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利567区块油层埋藏垂深在2800-3200 m左右,该地区岩石压实程度低、造斜率低、地层各向异性差异大,对定向井施工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优化设计轨迹、基于滑动方式的井眼轨迹控制技术优化、钻头优选、防托压技术、无线随钻MWD 仪器的应用,解决了井眼轨迹的测量及控制问题。根据地层岩性特点调整钻井液性能,满足了流变性、携砂和润滑性要求。通过利567区块定向钻井施工,总结了一套适合该地区定向井钻井技术。
关键词: 井眼轨迹控制;定向井;钻井技术
【中图分类号】 TE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227-01
利567丛式井组是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在利津布置的一个丛式井组。该井组都是采用五段制井身结构,钻井主要目的是开发利567块低渗透油藏,目的层在沙四上,完钻井深都在3200.00m左右。为了提高钻井速度,通过优化工程设计,保证安全高效施工,平均机械钻速达到8.02m/h。
1 地质情况与钻井技术难点
1.1地质情况。
利567块位于利津油田北部,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二台阶,北为陈家庄凸起,西邻滨县凸起,南为利津洼陷。含油面积4.5km2,石油地质储量267.8×104t。目前区块有试油井5口,试采井5口,根据区块内老井的钻遇及试油、试采情况,证实了该地区沙四段储层、产能落实,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价值,根据砂体形态、构造特征及油藏类型确定在叠合有效厚度大于15m区部署新井,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同时考虑最大主应力方向和物源方向,采用五点法井网布井。
1.2 钻井技术难点。
1)井身质量控制困难。
上部地层,软硬交错,容易井斜,变化趋势无规律,难以控制[1-3]。采用五段制结构,靶圈设置较小,精度要求较高。
2)钻井提速难度大。
沙三下地层岩石致密,硬度大,夹有砾岩层,可钻性差。对钻井液的粘度切力、流变性等参数要求较高。摩阻增大,采用常规钻井技术,提速困难。
3)同台井组防碰点多、距离近。采用“直-增-稳-降-稳”结构,正钻井在老井网中穿行,两井相碰的风险较大[4]。
2 钻井技术措施
2.1 优化设计。
为确保钻井成功、顺利钻达目的层,在分析了实际井身结构的基础上,采取优化结构。以利567-斜4井为例,原设计如图1所示
综合分析了原设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设計方案,如图2所示
即距离造斜点1000.00m处提前增斜,增至2°稳斜至设计造斜点,使实钻距离设计轨迹产生约30.00m的正位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轨迹控制难度,相应地提高了钻井速度。
2.2 “螺杆+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
钻进上部地层时,考虑到水利参数选择、钻井液携岩及井眼清洗等方面的影响,会导致机械钻速低。因此,选择1.25°螺杆与PDC钻头[5]配合进行复合钻进,达到了提速和控制井斜的目的。尤其是一趟钻可以钻至井深2900.00m,发挥了及时定向和减少起下钻次数的优势,缩短了钻井周期。
3 现场施工
在进行现场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并根据实际钻井过程中遇到的情况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施工管理,圆满地完成钻井任务。
结论
1)实践表明,采取优化钻井井身结构满足了钻井要求,对以后类似井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采用“螺杆+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提速效果显著,该技术在后续钻进同地层是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瑞平等.合川地区丛式定向井钻井技术实践[J].天然气技术,2010;4(6):49-51
[2] 李彬、付建红等.威远区块页岩气“井工厂”钻井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17;45(5):13-18
关键词: 井眼轨迹控制;定向井;钻井技术
【中图分类号】 TE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2-0227-01
利567丛式井组是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在利津布置的一个丛式井组。该井组都是采用五段制井身结构,钻井主要目的是开发利567块低渗透油藏,目的层在沙四上,完钻井深都在3200.00m左右。为了提高钻井速度,通过优化工程设计,保证安全高效施工,平均机械钻速达到8.02m/h。
1 地质情况与钻井技术难点
1.1地质情况。
利567块位于利津油田北部,构造位置处于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二台阶,北为陈家庄凸起,西邻滨县凸起,南为利津洼陷。含油面积4.5km2,石油地质储量267.8×104t。目前区块有试油井5口,试采井5口,根据区块内老井的钻遇及试油、试采情况,证实了该地区沙四段储层、产能落实,具有较好的工业开发价值,根据砂体形态、构造特征及油藏类型确定在叠合有效厚度大于15m区部署新井,为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同时考虑最大主应力方向和物源方向,采用五点法井网布井。
1.2 钻井技术难点。
1)井身质量控制困难。
上部地层,软硬交错,容易井斜,变化趋势无规律,难以控制[1-3]。采用五段制结构,靶圈设置较小,精度要求较高。
2)钻井提速难度大。
沙三下地层岩石致密,硬度大,夹有砾岩层,可钻性差。对钻井液的粘度切力、流变性等参数要求较高。摩阻增大,采用常规钻井技术,提速困难。
3)同台井组防碰点多、距离近。采用“直-增-稳-降-稳”结构,正钻井在老井网中穿行,两井相碰的风险较大[4]。
2 钻井技术措施
2.1 优化设计。
为确保钻井成功、顺利钻达目的层,在分析了实际井身结构的基础上,采取优化结构。以利567-斜4井为例,原设计如图1所示
综合分析了原设计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优化设計方案,如图2所示
即距离造斜点1000.00m处提前增斜,增至2°稳斜至设计造斜点,使实钻距离设计轨迹产生约30.00m的正位移,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轨迹控制难度,相应地提高了钻井速度。
2.2 “螺杆+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
钻进上部地层时,考虑到水利参数选择、钻井液携岩及井眼清洗等方面的影响,会导致机械钻速低。因此,选择1.25°螺杆与PDC钻头[5]配合进行复合钻进,达到了提速和控制井斜的目的。尤其是一趟钻可以钻至井深2900.00m,发挥了及时定向和减少起下钻次数的优势,缩短了钻井周期。
3 现场施工
在进行现场施工时严格按照设计进行,并根据实际钻井过程中遇到的情况采取相应技术措施,加强技术施工管理,圆满地完成钻井任务。
结论
1)实践表明,采取优化钻井井身结构满足了钻井要求,对以后类似井的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采用“螺杆+PDC钻头”复合钻井技术,提速效果显著,该技术在后续钻进同地层是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瑞平等.合川地区丛式定向井钻井技术实践[J].天然气技术,2010;4(6):49-51
[2] 李彬、付建红等.威远区块页岩气“井工厂”钻井技术[J].石油钻探技术,2017;45(5):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