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重道远须策马 风正舵稳好扬帆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xs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過对高考作文的不断关注和研究,对于今年的备考,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除了读、写能力,还应特别关注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关注应用文体写作,情境要明晰。
   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听、说、读、写的能力。读、写能力我们一直从未落下,读整部名著、读多篇文章、写日常随笔、写规范作文,但是听、说能力的考查我们好像很受局限。近几年,高考作文越来越体现“听、说、读、写”并重的特点。无论是2015年的书信,还是2019年的辩论稿、慰问信,抑或是今年的读书会发言稿都要求考生先会听,听清具体要求;再会说,符合具体情境,表述准确,说得到位,透彻易懂。这就要求我们在2021年高考备考中注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力求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写出能听懂、说得透的考场佳作。
   二、作文备考要全面、要深入,避免押题式备考。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成为毫无争议的关键词。网上关于新冠疫情的素材铺天盖地,所以学生们的作文备考特别容易受到影响。加之2008年5月汶川地震,6月就出现在高考作文题中,所以学生们笃定今年作文必考疫情。一部分同学只积累疫情素材,只关注疫情消息,作文备考太片面。高考不回避热点,是的,疫情,高考确实涉及了,在古文阅读的情境中;同时高考作文也涉及了——大义、责任担当,只不过光围绕“疫情”写,不懂具体材料情境要求就可能偏题。
   三、作文备考要多关注“立德树人”的任务目标,立足当下新时代对新青年的要求,同时着眼历史素材,挖掘传统文化宝库。
   2020年的高考I卷作文题,选取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君臣之间的一个著名历史故事,无论是鲍叔荐相,还是管仲辅佐公子纠时曾经想置齐桓公于死地,或是齐桓公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他们都是以责任为先、以家国为重的典范。这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逆行而上的白衣战士,甚至我们每个为抗击新冠疫情做出努力的国人是一样的。这个作文还可以从胸怀博大、不计前嫌等角度立意,但是无论哪个角度都离不开中华民族闪耀的大“义”,离不开“立德树人”的精神要求。
   今年作文命题目的显然是想让学生在感受历史,品评任务时,环顾当今,对照现实,思考个人和国家发展重大问题,并引导考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汲取精神动力。该作文的内涵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责任”“担当”“家国情怀”是紧紧相连的。这和我们高考“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的目标任务也是高度契合的。所以我们在引导学生备考时,必须不断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生的要求,同时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努力在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汲取养料。
   四、作文的结构必须清晰,思路要明确。
   作文阅卷中,老师需要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完成一篇作文的阅卷任务,所以,作文结构清晰、思路明确是学生拿到不错分数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考生下笔之前必列好提纲,写好分论点,最好写出段首句。
   我们还须注意:题目要有设计感,合理恰当的引用能给作文增色,要锻炼提高论证语言的说服力。在立意准确的前提下,做到以上备考建议,写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将不是奢望。正所谓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舵稳好扬帆。愿同学们科学备考,风劲扬帆,直达高考成功彼岸!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新课程理念的推行,教育战线上的每位耕耘者,在转变观念、更新思想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1.许多教师往往这个模式还没弄明白,那个模式又已到来;多变的模式让教师们感到扑朔迷离,一头雾水。   2.领导为了贯彻上级精神,大会小会地强调,语文课不能讲字词,不能分析课文,不能划分段落,不能讲写作特点,不能讲中心思想,这也不能那也不能,又使许多教师迷失了自己。于是他
期刊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   一、考虑是否必要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只有与实际的教学效果结合起来才能评价是否必要。要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发挥作用,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对学生认知水平、学习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环境和资源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内容有所选择,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期刊
在许多条路上,我看着她。   家在巷弄,每天迎着残阳走进家门时,我总能看到她。她从她小小的庭院走出,背后是悬在天边的浑圆的落日。无数蕴蓄着暖意的光束在巷陌人家的屋檐随意凌乱的切割下,散成点点碎钻,缀在她的眼角发梢,以致周身都笼罩着柔和的光晕。她的头发是清一色的白,蓬松地展在头顶。皮肤皙白,自然老去的印记也不过为她更添几分韵致。走路的时候,她是挺直的,她的腰肢随着身体自然摆动,不带一丝风尘气,更无
期刊
“新课标”对高中语文传记类文学的课程目标是“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传记类文学阅读要引起课堂的重视,而单篇的作品具有零散性和局限性,无法满足“目标任务群”的需求,所以人物传记的专题教学研究应运而生。   一、专题教学的内涵与特征   专题教学正是适应“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形态,围绕某一个核心主题,整合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特质:主题一致性
期刊
“溪水围绕杏花峰,秋风萧瑟樱花峰。高耸入云玉兰峰,唯有看見暗香亭。”这首诗名叫《咏峰》,是我写的。你知道它描写的是什么地方吗?让我来告诉你吧,是美丽的园博园。   园博园位于石家庄市正定新区,离我家并不远。国庆节假期的一天下午,爸爸特意带我来这里游玩。一进入园区,我觉得它特别大,有十个我们的学校那么大。这里有保定园区、张家口园区、邯郸园区、衡水园区等河北省十一个地市的园区,展示了每个地区的美丽景
期刊
唐五代以来,词多以小令见长,而词至柳永,其创作了大量的长调慢词,在词中极尽铺陈,层层渲染,开拓了词体改革的新道路。清代号为词学中兴的时代,词评中对柳词技法的推许随处可见,就其创作手法及表现形式来看,晁补之继承与借鉴了柳永在吸收屈宋以来骚体赋及汉魏六朝抒情小赋,乃至唐宋民间词直笔铺陈的表现基础上,创造了慢词的铺叙法,即“以赋为词”。柳永“以赋为词”,是由于个人身世的浮沉,其词多被赋予了丰富的情感表现
期刊
《逍遥游》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很难理解的一篇课文,老师教也好,学生学也罢,都有许多的困惑,以至于百思不得其解,尤其是结尾三句话,“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读来真是半懂不懂,懵懵懂懂;尤其是三个“无”字,更是迷雾重重!   三个“无”,到底怎么理解呢?   《逍遥游》的主要意思是说:人达不到逍遥的境地,都是因为“有所待”,无论是大鹏鸟对大风的依赖,人对食物权利明位的貪恋;无论是宋荣子自我跟外
期刊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保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也特别指出“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各级政府必须真正过紧日子,中央政府要带头”“一定要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紧要处”。这些指示和要求使人感动、令人鼓舞,脚踏实地、勤俭节约、实干兴邦的最美奋斗姿态无不让人从心底油然而生。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受国际国内疫情持续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增
期刊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语文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学用结合。教师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显示作业的实践性。   一、“口语表达型”作业 
期刊
古今中外很多有才能的文學家在写作中都追求语言的简洁、扼要,以求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丰富的内容。郑板桥在一幅画中题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笔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意思是要使绘画不同凡响,就要去掉繁杂提炼精髓。他的文章更是以“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著称天下。我们在作文中应如何使自己的语言简洁生动呢?   一是讲究句子间的自然衔接,少用关联词语。很多同学在写作文时爱用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