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估对心血管介入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7月一2017年12月接收且予以介入治疗的1 6 2例心血管疾病病人为对象,依据其在院期间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别列入实验护理组(81例)、参照护理组(81例),参照护理组对病人展开常规化护理,实验护理组在常规化护理的条件下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相应措施,评估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实验护理组病人在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业务技能、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和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调查评分都显著高于参照护理组(P<0.05)。实验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护理组(P<0.05)。结论在心血管介入病人的护理中施行临床护理路径,既可提升病人护理满意程度和健康教育知率等,又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 (2018) 05-013-02
介入治疗为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简称,该治疗方式按照病人的个性化介入治疗方案可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种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心血管、肿瘤、脏器组织筹多种类型疾病的临床治疗中[1]。伴随医学领域各项技术和模式的不断成熟,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应运而生,其能够针对某种特定疾病展开对应标准化、系统化的临床护理[2]。本文选出我院接收且予以介入治疗的162例心血管疾病病人,以对照探究的方法评估对心血管介入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将内容作以下汇报:
1对象、方法
1 .1对象
选出我院接收且予以介入治疗的162例心血管疾病病人,入院时间在2 017年7月-2017年12月之间,以上病例年龄在19-80岁间,中位年龄(59.7±7.06)岁;包含9 5例男性病人、67例女性病人:介入治疗类型:冠脉造影1 5 2例,支架置入31例:依据上述病人在院期间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别列入实验护理组(81例)、参照护理组(81例),将两组病人一般信息、资料进行对照,未见突出差异性(P>0.05),能实行评估探究。
1. 2方法
参照护理组对病人展开常规化护理,护士在观察、监测每例病人生命体征状况的前提下嘱咐其做好术前准备,同时按照病人术后具体症状施予护理,护理期间予以基础健康教育,出院时提供相应引导。
实验护理组在常规化护理的条件下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相应措施,相应措施为:(1)依据病人个体化病情拟制临床路径表,并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科室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成员构成,在掌握病人具体病情状况及其身心需求的前提下拟制针对性护理方式,按照科室实际条件和情况制定临床路径表,依照时间顺序确认路径表的各项内容,例如,将时间设立为横轴,将检查项目、治疗活动、调查评估、健康宣教等护理内容设立为纵轴。(2)实践临床路径护理。待路径表制定完成后,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各成员依照路径表展开医护工作。病人人院起,应向其讲解科室医疗环境和有关管理制度:系统评估病人健康状况,同时掌握其心理活动状态,之后将临床路径的措施内容及促进作用认真讲解给病人和其家属,争取理解与积极配合。引导且帮助病人完成各种检查,缩短等待、检查所需时间,估测出院的时间。当病人结束介入治疗以后,依照路径表里的相应内容展开具体护理服务,并注意标记已完成的护理内容,以便医师、其他护士快速了解情况。护理工作的调查评估由护士长负责开展,将监督路径表内的各项内容逐一落实,并讨论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提供有效指导及必要建议。(3)出院期间的健康引导。病人出院时,需要对照实际治疗进度和临床路径表内的相应时间节点是否相符,各个预期目标是否实现,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商讨并予以改正,归纳有效的相应解决对策,进而持续优化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质量。
1.3评估指标
对于两组护理工作展开满意度调查,病人对护士的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业务技能、护理态度、健康宣教进行评分,每一项评分在0-25分间,分数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调查病人对心血管疾病及护理知识的掌握度,以发放、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测定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分数在0-100分间,分数越高表明知识掌握度越高。记录病人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率。
1. 4数据统计和处理
对各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计量数据表达为(±s),计数数据表达为(n%),使用SPSS22.0软件予以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的比对经过t检测,计数数据的对比经过2检测,当对比差异有意义时以P< 0.05来表示。
2结果
2 .1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度调查情况对照 实验护理组病人在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业务技能、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和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调查评分都显著高于参照护理组(P<0. 0 5):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度调查数据见于表1:
2. 2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出现率对照
实验护理组81例病人中,有3例出现低血压,占3.70%;参照护理组81例病人中,有7例出现低血压,5例发生出血,3例出现血肿,总计1 5例,占18 .52%:实验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护理组( 2=9 .000,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遵照循证医学中的有关内容展开护理模式的制定与实践,这种护理模式将病人作为核心,按照不同疾病的特征制定方案,可有效落实每个环节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好地配合治疗活动,并促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化即。本调研活动中,对心血管介入病人施行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应措施,通过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各小组成员依据病人实际状况擬定路径化、规范化的护理流程,使护士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提高,并体现出护理项目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进而增强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时减少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率[4]。
此调研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护理组病人在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业务技能、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和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调查评分都高于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参照护理组病人(P<0.05):且实验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参照护理组(P<0.05)。
综合阐述,在心血管介入病人的护理中实践临床护理路径,既可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率等,又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杨海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 (06):143-144
[2]龙本栋,林安晓,滕旋,等早期康复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0(28):45-47
[3]戴丽群,叶彩霞,邓春慧,等循证护理方法在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170-172
[4]王雪针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施以微创临床路径护埋干预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240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效果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 (2018) 05-013-02
介入治疗为介入放射治疗的临床简称,该治疗方式按照病人的个性化介入治疗方案可分为血管性和非血管性两种介入治疗,主要适用于心血管、肿瘤、脏器组织筹多种类型疾病的临床治疗中[1]。伴随医学领域各项技术和模式的不断成熟,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方式应运而生,其能够针对某种特定疾病展开对应标准化、系统化的临床护理[2]。本文选出我院接收且予以介入治疗的162例心血管疾病病人,以对照探究的方法评估对心血管介入病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将内容作以下汇报:
1对象、方法
1 .1对象
选出我院接收且予以介入治疗的162例心血管疾病病人,入院时间在2 017年7月-2017年12月之间,以上病例年龄在19-80岁间,中位年龄(59.7±7.06)岁;包含9 5例男性病人、67例女性病人:介入治疗类型:冠脉造影1 5 2例,支架置入31例:依据上述病人在院期间护理方式的不同分别列入实验护理组(81例)、参照护理组(81例),将两组病人一般信息、资料进行对照,未见突出差异性(P>0.05),能实行评估探究。
1. 2方法
参照护理组对病人展开常规化护理,护士在观察、监测每例病人生命体征状况的前提下嘱咐其做好术前准备,同时按照病人术后具体症状施予护理,护理期间予以基础健康教育,出院时提供相应引导。
实验护理组在常规化护理的条件下增加临床护理路径相应措施,相应措施为:(1)依据病人个体化病情拟制临床路径表,并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由科室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成员构成,在掌握病人具体病情状况及其身心需求的前提下拟制针对性护理方式,按照科室实际条件和情况制定临床路径表,依照时间顺序确认路径表的各项内容,例如,将时间设立为横轴,将检查项目、治疗活动、调查评估、健康宣教等护理内容设立为纵轴。(2)实践临床路径护理。待路径表制定完成后,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各成员依照路径表展开医护工作。病人人院起,应向其讲解科室医疗环境和有关管理制度:系统评估病人健康状况,同时掌握其心理活动状态,之后将临床路径的措施内容及促进作用认真讲解给病人和其家属,争取理解与积极配合。引导且帮助病人完成各种检查,缩短等待、检查所需时间,估测出院的时间。当病人结束介入治疗以后,依照路径表里的相应内容展开具体护理服务,并注意标记已完成的护理内容,以便医师、其他护士快速了解情况。护理工作的调查评估由护士长负责开展,将监督路径表内的各项内容逐一落实,并讨论当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提供有效指导及必要建议。(3)出院期间的健康引导。病人出院时,需要对照实际治疗进度和临床路径表内的相应时间节点是否相符,各个预期目标是否实现,如果存在问题要及时商讨并予以改正,归纳有效的相应解决对策,进而持续优化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质量。
1.3评估指标
对于两组护理工作展开满意度调查,病人对护士的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业务技能、护理态度、健康宣教进行评分,每一项评分在0-25分间,分数越高表明满意程度越高。调查病人对心血管疾病及护理知识的掌握度,以发放、填写调查问卷的方法测定病人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问卷分数在0-100分间,分数越高表明知识掌握度越高。记录病人在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率。
1. 4数据统计和处理
对各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计量数据表达为(±s),计数数据表达为(n%),使用SPSS22.0软件予以计学处理,计量数据的比对经过t检测,计数数据的对比经过2检测,当对比差异有意义时以P< 0.05来表示。
2结果
2 .1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度调查情况对照 实验护理组病人在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业务技能、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和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调查评分都显著高于参照护理组(P<0. 0 5):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知识掌握度调查数据见于表1:
2. 2两组病人的不良反应出现率对照
实验护理组81例病人中,有3例出现低血压,占3.70%;参照护理组81例病人中,有7例出现低血压,5例发生出血,3例出现血肿,总计1 5例,占18 .52%:实验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参照护理组( 2=9 .000,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路径遵照循证医学中的有关内容展开护理模式的制定与实践,这种护理模式将病人作为核心,按照不同疾病的特征制定方案,可有效落实每个环节的护理服务,使护理工作更好地配合治疗活动,并促使资源配置更为合理化即。本调研活动中,对心血管介入病人施行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应措施,通过组建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各小组成员依据病人实际状况擬定路径化、规范化的护理流程,使护士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提高,并体现出护理项目内容的系统性、全面性,进而增强了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同时减少了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率[4]。
此调研中,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实验护理组病人在基础护理、优质护理、业务技能、护理态度、健康宣教和知识掌握度等方面的调查评分都高于未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参照护理组病人(P<0.05):且实验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参照护理组(P<0.05)。
综合阐述,在心血管介入病人的护理中实践临床护理路径,既可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和健康教育知率等,又可减少各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几率。
参考文献
[1]杨海珍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康复的影响及护理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 (06):143-144
[2]龙本栋,林安晓,滕旋,等早期康复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恢复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0(28):45-47
[3]戴丽群,叶彩霞,邓春慧,等循证护理方法在冠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170-172
[4]王雪针对心血管介入患者施以微创临床路径护埋干预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7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