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研究

来源 :经济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zc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重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使得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选取多个代理变量从不同的角度构建半参数模型,利用函数形式来刻画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利用我国565家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度与现金分红数量之间存在倒“S”形关系,拐点分别在30%和60%左右;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分红意愿及分红数量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倒“U”形关系,拐点分别在60%和80%左右。
  关键词:股权结构;现金股利;委托代理;半参数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90(2012)09-0043-06
  一、引言
  在公司财务政策中,股利政策是上市公司利益关系的焦点,它既属于一种对盈余资金的分配行为,又是一种公司内部的融资行为,因此一直倍受国内外财务金融学领域的关注。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其内部存在着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这使得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行为呈现出“中国式股利之谜”。因此,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且具有挑战性。
  近年来,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现金股利政策是国内研究的热点之一。虽然结论不尽相同,但目前的证据基本支持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这一结论。吕长江和王克敏(1999)[1]研究发现:非流通性控股股东似乎更愿意保留更多的自由现金流,且现金股利支付水平会随着公司成长性的增强而降低。魏刚(2001)[2]认为:每股现金股利与国有股比例及法人股比例正相关,但与流通股比例负相关。原红旗(2001)[3]认为现金股利与流通股比例没有显著关系。廖理和方芳(2005)[4]通过考察2000—2002年股利增加大于10%的315家上市公司发现:非流通股的存在对管理层与流通股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没有显著影响;而国有股比例不同的公司其市场宣告反应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国有股带来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加大了管理层过度投资的可能性,并确实影响了现金股利的发放。王化成、李春玲和卢闯(2007)[5]研究发现:具有集团控制性质的上市公司其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均显著低于没有集团控制性质的上市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程度越高,股利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则越低;国家控股上市公司的分配倾向和分配力度显著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谢军(2008)[6]从大股东掏空的视角探究了现金股利政策的制度根源,其研究认为:公司成长性对现金股利支付率具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现金股利政策具有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王茜和张鸣(2009)[7]研究了基于经济波动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与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愿意支付股利,尤其是现金股利;在经济下降期,公司不再愿意支付股利,即使支付股利,公司也偏向于支付股票股利。
  目前国内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他们基本上都是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来研究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然而理论分析表明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可能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是简单的线性回归方法所难以准确刻画的,特别是非线性关系的拐点更是其难以确定的;此外,以往的文献大都仅从股权结构的某一侧面出发研究其对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并没有一个多角度的全面研究。本文克服前人研究的缺陷,以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流通股比例和最终控制人类型多个指标作为股权结构的代理变量,分别对现金分红意愿和现金分红数量构建半参数回归模型,从而利用函数形式来准确刻画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清楚的识别关系的拐点位置,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清楚的把握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为上市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二、研究假设
  “股权分置”使得我国上市公司内部除了存在股东——经理人,大股东——中小股东这两重委托代理关系,还存在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基于这三重委托代理关系,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现金股利政策的关系提出如下研究假设。
  假设H1: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其与现金分红意愿及分红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我国“一股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第一大股东往往同时拥有对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权和现金流索取权[8]。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其对公司的控制权和现金流索取权相对一致,其个人利益与所有股东的利益也相对一致。此时,第一大股东用足够的激励加强公司管理和经营,努力提高公司业绩,最终使得上市公司有较强的现金分红意愿和较多的现金分红数量。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对较低时,一方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和管理,降低经理人作为股东代理人的代理成本;另一方面,由于此时第一大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索取权相分离,其可能会利用控制权来攫取私利,从而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此时,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分红意愿及分红数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
  假设H2: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分红意愿及分红数量之间均是倒“U”形关系。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表明股权越是集中,越能够有效地降低经理人作为股东代理人的代理成本;随着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的控制权与现金流索取权趋于一致,降低了其攫取私利的可能,从而减少了控股股东的代理成本。然而,当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时,除了控股股东能够有激励从公司利益出发努力提高公司业绩外,其他大股东的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并不完全一致。此时,其他大股东往往会利用自己掌握的一定的权力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并且他们持股比例的上升为其侵占中小股东利益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这种利己行为将最终导致上市公司业绩下滑,分红意愿减弱,分红数量减少。
  假设H3:股权制衡度与现金分红数量之间存在“U”形关系,而与现金分红意愿之间没有明显关系。   股权制衡度反映了第一大股东权力受约束的程度。当股权制衡度较弱时,除第一大股东外的其他大股东因为无法有效的监督和约束第一大股东的自私行为,他们反而可能会伙同第一大股东侵占小股东的利益以补偿自身的损失,从而导致较高的代理成本;但当股权制衡度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大股东之间的权力分配相对分散且均衡,彼此之间的监督和约束加强,这使得任何一方均不能仅从一己私利出发去损害他人利益,从而有效减少了公司利益的损失,降低了大股东作为中小股东的代理成本。此外,虽然股权制衡度的提高会加强其他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约束和监督,但通常很难改变第一大股东拥有决定权的事实,因此是否发放现金股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第一大股东决定。
  假设H4:流通股比例与现金分红意愿及分红数量之间均存在负相关关系。
  “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划分即所谓的“股权分置”是我国股权结构的一大特点。实际上大多数非流通股股东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代表所有股东管理公司。由于非流通股不可流通或难以流通,其股东就不能像流通股股东那样从股票价格的变动过程中通过买卖股票而获利,即无法获得资本利得,因此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增加现金股利的发放,以较高的持股比例来获得较多的利润分配。随着流通股比重的增加,流通股股东将加强对非流通股股东的监督制衡,要求减少现金股利的派发,以降低“隧道效应”。
  假设H5: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与其他控股类型的上市公司相比,其现金分红的意愿较弱,分红数量也较少。
  国有控股公司存在“所有权缺失”的问题,即虽然表面上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但实际上就是没有明确的所有人。国有股控制主体事实上的缺位,使得股利分配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在信息不对称以及中小股东“搭便车”行为存在的情况下,外部股东监督最终控制人——国有股东的监督成本和收益是不对称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有股东的逆向选择行为。因此,国有控股公司相比较其他控股类型的公司,其通过现金股利来减少代理成本的动机就越小,分配数量也较少。
  三、实证研究
  (一)样本与变量
  本文选取我国2000年以前上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从中剔除金融类公司、ST公司和数据缺失的公司,最终选取565家样本公司。研究数据为样本公司2002—2009年的年度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Wind数据库。
  本文选取现金分红意愿和现金分红数量作为研究的被解释变量,用来描述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其中现金分红意愿为虚拟变量,发放现金股利时取1,否则取0;现金分红数量用年度累计单位分红表示。
  本文选取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流通股比例和最终控制人类型作为研究的解释变量。其中,股权集中度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来表示;股权制衡度用第二大股东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之比来表示;流通股比例为流通股股数占总股数的百分比;最终控制人类型分为国有控股、民营控股和其他(包括外资控股、集体控股、社会团体控股和职工持股会控股;这几类上市公司占比很小,总共占5.40%①,故归为一类)。
  本文选取公司价值、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金流动性、公司成长性、管理效率以及年份虚拟变量作为研究的控制变量。所有变量的具体定义及符号表示见表1。
  (二)描述性统计
  表2是565家样本公司股权结构的描述性统计结果。从中我们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较为集中,是典型的“一股独大”。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一直保持在40%左右;(2)受“一股独大”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衡度普遍较低,平均在0.2左右;(3)我国上市公司股票中的非流通股一直占有很大比重,但这一比重在逐年下降,并且在2006年开始下降速度加快。这主要是因为在2006年之前,非流通股只能通过协议转让和司法拍卖进行。2006年1月1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共同制定的《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份转让业务办理规则》正式出台,这使得大量的非流通股可以通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转让并正式流通了。2008年之后大小非解禁的加快也使得非流通股比例加速下降;(4)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国有控股的,虽然占比逐年减少,但到2009年仍然占70%以上;此外,民营控股公司在逐年增多,已经从2002年的8%增长到2009年的25%左右。
  (三)模型构建
  (四)实证结果
  表3是模型I和模型II参数部分的估计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其中,年份虚拟变量对应的结果均未列出,尽管其很多在1%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从表3中我们发现:(1)在模型I和模型II中,选取不同的股权结构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变化不大,显著性也基本保持不变。(2)每股净收益(EPS)、每股净资产(BPS)、规模(SIZE)、上市年数自然对数(AGE)、流动比率(LR)和总资产周转率(ATO)在两个模型中均显著。其中,除了AGE是显著负相关的,其余5个控制变量与现金分红意愿和现金分红数量均是显著正相关的。(3)除了上述6个控制变量外,息税前利润(EBIG)与现金分红意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现金分红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关系;每股自由现金流(FCF)和资产负债率(ALR)与现金分红数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现金分红意愿之间没有显著关系。(4)在模型I中显著为负,而在模型II中不显著,这说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意愿要显著低于国有控股和其他控股类型的上市公司,而不同控股类型的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数量之间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论并不支持假设H5,这可能是因为研究年限的选取导致样本公司的覆盖面不够广。
  图1和图2分别是模型I和模型II中Z选取不同的股权结构代理变量进行分析所得到的函数估计结果。其中,实线是函数估计形式,虚线是95%置信上限和置信下限。
  结合图1和图2,我们发现:(1)图1(a)和图2(a)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和分红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当持股比例高于60%时,正相关关系较为显著,支持假设H1。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其控制权与现金流索取权越一致,第一大股东越能够从公司和所有股东利益出发,努力提高公司业绩,从而带来较强的现金分红意愿和较多的分红数量。(2)图1(b)和图2(b)显示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和分红数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拐点分别在60%和80%左右,支持假设H2。出现倒“U”形关系是因为当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适当时,大股东既可以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又因为大股东之间权利相对分散而彼此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最大可能地降低了代理成本,提高公司业绩,最终促使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加强,分红数量增多。(3)图1(c)显示股权制衡度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几乎没有影响。正如我们所料,在“一股独大”的情形下,除第一大股东以外的其他大股东对上市公司是否发放现金股利这一决定的影响微乎其微。图2(c)显示股权制衡度与现金分红数量之间存在倒“S”形关系,拐点分别在30%和60%左右,但在60%以后的下降趋势并不十分明显,支持假设H3。(4)图1(d)和图2(d)显示流通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和现金分红数量之间均存在较为显著的负线性相关关系,支持假设H4。   四、结论
  半参数模型是研究非线性关系的有力工具之一。该模型利用任意的函数形式来描述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捕捉到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这一点是线性模型所难以做到的。因此,半参数模型的应用比常用的线性模型更具有一般性,且能够更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复杂问题。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关系较为复杂,线性模型肯定难以准确描述其关系,因此,本文从不同侧面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现金股利政策之间的关系构建半参数模型,利用函数形式来反映两者之间的具体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现金分红意愿和分红数量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U”形关系,拐点在60%和80%左右;而股权制衡度与现金分红数量之间则存在明显的倒“S”形关系,拐点在30%和60%。这种非线性关系以及拐点的准确把握,为投资者提供了帮助,也为上市公司管理者提供了借鉴。
  注释:
  ①将565家样本公司在2002-2009年间控股类型数据作为混合样本统计所得。
  参考文献:
  [1]吕长江,王克敏.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12):31-39.
  [2]魏刚.中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J].财经研究,2001,(3):33-41.
  [4]廖理,方芳.股利政策代理理论的实证检验[J].南开管理评论,2005,(8):55-66.
  [5]王化成,李春玲,卢闯.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22-136.
  [6]谢军.现金股利政策、大股东掏空和资源配置:基于公司成长性的分析[J].经济评论,2008,(6):62-70.
  [7]王茜,张鸣.基于经济波动的控股股东与股利政策关系研究——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9,(12):50-60.
  [8]严也舟,黄庆阳.大股东——管理者合谋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J].经济与管理,2010,(12):23.
  [9]FAN J,GIJBELS I.Local polynomial modeling and its applications.London:Chapman & Hall,1996.
  [10]EUBANK R.L.Nonparametric regression and spline smoothing,2nd.New York:Marcel Dekker,Inc.,1999.
  责任编辑、校对:秦学诗
其他文献
摘 要:审计问责是审计效果拓展和深化的必然要求,高校内部审计问责制是解决目前高校腐败问题的重要手段。高校审计问责体系包括审计问责目标、审计问责要素、审计问责实施流程以及审计问责的制度保障。高校内部审计问责的基本目标是通过追究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的责任,遏制高校失职、渎职及违法行为,最终目标是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内部审计问责的要素主要包括审计问责主体、审计问责客体、审计问责依据和审计问责内容。高校内
期刊
摘 要:亚投行的贷款领域锁定于基础设施,每笔业务都有具体的承载项目,存在单笔业务贷款额度大、贷款项目数目少、贷款回收期限长、风险大等特点。因此,亚投行建立项目导向型风险管理办法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借鉴国开行贷款风险管理办法,构建亚投行项目导向型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以及与之配套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关键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全过程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金融生态环境如何有效地带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这种影响是否因区域间差异而不同?分析认为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通过成本和收益两种机制推动着区域微观经济主体的创新活动,采用我国30个省区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空间计量检验。结论表明,工业企业创新能力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对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正向影响;金融结构的检验结果显示,股票市场与银行信贷、FDI在促进
期刊
摘 要:基于2004—2013年城镇化水平、收入不平等、家庭债务等变量的数据,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检验城镇化水平、收入不平等的变动对家庭债务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Ⅰ、Ⅱ、Ⅲ区中,城镇化水平均与家庭债务正相关,各区域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带来了家庭债务不同速度的增长;而收入不平等对家庭债务的影响具有较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在Ⅰ区和Ⅱ区中,收入不平等与家庭债务负相关;在Ⅲ区中,收入不平等与家庭债务正相关
期刊
摘要:中小企业跨越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实现代内成长,是达成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战略步骤。以河北省为例,应用文献研究与问卷调查的方法明确了影响河北省中小企业代内可持续发展的促进因素与制约因素,建议企业应从管理制度、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方面提高内在成长能力,同时督促政府相关部门从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拓宽新的融资渠道,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三大维度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这一区域性研究结论为提升我国其他省份乃
期刊
摘要:三螺旋作为一种创新的战略模式,主要用于研究政府、大学和产业三者之间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讲求的是一种三位一体的和谐发展模式。中国现行体制下从政府、产业、大学三方面看,产业结构和学校发展模式的差异等是造成我国“用工荒”和“就业难”矛盾的主要原因,三部门之间应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更多发挥自身的特性,以促进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用工荒;就业难;三螺旋模式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是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加快公共服务业发展、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效率的重要途径。从实践来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规范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视角,从制度的规制性要素、规范性要素和文化-认知性要素这三大基础性要素出发,分析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制度性因素,针对目前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相关法律法规欠缺、制度供给不足、操作流程不规范、评价和监督体
期刊
摘要:基于我国2001—2010年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计算了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人口、固定资产投资等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表明物流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正相关,与人口、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应从人口、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强区域间物流合作,以促进地区物流发展。  关键词:物流发展;区域经济;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利用转移-份额分析法(SSA)、改进的Baumol模型和Barro模型估计法对我国东中西部28个省市自治区2000-2010年的就业结构变迁、经济趋同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经典的配第克拉克-定律在我国依然有效,我国三大区域省际之间不存在绝对?茁趋同效应;但存在省际条件?茁趋同效应和省际?滓趋同效应,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分别存在着以政策区划分的俱乐部趋同规律,俱乐部趋同速率分别为:2.1%、0.
期刊
摘要: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主要行为主体,即政府和企业的特点及利益目标。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政府推进转型和企业拒绝转型的利益冲突。采用多维博弈模型解释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政府和企业两个主要行为主体的行为选择,进而解决我国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中的难题。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多维博弈;行为协调  中图分类号:F0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