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小学歌唱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b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唱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最主要的内容,是音乐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如何通过音乐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音乐核心素养中的歌唱能力?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在经验中总结出三条策略:需围绕音乐的本质、寻找音乐的规律;不光教教材,还要教教材里看不见的内容;需遵循音乐整体性特点、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利用音乐不断重复和非语言性的特点,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需关注声音,关注音准,用好范唱和钢琴,并培养学生聆听的好习惯。
  【关键词】音乐核心素养;歌唱教学;有效策略
  音乐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歌唱是音乐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最主要的内容,是我们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最重要的载体。唱歌教学不仅是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效教学是指符合音乐教学规律,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音乐学习任务,获得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音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音乐素养与审美能力的发展,这是一种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学。
  音乐学科应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音乐,在歌唱活动中体验歌唱的乐趣,学习歌唱的方法,除了做到最基本的音准节奏准确,还力争培养学生成为会唱歌、善聆听、会欣赏、懂音乐的人。但目前音乐课堂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居多,一般以教师灌输为主,课堂形式多、内容多,密度大、节奏快,讲解多,而体验少,学生自主空间极其有限,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体验,学生不能投入而尽兴地歌唱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集中表现为学生在脱离了小伙伴和音乐伴奏的条件下会出现声音小而虚,音准、节奏不稳定;有的学生音准、节奏基本准确,但没有歌唱方法,没有歌唱性,对声音没有建立正确的概念;不会评价自己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不会用歌声表达音乐情感。
  要想提高学生音乐素养中最重要的歌唱能力,主要阵地在音乐课堂。在小学音乐歌唱教学中,如何用有效的策略来解决目前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与探索,总结出以下三条策略:
  一、萬变不离其宗——有效的歌唱教学需围绕音乐的本质
  音乐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审美,我们的课程改革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教学过程中,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歌唱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歌唱审美鉴别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坚持下列音乐审美教育的基本原则: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中小学普及层面的教学中,无需进行单纯而枯燥的声音训练,而应把知识和技能始终贯穿着歌曲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歌曲中表达情感,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审美价值,成为审美教育。围绕音乐的本质有效的歌唱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一)寻找音乐的规律——教材里看不见的内容
  教材里有看得见的教学内容,更有看不见的内容。那些看不见的东西正是音乐最本质的、能打动人心的、最有价值的东西,也是最能引发学生思考的、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举几个例子:
  1.歌词的规律。乐句的最后一个字押韵押在哪个韵母上?例如,《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押在“a”,《小红帽》《让我们荡起双桨》《晚风》等歌曲押在“ang”等,我们还可以结合古诗的押韵规律来教学。
  2.“起承转合”的规律。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一般押韵的规律也会遵循乐句的规律,第三句一般不押韵,就是转的感觉,乐句是根据旋律而不是根据歌词来划分。
  3.乐器音色的规律。体积越大的,共鸣腔体就越大,声音就越低越沉越粗,反之体积越小的声音则越高越尖越细越明亮等等规律,学生了解规律,能灵活变通,甚至灵活运用。
  看不见的内容是指音乐学科的规律,是音乐的本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始终贯穿学生一生音乐学习最重要的内容。进行这方面的教学,也需要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有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
  (二)遵循音乐整体性特点——保持音乐的完整性
  音乐从来都是以整体的方式进行训练的,传播方式也永远是整体的。当我们在教学时,如果把音乐当成一种所谓的逻辑、科学、知识、技能来教的时候,音乐真正的美感就会被破坏。音乐的学习跟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音乐是通过整体的概念来进行的,要在整体的体验当中感受个体的存在。音乐的学习是艺术的学习,有艺术的思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培养的艺术精神和科学精神是不同的,训练的方式也不一样。音乐有音乐的逻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比如,音高、长短、级进、跳进,这些都要跟音乐结合起来学习,在音乐中感受情绪的变换,在情感体验中认识音乐元素。比如,奥尔夫教学法就从来没有单独进行音的高低长短强弱的训练,都是在音乐中让身体对要素的变化做出反应。
  (三)利用音乐不断重复的特点——坚持音乐的实践性
  音乐的本质就是重复,只有在重复多次聆听感受的基础上进行歌曲的学习才有良好的效果。把聆听和律动结合起来,用伴奏音乐进行简单律动或声势律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节奏感,在解放身体的同时还能熟悉歌曲和感受韵律,在此基础上再听范唱,再进行歌词教学。
  笔者执教三年级课例《顽皮的杜鹃》时,导入环节就抓住“咕咕”两个音,让学生反复多次聆听伴奏音乐,在音乐中感受音准、节奏、旋律等,始终在音乐中进行教学活动,后来又加入了踏步身体律动,感受乐句与旋律。教师的过渡语精炼,没有多余的废话,始终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去聆听、去感悟、去体验、去实践,在体验和实践中,学生对歌曲的旋律逐步熟悉,学唱歌曲就如水到渠成般自然了。
  (四)把握音乐的非语言性特点——多用音乐的表达性   歌唱本身就是一种表达方式,无法用语言来描述的表达,教师要多用肢体语言,少用口头语言,一个动作一个手势,哪怕是一个眼神,学生也能心领神会,默契配合,这就达到了人歌合一,人课合一。音乐教师浑身都是音乐,都是音符,都是韵律,抓住节拍的强弱规律和乐句的变化来引导学生歌唱。在难点节奏教学时,可以根据歌词内容有创意地结合动作来进行教学。比如,三年级的《摇船调》,可以带领学生做划桨的动作;二年级的歌曲《打花巴掌》,可以让学生做采花的动作唱歌词。音乐的魅力就在于此,无需语言,无需解说,这也是音乐教师特有的魅力所在。
  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效的歌唱教学需关注声音
  声音是歌唱的载体,要想有好的歌唱,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歌唱有正确的认识和端正的态度,教师对学生发声的状态和声音的控制有所引导。让学生学会认识好的声音,美的声音,学会听辨好的声音还能唱出好的声音。
  (一)正其声——声音是有修养的
  学生的声音最能体现学生歌唱的素养。关注学生声音,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童声的特点是音量小,声音甜美、纯净,但音准比较差,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会更加凸显。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嗓音,找到自己最美的音色,舒服地在打开的基础上保持自然歌唱,感受到圆润饱满的、自然清亮的、通透有张力的、舒服的、悦耳、令人心情愉快的声音是好的声音;黯淡发虚的、大喊大叫、挤压黏憋的或者鼻音太重的声音是不好的声音,这样的声音听起来是令人紧张、难受或者听起来滑稽的。
  (二)范其声——范唱激趣总动员
  教师的范唱、音响的范唱至关重要。范唱是学习前的心理总动员,是教学有效的前提条件。范唱能呼唤起学生对学习的情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和向往。教师富于激情的范唱,学生能直观感受到教师的情绪、动作以及呼吸,对教学来说,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如果教师不能自信地范唱,也可以放范唱音乐。让学生在熟悉歌曲风格、情绪、速度和韵律,大概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歌曲教学。如果凭空直接让学生脱离音响,看着歌谱就开始学习歌曲对于学生来说难度大,效果差。学生是在反复聆听中学会了歌曲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显示的歌谱其实意义是不大的。歌曲教学应该遵循先完整地听范唱再教唱的原则,从整体到部分,抓住难点乐句进行重点教学。教师的范唱要注意声情并茂,一张嘴就得有情感,用艺术的魅力感染学生,注意艺术的处理和技术的学习须同步。
  (三)纠其准——音准之路漫漫行
  音准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低学段学生歌唱经历少,嗓音发育不完全,音准时常出现偏差。教师要有一双敏锐的耳朵,学生一旦出现音准的问题,马上要予以纠正,用乐器进行纠正。用乐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音准是很有效的。乐器中首选钢琴,其次是音准稳定性相对好的口风琴和铁琴,弦乐以及纯手工制作的小乐器要慎用,除非确定乐器的音准精准无误。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多用单手慢速弹奏旋律,让学生清清楚楚感知音高,多跟琴唱歌曲。
  另外,解决音准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内心听觉法、个别检测法、声音游戏法、高位置朗读法、元音哼唱法、巧用母音法、以情带声法、手势引导等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准确音调的心理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歌唱技能。长此以往,学生的音准能力也就随之提高了。
  (四)磨其韵——循序渐进入佳境
  让学生多听、多唱,模仿唱、师生接龙唱、生生接龙唱、分小组对唱、男女对唱、交换唱,分角色唱,等等。可用清唱检验学习效果,没有音乐伴奏,没有教师的帮助,让学生清唱,甚至检查个体来唱,检验学习效果。
  任何学习都有循序渐进的过程,歌曲教学就是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在钢琴帮助学生唱准的情况下多用音乐伴奏带领学生唱歌词,用各种形式来唱歌曲,当学生能用饱满的情绪、结实的声音熟练自信地跟着小伙伴们一起歌唱,再尝试着一个人来跟着音乐伴奏或者脱离伴奏来演唱。
  歌唱首先是一种心理活动,歌唱本身也是个复杂的活动,要想形成下意识的良好的歌唱习惯是长期的过程。对于歌唱的目标,可以从以下四个层面来进行:
  1.良好的气息与发声状态的准备:有节奏的呼吸、听觉上对音准的判断。
  2.对声音的调整:发音吐字、归韵,声音的连接的技巧。
  3.对声音的控制:处理声音的强与弱、快与慢、连贯与跳跃的关系。
  4.熟练程度:脱离歌词能够达到表演的要求,做到声情并茂地演唱。
  教师要提醒学生用不同的音量、音色来唱独唱、齐唱和合唱:独唱可以张扬个性,音量可以大些,音色可以明亮些;而齐唱要注意音量的控制、节奏的稳定;合唱要注意聆听别人的声音,不仅要注意声部音量的平衡,还要注意音准、音色的和谐与统一。
  三、磨刀不误砍柴工——培养音乐的小耳朵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耳朵的艺术。让学生带着耳朵上音乐课,用耳朵进行专注聆听。聆听,是一切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没有形成好的學习常规,再好的教学设计也无法有效实施。听觉领先,动觉切入,听动互补,视听结合。听什么?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引导:
  1.听问题。专注聆听教师说什么,知道问题是什么,明确自己要做什么。
  2.听范唱。听有几个乐句,听前奏、间奏有多长,间奏出现在哪里。
  3.听歌词。歌词大意是什么,歌词唱了几段,印象最深的是哪句。
  4.听强弱。歌曲拍号是什么,强弱规律是什么,哪一句最强等。
  5.听歌声。听自己的,听小伙伴的,听全班的,听不同声部的声音。通过聆听和比较,能对自己的声音进行调整。让学生对自己的、小组的、全班的歌唱进行评价,使他们在评价中互相启发、并能进行有思考的聆听,形成正确的评价标准。
  四、有效才是真价值,无效无异于“白费蜡”
  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有的教学环节看似有趣新颖,但是对学生学习歌曲是没有帮助的,那就是低效的,无异于“瞎子点灯白费蜡”。我们要想提高学生的歌唱素养,有效的教学设计才是保证,这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对音乐素养的培养有清醒的认识;需要教师对教材、学情了如指掌,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需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素养,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歌唱的激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关注课堂生成,用智慧教育的头脑,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每一节歌唱课,教师带领学生从不会唱到会唱,从唱不准到唱得准,从不熟悉到很熟练,从没听过歌曲到能表演歌曲,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这才是音乐教育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叶丽慧.小学低段学生歌唱音准教学的研究[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4cc0180100v3nd.html.
  [2]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的时代性已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素养更是每一个中职生必然要具备的。本文从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内涵及其重要性、我校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现状分析及通过项目教学来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这三方面,来阐述本人对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看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素养;中职生;项目化教学  现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日新月异,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云课堂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当前的教育不断实现创新与改革,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将以小学数学作为视角进行论述。笔者认为,小学时期的综合教育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来说极其重要,小学生阶段是学生性格与习惯养成的核心阶段,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过去的被动学习模式,更多地要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来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课程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简
当今高考语文的趋势之一是阅读量增大,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高考语文的重要题型之一,已逐渐引起关注。根据《考试大纲》的规定,实用类文本包括传记、新闻、报告及科普类文章。笔者总结了近五年(2015-2019)全国卷Ⅰ的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考点变化,并进行分析。  一、近五年全国一卷情况分析  二、近五年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题型变化  (一)选材  全国卷1的实用类文本阅读在2015年和2016年考查的都是人
在实地采访时,东莞市教育发展研究与评估中心表示,委托管理模式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着民办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文化理念淡薄、家庭教育意识缺失等问题,这些难点需要各方合作,量身定制方案,携手进行有针对性的战略攻克,从而有效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为破解难题,东莞教育局以课题研究为抓手,申报省立项课题《提升民办学校办学水平路径的实践研究——基于托管模式探索》,并分为七个子课题进行专题探索。
【摘要】高中英语词汇量大,语法难点多,阅读篇幅也在加长,英语作文主要是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要求比较高。英语教师要全面分析课文,引导学生搜集课内外词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逻辑,促进学生英语思维发育,让学生的作文更加有理有据,融入课外素材,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提升高中生英语读写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必要性;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教师要结合学科核心素养制定读写教学计
语文课堂提问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的重要途径,也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成为课堂学习主体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艺术  “提问”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击破难点的关键,高质量的提问是教师研究教材与设计教法时思考的结晶。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要注意提问的艺术。  第一,课堂发问要灵活。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设
京剧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生活中的动作、言语,经过提炼,把它夸张化、虚拟化,并通过角色、唱腔、伴奏乐器、脸谱、舞台、服饰多个方面融合形成的国粹艺术。在京剧的舞台上,角色绝对是重中之重。京剧的角色之美,在于角色通过演和唱等表演程式,把不同年龄、性格、身份的人物夸张化、写意化地呈现在舞台上。戏曲演员在舞台上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表现出人物特征,塑造了无数鲜活的人物形象。京剧角色,让
[摘要]我们要实现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首先要改变课程功能单一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关键词]地理,学习方式,教学方法  新课程教育观是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实现此观念还要准确理解和牢牢地把握新课程所蕴涵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地理老师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语速,从已有的形象思维认知与课文的文字描述相融合,再现所描绘的人物、景物形象,从而达到从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的认知。笔者在教学中尝试引领学生,立足对教材文本的感情朗读、创设与之相应的语境,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感知文本语言,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好词、好句、好段,进一步形成自己的语感,通过长期的积累、内化,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疼的事情。  对作文教学以如此之说,一点也不夸张——最起码我这样认为。我想,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绝大部分的老师都有同感吧:指导费了不少力气,成天苦口婆心的说,但最后学生的作文水平总是提不高;老师教着费心,学生写着吃力……久而久之,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都成了很让老师和学生苦恼不堪的事情,很多教师、学生均“谈作文而色变”。  可是,不管我们多怕,只要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就不得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