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课堂教学已不再仅仅停留在“质量”的层面上,更多的是在追寻和构建心中的理想课堂;探究着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课堂。构建理想课堂,成了每一位老师不断地追求。在新课改下,课堂已经变得丰富多采,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我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想营造一个理想课堂,让我的学生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不至因学习而苦恼,是我不断追求的。
数学课程标准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这句话的理解偏差使得我们的一些数学课堂中组织了大量的没有思维的“活动”。“数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数学”,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样就使得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前,我组织教师们集体备课时,让大家思考:“如果让你来上,你打算怎样上?”老师们都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师1:我们让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带一把剪打,让学生转化。
師2:给一个标有底、斜边和高数据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反馈,验证。
……
接着思考:“你准备用哪些材料?要带剪刀吗?你打算给学生准备一个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有数据的,画好高的,还是空白的。”课堂中强调到数学课让学生带剪刀,借助剪刀,通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降低了学生的空间思维难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平行四边形还是空白的好,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原始认知,是课堂更加真实,更会有思维冲突。
“你会用方格纸吗?打算怎么用?”“如果用架子,怎样用?”通过举案例给我们分析怎样用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设计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当然练习也是精心安排的。基础练习,求两个图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后,提问你算得是什么?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和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再文字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计算,提问你算得是什么?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然后把这句话反过来问,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再让学生画。渗透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只要底和高的乘积一定,面积相等。
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大量的思考研究,“思”起点,教材的起点,教师的起点,学生的起点。“思”重点把握,“思”难点突破,“思”有效练习,才演绎了一节几乎是完美的课。
我认为我们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不会终止的幸福追求。要不断地课前思考,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追寻精品课堂之路,无论多远,我将思考和行动与之并行。
数学课程标准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这句话的理解偏差使得我们的一些数学课堂中组织了大量的没有思维的“活动”。“数学活动”只见“活动”不见“数学”,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思维活动过程得不到应有的体现,这样就使得数学课堂失去了“数学味”。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前,我组织教师们集体备课时,让大家思考:“如果让你来上,你打算怎样上?”老师们都抛出了自己的想法。
师1:我们让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带一把剪打,让学生转化。
師2:给一个标有底、斜边和高数据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计算,反馈,验证。
……
接着思考:“你准备用哪些材料?要带剪刀吗?你打算给学生准备一个怎样的平行四边形,有数据的,画好高的,还是空白的。”课堂中强调到数学课让学生带剪刀,借助剪刀,通过学生“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直观形象地展现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的关系,降低了学生的空间思维难度,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对于平行四边形还是空白的好,这样更能体现学生的原始认知,是课堂更加真实,更会有思维冲突。
“你会用方格纸吗?打算怎么用?”“如果用架子,怎样用?”通过举案例给我们分析怎样用更有效,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最后设计出了自己的课堂教学设计,当然练习也是精心安排的。基础练习,求两个图形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后,提问你算得是什么?进一步渗透转化思想和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再文字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计算,提问你算得是什么?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行四边形,让学生理解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然后把这句话反过来问,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一定等底等高,再让学生画。渗透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底和高有关,只要底和高的乘积一定,面积相等。
对《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课前大量的思考研究,“思”起点,教材的起点,教师的起点,学生的起点。“思”重点把握,“思”难点突破,“思”有效练习,才演绎了一节几乎是完美的课。
我认为我们的课堂就是这样一个不会终止的幸福追求。要不断地课前思考,磨练于课堂,反思于课堂,发展于课堂。追寻精品课堂之路,无论多远,我将思考和行动与之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