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山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古为毕昇故里,今为“中国名茶之乡”。如果说毕昇的“活字印刷术”是镶嵌在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的话,那么,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英山桔梗和“余正泰”粉丝则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绽放的一朵瑰丽的奇葩。英山充满活力的教育为山区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踏上英山这块神奇的土地,记者感受到了山区教育的日新月异。直到采访英山县教育局局长刘会理后,记者才真正体会到“毕昇故里新英山,山区小县大教育”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近年来,英山教育局致力于打造山区教育品牌,坚持科学和谐发展,坚持教育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预期成效。
着眼于“三心”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我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科研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为轴心,推进山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英山县教育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推行素质教育并举,从四个方面入手,做好素质教育这篇大文章:第一,立德树人,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各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规范,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第二,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成立写作、绘画、舞蹈、棋类等兴趣小组,坚持长期不懈开展活动,第三,实施减负增效。各中小学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开科开课,教育局每学期初组织专项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开课行为,各校严令禁止补课行为,要求广大教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第四,改革中小学评价制度。县教育局坚持强化质量意识,不唯分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也“大变脸”,注重全面性,与个性化,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研教改是支持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石,”教育局积极倡导以教科研为核心,努力依托教研树品牌,依托教改提高质量。各学校充分挖掘教研潜能,发挥教研的作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县教研室主持申报、立项课题30多个,教研员带头搞课题研究。教研室通过转变职能、优化管理、强化科研的思路,在教研教改上初步形成“推着学校走,领着教师跑”的教研局面,各学校让教师自主选择课题,也可自主确立课题,自主开展教学研究,以此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针对性。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学新革命,英山县教育局以新课程改革为轴心,努力推进全县教育教学改革,”局长刘会理进一步介绍说,“各学校力图转变教育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英山县各学校力争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第一,抓理论先导,提高教师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地转变观念,第二,抓实践探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新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各校定期举行教学开放周、小学校长说课比赛、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观念辩论赛以及各学科的教案评比、优质课比赛、研究课展示等活动,加速课改进程。第三,抓总结交流,对课程改革的先进做法及时总结,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对学习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第四,抓检查落实。全县注重检查各学校课堂教学是否体现课改精神,检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否落实,以此来引领和全面推进英山县教育局的课程改革。
着眼于“三重”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后劲
“我局注重教育改革创新,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同样要与时俱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满足这个需要,教育必须改革创新,”这早已成为县教育局领导班子的共识。
县教育局进行教育改革创新,主要从教育干部选拔、教育决策、教学管理、考试招生等方面入手,根据山区小学师资不良的现状、教学质量呈滑坡趋势的问题,于今年初制订了《英山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振兴行动计划》,拟定用两年时间组织实施该项行动计划,推动小学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中考招生,县教育局突破常规,实行AB线制度,A线为全县统招线,B线系各毕业学校根据各类高中分配名额情况自主划线,这些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刘局长介绍说,该县教育局十分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全县大力开展树楷模、学标兵活动,激发教师学楷模、争奉献的工作热情,高标准严格招聘新教师。近三年,全县通过公开招考,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100人,优化了县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了部分学校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县直学校还积极帮教支教,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育局除组织中学校长到省市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之外,还集中开展班主任轮训,先后对960多名班主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培训,选派了近百名班主任参加省、市级培训,对62名优秀班主任进行了表彰,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主任培训工作组织周密、务实创新、效果显著,受到省、市两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表彰。同时,英山县教育局培训不走过场,注重实效,注重将培训与工作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
“农村教育在社会主义和谐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教育局十分注重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刘局长继续说,“我县教育局从去年开始,大力开展合格学校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优质发展。”
在合格学校建设中,教育局做到将合格学校建设与校园建设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去年,全县已完成14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今年将有望完成18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此举,将有力地增强英山县区域教育的发展后劲。
着眼于“三强”切实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我局注重加强教育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三风’建设,切实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管理也是生产力,教育管理更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今年以来,英山教育局一直在县效能办的指导下,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教育局制订了一系列相关规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加强机关管理。此外,教育局还大力加强学校管理,制订教师“五不准”规定,不定期开展“黄昏行动”专项检查,严格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加强督政督学,并及时通报批评乱收费、滥办班等不规范办学行为。
党组织建设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切实保障。教育局十分注重抓好党组织建设, 局党组以“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工作思路,按照县委部署扎实开展“五项基本建设”、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在党员教师中大力开展设岗创星、党员责任目标明白卡活动。广大党员教师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党旗添光彩。“七一”之际,局党组表彰了县一中等5个先进党组织、王超等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陈全国等54名模范党员。
“‘学风、教风、校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的主要体现,只有‘三风’纯正,才会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一所学校才会有生气,才会有希望,才会有质量。”刘局长深有感触地说,县教育局还积极加强以“学风、教风、校风”为内容的“三风”建设,切实保障教育健康发展。各中小学采取集中整治与专项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把“三风”建设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有机地融为一体,培养教师健康的心态,崇尚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各中小学通过宣传栏、板报、征文、演讲比赛、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树典型等活动,使全县“三风”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英山县教育局注重加强教育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三风”建设,为区域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着眼于“三变”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我局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模式,转变工作方法,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教育能否发展,关键在于教育观念是否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符合当前教育实际。英山县教育局十分注重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吸收各方先进理念与合理化建议。在局领导班子的影响下,全县学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也更新了观念,做到了科学决策,让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全县教育发展的综合指标在全市范围内一直处于同类县、市的前列。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的教师长期采取“填鸭式”教学法,重“智”轻“德”等现象时有发生,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县教育局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育人模式,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倡导生态型课堂、生态型德育。创设快乐课堂,努力优化“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教学模式,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工作方法决定办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教育局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积极转变工作方法,推动山区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局机关和学校都坚持在转变工作方法上下功夫,主要做好了如下几点:一是“走出去”。教育管理者坚持和基层学校和群众保持一致,坚持为基层服务、为教师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原则,经常到基层解决问题,送教下乡。二是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教育各级部门和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听取各方意见,再行决策,三是坚持政务、校务、财务“三公开”原则,接受教师和社会监督,力图打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各单位成立“三公开”领导小组,制订“三公开”方案,设置公开宣传栏,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和家长的评议、监督。
英山县教育局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模式,转变工作方法,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明显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全县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人数由2007年的12人上升到28人,共有323人过重点线,在全省同类县市中遥遥领先。县教育局也先后荣获市、县“人民代表满意单位”、“十佳优质服务单位”、“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60多项。
采访结束后,英山县的成功经验让记者感受颇深。黄冈市教育局领导曾对英山教育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认为英山是一个山区小县,经济基础薄弱,中小学在校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教学质量上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实属不易,英山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经验值得同行学习、推广。市教育局领导的首肯从一个侧面对“毕昇故里新英山,山区小县大教育”这句话作出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踏上英山这块神奇的土地,记者感受到了山区教育的日新月异。直到采访英山县教育局局长刘会理后,记者才真正体会到“毕昇故里新英山,山区小县大教育”这句话的丰富内涵。
近年来,英山教育局致力于打造山区教育品牌,坚持科学和谐发展,坚持教育创新,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取得了预期成效。
着眼于“三心”促进教育跨越式发展
“我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以教科研为核心。以新课程改革为轴心,推进山区教育跨越式发展。”
英山县教育局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坚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推行素质教育并举,从四个方面入手,做好素质教育这篇大文章:第一,立德树人,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各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方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规范,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第二,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根据学生实际成立写作、绘画、舞蹈、棋类等兴趣小组,坚持长期不懈开展活动,第三,实施减负增效。各中小学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开科开课,教育局每学期初组织专项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开课行为,各校严令禁止补课行为,要求广大教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第四,改革中小学评价制度。县教育局坚持强化质量意识,不唯分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小学对学生的评价也“大变脸”,注重全面性,与个性化,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
“教研教改是支持教育质量提升的基石,”教育局积极倡导以教科研为核心,努力依托教研树品牌,依托教改提高质量。各学校充分挖掘教研潜能,发挥教研的作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县教研室主持申报、立项课题30多个,教研员带头搞课题研究。教研室通过转变职能、优化管理、强化科研的思路,在教研教改上初步形成“推着学校走,领着教师跑”的教研局面,各学校让教师自主选择课题,也可自主确立课题,自主开展教学研究,以此增强教科研的实效性、针对性。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学新革命,英山县教育局以新课程改革为轴心,努力推进全县教育教学改革,”局长刘会理进一步介绍说,“各学校力图转变教育观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英山县各学校力争抓好四个环节的工作:第一,抓理论先导,提高教师对课改重要性的认识,促使他们自觉地转变观念,第二,抓实践探索,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新的教学理念走进课堂。各校定期举行教学开放周、小学校长说课比赛、小学骨干教师教学观念辩论赛以及各学科的教案评比、优质课比赛、研究课展示等活动,加速课改进程。第三,抓总结交流,对课程改革的先进做法及时总结,在全县范围内组织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对学习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第四,抓检查落实。全县注重检查各学校课堂教学是否体现课改精神,检查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是否落实,以此来引领和全面推进英山县教育局的课程改革。
着眼于“三重”不断提高教育发展后劲
“我局注重教育改革创新,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注重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教育同样要与时俱进,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要满足这个需要,教育必须改革创新,”这早已成为县教育局领导班子的共识。
县教育局进行教育改革创新,主要从教育干部选拔、教育决策、教学管理、考试招生等方面入手,根据山区小学师资不良的现状、教学质量呈滑坡趋势的问题,于今年初制订了《英山县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振兴行动计划》,拟定用两年时间组织实施该项行动计划,推动小学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中考招生,县教育局突破常规,实行AB线制度,A线为全县统招线,B线系各毕业学校根据各类高中分配名额情况自主划线,这些措施进一步推动了区域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刘局长介绍说,该县教育局十分注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全县大力开展树楷模、学标兵活动,激发教师学楷模、争奉献的工作热情,高标准严格招聘新教师。近三年,全县通过公开招考,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招录优秀大学毕业生100人,优化了县教师队伍结构,解决了部分学校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县直学校还积极帮教支教,选派优秀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并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教育局除组织中学校长到省市参加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之外,还集中开展班主任轮训,先后对960多名班主任进行了理论与实践培训,选派了近百名班主任参加省、市级培训,对62名优秀班主任进行了表彰,以提高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班主任培训工作组织周密、务实创新、效果显著,受到省、市两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表彰。同时,英山县教育局培训不走过场,注重实效,注重将培训与工作实践有机地融为一体。
“农村教育在社会主义和谐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教育局十分注重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刘局长继续说,“我县教育局从去年开始,大力开展合格学校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均衡优质发展。”
在合格学校建设中,教育局做到将合格学校建设与校园建设相结合、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与教育教学相结合、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去年,全县已完成14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今年将有望完成18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此举,将有力地增强英山县区域教育的发展后劲。
着眼于“三强”切实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我局注重加强教育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三风’建设,切实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管理也是生产力,教育管理更是一门科学和艺术,今年以来,英山教育局一直在县效能办的指导下,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活动和文明执法教育活动。教育局制订了一系列相关规定,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来加强机关管理。此外,教育局还大力加强学校管理,制订教师“五不准”规定,不定期开展“黄昏行动”专项检查,严格加强对学校的管理,加强督政督学,并及时通报批评乱收费、滥办班等不规范办学行为。
党组织建设是教育健康发展的切实保障。教育局十分注重抓好党组织建设, 局党组以“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工作思路,按照县委部署扎实开展“五项基本建设”、基层学校党组织建设,在党员教师中大力开展设岗创星、党员责任目标明白卡活动。广大党员教师也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党旗添光彩。“七一”之际,局党组表彰了县一中等5个先进党组织、王超等1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陈全国等54名模范党员。
“‘学风、教风、校风’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的主要体现,只有‘三风’纯正,才会凝聚人心、凝聚力量,一所学校才会有生气,才会有希望,才会有质量。”刘局长深有感触地说,县教育局还积极加强以“学风、教风、校风”为内容的“三风”建设,切实保障教育健康发展。各中小学采取集中整治与专项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把“三风”建设与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有机地融为一体,培养教师健康的心态,崇尚追求正确的价值观。各中小学通过宣传栏、板报、征文、演讲比赛、先进人物事迹报告、树典型等活动,使全县“三风”建设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英山县教育局注重加强教育管理,加强党组织建设,加强“三风”建设,为区域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着眼于“三变”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我局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模式,转变工作方法,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教育能否发展,关键在于教育观念是否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是否与时俱进,是否符合当前教育实际。英山县教育局十分注重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吸收各方先进理念与合理化建议。在局领导班子的影响下,全县学校在教育教学等方面也更新了观念,做到了科学决策,让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步,全县教育发展的综合指标在全市范围内一直处于同类县、市的前列。
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的教师长期采取“填鸭式”教学法,重“智”轻“德”等现象时有发生,教育模式缺乏创新,县教育局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育人模式,要求各级各类学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倡导生态型课堂、生态型德育。创设快乐课堂,努力优化“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的教学模式,全面推动教育事业和谐发展。
工作方法决定办学质量和效率的高低,教育局明确要求各级领导积极转变工作方法,推动山区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局机关和学校都坚持在转变工作方法上下功夫,主要做好了如下几点:一是“走出去”。教育管理者坚持和基层学校和群众保持一致,坚持为基层服务、为教师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原则,经常到基层解决问题,送教下乡。二是坚持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教育各级部门和学校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问题听取各方意见,再行决策,三是坚持政务、校务、财务“三公开”原则,接受教师和社会监督,力图打造和谐教育、和谐校园,各单位成立“三公开”领导小组,制订“三公开”方案,设置公开宣传栏,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师和家长的评议、监督。
英山县教育局努力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育人模式,转变工作方法,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明显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2008年全县高考成绩600分以上的人数由2007年的12人上升到28人,共有323人过重点线,在全省同类县市中遥遥领先。县教育局也先后荣获市、县“人民代表满意单位”、“十佳优质服务单位”、“最佳文明单位”等荣誉60多项。
采访结束后,英山县的成功经验让记者感受颇深。黄冈市教育局领导曾对英山教育的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认为英山是一个山区小县,经济基础薄弱,中小学在校园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教学质量上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实属不易,英山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经验值得同行学习、推广。市教育局领导的首肯从一个侧面对“毕昇故里新英山,山区小县大教育”这句话作出了最为生动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