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介:柏常青,金湖县金南职业高级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
摘要:我国传统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大多以教学为导向,按教学功能需要进行建设,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实验实训平台和创新的课堂结构模式,使学生真正以实践为主线,以工作为本位,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并实现实训基地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有机的载体。
关键词:生产导向;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突出强调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强化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环节。综观目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大多按教学功能的需要配置资源、组织运行,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可称为教学导向的实训基地。笔者根据长期在基层从事职教教学管理的经验,借鉴欧洲的“生产学校”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偿试一种以生产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学生培训采取项目引导的方式,通过完成整个项目而达到培训的系统性,真正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的知识,从而改变和优化职业教育培训方式的变革。
生产导向实训基地模式的特征与内涵
1.在功能特征上,由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变为以生产为中心
近年来,有关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越来越丰富,但大多停留在实训教学的组织形式层面或实训课程的体系结构方面,而对实训基地本身的功能结构和运营模式探讨得不多,传统的实训基地大多以教学为中心,基地仍然是一个演示教学和学生模仿练习的场所,是教室和课堂的延伸,实习环境缺乏逼真的问题情境,实习过程缺乏完整而系统的职业实践。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以生产为中心,营造一种全真的企业氛围,由生产任务代替了传统的学习任务,产品生产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
2.在运行机制上,由学校的实习载体而变为独立的经营主体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不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教学场所,而是一个具有独立经营资格的生产场所,具有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按市场化模式进行运营,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实践中。
3.在实训方式上,由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而改为以产品为中心
传统的实训基地实训大多按照教材的体系结构,根据教材规定的具体实验实习项目进行演练和操作,这种实习大部分是消耗性实习,且练习的只是分解后的某一专项的技能,而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以产品的完成为目标任务,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技能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与培训方式的变革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为培训方式的彻底变革提供了一种有机的载体和有效的组织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一体,能力培养的全新平台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和企业的统一体,真正实现了校企一体,其基本理念就是“在一个目标性的意义上充分结合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资格获取与目标销售生产”,“在于寻求一种组织形式将学习的两种形式以相互有益的方式结合”。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平台上,学生主要采取做中学的方式和从传统形式的学徒到熟悉工匠的培训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职业培训过程。同时,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生产方案的制定和产品的生产,学习如何操作,获得经验、技能和新知识,使他们提前步入工作状态,感受市场竞争下的环境,并在工作团队中获得相互促进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开发自身潜能,不断弥补在理论和技能上的缺陷。
2.工作本位,重新构建的课堂模式
近年来,工作本位学习成为西方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和职业教育实践的热点。工作本位学习,邦德(D.Bound)和所罗门(N.Solomon)的定义是:“工作本位学习是一种术语,用于描述一种学校的课程计划,它把学校与工作组织结合起来,以便在工作现场创造新的学习机会”;美国学者斯蒂芬·汉密尔顿(StephenHamilton)和玛丽·汉密尔顿(Mary Agnes Hamilton)将工作本位学习界定为“发生在生产物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场所的有关行为”,“这里的工作与广义的工作的含义不同,指具有目的性的、与就业相关的活动。关于工作的学习、学习如何工作、模拟工作场所都应该属于学校本位学习,而非工作本位学习”。工作本位的学习本质内涵就在于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学习内容,在工作现场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建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在“学”而不在“教”。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是真正“生产物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在生产导向实训基地的学习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工作本位学习,是一种重新构建的特殊的课堂模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某一职业或者行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理解和获得某一行业或行业部门的所有方面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3.实践主线,“十个合一”的真正体现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载体,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具与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实训与革新合一,学位(实习工位)与岗位合一”的内在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表明,以实践为主线,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媒体,借助这一媒体的帮助,可以将实际行动知识和理论知识融合成为技术人员所特有的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对于职业能力的发展不可或缺。“十个合一”正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理论的形象表述,这种学习方法也只有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实训基地模式下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生产导向实训基地的建设构想
1.生产导向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⑴设备配置配套性原则。设备配置的配套性,就是指在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按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配置设备,设备之间具有完整的配套性,从而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实训基地,设备很充足,但品种单一,设备之间缺乏配套性,不能形成生产能力,因而只能供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学生缺乏明确的任务驱动和现实环境的感受,更难以学到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
⑵生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要避免从纯教学功能的误区而走向纯生产功能的误区,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其实质是“基地实训的企业化”,学校与企业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目标的前提下达成共识,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基地,提供部分实践性人才,学校在培训学生的同时也为企业生产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生产实习成本,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训指导老师也能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实现生产、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统一。
⑶运行管理市场化原则。既然是以生产为导向,实训基地建设就必须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要按市场化原则建立和健全基地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到车间管理、财务核算等一系列职能和管理制度,在经营模式上采取自主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法,使基地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发展和不断自我完善功能的经济实体。
2.生产导向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方式有多种,下面略举一二供作参考:
方式一:引企入校,在现有实训车间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与企业合作,将实训基地建成企业的生产平台,这种方式简便易行,但前提是寻找到好的合作企业。
方式二:创新机制,学校自己在实训基地基础上创办实体,将实训基地建成师生创业的平台。这种方式富有一定挑战性,对学校管理者及专业教师的创业能力是一种考验。
方式三:合作共建,吸收社会资金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将基地建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机载体。这种方式可以充分结合生产和教学的双重需要规划和设计实训基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能有效地化解投资风险。
3.生产导向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
实行教学系统与生产基地之间的“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充分发挥生产导向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双重功能的有效保障,在这一运行机制中,教学系统这一“软件系统”必须有机地嵌入生产基地这一“硬件系统”中去,即企业必须全方位地参与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的制定,包括项目课程的开发等重要的教学建设活动,为教学系统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其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实训基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运行环境,促进研究成果和理论的转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这样一种“双向互动”的运行机制下,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并真正成为一种创新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我国传统的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大多以教学为导向,按教学功能需要进行建设,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的实验实训平台和创新的课堂结构模式,使学生真正以实践为主线,以工作为本位,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并实现实训基地的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有机的载体。
关键词:生产导向;实训基地;建设模式
200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突出强调要“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这一政策的引领下,强化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已经成为新一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热点环节。综观目前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大多按教学功能的需要配置资源、组织运行,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可称为教学导向的实训基地。笔者根据长期在基层从事职教教学管理的经验,借鉴欧洲的“生产学校”和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偿试一种以生产为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训基地以生产经营活动为中心,学生培训采取项目引导的方式,通过完成整个项目而达到培训的系统性,真正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的知识,从而改变和优化职业教育培训方式的变革。
生产导向实训基地模式的特征与内涵
1.在功能特征上,由传统的以教学为中心变为以生产为中心
近年来,有关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越来越丰富,但大多停留在实训教学的组织形式层面或实训课程的体系结构方面,而对实训基地本身的功能结构和运营模式探讨得不多,传统的实训基地大多以教学为中心,基地仍然是一个演示教学和学生模仿练习的场所,是教室和课堂的延伸,实习环境缺乏逼真的问题情境,实习过程缺乏完整而系统的职业实践。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以生产为中心,营造一种全真的企业氛围,由生产任务代替了传统的学习任务,产品生产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
2.在运行机制上,由学校的实习载体而变为独立的经营主体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不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教学场所,而是一个具有独立经营资格的生产场所,具有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机构,按市场化模式进行运营,学生的学习活动统一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实践中。
3.在实训方式上,由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而改为以产品为中心
传统的实训基地实训大多按照教材的体系结构,根据教材规定的具体实验实习项目进行演练和操作,这种实习大部分是消耗性实习,且练习的只是分解后的某一专项的技能,而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以产品的完成为目标任务,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技能知识和工作过程知识。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与培训方式的变革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为培训方式的彻底变革提供了一种有机的载体和有效的组织形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校企一体,能力培养的全新平台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作为学校和企业的统一体,真正实现了校企一体,其基本理念就是“在一个目标性的意义上充分结合工作与学习、理论与实践、资格获取与目标销售生产”,“在于寻求一种组织形式将学习的两种形式以相互有益的方式结合”。在这样一种全新的平台上,学生主要采取做中学的方式和从传统形式的学徒到熟悉工匠的培训模式,从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职业培训过程。同时,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生产方案的制定和产品的生产,学习如何操作,获得经验、技能和新知识,使他们提前步入工作状态,感受市场竞争下的环境,并在工作团队中获得相互促进的机会,从而更好地开发自身潜能,不断弥补在理论和技能上的缺陷。
2.工作本位,重新构建的课堂模式
近年来,工作本位学习成为西方许多国家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和职业教育实践的热点。工作本位学习,邦德(D.Bound)和所罗门(N.Solomon)的定义是:“工作本位学习是一种术语,用于描述一种学校的课程计划,它把学校与工作组织结合起来,以便在工作现场创造新的学习机会”;美国学者斯蒂芬·汉密尔顿(StephenHamilton)和玛丽·汉密尔顿(Mary Agnes Hamilton)将工作本位学习界定为“发生在生产物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场所的有关行为”,“这里的工作与广义的工作的含义不同,指具有目的性的、与就业相关的活动。关于工作的学习、学习如何工作、模拟工作场所都应该属于学校本位学习,而非工作本位学习”。工作本位的学习本质内涵就在于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学习内容,在工作现场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建构与职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重点在“学”而不在“教”。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是真正“生产物品或者提供服务的场所”,因此,在生产导向实训基地的学习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工作本位学习,是一种重新构建的特殊的课堂模式,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得某一职业或者行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且使学生理解和获得某一行业或行业部门的所有方面知识,从而促进学生个人能力和社会能力的提高。
3.实践主线,“十个合一”的真正体现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载体,在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方面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真正体现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教室与车间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教具与工具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实训与革新合一,学位(实习工位)与岗位合一”的内在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表明,以实践为主线,在工作过程中的学习是一个媒体,借助这一媒体的帮助,可以将实际行动知识和理论知识融合成为技术人员所特有的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对于职业能力的发展不可或缺。“十个合一”正是“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工作过程知识”理论的形象表述,这种学习方法也只有在以生产为导向的实训基地模式下才能得到真正实现。
生产导向实训基地的建设构想
1.生产导向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
⑴设备配置配套性原则。设备配置的配套性,就是指在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按生产流程和工艺要求配置设备,设备之间具有完整的配套性,从而满足产品生产的需要,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实训基地,设备很充足,但品种单一,设备之间缺乏配套性,不能形成生产能力,因而只能供学生进行模拟练习,学生缺乏明确的任务驱动和现实环境的感受,更难以学到完整的工作过程知识。
⑵生产教学相结合的原则。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要避免从纯教学功能的误区而走向纯生产功能的误区,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其实质是“基地实训的企业化”,学校与企业在以培养学生技能为核心目标的前提下达成共识,企业为学校提供设备基地,提供部分实践性人才,学校在培训学生的同时也为企业生产产品。这样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生产实习成本,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实训指导老师也能在产品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得到充分锻炼,从而实现生产、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统一。
⑶运行管理市场化原则。既然是以生产为导向,实训基地建设就必须按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和运作,要按市场化原则建立和健全基地的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从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到车间管理、财务核算等一系列职能和管理制度,在经营模式上采取自主运作,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方法,使基地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发展和不断自我完善功能的经济实体。
2.生产导向实训基地建设的方式
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建设方式有多种,下面略举一二供作参考:
方式一:引企入校,在现有实训车间基础上进行改造升级,与企业合作,将实训基地建成企业的生产平台,这种方式简便易行,但前提是寻找到好的合作企业。
方式二:创新机制,学校自己在实训基地基础上创办实体,将实训基地建成师生创业的平台。这种方式富有一定挑战性,对学校管理者及专业教师的创业能力是一种考验。
方式三:合作共建,吸收社会资金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将基地建成产学研结合的有机载体。这种方式可以充分结合生产和教学的双重需要规划和设计实训基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也能有效地化解投资风险。
3.生产导向实训基地的管理运行机制
实行教学系统与生产基地之间的“双向互动”的管理运行机制是充分发挥生产导向实训基地教学生产双重功能的有效保障,在这一运行机制中,教学系统这一“软件系统”必须有机地嵌入生产基地这一“硬件系统”中去,即企业必须全方位地参与学校培养目标和课程计划的制定,包括项目课程的开发等重要的教学建设活动,为教学系统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应充分发挥其人才和技术优势,为实训基地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运行环境,促进研究成果和理论的转化,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这样一种“双向互动”的运行机制下,生产导向的实训基地才能有更强的生命力并真正成为一种创新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