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平面构成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开放的审美创作可以开拓新思维,确立标题可以提升创造思维,自由实训可以磨炼直觉思维,多变的视觉形象可以加强对形式美的追求提炼。可以说,平面构成训练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最佳手段,它以理性与感性的双重审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激发学生追求美、热爱美的动力,锻炼及提高学生的顿悟能力。
关键词:平面构成训练;创造性思维方式;促进作用
创造性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探索规律,从而得到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在实践中,平面构成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一、在开放的审美创作中开拓新思维
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构成和近似构成是在重复的骨骼中进行设计的。它的具体做法是对正方形进行分解,在规定数量、规定大小的一张白卡纸或白板纸上,用线分割,然后粘贴组合,创造出不同个性的新形态。设计中的开放不是没有要求,而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比如,在点线面综合构成中有一组命题作业“春夏秋冬”,以往这类作业中总会有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元素让人_看就知道哪幅是春,哪幅是夏,特征是鲜明了,但美的元素失去了。学生的思维还是被一种无形的东西禁锢着,后来加上一条要求:越抽象越好,越不像越好,一直抽象到自己也看不出是什么为止这样以来,学生的思维便从那个有型的春夏秋冬中解放了出来,找到了新的元素,构图的美感和作品的层次—下提升了很多。
这种训练方式打破了在设计中再现自然的惯性思考方式。正方形是抽象的形状,它脱离了自然形的象形性,想象、构思的过程不受具象的限制和束缚,更多的是自由和开放。一线分割平面,很容易由公用边界线产生公共空间关系。分割构思设计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而且必须具有严谨性,这正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本质元素。分割后产生的抽象形是具有一定形式感的基本形,这是最原始、最基本、最纯粹的形,是创造性思维的初始战果,是寻找造形因素的起点。
有了基本形,设计便可以进入创造性组合阶段,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进行基本形的重复或近似构成设计。设计时,先把分割好的单形在框架中试摆,进行基本形的组合,经过反复的推敲调整后再进行粘贴固定。在创造性组合阶段,从拓展第一图形以产生第二图形,再通过与第二图形相关联元素产生第三图形、第四图形等。这种联想体现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这种思维方式是自发的本能,是创造性的,是无限的。
二、在标题的确立中提升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组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美与不美的复杂呈现,必然要选择和调整。当一种设计方案确定后,如果调整仍达不到审美的范畴,就要考虑是否推翻这种方案,再次确立设计目标,直至作品产生理想的审美感受。在重新构思与立意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作品确立标题。因为设计是抽象的,它产生的图形和情感诉求是不确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作品的标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更大范围地释放作品所产生的美,通过标题与观众产生共鸣,进而深化作品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鉴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人格素养、获得的经验和个性的区别,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怀着谨慎和开放的态度来支持他们的创作,教师认为不具备美感的作品不能简单地否定,而应提供一个参考意见。针对那些独具匠心的构思,教师要及时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达到鼓励学生的丰富性、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只有如此,才会有充满鲜明个性的作品,学生也才有兴趣徜徉在这样的审美创造活动中。
三、在自由的实训中磨炼直觉思维
人的想象力除了创造性思维,还包括直觉思维,即顿悟、灵感。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它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具有直接性、敏捷性、简缩性、跳跃性等特点。很多高端的艺术品往往不仅产生于尝试,还可以产生在尝试失败之后的灵光一闪,即顿悟的灵感。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是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进发,虽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但是它清晰地触及了事物的“本质”。
平面构成实训中所涉及的基本形的分解与重组,组合形的选择与调整,对形成和掌握意象的审美理解,情感诉求和标题的确定等,均离不开灵感和洞察力的作用。在多次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飞转,思维一次又一次地被放飞,最终所设计的作品效果一次比一次好,标题也越来越与作品的寓意相吻合,也更能展示作品的深意。学生在创作中的思维被完全释放,全然不受逻辑思维的束缚与限制,积极的情绪和表现让精神得到了自由和解放。很多优秀的作品,不单是他们想象力的产物,同时伴随着灵感的火花。平面构成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灵感的敏感性,纵向开发了学生的洞察力,而且更好地开拓了学生训练的场地。
四、在多变的视觉形象中追求创造性思维的永恒
多变的视觉形象对于形式美的追求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视觉能力,启迪设计灵魂,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奠基作用。永恒的形式追求离不开多样的视觉形象,平面构成中的形是多变的,是丰富的。比如,点的形态就有无数种,规则的点、不规则的点,圆形的点、方形的点、星形的点、菱形的点,只要在画面中足够小就有点的视觉形象。而线的多样性并不逊色于点,简单来说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正是这两种看似平常的线却能够衍生出无数种形状的线,只要是宽度狭窄、长度明显,在平面构成中就是线的视觉形象。面更是如此,在平面构成中的视觉形象不仅是点的密集、线的移动轨迹,面还有与背景的密切关系,图形是面,背景或环境同样也是面。多样的视觉形象在美的形式规律中有意或无意地组合,都能够产生具有形式美感的作品。比如,能给人强烈力量的重复构成和能带人动起来的渐变构成就是有意的产生,而肌理构成可能就是无心之作了,也许是无意间打翻了一瓶墨,也许是你疲惫时的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带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规律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完美的形式。
多变的视觉形象为形式美的追求奠定了基础,形式的追求提炼升华了多变的视觉形象。平面构成中不管是单形还是组形都有其独特的美的形式,单形的美具体,组形的美意象。或许正是这无数个具体美才造就了意象美,也正是在美的质的飞跃过程中塑造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惯性,这种惯性将对学生的其他设计影响深远。
五、结语
教师在平面构成训练中可用开放的审美创作开拓学生的新思维,在标题的确立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自由的实训中磨炼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多变的视觉形象中促进学生追求创造性思维的永恒。平面构成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最佳手段,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追求形式美,展现形式的情感表现,逐步准确地表达设计意象。
责编:清善
关键词:平面构成训练;创造性思维方式;促进作用
创造性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新颖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表现为打破常规解决问题的程式,重新探索规律,从而得到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在实践中,平面构成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一、在开放的审美创作中开拓新思维
平面构成中的重复构成和近似构成是在重复的骨骼中进行设计的。它的具体做法是对正方形进行分解,在规定数量、规定大小的一张白卡纸或白板纸上,用线分割,然后粘贴组合,创造出不同个性的新形态。设计中的开放不是没有要求,而是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比如,在点线面综合构成中有一组命题作业“春夏秋冬”,以往这类作业中总会有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元素让人_看就知道哪幅是春,哪幅是夏,特征是鲜明了,但美的元素失去了。学生的思维还是被一种无形的东西禁锢着,后来加上一条要求:越抽象越好,越不像越好,一直抽象到自己也看不出是什么为止这样以来,学生的思维便从那个有型的春夏秋冬中解放了出来,找到了新的元素,构图的美感和作品的层次—下提升了很多。
这种训练方式打破了在设计中再现自然的惯性思考方式。正方形是抽象的形状,它脱离了自然形的象形性,想象、构思的过程不受具象的限制和束缚,更多的是自由和开放。一线分割平面,很容易由公用边界线产生公共空间关系。分割构思设计不仅要具有艺术性,而且必须具有严谨性,这正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本质元素。分割后产生的抽象形是具有一定形式感的基本形,这是最原始、最基本、最纯粹的形,是创造性思维的初始战果,是寻找造形因素的起点。
有了基本形,设计便可以进入创造性组合阶段,运用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进行基本形的重复或近似构成设计。设计时,先把分割好的单形在框架中试摆,进行基本形的组合,经过反复的推敲调整后再进行粘贴固定。在创造性组合阶段,从拓展第一图形以产生第二图形,再通过与第二图形相关联元素产生第三图形、第四图形等。这种联想体现了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感受,这种思维方式是自发的本能,是创造性的,是无限的。
二、在标题的确立中提升创造思维
创造性的组合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美与不美的复杂呈现,必然要选择和调整。当一种设计方案确定后,如果调整仍达不到审美的范畴,就要考虑是否推翻这种方案,再次确立设计目标,直至作品产生理想的审美感受。在重新构思与立意时,教师应要求学生为自己的作品确立标题。因为设计是抽象的,它产生的图形和情感诉求是不确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作品的标题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选择空间。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更大范围地释放作品所产生的美,通过标题与观众产生共鸣,进而深化作品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鉴于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人格素养、获得的经验和个性的区别,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应特别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怀着谨慎和开放的态度来支持他们的创作,教师认为不具备美感的作品不能简单地否定,而应提供一个参考意见。针对那些独具匠心的构思,教师要及时恰当地给予肯定和表扬,达到鼓励学生的丰富性、创造性思维的目标。只有如此,才会有充满鲜明个性的作品,学生也才有兴趣徜徉在这样的审美创造活动中。
三、在自由的实训中磨炼直觉思维
人的想象力除了创造性思维,还包括直觉思维,即顿悟、灵感。直觉思维也称非逻辑思维,它是一种没有完整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依靠灵感或顿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维。这是一种直接的、领悟性的思维,具有直接性、敏捷性、简缩性、跳跃性等特点。很多高端的艺术品往往不仅产生于尝试,还可以产生在尝试失败之后的灵光一闪,即顿悟的灵感。通过丰富的想象作出的敏锐而迅速的假设、猜想或判断,省去了一步一步分析推理的中间环节,而是采取了“跳跃式”的形式,是一瞬间的思维火花,是长期积累上的一种进发,虽是思维者的灵感和顿悟,但是它清晰地触及了事物的“本质”。
平面构成实训中所涉及的基本形的分解与重组,组合形的选择与调整,对形成和掌握意象的审美理解,情感诉求和标题的确定等,均离不开灵感和洞察力的作用。在多次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大脑开始一次又一次地飞转,思维一次又一次地被放飞,最终所设计的作品效果一次比一次好,标题也越来越与作品的寓意相吻合,也更能展示作品的深意。学生在创作中的思维被完全释放,全然不受逻辑思维的束缚与限制,积极的情绪和表现让精神得到了自由和解放。很多优秀的作品,不单是他们想象力的产物,同时伴随着灵感的火花。平面构成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灵感的敏感性,纵向开发了学生的洞察力,而且更好地开拓了学生训练的场地。
四、在多变的视觉形象中追求创造性思维的永恒
多变的视觉形象对于形式美的追求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视觉能力,启迪设计灵魂,又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很好的奠基作用。永恒的形式追求离不开多样的视觉形象,平面构成中的形是多变的,是丰富的。比如,点的形态就有无数种,规则的点、不规则的点,圆形的点、方形的点、星形的点、菱形的点,只要在画面中足够小就有点的视觉形象。而线的多样性并不逊色于点,简单来说线可以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正是这两种看似平常的线却能够衍生出无数种形状的线,只要是宽度狭窄、长度明显,在平面构成中就是线的视觉形象。面更是如此,在平面构成中的视觉形象不仅是点的密集、线的移动轨迹,面还有与背景的密切关系,图形是面,背景或环境同样也是面。多样的视觉形象在美的形式规律中有意或无意地组合,都能够产生具有形式美感的作品。比如,能给人强烈力量的重复构成和能带人动起来的渐变构成就是有意的产生,而肌理构成可能就是无心之作了,也许是无意间打翻了一瓶墨,也许是你疲惫时的一个失误,都有可能带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规律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个完美的形式。
多变的视觉形象为形式美的追求奠定了基础,形式的追求提炼升华了多变的视觉形象。平面构成中不管是单形还是组形都有其独特的美的形式,单形的美具体,组形的美意象。或许正是这无数个具体美才造就了意象美,也正是在美的质的飞跃过程中塑造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惯性,这种惯性将对学生的其他设计影响深远。
五、结语
教师在平面构成训练中可用开放的审美创作开拓学生的新思维,在标题的确立中提升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自由的实训中磨炼学生的直觉思维,在多变的视觉形象中促进学生追求创造性思维的永恒。平面构成训练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的最佳手段,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追求形式美,展现形式的情感表现,逐步准确地表达设计意象。
责编:清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