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动手操作是启动和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之一。在培智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儿认知水平,依据数学课堂教学节奏因时制宜地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引领学生自主建构,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引领数学课堂不断走向深入。
[关键词]培智;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动起来。动手操作无疑是解放儿童双手的重要方法。尤其对于培智学校特殊的教育对象来说,他们由于认知或者生理上的缺陷,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然而,在培智儿童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设计过于随意化,操作形式单一,操作不择时机,脱离培智儿童的生活,从而导致动手操作的实际效果和教育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需要针对培智儿童数学认知实际,不断优化动手操作,使之成为提高培智儿童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遵循认知起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儿童,这就需要基于培智儿童的特殊性,从培智儿童的认知起点出发,引导儿童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从而激发培智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数学体验,从而激活儿童数学学习潜能。动手操作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种是实物操作,一种是模拟操作。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培智儿童认知起点,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操作方式。
1.实物操作
实物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实物进行操作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种活动。这种动手操作方法简单直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引导培智儿童主动建构的一种有效动手操作方法。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角,会画角,能够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针对培智儿童的认知起点,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动手操作活动。
(1)指角。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指出身边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角。通过“指角”活动,教师将眼光从教材投向生活,从生活中培养培智儿童观察力,使儿童对角获得直观的体验,也使儿童意识到角在生活中广泛地存在。
(2)折角。儿童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利用纸张折出各种大小的角。这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活动,从简单的认识角走向动手创作角,丰富儿童切身体验,让儿童在折角的过程中深化对角的认识,为儿童深度了解角进行铺垫。
(3)做角。结合折角的体验,教师让儿童试着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角。这个环节开展做角的动手实践活动,是认识角的进一步深入。在活动过程中,赋予儿童自主选择角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积极性,在做角的体验中一步步指向角的组成部分。
三种动手操作活动设计,体现出很强的层级性,循循善诱,层层深入,从培智儿童认知起点出发,在动手操作感性体验下渐渐地接近角的本质。
2.模拟操作
模拟操作不同于实物,它是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操作,从而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种活动。模拟操作体现出探索性的特点,是对实物操作的深入,有助于促进儿童深层次地思考,引领数学学习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比较角的大小。对于一般的儿童而言,这是一项简单的学习任务,然而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却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动手操作活动。在学生制作出一个实物角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角的两边可以开合。这样就使得原初固定的“死角”变成可以变化的“活角”,再按照提供的两个不同大小的角,运用制作成的。活角”进行模拟性的度量,从而让学生在角的模拟操作过程中得出角的大小概念。
选择怎样的动手操作形式,教师需要深入解读学情,又要深入解读数学教学内容,从而在儿童和学习内容之间找到动手操作的平衡点。
二、把握课堂节奏,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开展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开展的频率是多少,不能盲目设计,需要精准把握好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合理地、适度地组织动手操作,从而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在学生数学学习遭遇挫折时,在推理假设时,在思维生长时开展动手操作,确保课堂有效、有序进行。
1.遭遇挫折时操作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般要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对于一般的儿童而言这是水到渠成的。然而,培智儿童具有较弱的接受能力,在學习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动手操作,引领儿童走出挫折,让课堂保持平稳的节奏。“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实物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需要引领儿童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提炼出角的一般特点。这对于培智儿童而言显然存在较大的难度,儿童思维会受到抑制。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触角。这个环节,引导儿童用做出的角轻轻地扎一扎自己的手臂,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儿童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说自己的感受。儿童通过“触角”的动手操作活动,感受到角是“扎人”的,两条边是直的。此时,教师再引出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扎人的部分是角的“顶点”,直直的两边是角的两条边,它们围成了一个角。通过动手操作,教师能够较好地引领儿童走出挫折,使其对角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节奏。
2.推理假设时操作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形成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不断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假设和推理对于培智儿童而言是—项高难度的学习活动,如果不选择合适的方法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假设、开展逻辑推理时,教师不妨引领儿童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清晰的认识。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在探索影响角的大小因素时,教师不妨引导儿童根据学习经验,提出假设,如假设“角的两边的长短”“角的开合度”是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之一,儿童们根据提出的假设,开展验证性操作活动。
[关键词]培智;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学习方式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六大解放思想”,其中一个重要内容是解放儿童的双手,让儿童动起来。动手操作无疑是解放儿童双手的重要方法。尤其对于培智学校特殊的教育对象来说,他们由于认知或者生理上的缺陷,与一般儿童相比,学习能力相对较差,数学学习兴趣不浓。然而,在培智儿童数学教学过程中,动手操作设计过于随意化,操作形式单一,操作不择时机,脱离培智儿童的生活,从而导致动手操作的实际效果和教育预期存在较大的差距。教师需要针对培智儿童数学认知实际,不断优化动手操作,使之成为提高培智儿童数学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
一、遵循认知起点,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儿童,这就需要基于培智儿童的特殊性,从培智儿童的认知起点出发,引导儿童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从而激发培智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让儿童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数学体验,从而激活儿童数学学习潜能。动手操作方式主要包括两种:—种是实物操作,一种是模拟操作。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内容和培智儿童认知起点,灵活地运用这两种操作方式。
1.实物操作
实物操作是指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实物进行操作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种活动。这种动手操作方法简单直接,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引导培智儿童主动建构的一种有效动手操作方法。如“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目标是引导儿童认识各种各样的角,会画角,能够指出角各部分的名称。针对培智儿童的认知起点,笔者设计了以下几种动手操作活动。
(1)指角。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指出身边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角。通过“指角”活动,教师将眼光从教材投向生活,从生活中培养培智儿童观察力,使儿童对角获得直观的体验,也使儿童意识到角在生活中广泛地存在。
(2)折角。儿童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利用纸张折出各种大小的角。这个环节的动手操作活动,从简单的认识角走向动手创作角,丰富儿童切身体验,让儿童在折角的过程中深化对角的认识,为儿童深度了解角进行铺垫。
(3)做角。结合折角的体验,教师让儿童试着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制作一个角。这个环节开展做角的动手实践活动,是认识角的进一步深入。在活动过程中,赋予儿童自主选择角的机会,有助于激发儿童学习积极性,在做角的体验中一步步指向角的组成部分。
三种动手操作活动设计,体现出很强的层级性,循循善诱,层层深入,从培智儿童认知起点出发,在动手操作感性体验下渐渐地接近角的本质。
2.模拟操作
模拟操作不同于实物,它是借助直观图引导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操作,从而获得解决问题方法的—种活动。模拟操作体现出探索性的特点,是对实物操作的深入,有助于促进儿童深层次地思考,引领数学学习活动不断走向深入。
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是比较角的大小。对于一般的儿童而言,这是一项简单的学习任务,然而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而言却存在较大的学习难度。这个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动手操作活动。在学生制作出一个实物角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角的两边可以开合。这样就使得原初固定的“死角”变成可以变化的“活角”,再按照提供的两个不同大小的角,运用制作成的。活角”进行模拟性的度量,从而让学生在角的模拟操作过程中得出角的大小概念。
选择怎样的动手操作形式,教师需要深入解读学情,又要深入解读数学教学内容,从而在儿童和学习内容之间找到动手操作的平衡点。
二、把握课堂节奏,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开展动手操作,动手操作开展的频率是多少,不能盲目设计,需要精准把握好数学课堂的教学节奏,合理地、适度地组织动手操作,从而选择合适的操作时机,在学生数学学习遭遇挫折时,在推理假设时,在思维生长时开展动手操作,确保课堂有效、有序进行。
1.遭遇挫折时操作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一般要经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逐步深化的过程,对于一般的儿童而言这是水到渠成的。然而,培智儿童具有较弱的接受能力,在學习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挫折。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动手操作,引领儿童走出挫折,让课堂保持平稳的节奏。“角的初步认识”一课,在实物动手操作的基础上,需要引领儿童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提炼出角的一般特点。这对于培智儿童而言显然存在较大的难度,儿童思维会受到抑制。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开展动手操作活动。
触角。这个环节,引导儿童用做出的角轻轻地扎一扎自己的手臂,说说自己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儿童摸一摸角的两条边,说说自己的感受。儿童通过“触角”的动手操作活动,感受到角是“扎人”的,两条边是直的。此时,教师再引出角的各个部分的名称,扎人的部分是角的“顶点”,直直的两边是角的两条边,它们围成了一个角。通过动手操作,教师能够较好地引领儿童走出挫折,使其对角形成较为清晰的认识,有效地保证了课堂的教学节奏。
2.推理假设时操作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数学知识的形成和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设、不断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假设和推理对于培智儿童而言是—项高难度的学习活动,如果不选择合适的方法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提出假设、开展逻辑推理时,教师不妨引领儿童进行动手操作,从而使儿童在操作过程中获得清晰的认识。比如在“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在探索影响角的大小因素时,教师不妨引导儿童根据学习经验,提出假设,如假设“角的两边的长短”“角的开合度”是影响角的大小的因素之一,儿童们根据提出的假设,开展验证性操作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