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通过对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建设以及教学改革的实践,针对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特点,提出了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性,探讨了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思想与具体措施,并以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为例阐述了教学改革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焊接专业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第一线的焊接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生产运行及全方位的基层管理,这就要求在生产一线造就一批懂技术、通晓一般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焊接人才。市场对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职业院校的教育应当适应这些变化着的需求。本文以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来谈一谈职业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
一、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的确定
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针对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高的要求,学生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在焊接专业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时认真做了调研工作,到相关岗位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到底需要焊接专业什么类型的人才;反复论证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所针对的岗位群是那些,这些岗位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的焊接人才的定位是什么;弄清这些内容以后,在人才培养规划中,我们采取了“反推法”来制定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内容。
焊接专业教改指导委员会反复研究社会对职业院校焊接人才的需求,确定了焊接专业的人才需求规格、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指导我们确定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制定具体的培养模式与方案时,结合长三角地方经济及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特点制定了教学改革的目标、方案和措施,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焊接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二、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针对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怎样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的溶入实践当中去,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要思考的问题。焊接专业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应该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1.“现场”教学模式。所谓“现场”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发挥焊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能学到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能深刻理解每个项目中对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即为实践演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和现场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相结合来使学生达到技能和知识的应用。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3]。焊接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 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培养直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焊接工艺的制定、焊机的维护与维修和焊接质量的评定等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来进行:
1.《焊接方法与设备》和焊机维护与维修实训相结合。指导教师结合生产实际以“现场”教学模式讲解焊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和主要功能,学生熟悉各个部件后按照原理图进行组装和调试,并对焊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最后能够达到焊机质量所要求的检测标准。
2.《材料焊接》和焊接技能实训相结合。学生在练习各种焊接方法的操作技能的同时,熟悉各种材料的焊接性能,并能够制定相应的焊接工艺,通过对焊接质量的分析来检验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提出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3.《焊接质量检测技术》和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实训相结合。学生在练习焊接技能操作的同时,很关心自己焊接技能的提高程度,对焊接质量的检测是检验焊接水平的最好方法,因而学生很有兴趣学习金相分析法、X射线分析法、超声波探伤检测、磁粉和渗透检测等现代化检测方法和各种检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并能够通过检测报告分析产生焊接质量的原因和找到解决的方法。
4.《焊接结构生产》与工厂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焊接结构件的装配、焊接制造及质量检验等工艺的同时,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并尽可能地参与焊接结构产品制造厂家各车间的生产,同时,充分体验工厂中细致分工、紧密合作、抓安全、抢时间、争效益、保质量的生产氛围。
三、教学改革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合理可行,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与实际产品的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专业内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了专业口径,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对专业教师的任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质量实用的实践教学基地将成为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焊接专业几年的教学实践,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果表明:
1. “现场”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符合职业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
2. 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两个方面入手。
3. 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明显改善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的专业技术全面,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李建求.论职业院校院校的专业建设,高等教育研究[J].2003,24(4).
[2]赵有生.职业院校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教育科学[J].2003,(4).
【关键词】:焊接专业 职业教育 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工业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第一线的焊接技术人员不仅需要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参加生产运行及全方位的基层管理,这就要求在生产一线造就一批懂技术、通晓一般生产、经营管理的高级应用型焊接人才。市场对焊接技术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同时也是在不断变化的,职业院校的教育应当适应这些变化着的需求。本文以焊接专业教学改革为例,来谈一谈职业院校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改革。
一、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的确定
职业院校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1]。针对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高的要求,学生应具备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综合素质高等特点,在焊接专业建设、构建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时认真做了调研工作,到相关岗位和用人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弄清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到底需要焊接专业什么类型的人才;反复论证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所针对的岗位群是那些,这些岗位所需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的焊接人才的定位是什么;弄清这些内容以后,在人才培养规划中,我们采取了“反推法”来制定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内容。
焊接专业教改指导委员会反复研究社会对职业院校焊接人才的需求,确定了焊接专业的人才需求规格、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指导我们确定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办学指导思想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制定具体的培养模式与方案时,结合长三角地方经济及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特点制定了教学改革的目标、方案和措施,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焊接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培养方案,处理好基础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关系。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同时要让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特点,针对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制定具有专业特色的培养方案。
二、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实践教学是职业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2]。针对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的特点,实践操作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专业技能,但职业院校人才的培养过程不同于职业培训,而是突出岗位技能的培养过程,怎样把必需的理论知识快速有效的溶入实践当中去,是我们在教学改革中要思考的问题。焊接专业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应该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两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
1.“现场”教学模式。所谓“现场”教学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打破原来实验室和教室场地分开教学的模式,发挥焊接实践教学基地的作用,充分利用教学基地的仪器设备进行教学,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采用“项目”教学方法,减少单纯的验证性实验和纯理论知识的传授,以“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不但能学到必需的专业知识还能深刻理解每个项目中对应产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兴趣。
2.“情景”教学模式。“情景”教学即为实践演示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与行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模式,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根据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原则,加强人才培养的产学研结合,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教学,聘请校外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和现场进行教学,通过理论知识与现场生产相结合来使学生达到技能和知识的应用。
(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落脚点,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3]。焊接专业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摆脱学科教育的束缚,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重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探索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结合职业院校焊接专业特点进行了教学内容和专业课程体系的全面改革。 职业院校焊接专业培养直接在生产第一线从事焊接工艺的制定、焊机的维护与维修和焊接质量的评定等技术工作的高级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成四个模块来进行:
1.《焊接方法与设备》和焊机维护与维修实训相结合。指导教师结合生产实际以“现场”教学模式讲解焊机的各个组成部件和主要功能,学生熟悉各个部件后按照原理图进行组装和调试,并对焊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最后能够达到焊机质量所要求的检测标准。
2.《材料焊接》和焊接技能实训相结合。学生在练习各种焊接方法的操作技能的同时,熟悉各种材料的焊接性能,并能够制定相应的焊接工艺,通过对焊接质量的分析来检验焊接工艺的正确性,并提出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
3.《焊接质量检测技术》和焊接质量无损检测实训相结合。学生在练习焊接技能操作的同时,很关心自己焊接技能的提高程度,对焊接质量的检测是检验焊接水平的最好方法,因而学生很有兴趣学习金相分析法、X射线分析法、超声波探伤检测、磁粉和渗透检测等现代化检测方法和各种检测技术的操作方法,并能够通过检测报告分析产生焊接质量的原因和找到解决的方法。
4.《焊接结构生产》与工厂实习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焊接结构件的装配、焊接制造及质量检验等工艺的同时,感受企业生产氛围,并尽可能地参与焊接结构产品制造厂家各车间的生产,同时,充分体验工厂中细致分工、紧密合作、抓安全、抢时间、争效益、保质量的生产氛围。
三、教学改革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
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使专业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接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更加合理可行,教学过程中增加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与实际产品的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专业内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拓宽了专业口径,扩大了学生的就业面。在教学改革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强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对专业教师的任教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改革对实践教学基地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建设高质量实用的实践教学基地将成为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焊接专业几年的教学实践,为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结果表明:
1. “现场”教学与“情景”教学模式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综合素质,“项目”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手段激励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符合职业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特点。
2. 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必须从教学模式和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两个方面入手。
3. 职业院校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为学生打下了良好的可持续学习的基础,明显改善了学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学生的专业技术全面,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增强。
参考文献:
[1]李建求.论职业院校院校的专业建设,高等教育研究[J].2003,24(4).
[2]赵有生.职业院校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研究,现代教育科学[J].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