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化学课程》中的“情感态度”的目标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会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各种化学问题。养成科学态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这些详尽的要求为高中化学教学进行德育渗透从范围到内容再到目标均提供了明确的指引,发挥化学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作用,是德育赋予高中化学教学的责任和使命。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丰富,而高中又恰好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丰富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等各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巧把化学元素化成德育元素,把学生培养成学识渊博、情感丰富、品行端正、志向高远的新世纪人才,是高中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渗透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高中的化学教育由以往的过度重视学科的知识传授,逐步转变为贴近生活和社会,尤其是以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生活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优质、高效的德育渗透,是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践行。
2.学生成长的需要。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富贵的黄金时期,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心理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状态,随着高中课业负担的加重,考试升学等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学生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比较容易出现一遇挫折即化为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结合高中生以上的心理发展特征,充分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高中德育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在网络上比较容易获得各种不完整的知识或者是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加大了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难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更需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对高中学生德育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1.教材中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素材。如根据必修2第四章“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结合我国2017年5月18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在试采海上平台举办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会的资料显示。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布我国海域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为我国也为人类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储备,积累了该领域的宝贵经验。并且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被动落后局面,对保障我国能源方面的安全、推动国家的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具说服力的鲜活素材。该节的第二个内容“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也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渗透契机。通过学习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并了解其对环境以及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了解除如何拓展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燃料和综合利用资源以及开发新能源等内容,从中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懂得如何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并深刻地认识到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及开发新能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我国现当代化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如被称为中国化学史上丰碑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这是世界上首例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诸如此类的事例为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无数科学家爱国奉献的事迹。像被称为我国制碱先驱者的候德榜先生放弃美国的优厚生活条件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经过努力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又如当代无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的申泮文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镍氢电池这样的事例多不胜数,也为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的渗透,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能激发起他们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德育渗透的要求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教材中能够进行渗透的契机和切入点,这样才能提高渗透的效果,否则容易产生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滲透是可以设计和操作的,主要抓住下面三个要点:
1.渗得准。对各个知识点是否具备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能不能切入,怎样切入,要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把教学内容和德育渗透点设计成表格的形式,使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的德育渗透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一渗即准。
2.渗得巧。渗透的过程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在事例的引入、实验的过程、题外话的拓展等等方面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巧妙机智地使德育渗透工作做到水到渠成而不着痕迹。
3.渗得深。渗透后有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否打动学生的心灵,有否身体力行,都体现了渗透的效果。借助视频、图片、故事、报刊等资料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比单纯的说教渗透所产生的效果要大得多,要深远得多。
四、德育渗透的内容
1.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变的主线,以教材的内容为纲,以爱国主义为本,以化学课堂为载体,不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还是实验探究的过程,抑或是自主研究的过程,都应该贯穿着这条主线,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化学科学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以此来增强学生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环境教育。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既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纵观全球,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等对人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又与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化学学科大量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我国多起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既让学生懂得用化学的方法解决危机,又让学生树立了为人类兴亡而奋斗的责任心。
3.科学精神。化学领域的探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可以说是荆棘满途,每一次的重大发明或发现,无不是凝聚了无数的化学科研工作者的无数心血,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都集中地体现了化学研究工作者们极其苛酷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中著名的如发现了镭的居里夫人,三十五年如一日地在极其难受的废渣和废气的强烈刺激中寻找那若隐若现的镭,在一吨多的工业废弃物里经过艰苦的努力,才提炼出0.1克的镭,长年在这样恶劣环境下工作研究的居里夫人因此患上了癌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一个科学家对科学狂热的执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化学科学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这样的事例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育的最佳事实。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更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只要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比较关心各种现代社会都有关联的化学问题,巧妙地把每一个化学元素,均化成德育的元素,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务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拥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中学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德育渗透
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丰富,而高中又恰好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丰富的学习内容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等各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等等,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巧把化学元素化成德育元素,把学生培养成学识渊博、情感丰富、品行端正、志向高远的新世纪人才,是高中化学教师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渗透的必要性
1.课程标准的要求。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高中的化学教育由以往的过度重视学科的知识传授,逐步转变为贴近生活和社会,尤其是以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生活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及时、优质、高效的德育渗透,是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的落实和践行。
2.学生成长的需要。高中阶段是人一生中最为富贵的黄金时期,其年龄特点决定了其心理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这样的一种特殊的状态,随着高中课业负担的加重,考试升学等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学生自身思维意识的发展,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比较容易出现一遇挫折即化为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因此,结合高中生以上的心理发展特征,充分利用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引导他们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高中德育工作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学生在网络上比较容易获得各种不完整的知识或者是带有负面影响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阻碍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和发展,加大了传统德育教育模式的难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更需要借助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对高中学生德育渗透的策略和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二、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可行性
1.教材中有大量可以挖掘的素材。如根据必修2第四章“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拓展,结合我国2017年5月18日上午国土资源部在试采海上平台举办天然气水合物试采现场会的资料显示。国土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宣布我国海域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实现资源量占全球90%以上、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为我国也为人类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性开发利用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储备,积累了该领域的宝贵经验。并且打破了我国在能源勘查开发领域长期跟跑的被动落后局面,对保障我国能源方面的安全、推动国家的绿色发展、建设海洋强国等诸多方面均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极具说服力的鲜活素材。该节的第二个内容“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也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渗透契机。通过学习化石燃料的相关知识,并了解其对环境以及水力发电对环境的影响,了解除如何拓展开发化石燃料以外的清洁燃料和综合利用资源以及开发新能源等内容,从中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各种影响,懂得如何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并深刻地认识到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及开发新能源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我国现当代化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如被称为中国化学史上丰碑的“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这是世界上首例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诸如此类的事例为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无数科学家爱国奉献的事迹。像被称为我国制碱先驱者的候德榜先生放弃美国的优厚生活条件和优越的科研条件,毅然回到祖国,经过努力发明了“候氏制碱法”。又如当代无机化学学科的奠基人之一的申泮文研制出中国第一代镍氢电池这样的事例多不胜数,也为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对这些材料进行有机的渗透,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也能激发起他们报效祖国努力学习的精神。
三、德育渗透的要求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首先要认真分析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分析教材中能够进行渗透的契机和切入点,这样才能提高渗透的效果,否则容易产生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滲透是可以设计和操作的,主要抓住下面三个要点:
1.渗得准。对各个知识点是否具备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能不能切入,怎样切入,要做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把教学内容和德育渗透点设计成表格的形式,使整个学期甚至整个学年的德育渗透内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做到一渗即准。
2.渗得巧。渗透的过程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在事例的引入、实验的过程、题外话的拓展等等方面中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巧妙机智地使德育渗透工作做到水到渠成而不着痕迹。
3.渗得深。渗透后有否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否打动学生的心灵,有否身体力行,都体现了渗透的效果。借助视频、图片、故事、报刊等资料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德育渗透,比单纯的说教渗透所产生的效果要大得多,要深远得多。
四、德育渗透的内容
1.爱国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学科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变的主线,以教材的内容为纲,以爱国主义为本,以化学课堂为载体,不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还是实验探究的过程,抑或是自主研究的过程,都应该贯穿着这条主线,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化学科学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以此来增强学生发愤图强报效祖国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环境教育。化学科学的研究内容既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与环境息息相关。纵观全球,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环境恶化,自然灾害,等等对人类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而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等,又与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化学学科大量专业知识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我国多起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既让学生懂得用化学的方法解决危机,又让学生树立了为人类兴亡而奋斗的责任心。
3.科学精神。化学领域的探究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更是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可以说是荆棘满途,每一次的重大发明或发现,无不是凝聚了无数的化学科研工作者的无数心血,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些都集中地体现了化学研究工作者们极其苛酷严谨的治学态度。其中著名的如发现了镭的居里夫人,三十五年如一日地在极其难受的废渣和废气的强烈刺激中寻找那若隐若现的镭,在一吨多的工业废弃物里经过艰苦的努力,才提炼出0.1克的镭,长年在这样恶劣环境下工作研究的居里夫人因此患上了癌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她身上所体现的正是一个科学家对科学狂热的执着,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科学精神,化学科学才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这样的事例无疑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培育的最佳事实。
当然,除了这些,还有很多更丰富的德育内容可以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有机的渗透,只要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学生比较关心各种现代社会都有关联的化学问题,巧妙地把每一个化学元素,均化成德育的元素,进行有机的德育渗透,务求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拥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高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