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育应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提倡在教学过程中将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结合起来。在所有影响外语学习的情感因素中,焦虑是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探讨语言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并力图寻求调控外语课堂焦虑情绪的策略。
1 英语教学中焦虑情绪的原因
Horwitz等指出:外语学习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笔者认为导致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
1.1 与学习者性格特征有关的因素。外向性格者往往表现为活泼开朗,不介意别人的评价;内向性格者则往往表现为思考周到,但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需要学习者活泼开朗、善于表现以及不介意他人的评价。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与其性格相背的任务时,他就可能出现过度焦虑。
1.2 与学习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有关的因素。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如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口头表达对多数学习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态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的表达准确,对学生练习、发言中出现的错误动辄批评、更正,这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的任务的难易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竞争也会导致语言焦虑。学习者也往往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焦虑。
1.3 与文化差异有关的因素。由于英语是独立于母语之外的一门学科,不仅涉及语法体系的不同,而且也包括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价值观念不同而导致的文化差异,有些学生害怕在英语的文化中失去自我,进而产生焦虑。
2 帮助学习者消除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
2.1 营造宽松、温馨的学习环境。温馨、舒适的教室和新鲜的空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心境:自然风景画可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觉精神舒畅、放松;名言字幅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热情;英语名言还会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气氛;课间播放一些舒缓或优雅的轻音乐,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压力;当然教师的微笑是解除学生焦虑的最好良药。
2.2 针对学习者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焦虑。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 从而 “因材施教”,针对性格内向者,教师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常对他们提问,或进行小组活动,使其在课堂中获得成功,以参与的成功感使其克服性格障碍,树立自信,消除紧张不安,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2.3 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一种友好、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说“要刻苦学习,否则你们的考试成绩会很糟糕。”或者“现在课间休息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到艰苦的学习中来。”长此以往,这些消极的暗示就会使学生感觉学习是痛苦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和引导。例如,进行听力练习时,教师说“我们现在开始欣赏英语”比说“我们开始听英语”要好得多。教师平时的小测验也可以让学生有做游戏的感觉。比如,可以把“单词测验”说成“猜词游戏”等。教师的积极暗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外语学习观,建立自信心,从而克服外语学习焦虑。
教师在课上应该多鼓励,表扬,少用批评的语气。如教师绝不可以说:“Your English is poor.”“You are very lazy.”等诸如此类伤害学生感情和自尊心的话语。我们应该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适时地组织一些“互动式”合作性的课堂活动。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克服焦虑的有效途径。传统课堂上的随机点名容易使学生焦虑,而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时,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准备和练习,从而使学生发言时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教师应多提倡合作而非竞争,并注意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局面。
教师还应该端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要把考试看得过重,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唯一的标准。一旦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教师要及时帮助做分析、疏通工作。有时课间、课后几分钟的交谈,作业上的几句评语,都会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获得自信,并最终克服焦虑,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
2.4 向学习者传授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在要求学生有效地掌握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教授目标语社团的文化,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向学生进一步解释学生的本族文化和目标语社团文化的差异,在外语学习中设法让学生融入到目标语社团的文化当中去,让学生在目标语社团中找到认同感,以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焦虑。
总之,外语教师应在具体语言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有效的焦虑调控策略。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发现那些外语课堂上焦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力争将他们的课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1 英语教学中焦虑情绪的原因
Horwitz等指出:外语学习焦虑是语言学习所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指与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在语言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而复杂的自我认识、信念、情感以及行为。笔者认为导致外语学习者语言焦虑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
1.1 与学习者性格特征有关的因素。外向性格者往往表现为活泼开朗,不介意别人的评价;内向性格者则往往表现为思考周到,但很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更需要学习者活泼开朗、善于表现以及不介意他人的评价。在课堂教学条件下,当教师要求学生完成与其性格相背的任务时,他就可能出现过度焦虑。
1.2 与学习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有关的因素。教学活动和教学方式,如在全班、同学面前作口头表达对多数学习者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焦虑。如何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的态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如果教师一味要求学生的表达准确,对学生练习、发言中出现的错误动辄批评、更正,这必然会加重学生的课堂焦虑。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的任务的难易度也是导致焦虑的重要因素。竞争也会导致语言焦虑。学习者也往往因为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焦虑。
1.3 与文化差异有关的因素。由于英语是独立于母语之外的一门学科,不仅涉及语法体系的不同,而且也包括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价值观念不同而导致的文化差异,有些学生害怕在英语的文化中失去自我,进而产生焦虑。
2 帮助学习者消除英语学习焦虑的策略
2.1 营造宽松、温馨的学习环境。温馨、舒适的教室和新鲜的空气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心境:自然风景画可以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感觉精神舒畅、放松;名言字幅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热情;英语名言还会营造良好的外语学习气氛;课间播放一些舒缓或优雅的轻音乐,也可以缓解学生的学习疲劳和压力;当然教师的微笑是解除学生焦虑的最好良药。
2.2 针对学习者的性格特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减轻和克服焦虑。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教学对象, 从而 “因材施教”,针对性格内向者,教师要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常对他们提问,或进行小组活动,使其在课堂中获得成功,以参与的成功感使其克服性格障碍,树立自信,消除紧张不安,成为课堂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
2.3 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一种友好、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如果教师经常对学生说“要刻苦学习,否则你们的考试成绩会很糟糕。”或者“现在课间休息已经结束,让我们回到艰苦的学习中来。”长此以往,这些消极的暗示就会使学生感觉学习是痛苦的。因此,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和引导。例如,进行听力练习时,教师说“我们现在开始欣赏英语”比说“我们开始听英语”要好得多。教师平时的小测验也可以让学生有做游戏的感觉。比如,可以把“单词测验”说成“猜词游戏”等。教师的积极暗示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改变错误的外语学习观,建立自信心,从而克服外语学习焦虑。
教师在课上应该多鼓励,表扬,少用批评的语气。如教师绝不可以说:“Your English is poor.”“You are very lazy.”等诸如此类伤害学生感情和自尊心的话语。我们应该在课上注意观察学生,适时地组织一些“互动式”合作性的课堂活动。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克服焦虑的有效途径。传统课堂上的随机点名容易使学生焦虑,而学生在小组中交流时,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准备和练习,从而使学生发言时的焦虑程度明显降低。教师应多提倡合作而非竞争,并注意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形成教学相长、互相促进的局面。
教师还应该端正学生对考试的态度。考试只是检验学生学习程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不要把考试看得过重,不要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唯一的标准。一旦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自卑、焦虑等负性情绪,教师要及时帮助做分析、疏通工作。有时课间、课后几分钟的交谈,作业上的几句评语,都会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获得自信,并最终克服焦虑,全身心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
2.4 向学习者传授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教师应在要求学生有效地掌握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向学生教授目标语社团的文化,如风俗习惯、思维方式、表达习惯。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向学生进一步解释学生的本族文化和目标语社团文化的差异,在外语学习中设法让学生融入到目标语社团的文化当中去,让学生在目标语社团中找到认同感,以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心理焦虑。
总之,外语教师应在具体语言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丰富有效的焦虑调控策略。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善于发现那些外语课堂上焦虑的学生,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力争将他们的课堂焦虑降低到最低限度,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