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和铸造优秀的高职大学精神重要源泉。科学地引导和建设学生社团文化,需要给予学生社团准确的定位,以学生为本,创新管理机制,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同时,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加强社团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以文化育人,促进每个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团文化 大学精神 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基层学生组织的重要一员,是学生拓展兴趣、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直观地反映着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班集体的主导地位被逐步弱化,学生在寻求能力培养途径和团队归属方式逐渐多元化,学生社团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存在和隐性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产,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通常包括高校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凝聚。优秀的社团文化是社团管理的高级工具,是社团发展的引航灯、凝聚剂和动力源泉,更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化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社团文化是构建高职校园和谐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
高职院校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一方面,它是具有“象牙塔”气质的从事知识传播与创造的学术组织;另一方面,又以培养能工巧匠的技术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完成了以增量发展为主的外延式扩张目标,应当及时转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轨道。”因此,文化建设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的支点,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或是新建,作为普通高校编制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在实践中形成了有一定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但大部分院校的文化底蕴还相对薄弱。有些高职院校的基层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社团仍然沿用中职教育的管理模式,按部就班,追求方便省事,毕竟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要提供活动的场地、设施和经费,还要选派教师进行管理与指导;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生这一特定的群体,社团如何组织和开展活动、怎样加强管理对学校都是考验。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则直接借用知名大学的社团模式来进行管理管理,最终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削弱了社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一般是指社团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倾向和性格志趣爱好、行为准则的联合体,具体表现在具有高职特色的社团的管理、运作方式、社团活动、交流合作、文化产品等多个方面。学生社团由部分学生在共同的志趣爱好础上自愿、自发地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团体。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因其成员文化结构、活动范围、方式、组织机构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它不同于其它社會体系的社团,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同时,它处于校园文化体系之中,又受到社会文化体系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高职特色的社团文化。
目前,高职教育年限基本采用的是三年制,学生社团的更迭有一个固定的周期,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已经由单纯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传授知识、重视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转化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外与课内教学互济教育、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这种环境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实质性的突破。学生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意图,对社团活动进行方向性和趋动性的调整,开展技术实践,创新发明、学术研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等系列活动。同时,紧跟时代步伐,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紧密联系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业,是校企业结合的重要力量,活动内容也更为广泛,实现了社会实践、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社团进一步融入社会,把创新成果有效的运用到企业,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此外,高职学生社团活动日益的活跃多样,相对传统的讲座、交流会等单一的形式有了不断的创新,逐渐走向国内外的各种科技赛场和创新舞台,实现了向“外向性”、“联合型”的转变,一方面,在组织形式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更注重指导意义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社团已由过去的“单枪匹马”转为现在的横向联系,社团之间实现了跨系、跨校乃至跨地区的联系。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化的实现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在虚拟的高校社区中,社团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不断的创新,学生社团的人才、物力、财力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丰富了社团文化的内容。
学生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对高职校园文化的繁荣,活跃校园气氛,提高校园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系列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展现了真正的高职大学精神。
二、社团文化与大学精神
建设一所优秀的高职大学,不仅需要较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而且应具备有良好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文化。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学生的文化素质、学校的文化品位是大学文化的标志。因此,学生社团文化在高职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凝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源泉。
我们知道,学生社团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也不同于科研项目的开发,它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它可以在学习兴趣方面,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态度,在校园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创造一种具有激励作用的积极的学习气氛。作为学生自己的组织,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就高职院校而言,它应该是专业技术、人文素养、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学生课余的分散性和班级管理的相对松散性,使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社团恰恰可以让分散的学生因为兴趣走到一起,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潜力发挥出来。而且,社团的“公共”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社团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权利,在此基础上,使不同个性不同志趣的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不断锤炼自我,完善自我,在“组织”内部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积淀的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从而形成一定的社团文化特色,即团体面貌、凝聚力、感召力、生命力,在高职院校具体体现在科技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自由民主精神,这些是高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一般认为,大学精神应当包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开放兼容的认同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隆法明德的治校精神”。大学精神一旦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存在,它将体现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精神体现了大学这一组织的创新精神、人文关怀、科学理性、文化自觉、卓越意识、开放包容。高职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培育能工巧匠的高技能人才,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自己的高职文化特色和高职大学精神,因此,专业技术类学生社团在学生科技创新中逐渐成为主流,它们更多注重的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等实际动手能力,是高职大学精神的重要来源。优秀的大学文化涵养大学精神,以人为本,科研技能并举,服务社会,科学管理,建设先进的社团文化,营造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建设世界一流的高职大学的必由之路。
三、社团文化建设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能够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行、人文素养,而良好的社团文化不是自发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团、相关老师和机构共同努力、有意识的建设。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中心点在于对学生的重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是学生社团要有准确的定位,提升社团在学生基层组织中的地位,科学的管理,为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提供理性的认识基础和组织保障。学校应给学生社团以准确的定位,提升地位,走出“非正式群体”的认识误区,健全完善的团学工作格局。在学生会之外,社团应积极的承担起组织大量活动的职能,着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能力培养、人格修养的良好氛围。社团与学生会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平衡发展。应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社团活动的方向,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社团管理制度,打造科技创新的社团、先进文化的社团。
其次,积极地创新机制,形成科技文化特色,打造社团品牌,建立发挥学生社团群体教育的动力机制。在高职院校社团科技创新的主导机制下,进一步实施和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化、项目化,加强社企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社团的社会化,使学生在科技创新、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竞争能力。
再次,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突出学生在社团科技创新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主动地参与社团管理乃至校园文化的建设。
最后,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性、保护多样性、彰显平等性、扩大开放性。由于社团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宽容性,使得社团文化建设中的政策导向显得极为重要,应当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团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有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
文化是人的超越性与创造性的体现,本质就是人化。文化的本身具有包容性,以文化育人,社团文化建设理应包含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诉求,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理想追求和睦相处。开放性社团文化能够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平等、自由、包容的社团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高职的全面育人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质量工程建设的关节点”[N].中国教育报,2009-2-13.
[2]乔树桐.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4,(12):17.
[3]张文显.把握核心要素-凝练当代中国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3-14.
[关键词]:高职院校 社团文化 大学精神 内涵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是基层学生组织的重要一员,是学生拓展兴趣、锻炼能力、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直观地反映着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深入,传统的班集体的主导地位被逐步弱化,学生在寻求能力培养途径和团队归属方式逐渐多元化,学生社团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存在和隐性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产,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通常包括高校学生社团在长期活动中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高职院校学生社团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凝聚。优秀的社团文化是社团管理的高级工具,是社团发展的引航灯、凝聚剂和动力源泉,更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其价值,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化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社团文化是构建高职校园和谐文化的重要部分,是大学文化与大学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
高职院校是一种特殊的组织,一方面,它是具有“象牙塔”气质的从事知识传播与创造的学术组织;另一方面,又以培养能工巧匠的技术型人才为核心目标。“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已完成了以增量发展为主的外延式扩张目标,应当及时转向以质量提升为主的内涵式发展轨道。”因此,文化建设逐渐成为高职院校新一轮发展的支点,但是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中等专业学校升格而成或是新建,作为普通高校编制的时间并不长,虽然在实践中形成了有一定职教特色的校园文化,但大部分院校的文化底蕴还相对薄弱。有些高职院校的基层学生组织,尤其是学生社团仍然沿用中职教育的管理模式,按部就班,追求方便省事,毕竟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要提供活动的场地、设施和经费,还要选派教师进行管理与指导;另一方面,针对高职生这一特定的群体,社团如何组织和开展活动、怎样加强管理对学校都是考验。也有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则直接借用知名大学的社团模式来进行管理管理,最终不能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削弱了社团的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一般是指社团内部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倾向和性格志趣爱好、行为准则的联合体,具体表现在具有高职特色的社团的管理、运作方式、社团活动、交流合作、文化产品等多个方面。学生社团由部分学生在共同的志趣爱好础上自愿、自发地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团体。学生社团作为一种由学生自发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因其成员文化结构、活动范围、方式、组织机构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它不同于其它社會体系的社团,体现出了自身的特色。同时,它处于校园文化体系之中,又受到社会文化体系的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具有高职特色的社团文化。
目前,高职教育年限基本采用的是三年制,学生社团的更迭有一个固定的周期,呈现出较强的波动性。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下,高职教育已经由单纯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传授知识、重视课堂教学的教育模式转化为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外与课内教学互济教育、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育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在这种环境下,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实质性的突破。学生以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意图,对社团活动进行方向性和趋动性的调整,开展技术实践,创新发明、学术研讨、社会服务、文化娱乐等系列活动。同时,紧跟时代步伐,高职院校社团活动紧密联系社会相关行业和企业,是校企业结合的重要力量,活动内容也更为广泛,实现了社会实践、公益性和商业性的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学生社团进一步融入社会,把创新成果有效的运用到企业,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此外,高职学生社团活动日益的活跃多样,相对传统的讲座、交流会等单一的形式有了不断的创新,逐渐走向国内外的各种科技赛场和创新舞台,实现了向“外向性”、“联合型”的转变,一方面,在组织形式上理论和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更注重指导意义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社团已由过去的“单枪匹马”转为现在的横向联系,社团之间实现了跨系、跨校乃至跨地区的联系。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化的实现为学生社团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空,在虚拟的高校社区中,社团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不断的创新,学生社团的人才、物力、财力得到了有效的配置和利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应,丰富了社团文化的内容。
学生社团文化的蓬勃发展,对高职校园文化的繁荣,活跃校园气氛,提高校园活动的质量和层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引领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向系列化、多层次、高水平的方向发展,展现了真正的高职大学精神。
二、社团文化与大学精神
建设一所优秀的高职大学,不仅需要较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而且应具备有良好的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大学师生为主体的文化。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灵魂,学生的文化素质、学校的文化品位是大学文化的标志。因此,学生社团文化在高职大学精神的形成和凝炼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大学精神的重要源泉。
我们知道,学生社团活动不能简单理解为课堂教学的延续,也不同于科研项目的开发,它有自己的文化特点,是一个特殊的团体,它可以在学习兴趣方面,通过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态度,在校园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创造一种具有激励作用的积极的学习气氛。作为学生自己的组织,在这个集体里,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就高职院校而言,它应该是专业技术、人文素养、个性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学生课余的分散性和班级管理的相对松散性,使组织管理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社团恰恰可以让分散的学生因为兴趣走到一起,联系在一起,使他们潜力发挥出来。而且,社团的“公共”性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社团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空间和一定的自主权利,在此基础上,使不同个性不同志趣的学生能够找到自己的“组织”,通过这些“组织”引导他们在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同时,不断锤炼自我,完善自我,在“组织”内部形成相对稳定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精神状态,在长期的社团活动中积淀的最富有典型意义的精神特征,从而形成一定的社团文化特色,即团体面貌、凝聚力、感召力、生命力,在高职院校具体体现在科技创新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自由民主精神,这些是高职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
一般认为,大学精神应当包括“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自由民主的人文精神”,“开放兼容的认同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隆法明德的治校精神”。大学精神一旦作为一种文化力量存在,它将体现一所学校的整体风貌。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精神体现了大学这一组织的创新精神、人文关怀、科学理性、文化自觉、卓越意识、开放包容。高职大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注重专业技术能力,培育能工巧匠的高技能人才,它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自己的高职文化特色和高职大学精神,因此,专业技术类学生社团在学生科技创新中逐渐成为主流,它们更多注重的专业技能和科技创新等实际动手能力,是高职大学精神的重要来源。优秀的大学文化涵养大学精神,以人为本,科研技能并举,服务社会,科学管理,建设先进的社团文化,营造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是建设世界一流的高职大学的必由之路。
三、社团文化建设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著人。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社团文化氛围能够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品行、人文素养,而良好的社团文化不是自发行成的,它需要我们的社团、相关老师和机构共同努力、有意识的建设。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中心点在于对学生的重视,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培养学生、发展学生,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是学生社团要有准确的定位,提升社团在学生基层组织中的地位,科学的管理,为发挥学生社团的教育功能提供理性的认识基础和组织保障。学校应给学生社团以准确的定位,提升地位,走出“非正式群体”的认识误区,健全完善的团学工作格局。在学生会之外,社团应积极的承担起组织大量活动的职能,着力营造学生健康成长、能力培养、人格修养的良好氛围。社团与学生会优势互补,错位竞争,平衡发展。应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先进的文化理念引领社团活动的方向,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社团管理制度,打造科技创新的社团、先进文化的社团。
其次,积极地创新机制,形成科技文化特色,打造社团品牌,建立发挥学生社团群体教育的动力机制。在高职院校社团科技创新的主导机制下,进一步实施和提升社团活动的专业化、项目化,加强社企的合作与交流,推动社团的社会化,使学生在科技创新、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与创造性,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以及社会竞争能力。
再次,要尊重学生、依靠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突出学生在社团科技创新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在平等、自由的氛围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特长,主动地参与社团管理乃至校园文化的建设。
最后,要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性、保护多样性、彰显平等性、扩大开放性。由于社团文化自身所具有的自发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宽容性,使得社团文化建设中的政策导向显得极为重要,应当充分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对社团存在与发展的意义,有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作为社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到学院思想政治工作的总体规划。
文化是人的超越性与创造性的体现,本质就是人化。文化的本身具有包容性,以文化育人,社团文化建设理应包含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诉求,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理想追求和睦相处。开放性社团文化能够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平等、自由、包容的社团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和谐,进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打造高职的全面育人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健.高职“质量工程建设的关节点”[N].中国教育报,2009-2-13.
[2]乔树桐.大学精神创新与大学文化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04,(12):17.
[3]张文显.把握核心要素-凝练当代中国大学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4,(1):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