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历史悠久,派系众多,理论以及案例大多都是来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实例。我国高校中的西方经济学教学应该更多的结合中国经济的实际情况以及大学生的实践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教学方式,因材施教,改革考核办法,从而为国家培养更多的经济人才。本文在简要论述了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高校中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的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意义。
关键词: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11-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前进,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这就导致了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加大对经济类和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投入的精力和物力也不断增加。作为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这门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有比较明显的作用[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教育形式也在逐步的向国际靠拢,而且高校中的受众及主体的范围也在日趋扩大,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传统的那种“老师讲授-学生背诵-做例题-考试-遗忘”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了,更遑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人才,所以,探讨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中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教学中的西方经济学概述
(一)西方经济学简介
对于财经类、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掌握好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对于整个本科及研究生期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更加的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从而保证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已经密不可分,经济学的研究也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和切入角度,要想引导学生接触到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专业教师就需要不间断的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同时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根据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实践过程,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具有深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及结构
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为本科的低年级,以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居多,课程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构架和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现实问题[2]。作为财政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及逻辑分析方式,对于经管类的学生而言是重要的打基础的过程。
西方经济学的特殊性在于与社会实际情况的紧密相关性,其内容中大量的概念、分析方法和模型等都是从现实发生的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中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工具型的课程。本科阶段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其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常用的模型以及其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能够合理运用供求理论、边际效益理论、生产成本理论和最优化组合等微观经济知识以及国民收入理论、消费投资理论、总供求理论以及经济的增长和周期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知识来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从而为其他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我国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引入中国后为了将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分开所使用的名称,西方国家统一将其称之为经济学(Economics)[3]。在西方高校中的本科所教授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初级经济学和中级经济学,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数学推导。我国在引入西方经济学的初期所讲授的理论水平大致是初级经济学。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客观上要求我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加入更多更高深的理论知识。
(三)重视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
财经金融类、经济管理类以及国际贸易类的专业是现在各大高校中吸引生源的重要专业。要想将这些经济类专业建成强势专业,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研究提供了非常广泛的思维和方法论空间,这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体制的改革及完善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我国高校中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教师教学的层面
1、教材问题
教师讲授课程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教材问题,西方经济学的专业教师很难选择适合当前学生学习状况的教材。有的高校西方经济学开课时间为大一,学生普遍还没有系统的学习高等数学,可是西方经济学中含有很多边际效用、边际成本等边际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是需要微积分知识作为基础的。另外,目前国内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是使用的演绎法来编写的,先详细介绍概念和内涵等理论知识,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可是较为枯燥,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
2、教学方式的问题
目前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法,可是,很多教师无法认识到何为案例教学法,仅仅将之理解为举例教学,非常的片面和单一。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部分是和学生的互动,这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单方面的举例就能够达到的效果[4]。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的过程,而不是分析的结果,很多的案例分析的结果并不唯一,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教学不是纠正学生的分析结果,而是教会学生使用什么分析方法,从哪里切入进行分析。很多的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采用举例教学,仅仅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某些理论,而是忽视了案例教学中更为关键的与学生的互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才能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
(二)学生学习的层面
1、先入为主的误解
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前就对其有较深的误解,这些误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部分的同学认为经济学就是直接和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就能致富,宏观经济学可以让我们为政府出谋划策解决经济问题。可是事实上西方经济学和学生们心中的理解相去甚远,不仅无法致富,无法改变经济现状,它甚至只是很多人口中的“事后诸葛”、“马后炮”,因为西方经济学只是一种分析的方法和手段,看待事物和问题的不同角度而已。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西方经济学和例如会计学等其他的学科类似,有具体的方法,得出详细统一的结论,像解数学题类似的过程。可是事实上,西方经济学非但不是实在的技术型学科,反而是各种的理论和流派混杂的学科,彼此之间互相争论,根本无法有统一的结果。所以,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有这些先入为主的误解的话,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混乱的情况,造成课程难以进行。
2、学习兴趣较低
有的学生在深入接触了西方经济学以后发现并非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样,可以带来收入或者是非常严谨的有统一结论的理论体系,就会比较失望,甚至认为西方经济学不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进而造成学习兴趣较低,没有“兴趣”这一老师的带领,学习成绩自然下滑。另外,西方经济学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课程,对微积分等这些高等数学的知识要求较高,很多学生不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进而导致学习非常吃力,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的从有到无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率,可是西方经济学又是以后将要学到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成绩不好就会直接的影响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三、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分析
(一)从根本上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视程度
因为我国是共产党执政,推崇马克思主义,所以在高校教学中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是相比而言,西方经济学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国要想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要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视程度,使二者可以达到平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之间存在很多的矛盾,可是也存在很多互补和统一,马政经的产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内容,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更加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接受程度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生的反应较快,接受能力较高,基础比较扎实的情况下,可以更多的选择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信息量;相反,如果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反应也比较慢,就应该选择更加适合分析重点和难点的板书教学,详细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之上,也要注意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也要鼓励学生“走入社会”,例如亲自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经济问题的社会调研,进而更加深刻的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拿回课堂请老师解答,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更多的更加实用型的人才。
(三)结合学生水平,因材施教
很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都需要学习西方经济学,这就为专业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不同的学生水平,教师一定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5]。首先,根据专业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的专业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深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农学类和语言学类的学生,教学过程应该更加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不用进行太过深层的挖潜,只要满足他们专业以及进入社会之后就业的需求就可以了;而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打好基本功的同时,也要注重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引导他们接触世界范围内的理论前沿,从而为他们以后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其次,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擅长的或者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选择性的深入和探索,最后全班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适当引入新的考核方法
与丰富全面的教学模式相对应的必然是合理的考核方法,否则考分至上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进行死板的应试学习,从根本上不利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教师应该在期末成绩中更多的加入平时成绩,例如学生平时做的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等形式的作业。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卷面的成绩所占的比例可以降到70%或60%甚至更低,平时学生所做的分析报告和课程作业也按照科学的比例折合到最终成绩中。最终成绩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分数,也可以按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等级评定方法或者“A”、“A+”、“A-”、“B”等的评定方法。
参考文献:
\[1\]行怀勇.论农林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8,(3):533,378-379.
\[2\]于立.巧定位、重特色——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的“生存之道”\[G\].全国产业经济学博士点、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2006.
\[3\]易杏花,刘云忠.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2):176-177.
\[4\]刘玉玲.微观经济学应用型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9):243-244.
\[5\]邹德新,李军岩,丁林梅.案例研究及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82-83.
关键词:我国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5-0011-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前进,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这就导致了近20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加大对经济类和管理类人才的培养,投入的精力和物力也不断增加。作为我国教育部规定的经济管理类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之一,《西方经济学》这门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应用型的人才有比较明显的作用[1]。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大学生的教育形式也在逐步的向国际靠拢,而且高校中的受众及主体的范围也在日趋扩大,对于《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而言,传统的那种“老师讲授-学生背诵-做例题-考试-遗忘”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市场的需要了,更遑论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经济类和管理类的人才,所以,探讨和分析目前我国高校中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高校教学中的西方经济学概述
(一)西方经济学简介
对于财经类、经济管理类的大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很多专业课程的基础,所以,掌握好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对于整个本科及研究生期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而需要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更加的注重教学方法的改善,从而保证学生对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已经密不可分,经济学的研究也需要改变思维方式和切入角度,要想引导学生接触到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专业教师就需要不间断的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同时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根据对西方经济学教学的实践过程,笔者认为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种不同的问题,所以对西方经济学这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改革,具有深切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及结构
西方经济学的开课时间一般为本科的低年级,以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居多,课程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整体构架和基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锻炼学生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能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考虑现实问题[2]。作为财政学、政治经济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和货币银行学等课程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掌握西方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及逻辑分析方式,对于经管类的学生而言是重要的打基础的过程。
西方经济学的特殊性在于与社会实际情况的紧密相关性,其内容中大量的概念、分析方法和模型等都是从现实发生的经济事件和经济现象中总结出来的,是一门工具型的课程。本科阶段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介绍其基本理论知识、分析方法和常用的模型以及其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能够合理运用供求理论、边际效益理论、生产成本理论和最优化组合等微观经济知识以及国民收入理论、消费投资理论、总供求理论以及经济的增长和周期理论等宏观经济学知识来分析简单的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从而为其他更加深入的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西方经济学主要是我国学者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引入中国后为了将其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区分开所使用的名称,西方国家统一将其称之为经济学(Economics)[3]。在西方高校中的本科所教授的西方经济学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初级经济学和中级经济学,区别在于是否使用数学推导。我国在引入西方经济学的初期所讲授的理论水平大致是初级经济学。可是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从客观上要求我国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加入更多更高深的理论知识。
(三)重视西方经济学教学的重要性
财经金融类、经济管理类以及国际贸易类的专业是现在各大高校中吸引生源的重要专业。要想将这些经济类专业建成强势专业,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西方经济学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研究提供了非常广泛的思维和方法论空间,这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市场体制的改革及完善都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二、我国高校中西方经济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专业教师教学的层面
1、教材问题
教师讲授课程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教材问题,西方经济学的专业教师很难选择适合当前学生学习状况的教材。有的高校西方经济学开课时间为大一,学生普遍还没有系统的学习高等数学,可是西方经济学中含有很多边际效用、边际成本等边际概念,理解这些概念是需要微积分知识作为基础的。另外,目前国内的西方经济学教材主要是使用的演绎法来编写的,先详细介绍概念和内涵等理论知识,然后再举例说明,逻辑性较为鲜明,可是较为枯燥,明显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扩散。
2、教学方式的问题
目前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采用的方法是案例教学法,可是,很多教师无法认识到何为案例教学法,仅仅将之理解为举例教学,非常的片面和单一。案例教学法最关键的部分是和学生的互动,这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单方面的举例就能够达到的效果[4]。案例分析的重点在于分析的过程,而不是分析的结果,很多的案例分析的结果并不唯一,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果,相应的解决方案也不尽相同,教学不是纠正学生的分析结果,而是教会学生使用什么分析方法,从哪里切入进行分析。很多的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采用举例教学,仅仅通过一些例子来解释某些理论,而是忽视了案例教学中更为关键的与学生的互动,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程度才能及时的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
(二)学生学习的层面
1、先入为主的误解
很多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之前就对其有较深的误解,这些误解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部分的同学认为经济学就是直接和财富联系在一起的,学习微观经济学就能致富,宏观经济学可以让我们为政府出谋划策解决经济问题。可是事实上西方经济学和学生们心中的理解相去甚远,不仅无法致富,无法改变经济现状,它甚至只是很多人口中的“事后诸葛”、“马后炮”,因为西方经济学只是一种分析的方法和手段,看待事物和问题的不同角度而已。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西方经济学和例如会计学等其他的学科类似,有具体的方法,得出详细统一的结论,像解数学题类似的过程。可是事实上,西方经济学非但不是实在的技术型学科,反而是各种的理论和流派混杂的学科,彼此之间互相争论,根本无法有统一的结果。所以,如果学生在学习之前有这些先入为主的误解的话,会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混乱的情况,造成课程难以进行。
2、学习兴趣较低
有的学生在深入接触了西方经济学以后发现并非自己原先所想的那样,可以带来收入或者是非常严谨的有统一结论的理论体系,就会比较失望,甚至认为西方经济学不是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进而造成学习兴趣较低,没有“兴趣”这一老师的带领,学习成绩自然下滑。另外,西方经济学是具有相当的难度的课程,对微积分等这些高等数学的知识要求较高,很多学生不具备较好的数学基础,进而导致学习非常吃力,慢慢的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习兴趣的从有到无会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效率,可是西方经济学又是以后将要学到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成绩不好就会直接的影响其他学科知识的掌握,产生一系列负面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三、提高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的途径分析
(一)从根本上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视程度
因为我国是共产党执政,推崇马克思主义,所以在高校教学中更加注重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可是相比而言,西方经济学也有其不可比拟的优势,中国要想与国际接轨,就必须要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视程度,使二者可以达到平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之间存在很多的矛盾,可是也存在很多互补和统一,马政经的产生是以西方经济学为基础,吸收了西方经济学中有用的内容,可以实现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更加有利于解决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所以,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一定要明确西方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对我国的现实意义,从根本上提高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视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不断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接受程度来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例如在学生的反应较快,接受能力较高,基础比较扎实的情况下,可以更多的选择多媒体教学,增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信息量;相反,如果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反应也比较慢,就应该选择更加适合分析重点和难点的板书教学,详细的为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之上,也要注意选择灵活的教学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之外,也要鼓励学生“走入社会”,例如亲自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经济问题的社会调研,进而更加深刻的了解课堂上所讲授的知识。学生在调研的过程中遇到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拿回课堂请老师解答,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更多的更加实用型的人才。
(三)结合学生水平,因材施教
很多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期间都需要学习西方经济学,这就为专业教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面对不同的学生水平,教师一定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材施教[5]。首先,根据专业区分不同层次,不同的专业对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深度有不同的要求,例如农学类和语言学类的学生,教学过程应该更加侧重于基础理论知识,不用进行太过深层的挖潜,只要满足他们专业以及进入社会之后就业的需求就可以了;而对于经济类专业的学生,在打好基本功的同时,也要注重更高层次知识的学习,引导他们接触世界范围内的理论前沿,从而为他们以后的课程学习做好铺垫。其次,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根据自己擅长的或者感兴趣的部分进行选择性的深入和探索,最后全班进行相互交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四)适当引入新的考核方法
与丰富全面的教学模式相对应的必然是合理的考核方法,否则考分至上的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进行死板的应试学习,从根本上不利于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也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教师应该在期末成绩中更多的加入平时成绩,例如学生平时做的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以及实验报告等形式的作业。课程成绩中,期末考试卷面的成绩所占的比例可以降到70%或60%甚至更低,平时学生所做的分析报告和课程作业也按照科学的比例折合到最终成绩中。最终成绩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并不局限于简单的分数,也可以按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的等级评定方法或者“A”、“A+”、“A-”、“B”等的评定方法。
参考文献:
\[1\]行怀勇.论农林院校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提高的有效途径\[J\].商场现代化,2008,(3):533,378-379.
\[2\]于立.巧定位、重特色——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的“生存之道”\[G\].全国产业经济学博士点、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2006.
\[3\]易杏花,刘云忠.西方经济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9,(2):176-177.
\[4\]刘玉玲.微观经济学应用型教学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9):243-244.
\[5\]邹德新,李军岩,丁林梅.案例研究及其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