数;当d≠0时,a■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图象为一列孤立点,即为直线y=dx+(a■-d)的横坐标是正整数所对应点的集合。而一次函数y=kx+b(k≠0),其图象是一条连续的直线。观察图象可得,等差数列{a■}的公差d就是直线y=dx+(a■-d)的斜率,于是d=■,即为斜率公式。
  3.教学反思
  APOS理论下的概念教学必需经历活动(Action)、过程(Process)、对象(Object)、图式(Scheme)四个阶段,缺一不可。该四个阶段不是在一节课或每一课都要体现出来,是要经过一定时间的“洗礼”,让数学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行“沉淀”:经历一些探究等活动,逐渐由“过程”过渡到“对象”的理解,后再由“对象”锻造“图式”的构成。这样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促进概念的形成。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概念的不同特点、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再科学合理地针对每一阶段进行教学设计。课堂上在四个阶段中应该大力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化地发挥出APOS理论的作用,促进概念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角碧波,张湘君.基于APOS理论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以“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概念教学为例[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5(02):7-10
  [2] 王静,段有强.APOS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概念教学——以“二次函数”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16(14):7-9
其他文献
【摘 要】《长恨歌》作为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其思想内容、形象塑造、主题意涵、审美意蕴都具有极大的文学价值。作者王安忆在小说中更是使城市与人物结合起来,形成独特的女性视角。本文结合相关女性主义理论,从城市文化和女性意识这两个方面阐述《长恨歌》中各个时代的女性形象,从而进一步剖析城市空间下的“王琦瑶们”。  【关键词】王琦瑶;王安忆;女性意识;人物形象  (一)新时代上海女性形象  上海在经历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法指导和夯实基础等方面提出初中英语衔接的相应策略,旨在引导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融入课堂教学,增强其综合实践运用能力。突出衔接的顺畅自然,利于学生在有针对性的综合运用中增强综合语用技能。  【关键词】中学英语;衔接;交流  初高中英语衔接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深化感知和综合语用能力的重要基石。注重从初高中衔接中找出问题,不仅能使得学生在有针对性深入探知的
期刊
【摘 要】小学英语的教学,要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应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要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学习;改进评价方法,促进自主学习;使课内课外结合,拓展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主意识;自主学习  2
期刊
【摘 要】为提升各学科教学质量,突破教学质量关口。我以“使命感”和“学习感”的双重身份进入到各学科课堂中听课、学习,综合几十节所听评的教学过程记录和课后反思建议,发现我校目前的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着好几个“多少”问题。我将这些问题提出来,以供我校历史组老师重视、探讨,共商对策,以便在教学中及时改进。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提质效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究竟要讲什么?学生要学什么?作为老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在應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存在的问题出发,探求解决之法,提高高三二轮复习的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关键词;微专题  关于思维导图,我国很早就有关注。外研社引进并出版了Tony Buzan的《大脑使用说明书》等思维导图系列图书。许多师范类大学已经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在比较深入地研究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众多的中小学教师在教学中也应用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模式也要积极进行创新改革。“双主体-互动”教学模式作为新型教学手段,明确教师和学生双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因此,本文针对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双主体-互动”模式的意义进行分析,提出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双主体-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各个阶段的教学活动以及不同学科教学都在进行改革和完善。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但是从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有待改善和优化的地方。对此,本文结合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体验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策略,一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开展自主阅读,促进合作学习;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改革和新教材的使用,使得教师对课程资源有更高的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在教学中利用好课程资源,让道法课堂浸润人文关怀:挖掘本地学生资源,和学生生活融合,可亲可近;利用学生资源,还原生活场景,可信可点;把“自己的故事”摆进去,师生生活交融,趋于真实;提炼反映时代生活发展的材料,架起知识与生活的桥梁。课程资源的使用要注意资源“一材多用”善于整合资源。  【关键词】课程资源;学生资源;一材
期刊
【摘 要】思辨力是培养思想品德学科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就是提升学生的思辨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学会提问”。本文从初中思品课教学出发,结合具体课例,提出三种课堂提问策略:一是“破题教学”策略;二是“假设、质疑、论证”策略;三是“追问清单”策略,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学科素养;提问策略  就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上看,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就是
期刊
【案例】  “最后一题,14+2=……”  “叮铃铃……”  普通的一节数学课,铃声却在我讲完之前打响,随手关掉铃声,回到讲台上,我要说完这道题。  师:“那么,谁来解决这道题?”  生:“4+2=6,14+2=16”。  师:“很好,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生:“我学到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师:“好的,下课。”  ……  其实我根本没在意最后一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我只是例行公事的问了一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