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主要包含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生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二是落实语文基本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理特点;兴趣;基本训练;素养
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要做到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语文基本训练,使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得到提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喜不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没有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就会产生自觉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钱理群先生说过:“兴趣使人优秀,任务只能让人合格。”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力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直观形象性;教师语言要儿童化,具有艺术感染力;把“愉快教学”的基本原则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情感教学,创设最佳情境,做到“以乐激情,以情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传授新知识,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法上使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对新知识产生渴求的兴趣。教师要注意设计提问,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把学生引入积极思维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才是师生和谐、紧张而愉快的教学,才是培养学生求知兴趣最有力的手段。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注意,只能保持在10~15分钟左右,时间过长,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课堂活动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里描写小艇的句子,然后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小艇的形状,并在小组里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艇并做介绍。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动手、说话能力得到了训练。接着我播放游客乘坐小艇悠闲游览的视频,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假如你是乘客,坐在这样的小艇里,会有何感想?形式多样的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探索要求与表现欲望,又适应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他们学起来兴趣浓厚,精神集中,大脑保持高度的興奋状态。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在乐学、会学中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准确性、逻辑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追求新异刺激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小学生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对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陈旧的教学模式。为满足学生的这种求新心理,教学中就必须去求新、创新、出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课堂鲜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落实语文基本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的基本训练,包括听、说、读、写等内容,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训练。它能充实课堂,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前朗读,提高读听能力
每节语文课正式上课之前,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三到五分钟的课前朗读、评读。全班学生按照座号,每节课轮一位学生上讲台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外美文,也可以是新闻内容,还可以读自己写的习作。总之,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小文章都可以做为朗读的材料。轮到朗读的学生,在前一天就会认真查找要朗读的内容并练习朗诵。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不知不觉增加了;在讲台上朗读,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听朗读的同学也有任务,听完后可以就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听懂了什么,也可以谈谈跟此类内容有关的知识,也可以就同学的朗读提提意见。此时,是学生最为活跃的时候,他们畅所欲言,受益匪浅。
学生们对课前三分钟朗读很感兴趣,大家认真准备,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小捷同学说:“第二天轮到我朗读,我在前几天就开始找朗读资料,我妈说我变得爱读书了。”小宇说:“听同学的朗读,我也懂得了很多知识。”小琪说:“快轮到我朗读时,我在家练习了很多遍,争取在讲台上读得好一点。”小锐说:“第一次上讲台朗读时,我有点害怕,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我现在不怕了。”小敏说:“以前我不喜欢看课外书,自从有了课前三分钟朗读,我不得不去读课外书,觉得还蛮有趣的,渐渐就喜欢上阅读了。我读的课外书也多了。”……学生们对课前朗读感触很多,有的学生还围绕课前朗读写了文章,在《潮州学生报》上发表了。
通过课前朗读,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培养了学生听话、评论的水平,一举多得。
2.精读课文,加深文本理解
读,在语文课中占极重要的位置。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读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读来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粗读、细读和熟读。粗读,让学生查字典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进而了解全篇大意。细读,要求学生逐层逐段地读,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摸清作者的思路。不仅要求学生把文章字字读响亮,句句读清楚,还要把文章读活,读出文中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或反对什么的感情来。总之,要体现出以读为本的精神。如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先进行范读,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该如何读,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把两小儿的对话读生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两小儿辩论的内容是什么,各自有什么依据?孔子又是如何回答的)自由阅读,找出答案。通过阅读,学生基本能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看插图,感悟文章深意
看,就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插图。新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充分发挥它们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幅插图,都是该篇课文的重点或难点内容的具体再现。如果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插图,就很容易突出文章的重点,击破难点。如第十二册课文《詹天佑》中的“设计人字形线路”,课文虽然写得很具体,但学生仍难以理解。有了插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人”字形线路的样子、作用,使学生容易接受。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彩色插图,让这些插图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的灵感,促使他们对画面进行积极的抽象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一段时,我要求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范读,图文对照想象这位守财奴临死前想说些什么,课文如何表达。从插图中的油灯及周围人物的神情和严监生的动作,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经典的“两个指头”,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加深了对这位守财奴的认识。
4.说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说,就是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想法。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背诵》这一内容时,我结合电视上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这节目,引导学生去观看,参与答题,并去找相关的诗词。在课堂上我们也举行了“诗词大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说,不仅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敢想敢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使教师发现在备课时没有认识到或认识不深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应提出恰如其分、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练就是要学生动笔写。这是读、看、说的继续。语文课在读、看、说的基础上,可练习写的东西很多,如写字、用词造句、列小标题、写话、练习写日记等等。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堂上讲了什么文章,应趁热打铁,仿照课文的选材、结构、开头、结尾等技巧,及时练写,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写游记,结尾总喜欢写:“XX真好玩(真美),下次我还要再来玩。”平淡的结尾使文章大打折扣。课文《草虫的村落》结尾是这样的“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于是,我讓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可以仿写。如,“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美丽的滨江长廊去散散步。”多有诗意的结尾啊!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提高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深入思考、积极发表意见,是我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实践证明,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能主动自觉地动脑、动口、动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较快提升。
【关键词】语文课堂;心理特点;兴趣;基本训练;素养
语文教学改革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素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即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要做到的。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语文基本训练,使课堂鲜活起来,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得到提高。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不断实践不断总结,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喜不喜欢语文,对语文有没有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小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兴趣,就会产生自觉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主动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钱理群先生说过:“兴趣使人优秀,任务只能让人合格。”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力争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充满情感,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被真实、具体、形象的事物所感染。教师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直观形象性;教师语言要儿童化,具有艺术感染力;把“愉快教学”的基本原则贯穿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利用情感教学,创设最佳情境,做到“以乐激情,以情激趣。”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传授新知识,温故知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法上使用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对新知识产生渴求的兴趣。教师要注意设计提问,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把学生引入积极思维状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从而更有效地激发学生不断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这样的教学才是师生和谐、紧张而愉快的教学,才是培养学生求知兴趣最有力的手段。
好奇、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对于同一事物的注意,只能保持在10~15分钟左右,时间过长,注意力就会分散。因此,课堂活动的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吸引学生。如在教《威尼斯的小艇》时,我让学生找出课文里描写小艇的句子,然后根据课文的描述,画出小艇的形状,并在小组里展示自己所画的小艇并做介绍。这样一来,学生的阅读、动手、说话能力得到了训练。接着我播放游客乘坐小艇悠闲游览的视频,然后开展小组讨论:你觉得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假如你是乘客,坐在这样的小艇里,会有何感想?形式多样的教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探索要求与表现欲望,又适应他们身心发展的特殊需要。他们学起来兴趣浓厚,精神集中,大脑保持高度的興奋状态。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在乐学、会学中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准确性、逻辑性,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追求新异刺激是小学生的一大心理特征。小学生天真幼稚、好奇心强,对事物较为敏感且充满兴趣,喜欢幻想和想象,讨厌成人化的说教,讨厌陈旧的教学模式。为满足学生的这种求新心理,教学中就必须去求新、创新、出新,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领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使课堂鲜活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落实语文基本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的基本训练,包括听、说、读、写等内容,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训练。它能充实课堂,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课前朗读,提高读听能力
每节语文课正式上课之前,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三到五分钟的课前朗读、评读。全班学生按照座号,每节课轮一位学生上讲台朗读,朗读的内容可以是课外美文,也可以是新闻内容,还可以读自己写的习作。总之,只要是健康向上的小文章都可以做为朗读的材料。轮到朗读的学生,在前一天就会认真查找要朗读的内容并练习朗诵。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量不知不觉增加了;在讲台上朗读,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听朗读的同学也有任务,听完后可以就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听懂了什么,也可以谈谈跟此类内容有关的知识,也可以就同学的朗读提提意见。此时,是学生最为活跃的时候,他们畅所欲言,受益匪浅。
学生们对课前三分钟朗读很感兴趣,大家认真准备,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小捷同学说:“第二天轮到我朗读,我在前几天就开始找朗读资料,我妈说我变得爱读书了。”小宇说:“听同学的朗读,我也懂得了很多知识。”小琪说:“快轮到我朗读时,我在家练习了很多遍,争取在讲台上读得好一点。”小锐说:“第一次上讲台朗读时,我有点害怕,经过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我现在不怕了。”小敏说:“以前我不喜欢看课外书,自从有了课前三分钟朗读,我不得不去读课外书,觉得还蛮有趣的,渐渐就喜欢上阅读了。我读的课外书也多了。”……学生们对课前朗读感触很多,有的学生还围绕课前朗读写了文章,在《潮州学生报》上发表了。
通过课前朗读,既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培养了学生听话、评论的水平,一举多得。
2.精读课文,加深文本理解
读,在语文课中占极重要的位置。古人说得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足见读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读来深入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又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读可分为三个步骤:粗读、细读和熟读。粗读,让学生查字典弄清字词的音、形、义,进而了解全篇大意。细读,要求学生逐层逐段地读,掌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摸清作者的思路。不仅要求学生把文章字字读响亮,句句读清楚,还要把文章读活,读出文中爱什么恨什么,赞扬什么或反对什么的感情来。总之,要体现出以读为本的精神。如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教《两小儿辩日》时,我先进行范读,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该如何读,接着指导学生进行朗读,把两小儿的对话读生动,再让学生带着问题(两小儿辩论的内容是什么,各自有什么依据?孔子又是如何回答的)自由阅读,找出答案。通过阅读,学生基本能理解文章的内容,感知人物的性格特点。 3.细看插图,感悟文章深意
看,就是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的插图。新人教版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彩色插图,这些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富有启发性。在教学中运用好这些插图,充分发挥它们对语文教学的作用,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幅插图,都是该篇课文的重点或难点内容的具体再现。如果在教学中抓住时机充分利用插图,就很容易突出文章的重点,击破难点。如第十二册课文《詹天佑》中的“设计人字形线路”,课文虽然写得很具体,但学生仍难以理解。有了插图,可以直观地看出“人”字形线路的样子、作用,使学生容易接受。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针对这一特点,教学中充分利用彩色插图,让这些插图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同学,激发他们的灵感,促使他们对画面进行积极的抽象思维,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严监生“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这一段时,我要求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范读,图文对照想象这位守财奴临死前想说些什么,课文如何表达。从插图中的油灯及周围人物的神情和严监生的动作,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这经典的“两个指头”,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加深了对这位守财奴的认识。
4.说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说,就是培养学生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在课堂上,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想法。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背诵》这一内容时,我结合电视上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这节目,引导学生去观看,参与答题,并去找相关的诗词。在课堂上我们也举行了“诗词大赛”,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加了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说,不仅开阔学生的思路,使他们敢想敢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启发,使教师发现在备课时没有认识到或认识不深的问题。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应提出恰如其分、难易适中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练就是要学生动笔写。这是读、看、说的继续。语文课在读、看、说的基础上,可练习写的东西很多,如写字、用词造句、列小标题、写话、练习写日记等等。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和作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课堂上讲了什么文章,应趁热打铁,仿照课文的选材、结构、开头、结尾等技巧,及时练写,这样做效果很好。学生写游记,结尾总喜欢写:“XX真好玩(真美),下次我还要再来玩。”平淡的结尾使文章大打折扣。课文《草虫的村落》结尾是这样的“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草虫的村落里去散散步。”于是,我讓学生在写这类文章时,可以仿写。如,“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到美丽的滨江长廊去散散步。”多有诗意的结尾啊!
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提高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带着问题、深入思考、积极发表意见,是我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做法。实践证明,使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能主动自觉地动脑、动口、动手,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能较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