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思想引领关注生命成长

来源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秋季学期以来,七年级统一使用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使新教材的理念落地生根,我们先后参加了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与学习,聆听了专家的教材使用讲座,并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真切体验新教材的新特点、新变化。现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为例,谈一点个人对部编教材的使用建议。
  一、设置问题,抛砖引玉,关注生命思考
  例如,在教学《探问生命》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你认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司马光砸缸为什么被人称赞?
  3.树上有十只鸟,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
  这几个问题略显老套,但是在导课的时候一旦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在各种思维碰撞效应中自然引发了大家对于生命的思考。通过课堂预设及生成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讨论、探问生命的同时,对于生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二、辩证思维,打开心结,重视生命认知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他们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能力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自主创新,让他们学会辩证思维,深化对于生命问题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敬畏生命”时,我以上述第三个问题为例。倘若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打死一只”这个问题,我们不要责怪学生答非所问,因为学生的思想里已经有了关爱生命的可贵认知。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不难理解生命是宝贵的,是来之不易的,鸟类也是应该受保护的。
  人亦如此,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可逆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正因为有死亡存在,每个人都要格外珍视自己美好、独特和短暂的人生。
  当然,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在别人遇到危险时,青少年学生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在教学《珍视生命》时,我特别注意强调人的健康有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我们同学大多是幸运的,肢体健全,精神正常,但不能因此就漠视、嘲笑那些不健全的生命。当我们能够平等地关心、关爱和尊重残疾人时,注意保持无障碍通道的畅通,我们的社会才会显得更加文明与和谐。
  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将心比心,进行辩证思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是生命化教育的好方法。
  三、正反对比,恰当归类,提升核心素养
  在教学《绽放生命之花》时,为了追问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一些名人的做法,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王锋为救人三次冲入火海英勇献身等。在被这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事迹感召鼓舞的同时,相反地,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深刻问题。比如,日本武士战败后敢于剖腹自杀,受邪教蛊惑的人用炸弹进行自杀式袭击,等等。同样是死,有什么不同呢?
  很显然,答案应该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为非正义的人卖命,则死有余辜。
  通过正反对比,学生对所谓同样的“死”会做出基本的判断,明确怎样做有意义,怎样做有价值,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分析一下汉字的构造也很有意思,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人越多,集体和社会特征就越明显。人是属于社会的,不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人具有两个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从社会属性来说,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即使我们默默无闻,普通平凡,也要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达到永恒。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也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正义和进步的注解。相信大家在纪念谭千秋老师的同时,也会对那个被称为“范跑跑”的老师记忆犹新。
  所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严防各种不良思想对青少年学生的腐蚀和影响,关心关爱所有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恰當引用,精选实例,学会珍视生命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富有哲理的名言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主干知识。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不毕不休息”“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你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言警句,在我们的教学中一样可以被选用,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恰当引用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霍金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最有名的“卢伽雷氏症”患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刘伟,10岁失去双臂后开始练习游泳,12岁时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他不能游泳后又转向音乐世界,用双脚弹钢琴达到了专业七级水平。他们是不幸的,残疾的肢体带给他们很多的不便;他们也是幸运的,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战胜了挫折,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发掘了生命的力量,展现了生命的韧性,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五、启发感悟,古为今用,绽放生命之花
  在这个世界上,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联系的。寻找事物间的各种联系,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丰富生命化教育的课堂内容。
  例如,我们可用的材料有:神农氏尝百草而发明了中药;鲁班受到野草划伤手的启发而发明了锯;科学家受到鸟翅膀的启发而制造了飞机;蝉蛹要经过蜕变才能变成蝉;鹰和蛇在它们各自的生命历程中都需要经历重要的蜕变过程;等等。应该说,每种生命都有别样的精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
  再如,有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大体内容是说老虎看到牛受人驱使给人耕地,就问农夫有什么秘密。农夫说因为自己有智慧。老虎说想看看人的智慧怎么样。农夫说:“可以呀,但智慧忘到家里了,需要回去取。”农夫说怕老虎伤害牛,就要用绳子把老虎的腿捆住再回去。老虎说“好吧”。于是,农夫将老虎捆好后告诉它:“不但牛听我的话,你老虎不也被我制服了吗?”这就是人的智慧,智慧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故事也可以叫“智慧最重要”,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开启自己生命的智慧,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总之,新教材、新气象、新思路。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学习,稳步提高,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其他文献
笔者在本文通过举例法来分析读《全球通史》四个方面的感悟。作者独特的视角和思路,为后人学习历史开辟了新的路径;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历史细节,充分展现历史学的魅力;将书中一些史料,作为出原创试题的素材;对书中几处作者的观点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该著作给我常读常新之感,能丰厚历史课堂的高度,开阔我们对历史和现实的视野,促使我们进行思考和追问。  一、读本选取缘由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
当前,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广受关注的词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科能力,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理念的提出,给了教师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启发。初中道德与法治一直强调学科教学对现实行为的指导作用,所以,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道德与法治想要传递的内容,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效果,是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
【摘要】英语课外活动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学生的语言实践和自主学习提供更大的平台。借力英语节搭建的展示平台,使绘本表演者及学生的英语学习视野得以开阔,多元文化意识获得提高。绘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充分利用现有教材,又不局限于此。师生们学习、研究、表演过的绘本素材来源于五个渠道:《新标准英语》教材中的课文、教材附录Reading for pleasure(愉快阅读)、 课外读物、影视对白,
很多老师将2013年全国文综Ⅰ卷第31题定性为典型的“超纲”题,并倾向于认定该题得分率低(河北,难度0.32)亦应归咎于此。但是,若从国家干预经济概念内涵的角度认真分析该题,则不难发现,上述意见其实掩盖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个知识死角。  原题如下: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
“学习之所以形成,恰恰是在差异之中。”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这节公开课,以《地震离我们有多远》的教学为例,践行学习共同体的理念精神,立足于本校实际,总结学习共同体能够实现的功能性作用。  教学目标  1.借助导学案以自主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地震灾害的概况(成因、分类、强度、分布等)。  2.通过分组分情景分角色合作探究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不同环境中遭遇地震时的最佳逃生方法。  3.借助留言板征集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投入尽可能少的精力和时间获得最大化的教学效果。如何做到有效教学,应该是每位教师考虑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避免照本宣科,避免低效、无效的教学。在此,笔者通过《地球的运动》的教学展示,谈谈如何在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一、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課前播放动画,让学生轻松进入地理课堂。  (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一:感觉四季。  1.你感觉中的夏天和冬天。  2.通过观察,你觉
新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明确提出每一章节的学习目标,这三个方面的要求是一个目标的三个载体,三者息息相关、不可或缺,而有关三维目标如何达成的见解层出不穷,各有建树,其中“过程与方法”在其中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现在抽取其一,即关于如何落实历史教学中“过程与方法”这一教学目标,以《中国的古代艺术 》一节的教学为例,来介绍自己积累的点滴见解。  在这一章节中,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如下:1.学生应较全面地体验古代
历史教材中除了正文外,还有很多附加材料,如导言、注释、文献节选、名人名言、议一议、材料阅读、人物画像、图片等。这些资源虽然不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但却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使得课文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和有趣,它们的存在,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在课后也非常愿意阅读这些补充的和课题联系密切的内容,既激发了兴趣,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作为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利用好这些附加材料资源
历史课程是高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当前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目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逐渐从历史知识的讲解变为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如何从培养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重塑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夯实知识教学,融入唯物史观  历史知识教学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强化历史知识记忆与吸收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夯实历史知识教学,并且,在历史知识教学中融
高中地理必修课程的三个模块,必修1侧重于自然地理,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的教学。《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指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能够阅读并熟练绘制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掌握全球性大气环流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材由浅入深,从三圈环流开始,在此基础上理解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全球一共形成7个气压带、6个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