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秋季学期以来,七年级统一使用部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使新教材的理念落地生根,我们先后参加了各级各类新教材培训与学习,聆听了专家的教材使用讲座,并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真切体验新教材的新特点、新变化。现以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为例,谈一点个人对部编教材的使用建议。
一、设置问题,抛砖引玉,关注生命思考
例如,在教学《探问生命》一课时,我让学生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你认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司马光砸缸为什么被人称赞?
3.树上有十只鸟,打死了一只还有几只?
这几个问题略显老套,但是在导课的时候一旦把这些问题抛给学生,课堂气氛很快就活跃起来。在各种思维碰撞效应中自然引发了大家对于生命的思考。通过课堂预设及生成等一系列过程,使学生在讨论、探问生命的同时,对于生命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二、辩证思维,打开心结,重视生命认知
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捷,他们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等能力有时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自主创新,让他们学会辩证思维,深化对于生命问题的认识。
例如,在教学“敬畏生命”时,我以上述第三个问题为例。倘若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打死一只”这个问题,我们不要责怪学生答非所问,因为学生的思想里已经有了关爱生命的可贵认知。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不难理解生命是宝贵的,是来之不易的,鸟类也是应该受保护的。
人亦如此,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可逆的。有生就有死,有死就有生。正因为有死亡存在,每个人都要格外珍视自己美好、独特和短暂的人生。
当然,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在别人遇到危险时,青少年学生要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措施,见义智为,见义巧为。
在教学《珍视生命》时,我特别注意强调人的健康有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我们同学大多是幸运的,肢体健全,精神正常,但不能因此就漠视、嘲笑那些不健全的生命。当我们能够平等地关心、关爱和尊重残疾人时,注意保持无障碍通道的畅通,我们的社会才会显得更加文明与和谐。
所以,让学生设身处地地将心比心,进行辩证思考,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也是生命化教育的好方法。
三、正反对比,恰当归类,提升核心素养
在教学《绽放生命之花》时,为了追问生命,探索生命的意义,我引导学生分析感悟一些名人的做法,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王锋为救人三次冲入火海英勇献身等。在被这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事迹感召鼓舞的同时,相反地,也有一些耐人寻味的深刻问题。比如,日本武士战败后敢于剖腹自杀,受邪教蛊惑的人用炸弹进行自杀式袭击,等等。同样是死,有什么不同呢?
很显然,答案应该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正义而死,死得其所;为非正义的人卖命,则死有余辜。
通过正反对比,学生对所谓同样的“死”会做出基本的判断,明确怎样做有意义,怎样做有价值,怎样做才是正确的选择。因此,教师要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分析一下汉字的构造也很有意思,一人为“人”,两人为“从”,三人为“众”。人越多,集体和社会特征就越明显。人是属于社会的,不能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人具有两个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从自然属性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历程;从社会属性来说,每个人又有不同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即使我们默默无闻,普通平凡,也要积极为社会做出贡献,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命达到永恒。
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也必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中,我们都可以找到正义和进步的注解。相信大家在纪念谭千秋老师的同时,也会对那个被称为“范跑跑”的老师记忆犹新。
所以,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要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对学生的正面教育,严防各种不良思想对青少年学生的腐蚀和影响,关心关爱所有学生,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四、恰當引用,精选实例,学会珍视生命
正如“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具有独特性。富有哲理的名言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教材主干知识。例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今日事,今日毕,今日不毕不休息”“你热爱生命吗?那么请你珍惜时间吧!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言警句,在我们的教学中一样可以被选用,这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大有好处。恰当引用应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习惯,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霍金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最有名的“卢伽雷氏症”患者;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刘伟,10岁失去双臂后开始练习游泳,12岁时获得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冠军,他不能游泳后又转向音乐世界,用双脚弹钢琴达到了专业七级水平。他们是不幸的,残疾的肢体带给他们很多的不便;他们也是幸运的,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他们战胜了挫折,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发掘了生命的力量,展现了生命的韧性,活出了生命的精彩,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五、启发感悟,古为今用,绽放生命之花
在这个世界上,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普遍联系的。寻找事物间的各种联系,一定能够提高教学效果,丰富生命化教育的课堂内容。
例如,我们可用的材料有:神农氏尝百草而发明了中药;鲁班受到野草划伤手的启发而发明了锯;科学家受到鸟翅膀的启发而制造了飞机;蝉蛹要经过蜕变才能变成蝉;鹰和蛇在它们各自的生命历程中都需要经历重要的蜕变过程;等等。应该说,每种生命都有别样的精彩,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我们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生命。
再如,有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的大体内容是说老虎看到牛受人驱使给人耕地,就问农夫有什么秘密。农夫说因为自己有智慧。老虎说想看看人的智慧怎么样。农夫说:“可以呀,但智慧忘到家里了,需要回去取。”农夫说怕老虎伤害牛,就要用绳子把老虎的腿捆住再回去。老虎说“好吧”。于是,农夫将老虎捆好后告诉它:“不但牛听我的话,你老虎不也被我制服了吗?”这就是人的智慧,智慧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这个故事也可以叫“智慧最重要”,希望我们的学生都能开启自己生命的智慧,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活出自己生命的精彩。
总之,新教材、新气象、新思路。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们要积极实践,勇于探索,立足实际大胆创新,不断学习,稳步提高,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