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婆婆在台湾的故事

来源 :神州民俗·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孟姜女千里寻夫,寻到万里长城,听说丈夫万喜良死在长城脚下,哭得天昏地暗,哭声震倒长城,露出一堆一堆白骨。原来造长城死去的成千上万劳工,统统葬在长城里。
  孟姜女一边哭,一边找寻丈夫的尸骨。白骨如山,哪一根是喜良的骨头呢?她东挖西挖,手指都流出血来,血滴在白骨上,滑到泥土里,孟姜女忍着痛不停地挖,挖着挖着,挖到一堆骨头时,血凝在骨头上像结了红梅花,孟姜女想:夫妻连心,一定是我丈夫。她把骨头一根根拣拢拼凑,正好是一副人的骨骼。孟姜女用包袱将骨头包好,抱在胸前说:“喜良!喜良!夫妻总算团圆,跟我回家去吧!”眼泪滴滴嗒嗒落在包袱上,包袱里的骨头悉悉瑟瑟也像在哭泣。
  孟姜女抱着包袱一路走一路哭,只觉得包袱越来越重。实在走不动了,坐在路边歇脚。这时候,前面来了一对老头老太婆。老太婆走近孟姜女关心地问:“这位大姐,看侬面孔蜡白,满头黄汗,不会是生病了吧?”孟姜女答道:“毛病倒没有,就是我的包袱太重,抱得吃力煞人。”老太婆说:“这顶便当,只要背在背上就轻松了。”孟姜女试了一试,果然轻松得多,背着包袱赶路,心里着实感谢老婆婆。
  等到孟姜女走远,老头埋怨老太婆:“你太缺德,活活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本来万喜良骨头被孟姜女泪水一渗透,可以还阳做人,现在背在背上,眼泪渗勿着,咋能活转来(活过来)。”
  老太嘴巴一撅说:“我们土地公婆,职责就是收管闲魂野鬼,万喜良一还阳,世人都看人学样,照着去做,阴差阳错就弄勿条直(不清楚)了。”土地公公讲:“为神为鬼,都要有好生之德,孟姜女是天下顶可怜的女人,侬勿怕丧阴积(阴德)?”
  俩老争吵不休,土地婆婆气得呒话好讲,拔出头上一枚玉簪划出一条深沟,土地婆婆脚下的土地,慢慢的漂开去,直到海里,就是现在的台湾岛。
  从此以后,大陆上土地堂里供的是土地公公;台湾那边土地庙只供土地婆婆。 (江浙民间故事)
其他文献
[摘 要]山茱萸与吴茱萸不同科、属,并非一个家族。吴茱萸叶和果具腺点含挥发性油,成为杀菌驱虫、逐寒祛风、去秽辟邪的材料,因而与重阳结缘;山茱萸不具此特点,不为重阳所用。吴茱萸本是茱萸所产地域的专指,与茱萸同义;古代医书和重阳诗词文章中所述茱萸乃吴茱萸,绝非山茱萸。食茱萸与吴茱萸同科异属是近亲,有类似特点和性质,唐以前两者并无严格区分。史载吴茱萸分布北沿曾达北纬39度线,有无吴茱萸或山茱萸要看当时情
期刊
[摘 要]本文从舞蹈和音乐密不可分的关系及提高舞蹈者素质两方面说明了视唱练耳课程在舞蹈专业中的重要性,简单分析了视唱练耳普遍在舞蹈专业中开展得不够好的原因,从而深入的分析舞蹈专业中视唱练耳教学该如何开展和应用的论述。  [关键词]舞蹈 视唱练耳 音乐欣赏 旋律 节奏  一、舞蹈专业中学习视唱练耳的重要性  无论是中国古典舞蹈,中国民间歌舞,还是国外舞蹈,舞蹈和音乐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的。舞蹈是人身体
期刊
苏绣,简单说来就是苏州地方刺绣,它最初起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后来慢慢发展,如今已遍及常州、无锡、扬州、宿迁等地,是我国四大刺绣之一。  苏绣产生的时间,最早一说是春秋时代。据西汉刘向《说苑》记载,春秋吴国贵族“绣饰华丽”,日常衣物甚至陈设饰品都用丝绣点缀。据说,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命赵达丞相之妹手绣《列国图》。迄今为止,苏绣可以看到的历史大约在1100年——上世纪70年代出土于苏州的几幅南宋苏绣经袱
期刊
[摘 要]合唱起声是完成一首合唱作品的关键,是鉴别一个合唱队好坏的重要标准。群众合唱团在起声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痼疾”,鉴于合唱起声训练方面的专项信息资料较少,因此只能是在实践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因人制宜,寻求办法,摸索经验,去粗取精,逐步形成一套适合自身的起声训练手段。  [关键字]群众合唱 对拍点的预测——跳绳的启示 起声状态准备  群众合唱团在起声上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唱不到点子上”这种现象
期刊
火草,一种生长在山坡、箐沟间的野草。曾作为火镰(击石块取火的器具)取火时的引火物。在西南少数民族服饰的“百花园”中,至今还保存着一种古老而罕见的利用火草织成的衣服,这就是火草褂子,也叫火草衣。其形古朴庄重,美丽大方,加上制作工艺繁琐费时,故而十分珍贵。当地少数民族群众逢年过节或走亲访友,都希望自己能穿上一件火草褂来显示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姑娘出嫁前要织好足够数量的火草布为新郎家每人缝制一套火草衣作为
期刊
从前,客家有个等郎妹,一直等了十六年,才等到了郎(出生)。她不但要操劳家务,还要每晚像抚育孩子般服侍“丈夫”。实在满肚子委屈,半夜三更无法入睡,将苦恼作山歌随口吟唱:  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睡目揽上床。  睡到半夜思想起,唔知系子还系郎。  十八娇娇三岁郎,夜夜屎尿屙满床。  唔系看你爷娘面,三拳二脚踢下床。  谁知这山歌被隔壁叔婆听到了,便唱出山歌劝慰她:  隔壁侄嫂你爱贤,带大老公只几年;  
期刊
一般说来,伦理称呼有直称、间称和他称。直称是当面称呼,间称指人前背后其他场合的间接性称呼,他称指外界对同一对象的不同称呼。江苏启东、海门的沙地人的伦理称呼与国内其他地区十分不同,让人感到非常有趣。  “爷父”分不清  沙地人称父亲为爸爸、阿爸,称母亲为“呒买”(取其音);人前背后称我爷、我爸、我娘、我妈。对于后父,有的称伯,有的称叔,也有的称“寄爷”;后娘称呒妈、呒娘,人后称慢爷、慢娘、后娘。祖父
期刊
抚顺满族剪纸有着200多年的传承历史,具有浓郁的满族文化特色。它以满族萨满文化和满族民俗节日活动为主要表现内容,保存了大量满族民间活态的民俗和丰富的文化,包括满族宗教信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乡风民俗、人生礼俗、花鸟鱼虫等。  抚顺满族剪纸是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心灵手巧的满族民间艺人把见到的、听说的、喜爱的人物、景物等都剪成作品,装饰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满族剪纸始于明代,由于
期刊
[摘 要]美国布鲁范德的《美国民俗学概论》和中国乌丙安的《中国民俗学》是两个国家各自民俗学领域内有广泛影响的基础性学术著作。这两本书从整体上把握民俗事象,形成了各有特色的民俗学框架。本文针对这两部概论,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比较:“民俗”及其承担者“民”各自的定义的比较、民俗学研究方法的比较以及整个学术框架的比较,此部分亦涉及两者相似民俗类别的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可以初步管窥中美民俗学研究的异同和特
期刊
“不吃踅面不看线,不算到了合阳县”,合阳人都这么说。线,即合阳线偶,“起于汉而兴于唐,盛于明清”,是目前我国木偶戏中历史最长的。合阳线偶团目前也是长江以北惟一的提线木偶剧团。陕西东府俗谚云:“同朝的影子合阳的线,二华的曲子人爱看”。提线木偶戏在合阳民间俗称“线戏”、“线猴戏”、“线胡戏”或“小戏”,1957年后为了和搬上大舞台由人扮演的大戏相区别,一度曾称为“线腔戏”。它历史悠久,音乐、唱腔、剧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