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作为教学手段已不再陌生,其体量小传播速度快的特征受到各界的欢迎。教师在提升自身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立足在ARCS模型上将自身学科深度融合到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上,提升教学效果和改进学生的学习成效。
【关键词】微课设计;商务口语;ARCS模型
【作者简介】谭勇(1987.06-),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白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外语教学与教育技术;陆洁樱(1991.1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白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一、前言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中使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教学形式也在顺应科技变化。从传统课堂到网络教室,从多媒体课件到微课、慕课等在教学上的应用。变化与更新之快对当代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疑也对当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堂形式、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多媒体课件还是微课,相较于当前VR虚拟现实、VA虚拟增强和AI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免有些过时了。随着新教育技术的产生,“过去式”的教育技术是否还能够为当下的语言教学提供实用性的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应聚焦于技术层面,还应将重点放在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与学科的融合上。
二、微课与ARCS动机模型的融合
微课这一形式的提出最早出现于美国,戴维彭罗斯教授提出以微型视频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但只作为教学资源的存在,并没有完全融合到整个教学环境中。从国外进入到中国后,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而不只是属于教学内容的一种类型。由微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定义的更迭,微课从资源的角色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但微课的表现形式依然是以视频为主,是面向学生来开展教学相关活动的载体,那必定要从教育科学的立足点来开发微课。于是,有教师和学者将ARCS动机模型引入到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当中。该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凯勒提出,他认为学习动机是需要通过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产生关联,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最终才能使学习呈现正向的发展。
得益于微课的“短”“小”“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多变,如今微课不只出现在正规的教学课堂中,在企业内部的培训,面向公眾的知识传播等都能通过微课进行。随着微课对象的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注意力持续时间变短、技术手段的繁杂等因素,都影响着微课的发展。而面向高校学生的专业微课,更是对于微课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设计上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构成、心理接受程度,还要注意微课在整个课程中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在引起学生主动学习,体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最终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三、商务英语口语微课设计——以意见表达“Agree and Disagree”为例
1. 微课的选题与定位。以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例,该课程为英语专业大二的公共必修课,微课选题以课程为出发点来选取微课的主题。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常见的商务沟通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商务场景中的文化礼仪的同时,进一步磨炼口语交际能力。由此该课程的起点并不高,其重心在于让学习者了解商务沟通的礼仪层面,学生只需具备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即可,而微课的选题方向也应体现商务文化和商务语言,同时商务沟通中比较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在商务场合中表达个人意见看法是课程中的一个知识节点,再细化到如何恰当地表达同意和不同意(Agree and Disagree),便成了微课的选题。表达意见是英语口语中的常用语言点和技能点,学生已具备该语言点的词汇和基本句型,由于场景的转换,在沟通中需要在表达出职业或商业素养,所以学生除了具备语言能力以外,还需要培养商务礼仪的意识。
微课不是孤立的,是整体课程的一个部分,更是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有机体。微课选题方向在确立后,需要确定其在一节课中的位置,是作为前置微课为课堂教学做知识预备,还是课中辅助教学的微课,还是放到课后充当巩固复习、拓展的自主学习型微课。所以,对于微课类型的选择是基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将要实施的课堂形式。因“Agree and Disagree”微课中有部分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更适合设计成前置微课,用以引导学生进入该单元的主题,同时预先对学生进行语言素材的输入,并为日后在课堂中的语言输出打下基础。
2. 微课的结构设计。“ARCS模型指出,如果在学习开始之初,能够开宗明义地告知学习者期望他们达成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提取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目标形成合理的预期,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因而该节微课在呼应总体教学目标时,也设定对应微课内容和学生知识背景的章节教学目标,做到更有针对性,期望能够实现知识应用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同时在礼貌和情感方面体现职业素养,这也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微课开篇时,以一个职场会议中的“非礼貌”冲突场景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接着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回顾和学习。表达同意和反对意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已掌握基础的词汇和句型,可是切换到职场环境中,因学生缺乏锻炼,容易忽视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因此在知识回顾和输入中强调部分口语表达在商务环境中的适用性。第三部分是该节微课的核心,将工作口语中要遵循的礼貌原则进行阐述,呼应第一部分工作场景中所出现的礼貌问题,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了解礼貌性原则,同时承接下一部分的案例模拟场景,便于学生能够分析出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和礼貌原则是如何应用。最后的部分是总结和回顾,加深学生对类似场景中共性问题的认识。结尾是课后学习任务部分,用以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微课设计;商务口语;ARCS模型
【作者简介】谭勇(1987.06-),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白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育、外语教学与教育技术;陆洁樱(1991.1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白云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大学英语教学。
一、前言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教育中使用的技术手段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教学形式也在顺应科技变化。从传统课堂到网络教室,从多媒体课件到微课、慕课等在教学上的应用。变化与更新之快对当代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无疑也对当前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课堂形式、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挑战。无论是多媒体课件还是微课,相较于当前VR虚拟现实、VA虚拟增强和AI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不免有些过时了。随着新教育技术的产生,“过去式”的教育技术是否还能够为当下的语言教学提供实用性的价值,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应聚焦于技术层面,还应将重点放在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以及与学科的融合上。
二、微课与ARCS动机模型的融合
微课这一形式的提出最早出现于美国,戴维彭罗斯教授提出以微型视频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但只作为教学资源的存在,并没有完全融合到整个教学环境中。从国外进入到中国后,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老师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教学视频,通常还包括相应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评测、教学反思核心和关键、学生反馈等教学支持资源,构成一种半结构化、主题突出的资源单元应用‘生态环境’”,而不只是属于教学内容的一种类型。由微课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其定义的更迭,微课从资源的角色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但微课的表现形式依然是以视频为主,是面向学生来开展教学相关活动的载体,那必定要从教育科学的立足点来开发微课。于是,有教师和学者将ARCS动机模型引入到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当中。该模型是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凯勒提出,他认为学习动机是需要通过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内容与学生产生关联,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最终才能使学习呈现正向的发展。
得益于微课的“短”“小”“精”的特征和表现形式的多变,如今微课不只出现在正规的教学课堂中,在企业内部的培训,面向公眾的知识传播等都能通过微课进行。随着微课对象的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注意力持续时间变短、技术手段的繁杂等因素,都影响着微课的发展。而面向高校学生的专业微课,更是对于微课制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在设计上要符合大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构成、心理接受程度,还要注意微课在整个课程中的系统性、科学性和逻辑性。在引起学生主动学习,体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最终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三、商务英语口语微课设计——以意见表达“Agree and Disagree”为例
1. 微课的选题与定位。以商务英语口语课程为例,该课程为英语专业大二的公共必修课,微课选题以课程为出发点来选取微课的主题。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常见的商务沟通为切入点,让学生在了解商务场景中的文化礼仪的同时,进一步磨炼口语交际能力。由此该课程的起点并不高,其重心在于让学习者了解商务沟通的礼仪层面,学生只需具备初步的英语交际能力即可,而微课的选题方向也应体现商务文化和商务语言,同时商务沟通中比较突出和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在商务场合中表达个人意见看法是课程中的一个知识节点,再细化到如何恰当地表达同意和不同意(Agree and Disagree),便成了微课的选题。表达意见是英语口语中的常用语言点和技能点,学生已具备该语言点的词汇和基本句型,由于场景的转换,在沟通中需要在表达出职业或商业素养,所以学生除了具备语言能力以外,还需要培养商务礼仪的意识。
微课不是孤立的,是整体课程的一个部分,更是实现“翻转课堂”和“混合式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有机体。微课选题方向在确立后,需要确定其在一节课中的位置,是作为前置微课为课堂教学做知识预备,还是课中辅助教学的微课,还是放到课后充当巩固复习、拓展的自主学习型微课。所以,对于微课类型的选择是基于教学内容,以及教师将要实施的课堂形式。因“Agree and Disagree”微课中有部分是学生较为熟悉的知识,更适合设计成前置微课,用以引导学生进入该单元的主题,同时预先对学生进行语言素材的输入,并为日后在课堂中的语言输出打下基础。
2. 微课的结构设计。“ARCS模型指出,如果在学习开始之初,能够开宗明义地告知学习者期望他们达成的学习目标,更有利于学习者快速、有效地提取利用自己的原有知识经验,对学习目标形成合理的预期,有利于学习者学习自信心的建立”,因而该节微课在呼应总体教学目标时,也设定对应微课内容和学生知识背景的章节教学目标,做到更有针对性,期望能够实现知识应用和商务情景的模拟,同时在礼貌和情感方面体现职业素养,这也是贯穿于整个课程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在微课开篇时,以一个职场会议中的“非礼貌”冲突场景来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接着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回顾和学习。表达同意和反对意见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大多数学生已掌握基础的词汇和句型,可是切换到职场环境中,因学生缺乏锻炼,容易忽视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因此在知识回顾和输入中强调部分口语表达在商务环境中的适用性。第三部分是该节微课的核心,将工作口语中要遵循的礼貌原则进行阐述,呼应第一部分工作场景中所出现的礼貌问题,让学生从理论的角度了解礼貌性原则,同时承接下一部分的案例模拟场景,便于学生能够分析出真实场景中的语言和礼貌原则是如何应用。最后的部分是总结和回顾,加深学生对类似场景中共性问题的认识。结尾是课后学习任务部分,用以巩固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