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追求的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g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新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取得了可喜的变化和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就新课改过程中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有怎样的追求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便引起同仁的思考。
  【关键词】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追求
  
  在新课程改革中,笔者就“语文课怎么上,怎么上才是最为有效的”谈谈自己的认识。
  
  1 不必一味地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
  
  以往的教学过于追求一堂课的完整性和完美性教师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一堂有效的课应该是像一篇文章一样有明显地“起、承、转、合”,应该是将“听、说、读、写”有一个地均衡地安排,应该是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在这样的标准下,老师们孤立地分析上面的课例,这无疑是失败的课例,即我们常说的“灌输式”教学,笔者认为这样的课是无效的,毫无价值可取的。但是,如果我们把一堂课放在整个“课程”背景中,放在一个连续的距离、跨度较大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让学生听40分钟、读40分钟、演40分钟……在新课程理念下,很多不敢在“公开课”上尝试的教学行为现在可以理直气壮起来:发现学生读书时明显缺乏停顿,于是立即暂停原定的教学方案,花了40分钟的时间来纠正这一朗读方面的不良习惯;上课时,提了一个解答较长、涵盖面较大的问题,预计学生讨论10分钟,可时间表明显不够,于是改变原定计划,整节课都让学生讨论。
  一老师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研读了几篇课文后,决定第三单元的课文完全让学生自学,因此未来两个星期的语文课就没有老师站在讲台上了。难道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所倡导的吗?
  我们并不反对老师在备课时对一堂课的教学结构有所设想,但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一堂课的传统意义上的完整性,我们更应该追求将三堂课、一星期的课、一学期的课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设计,那么这样的课才是最为有效的。
  
  2 不必一味地追求一堂课任务的“多重性”
  
  课改前的教材,范文“精”(少),每一篇课文都负载了很多的教学任务。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一定要学会这些生字,理解这些词语;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一定要掌握这种文章的编排结构;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一定要学会这种写作手法;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一定要领悟到这种思想感情,这种价值观……因此,“有效的”课都在于“深挖硬掘”课文,都把“层层引导学生进行梯式领悟”的课堂结构作为标准的范式。现在使用的新教材,小学第一册就有30多篇课文,而且篇幅相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都比较长。有的甚至更多,竟有七、八十篇课文。由此可见,现在的课文已经渐渐趋同于优秀的课外读物,主张让学生在大量“类生活化”的阅读基础上自主建构语文素养。
  因而,现在的语文课,不必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在“精”字上下功夫,即使你想那样,可能性也极小。我在观看空中课堂先进的教学实例,看他们平时是怎么上语文课的。她们是一篇课文一堂课结束,先是读课文,然后选择自己喜欢读的片断读一读并说一说理由,或者围绕一个问题依据课文来议一议,就这么简单。这不禁让我感到惊讶,我们可是谁也不敢这样上的,这样的课等于是走过场,近乎于无效劳动,特别是学生在答卷时基础知识题可能会是大片空白,这是我们很多教师所担心的。在每堂课结束以后,有些字学生并没有掌握。有些词学生并没有理解,有些文章的内涵学生并没有领悟……空中课堂里的老师非常坦然地默许这种情况的存在,因为课文的量多了,(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生字、新词以及某种特定的情感等必定还会反复呈现,学生会很自然地经历一次从“似曾相识”到“熟悉”的过程。
  当然,不要让具体地一堂课负载太多的任务,并不是说我们不要任务,不要具体的目标。我们应该用更多的精力来思考如何统筹安排一个学期的课程,那么这样的每一堂课实质上都是有效的。例如,我们没有要求自己在具体的每一篇课文中让学生掌握认读字,但是,我们应该考虑如何增加这些字的重复呈现的频度,我们应该考虑设计一些专门的识字课等等,以达到增加学生识字量的目标。
  
  3 不必一味地追求一堂课的“普遍适用性”
  
  同样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班里实施得非常顺利,在其他班却障碍重重。很多老师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怀疑自己的教学设计是否科学,或者对自己的临场机智丧失信心。善于自我解剖,精神是可贵的。一堂真正有效的课,是要根据具体的学生设计出相应的具体的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情况作出具体调节的。一些特级教师有“一堂课”能“打遍天下”的本领。我们一般都非常佩服。其实,也用不着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呢?一是我们的日常教学是一个教师固定地教一个班的学生,时间长达三年至六年,如何教好这个班的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最需要研究、最值得研究的课题,我们不可能流动性很强地四处“走穴”,今天教这个班学生,明天教那个班学生。因此,面对一批毫不熟悉的学生“毫无根据”地随机应变的本事我们不需要掌握。即使要掌握,那也是根据自己对“这批”学生的整体把握、纵向了解,真正合理地加以引导、点拨的本领。二是特级教师的课给我们展示的只是他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甚至不同班级的学生,他们的知识基础、情感基础、认知风格等等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一种教学方案往往只适用于一个班级,如果适用于几个班级,那也只是“纯属巧合”。因此,站在课程的层面上看,真正有效的课应该是校本化、班本化的,是即时即地的,不应该具有普遍适用性。
  
  4 不必一味地追求一堂课的艺术性。
  
  一位老师上课,下面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纷纷说:“哇!真是一种艺术的享受。”这样的课也一定是一堂有效的课吗?我看未必是一堂有效的课。上课已经上到给别人“是一种艺术的享受”的地步了,是很高的境界了,怎么还会持有怀疑的态度呢?一个知名老师在上课时,他课堂上所流露出来的诗情画意,让师生不知不觉沉醉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恬淡的幽默能钩起每一个人温暖的笑意,确实是课中极品。但是,当你想学、想模仿的时候,却发现你根本无从学起,这样的课只能属于某一个人的。对于全中国这么多的语文教师来说只可远观而不可自己把玩的艺术品。因此,即使听了一百堂这样的课,我们老师的课堂教学面貌改观也并不大。
  现在,老师都不再在课堂上表现幽默,表现人文,表现渊博了……听起来,课堂不那么好了。多数是先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读通课文,然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组,每一个大组内部再协调分组准备老师确定的五六项任务,最后几个大组进行比赛,老师、同学即时点评等等。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再也不是那种根本无法参考借鉴的艺术化的精巧设计,而是一堂辐射很大的“有效”的好课。
  以上看法,希望引起教学同仁们的思考。
其他文献
【摘要】合作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崭新形式,是体艺“2+l”体育活动中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它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学生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参与的自信心和对技术、方法的全面掌握。笔者通过对体艺“2+1”体育活动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状况进行实践研究,分析了现行体艺“2+1活动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体艺“2+1” ;合作学
期刊
【摘要】近年来,在各地中考试题中涉及“分类讨论”的问题十分常见。分类讨论法贯穿于数学概念、性质、实际应用等各教学的环节。在数学中考复习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引导学生逐步渗透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分类讨论的思维习惯。  【关键词】中考;分类讨论;概念;性质;实际应用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导航灯,是促进学生数学素养和能力提高的基础,也是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谈话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成功的谈话,不仅使学生从心灵深处受到触动,终身难忘,而且老师也会感到欣慰。然而,我们和学生谈话,有时会收到不大的效果,甚至失败。因此,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谈话时,得讲究谈话技巧。下面是我的看法及一些做法。    1 谈话时,要注意与学生沟通情感    情感是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的纽带。情感和需要密不可分,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什么态度,决定于该事物是否满足或符合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程整合的现状令人堪忧,分为:1、抵触型。2、敷衍塞责型。3、积极探究型。为此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整合的发展策略:(一)、兵马未到,“粮草”先行。(二)、扎扎实实搞好校本培训。(三)、合理有效地进行课程整合。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业务及水平;广泛涉猎以求博,学习业务以求专,加强教研以求精,科研兴路以求新。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积极探究;发展策略 
期刊
【摘要】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低年级教学应把握教学的侧重点,让生字多走几个来回,运用多种方法识起,变抽像为形象直观,过好识字教学的字音、字形、字义、写字四关,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生字由学生说了算;形象直观;扎扎实实;主动观    众所周知,在语文实践中,识字写字是基础。学生过了识字写字关,才能比较顺利地通过阅读写作关。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如果低年级教学把大量
期刊
每次写作文很多学生都会愁眉苦脸,无从下笔。要改变学生写作文时这种苦恼的状态,结合我的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想法、做法、感受、情感等通过文字展示出来,比我们日常的语言交流活动更加规范。所以,平时要鼓励学生愿意说、喜欢说、愿意写、喜欢写、大胆写。把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有选择地写出来、情景、心理活动恰当地揉入其中。老师的作文教学引导很关键,一个好的作文教学在于能不能把学生引导进入某个
期刊
作文课难上,难在写前的指导和写后的讲评。尤其讲评,我感觉,倘若我们的语文教师每次讲评,都要从卷面、书写到标点、段落再到语言运用、审题立意一字儿摆开,那么,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就会厌倦上作文讲评课,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也会被扼杀。基于此,我们的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开动脑筋,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把讲评课上好上活。以下是我在作文讲评课上的成功做法与体会。  1 变讲台为舞台  在讲评课上,教师常常要让一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认为:  1 在理论上,要对语文的有关的知识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能自由发挥,自由创新  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和必备条件。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首先应该规范各种有关“创新”、的理念,并对这些理念本身进行科学的理解。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势必会使当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教育新思想的措
期刊
【摘要】一个教师假如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必然表现出对所学内容力求理解、力求掌握、力求应用于实际生活的心理倾向。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主动积极,而且卓有成效。  【关键词】培养; 提高;强化;调动    在应试教育中,因疏于能力的培养,学生往往呈现出高分低能的状况。传统教学形式重课本,轻实验;重记忆,轻理解;重少数,轻
期刊
【摘要】本色作文导写是许多语文界实践工作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但从理论上系统的探讨则不多见。本文从中学作文教学入手,运用人本主义理论、生活教育理论和生成学习理论,分析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本色”缺失现状,并提出中学本色作文导写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中学作文;本色;导写  1 中学本色作文导写的基本目标  当今学生作文中的“失语”(主体个性话语丧失),实质上是人?的主体性的失落,是习作中青少年个性本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