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65例颈椎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 65例颈椎外伤手术患者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根据颈椎病情和气管插管困难程度选择不同气管插管方法。结果:8例2次插管成功,其余均1次插管成功,其中41例高位截瘫患者中,有10例发生气管插管困难,在纤支镜引导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均保持自主呼吸。其余患者均在静脉快速诱导下经口气管插管。结论:术前给予充分的气道 评估、严格遵循操作规程是保证麻醉成功和患者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颈椎手术;全身麻醉
近年来,颈椎外伤手术呈显著上升,趋势,因颈椎外伤造成颈椎损伤,致呼吸循环功能及肌力受损,手术和麻醉风险高。我们共行颈椎外伤手术麻醉6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施行颈椎外伤手术65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20例,年龄21~58岁。其中,创伤性颈椎骨折或脱位29例,24例不全瘫,8例高位截瘫,颈椎病伴椎管狭窄4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C1~7存在骨折、脱位、脊髓神经压迫等表现。
2麻醉方法
2.1手术方式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54例,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5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加后路减压术6例。
2.2本组所有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mg。人室后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开始生命体征监测。本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根据颈椎病变性质和气管插管困难程度选用不同麻醉诱导和插管方法。
2.3快速诱导插管法:术前常规30分钟肌注鲁米那纳0.1mg,阿托品0.5mg患者入室后平卧去枕,首先开放2条静脉,一条麻醉用药,另一条术中液体输入,面罩吸氧,緩慢注入2.5%琉苯妥纳4~6mg/kg,待病人睡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司克林100mg,行器管插管呼机机控制呼吸,静脉注入1%普鲁卡因 2mg或2%利多卡因2mg,表面麻醉完善后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成功后,缓慢注入2.5%硫苯妥钠(5mg/kg)静脉滴入麻醉复合剂(1%普鲁卡因加0.1%司克林)间断吸入安氟醚维持。插管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10~20mg。术中用丙泊酚、异氟醚、维库溴胺和芬太尼维持麻醉。疑有脊髓损伤患者忌用去极化肌松剂琥珀酰胆碱,避免因血钾突然升高而发生心率失常、心搏骤停。
2.4术中监测及处理各类患者常规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SpO?2、ECG、SBp、DBp、HR。体温、气道压和尿量。全麻患者同时监测呼气末CO?2分压。非全麻患者术中常规普通面罩吸氧,流量每分钟2~3rnl。对术中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基础压30%者,给予麻黄碱每次10mg进行处理。心率<50次/ 给予阿托品0.5mg静脉滴注。
2.5复苏及术后管理术毕患者清醒,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外科情况稳定,可拔除气管导管。高位损伤患者中呼吸乏力者,留置气管导管行机械辅助通气。
3 结果
本组65例病人全麻插管时严格头部制动,采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患者循环系统平稳,术毕清醒彻底,3例病人因高位截瘫呼吸无力术毕行气管切开,但和麻醉无关,其余病人均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安全度过了围术期。
4讨论
颈椎疾病患者的麻醉主要是气道管理,手术部位高,难度大,有损伤颈段脊髓神经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而麻醉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可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其缺点是气管插管全麻由于不易发现喉返神经或脊髓受损伤的反应。加上插管时有可能造成颈髓过伸伤。本组采用对于颈部活动正常者静脉快速诱导,肌松的常规麻醉诱导方式插管。
另外,创伤常造成脊髓压迫,导致驱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甚者发生高位截瘫,引起膈肌和肋间肌不同程度的麻痹,肺泡通气明显下降,心血管功能代偿能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会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麻醉诱导时容易发生低血压,在使用丙泊酚时要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特别是后路减压手术翻身时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剧烈波动,故在改变体位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心率等变化以便及早发现立即处理。
颈髓损伤易发生心肌损害,同时因心血管功能较弱,常出现潜在血容量不足,麻醉时易发生低血压,冠脉因灌注不足而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不足,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造成肺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术中大量输液易导致肺水肿的发生,所以应监测CVP调整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董 辉,陈绍洋,熊利泽,等.颈椎手术的麻醉及其管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5):1438.
[2]崔苏杨.脊柱外科麻醉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61~167.
关键词:颈椎手术;全身麻醉
近年来,颈椎外伤手术呈显著上升,趋势,因颈椎外伤造成颈椎损伤,致呼吸循环功能及肌力受损,手术和麻醉风险高。我们共行颈椎外伤手术麻醉65例,效果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施行颈椎外伤手术65例患者,其中男性45例,女性20例,年龄21~58岁。其中,创伤性颈椎骨折或脱位29例,24例不全瘫,8例高位截瘫,颈椎病伴椎管狭窄4例。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证实C1~7存在骨折、脱位、脊髓神经压迫等表现。
2麻醉方法
2.1手术方式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54例,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5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加后路减压术6例。
2.2本组所有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5mg,鲁米那钠0.1mg。人室后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开始生命体征监测。本组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根据颈椎病变性质和气管插管困难程度选用不同麻醉诱导和插管方法。
2.3快速诱导插管法:术前常规30分钟肌注鲁米那纳0.1mg,阿托品0.5mg患者入室后平卧去枕,首先开放2条静脉,一条麻醉用药,另一条术中液体输入,面罩吸氧,緩慢注入2.5%琉苯妥纳4~6mg/kg,待病人睡后静脉注射芬太尼0.2mg,司克林100mg,行器管插管呼机机控制呼吸,静脉注入1%普鲁卡因 2mg或2%利多卡因2mg,表面麻醉完善后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成功后,缓慢注入2.5%硫苯妥钠(5mg/kg)静脉滴入麻醉复合剂(1%普鲁卡因加0.1%司克林)间断吸入安氟醚维持。插管后常规给予地塞米松10~20mg。术中用丙泊酚、异氟醚、维库溴胺和芬太尼维持麻醉。疑有脊髓损伤患者忌用去极化肌松剂琥珀酰胆碱,避免因血钾突然升高而发生心率失常、心搏骤停。
2.4术中监测及处理各类患者常规采用多参数监护仪监测SpO?2、ECG、SBp、DBp、HR。体温、气道压和尿量。全麻患者同时监测呼气末CO?2分压。非全麻患者术中常规普通面罩吸氧,流量每分钟2~3rnl。对术中血压升高或降低超过基础压30%者,给予麻黄碱每次10mg进行处理。心率<50次/ 给予阿托品0.5mg静脉滴注。
2.5复苏及术后管理术毕患者清醒,自主呼吸恢复良好,外科情况稳定,可拔除气管导管。高位损伤患者中呼吸乏力者,留置气管导管行机械辅助通气。
3 结果
本组65例病人全麻插管时严格头部制动,采用纤支镜引导经鼻清醒插管,患者循环系统平稳,术毕清醒彻底,3例病人因高位截瘫呼吸无力术毕行气管切开,但和麻醉无关,其余病人均顺利拔管,无并发症发生,安全度过了围术期。
4讨论
颈椎疾病患者的麻醉主要是气道管理,手术部位高,难度大,有损伤颈段脊髓神经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危险。而麻醉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可保证病人呼吸道通畅及充分供氧。其缺点是气管插管全麻由于不易发现喉返神经或脊髓受损伤的反应。加上插管时有可能造成颈髓过伸伤。本组采用对于颈部活动正常者静脉快速诱导,肌松的常规麻醉诱导方式插管。
另外,创伤常造成脊髓压迫,导致驱体感觉和运动障碍,甚者发生高位截瘫,引起膈肌和肋间肌不同程度的麻痹,肺泡通气明显下降,心血管功能代偿能力减弱,迷走神经张力增加,会出现心动过缓甚至心跳骤停。麻醉诱导时容易发生低血压,在使用丙泊酚时要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特别是后路减压手术翻身时血流动力学会发生剧烈波动,故在改变体位时,应密切注意血压、心率等变化以便及早发现立即处理。
颈髓损伤易发生心肌损害,同时因心血管功能较弱,常出现潜在血容量不足,麻醉时易发生低血压,冠脉因灌注不足而进一步加重心肌损害,颈髓损伤后交感神经的调节功能不足,体内儿茶酚胺释放造成肺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术中大量输液易导致肺水肿的发生,所以应监测CVP调整输液速度。
参考文献:
[1]董 辉,陈绍洋,熊利泽,等.颈椎手术的麻醉及其管理〔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23(15):1438.
[2]崔苏杨.脊柱外科麻醉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6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