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朗读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品悟教材中饱含的人文内涵和情感魅力,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探讨了“以读代讲”的朗读教学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提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水平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代讲;朗读教学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陶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倡导“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从读书中品悟教材中饱含的人文内涵和情感魅力。
一、小学朗读教学
(一)教材特征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古诗词和现代文。古诗词有一共同特征即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在语言上朗朗上口,且便于记忆。现代文一般包括小说节选和叙事性文章,故事性强,人物特色较鲜明。古诗词朗读教材中涉及较多的朗读技巧,有多种符号辅助教学,而分角色朗读教材中多以口语化的对话为主,在朗读技巧上多依赖于对人物特征的把握和想象,少数是通过语句后的标点符号来提示此处的语气。
(二)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育的重点在于识字,课文篇幅一般较短且易记忆,在朗读能力上,仅依靠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模仿痕迹较重,不能独立把握朗读节奏,同时在体验作者感情上也有些难度。在朗读技巧方面,不能很好的运用、断句、停顿、重音等符号控制节奏与表达感情容易出现唱读,拖长音现象。
中高年级的课文体裁逐渐增多、篇幅加长,情感体验较低年级学生更为深刻,中高年级的学生虽不再依赖教师的示范,但朗读技巧上仍有待提高。中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在自我表现力方面,更为注重自我形象,羞怯心理较为普遍,不能放开胸怀大声朗读,影响感情表达。
(三)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朗读具有盲目性,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大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朗读教学,但在学生朗读前缺乏方法指导,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丝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二,忽视低年级与中高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差异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教师自身理解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体会感情,或不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准确的传达给学生。第四,忽视心理教育,面对学生羞怯心理,不能适时适当的引导。每节课都要精心选取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策
(一)以读代讲,凸显学生主体,实现自主合作
默读以掌握课文大意,细读以把握关键语词,精读以品悟情感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從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起,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范读以指导朗读节奏,齐读以增加朗读诗韵,演读以领悟情感表达。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加强合作交流。首先,教师在朗读教学上,要因材施教,一是,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能力增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指导。其次,教师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再者,在朗读教学中,一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二是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前者的合作交流,师生之间要彼此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能力,朗读指导适时适当,也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二)强化技巧,加强情感体验,领悟语言魅力
从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教学开始,到中高年级的教学中,贯穿整个过程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即朗读辅助符号,包括断句符、停顿符以及重音符等。灵活准备的运用这些符号是朗读技巧学习的重点。在分角色朗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角色特征,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如:举例角色的生活原型,加深角色特征的理解。
此外,学生吐字是否清晰,普通话是否标准,语速的快慢也是朗读技巧学习中不能忽视的影响因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多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三)创设情景,兼顾言传身教,激发朗读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朗读情景,包括情景演说、情景重现、情景对话。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情景中更好的体验情感。在朗读教学中创设情景可运用实物道具、也可运用头脑想象。在此过程教师可加以指导,要重视学生创设出的情景,毕竟,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其独立创设出的情景,能更好的融入和体验到更真切的情感。
鼓励创设情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善于模仿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就应该注重身教,激发朗读兴趣,而对于心智有一定发展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应注重理论的讲授,同时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记忆。
(四)重视反馈,创新评价形式,提升朗读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始有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反馈,教学反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自查教学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可采取评读、帮读、举办各种朗读比赛以及组建课外朗读小组等方式反馈教学效果,在反馈评价的同时,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提升。在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去评读:学生在朗读后自己评价,或同学相互评价,或教师评价。通过评读,让学生认识自己朗读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比如在听完学生的朗读以后,先可以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如“这次比上次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比以前有进步”、“语调有变化,抑扬顿挫”等等,再婉转地提一些建议,相信学生们会喜欢上朗读,培养出朗读兴趣。
朗读能力不是一招一式培养起来的,朗读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兴趣、技巧、习惯、素养,整个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从这四个方面抓起,也需要师生共同协作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以读代讲;朗读教学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应重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陶冶。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倡导“以读代讲”的教学方法,以读代讲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积累、内化课文语言,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学习写作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使学生从读书中品悟教材中饱含的人文内涵和情感魅力。
一、小学朗读教学
(一)教材特征
小学语文教材中文章大致可以分为古诗词和现代文。古诗词有一共同特征即音韵和谐,节奏鲜明,在语言上朗朗上口,且便于记忆。现代文一般包括小说节选和叙事性文章,故事性强,人物特色较鲜明。古诗词朗读教材中涉及较多的朗读技巧,有多种符号辅助教学,而分角色朗读教材中多以口语化的对话为主,在朗读技巧上多依赖于对人物特征的把握和想象,少数是通过语句后的标点符号来提示此处的语气。
(二)学生朗读存在的问题
低年级的学生语文教育的重点在于识字,课文篇幅一般较短且易记忆,在朗读能力上,仅依靠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模仿痕迹较重,不能独立把握朗读节奏,同时在体验作者感情上也有些难度。在朗读技巧方面,不能很好的运用、断句、停顿、重音等符号控制节奏与表达感情容易出现唱读,拖长音现象。
中高年级的课文体裁逐渐增多、篇幅加长,情感体验较低年级学生更为深刻,中高年级的学生虽不再依赖教师的示范,但朗读技巧上仍有待提高。中高年级的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相比,在自我表现力方面,更为注重自我形象,羞怯心理较为普遍,不能放开胸怀大声朗读,影响感情表达。
(三)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朗读具有盲目性,没有具体的方法指导。大多数教师意识到课堂教学应该重视朗读教学,但在学生朗读前缺乏方法指导,这样的朗读事倍功半,丝毫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第二,忽视低年级与中高年级学生的心智发展差异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第三,教师自身理解表达能力有限,不能很好的体会感情,或不能将自己的情感体验准确的传达给学生。第四,忽视心理教育,面对学生羞怯心理,不能适时适当的引导。每节课都要精心选取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
二、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对策
(一)以读代讲,凸显学生主体,实现自主合作
默读以掌握课文大意,细读以把握关键语词,精读以品悟情感升华。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时,应從最基本的读书方法教起,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读。除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的情感,意境以及“弦外之音”等。
范读以指导朗读节奏,齐读以增加朗读诗韵,演读以领悟情感表达。教师的范读就是一种卡通,一种现实的,直接的指导。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可以视其人,闻其声,悟其情,直接领略教师范读时的语调、神情、情感,进而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感情基调。
因材施教,自主学习,加强合作交流。首先,教师在朗读教学上,要因材施教,一是,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二是,关注学生的成长,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在能力增长的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指导。其次,教师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再者,在朗读教学中,一是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二是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前者的合作交流,师生之间要彼此信任,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能力,朗读指导适时适当,也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二)强化技巧,加强情感体验,领悟语言魅力
从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教学开始,到中高年级的教学中,贯穿整个过程的有效的教学工具即朗读辅助符号,包括断句符、停顿符以及重音符等。灵活准备的运用这些符号是朗读技巧学习的重点。在分角色朗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分析角色特征,也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如:举例角色的生活原型,加深角色特征的理解。
此外,学生吐字是否清晰,普通话是否标准,语速的快慢也是朗读技巧学习中不能忽视的影响因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多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三)创设情景,兼顾言传身教,激发朗读兴趣
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朗读情景,包括情景演说、情景重现、情景对话。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也可以使学生在情景中更好的体验情感。在朗读教学中创设情景可运用实物道具、也可运用头脑想象。在此过程教师可加以指导,要重视学生创设出的情景,毕竟,朗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其独立创设出的情景,能更好的融入和体验到更真切的情感。
鼓励创设情景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善于模仿的低年级学生,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就应该注重身教,激发朗读兴趣,而对于心智有一定发展的中高年级的学生就应注重理论的讲授,同时给予更多的实践机会,理论联系实践,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记忆。
(四)重视反馈,创新评价形式,提升朗读素养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始有终,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教学反馈,教学反馈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自查教学效果,也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自我提升。
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可采取评读、帮读、举办各种朗读比赛以及组建课外朗读小组等方式反馈教学效果,在反馈评价的同时,教师和学生都获得了提升。在教学中可以从三方面去评读:学生在朗读后自己评价,或同学相互评价,或教师评价。通过评读,让学生认识自己朗读的不足,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比如在听完学生的朗读以后,先可以给予肯定性的评价,如“这次比上次读的流利、读的有感情”、“比以前有进步”、“语调有变化,抑扬顿挫”等等,再婉转地提一些建议,相信学生们会喜欢上朗读,培养出朗读兴趣。
朗读能力不是一招一式培养起来的,朗读素养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兴趣、技巧、习惯、素养,整个小学语文朗读教学需要从这四个方面抓起,也需要师生共同协作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