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蛮生存

来源 :新海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q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摆放幕府将军的木偶,把玩日本忍者的仿真兵器,像是对曾经精神体验的回望。他会对一切精致的东西会心微笑,也会感叹日本的潮流变迁。他把历史挂在墙上,彷佛全球化也无法改变其信仰。
  刷过碗,送过报纸;当过家庭教师,也做过装卸工人;曾跑去电视台当记者助理,还会到某些中国料理店里面去当厨师。宫殿巍的8年日本生涯,与同时代海归人一样甚至更为丰富。
  
  生存三阶段
  


  
  1992年。
  这一年对宫殿巍来说,搭上第二波狂热的出国潮,就像中了大奖。
  此时,曾任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的宫父已经归国,那个特殊的国度燃起了宫殿巍重新体验的冲动,去日本成了必然选择。“高中毕业以后,大学考上没去,当时的想法是脱离父母,走的远远的,再也不用听唠叨了”。
  然而,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的完全支持,父母拿出了所有的积蓄。60万日元,几乎是宫家的全部家产,寻找保人、交好学费,在92年的这个中国家庭中,正在用几万元人民币酝酿一个梦想。
  “我母亲一个月能挣200多块钱,这是什么概念?当时在日本能吃3天早餐吧。”
  为了能有足够的时间打工维持生计,在国内学理科出身的宫殿巍不得不选择稍微偏文科的政策学。“因为这样,不用每天被摁在实验室。”
  宫殿巍把自己的日本岁月分为三个阶段。
  最初,日本的大街上充斥着汉字广告,楼群还没有北京高,这让刚到日本的宫殿巍没有任何去国外的生疏感,好像感觉自己到了深圳。
  “白天也谈不上有多繁华,白天大家都在写字楼工作,路上人流不多,在北京生活惯了,日本的大街基本上很不习惯。因为看不懂电视,你很难知道大街上的人在想什么,他们的表情与我们在国内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但这样的感触会被慢慢融化,过渡到“你了解一些情况,稍微懂一点日文,能够看懂一点电视的时候。”
  “那时就已经非常喜欢那个地方了。这个时期会开始注重细节:楼虽然没有中国高,但是会很精致,一片楼房,有三、四十栋楼,但这其中没有哪个楼是一样的。”
  开始认读日本的物质文明,这是宫殿巍日本生涯第二阶段的重要成果。
  物质文明让那个时代的出国人感到了中外生存状态的巨大差距。归国之时甚至有些不适应急促变化中的国内生活:拥挤、不守规矩、食品没有统一包装……那段中外生活对比之强烈,让宫殿巍记忆强烈。
  1994年,首次回国的宫殿巍去北京赛特买30块钱一桶的牛奶喝,因为他实在受不了,在一个大塑料箱子里面,大家去挑选黏黏的牛奶袋,看看哪个没破。
  然而,与此同时,那个夏天还有更强烈的记忆:在二环外居住的宫家门口已经变成了三环,四环已经开始动工。
  在日4年后,宫殿巍的日本生涯顺利进入了自己归纳的第三阶段。
  “从不了解日本到了解,到深刻地了解日本,等你弄懂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和根脉,你会发现自己的文化在和它的文化时刻对碰,很大程度是一种自己内心的博弈。”
  
  文化冲撞
  
  “崇尚强者而不同情弱者,这就是日本文化的本真。”宫殿巍把这归结为崇尚“武”文化的民族性格。
  “日本是一个武士文化的国家,和中国文化有本质的区别。中国是农耕文化,是以和为贵,大家要同时耕耘在一片土地上,所以大家要互相帮忙,和和气气,要共享一个生产资料,但日本不是。本身作为国家的特点,日本一直是武士文化,分等级,很容易理解日本人为什么会发动战争那么残忍,在日本民族的概念里,弱者是一个懦夫,就应该死,不应该活着。”
  “日本学生在学校受到欺负第一反应不是去告诉老师、寻求家长的帮助,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遭到欺负就说明自己在某方面是弱者,他们更容易接受这种现实。”
  在东京、新宿,宫殿巍学会了逛街,几十家店铺,同样的价格,不同的种类。一边享受丰富的物质生活供应、礼义至上的人文环境,一边感受两种文化最原始的差别。
  


  “你越是对文化差异感兴趣,可能感受的冲突会更大。”在日本最后的日子,宫殿巍开始期盼归国。“明天能回国不能,明天能回我现在就收拾东西,呆不下去了。”
  “日本的白天,像死一样沉寂,周末我在家睡一天都不会有人打搅我。而在中国,你早上起来,会听到楼下有鸣笛声,有早市上老头、老太太聊天的声音,有小贩的叫卖声,甚至有骑自行车的铃声、小孩的啼哭声,就会觉得这个世界在活着。中国让我觉得到处有生命力,有人情味。”
  丰富的职业阅历让宫殿巍经历了不同阶层不同岗位的日本人,他们身上或浓郁或隐藏的武士性格让宫殿巍难以停止思考,也产生了文化生存的隐忧。
  事实证明,在那个年代,远赴海外在大众的眼里是积累财富的手段。
  1993年的春节,一个朋友给留驻日本的宫殿巍打电话。
  “你准备四、五年挣多少钱回来啊?”
  “1000万日元吧(相当于60万人民币左右)”
  “啊?吹牛了吧,那就继续在日本好好混吧”
  1997年,两个人4年后的对话。
  “香港都回归了,你怎么还不回来?赚了多少钱是够啊?”
  “差不多800万了(相当于50万人民币)”
  “那你还是呆在日本吧,你回北京可能连房子都买不起!”
  4年,是宫殿巍日本生涯的一半历程,却让他体尝了中日经济和精神生活此起彼伏的发展状态。
  如今,宫殿巍是个中日生活方式的“混搭产品”:
  每天早上洗澡,时刻注重自己的头发;
  往返中日再也不用带家里的咸菜,口味变得吃不了辣椒;
  家里的东西坏了,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自己动手修,而是打电话给物业。
  即便如此,也只有在北京,宫殿巍才觉得自己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在大阪我住的那个区,一直到2004年又一次回去,就只多了一栋楼。而在北京,我92年出国前住的那个地方,到我94年第一次回家,已经完全不认识了。在海外呆过的人,都觉得中国没有理由不会更好!”
  被异域文化放逐的一代留日人群做事谨慎、内心丰富,游走在“仁”与“武”的文化精神中。在北京亦庄,宫殿巍充满设计感的家里,他游刃有余地在两种文化中寻找对比或者归宿感,他不间断地讨论趋势、探索未来,又好像努力在寻找回来的世界,寻找幸福的起点。
  
  宫殿巍
  日产中国公关品牌部经理
  1992年——2000年留居日本
  
  “崇尚强者而不同情弱者,这就是日本文化的本真。”宫殿巍把这归结为崇尚“武”文化的民族性格。
其他文献
当蝉鸣声渐息,人声渐歇,盛夏谢幕。秋天的阳光温柔而多情,用淡淡的温暖驱散秋的凉意,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成熟季节。    一架茂密的葡萄藤,在那绿中带红的葡萄叶下,挂着一串串晶莹透亮的葡萄,晶莹如宝石般的果子,让山雀垂涎欲滴。阳光透过密密的葡萄藤照下来,透出的花纹显出别样的富丽,碎金点点。此时,时间似乎忘记了流动,竟不再觉得冗长难耐,果实们用青涩晦暗暂时包藏着它们关于秋天的梦想。婀娜的葡萄叶也披上了
期刊
近几年“西风东渐”,虽然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夹杂着商业文化呼啸而来。但是,人们却对民族传统节日更加重视。月饼包含了团圆的意义,尽管9月开始变得秋风萧瑟天气凉,但那将至的中秋佳节却让心情热闹起来:中秋明月夜,花间一壶酒,举杯邀明月,但愿人长久!对于三千年来始终代表着“团圆”意义的月饼来说,搭配一款适合的葡萄酒,圆满之余又锦上添花。     人在海外,倚着阳台,望着明亮剔透的月亮,在璀璨夜空里。心
期刊
这是一个举办派对的季节, 也无疑是女人展示自己独特魅力的最佳时刻,你是否已准备好行头,不论是奢华的皮草,性感的低V领,或是妩媚掺揉甜美的抹胸露背装,只要找准了适合自己的装扮,配上魅惑的眼神,你就可成为全场的焦点。轻松捕获众人艳羡的目光!      派对战士    在派对中,服饰要达到整体和谐,即从头到脚颜色、款式相配,才能体现一个男人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和风度。年轻青春派可选择今年流行的褶皱复古衬
期刊
9月,秋高气爽,到处美景,正是出游、充分享受自然的最好季节。让我们呼朋引伴,从法国、芬兰再到加拿大,去享受这个季节收获的乐趣。     悄然落下的一片黄叶,洄游的鲑鱼,拉开了一年的秋幕,加拿大多姿多彩的秋色绊住了游人的脚步。和法国、意大利相比,芬兰也许不算是一个超级美食国家,可它的独特之处却在于注重天然,食材大都来自于无污染的森林和湖泊,每年的浆果采摘之后,人们品尝着散发着浓郁香气的浆果,就像经历
期刊
春节,无论是对留守家乡的老人,还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团聚是大喜过望后的阖家欢乐;遥望是失望后相思感伤的极致。春节已经不仅仅是华人的节日,华人将他们的情感、他们的信仰和他们的文化植入到多民族共处的社会之中,带来了更多价值观的世界里深度的共鸣。    从民俗学的角度来看,中国节日都与农业社会有关。春节时期的饮食文化,是基于农业社会的产品丰富多彩;春节时期的娱乐文化,是基于农业耕作中的冬季闲暇;春节时期的
期刊
出国,第一步就是长途飞行。无论是长途出差,旅行,还是出去留学,别说海归,现在的海鸥们都越来越多了,他们需要时常在几大洋上空飞来飞去。出发和到达容易,最难熬的莫过于动辄八九个小时的长途飞行了。如何不再做笼中困兽,把旅途变成享受?    去到一个向往已久的国家,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想起来都令人兴奋。无论是长途出差,旅行,还是出去留学,别说海归,现在的海鸥们都越来越多了,他们需要时常在几大洋上空飞来飞
期刊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没有什么能够真正成为中国人裹足于国内的障碍和理由,无论是战争、屠杀、歧视、车祸还是病毒细菌。因为这些危险背后还有财富梦想、创业神话和求知渴望,甚至还包括国家使命,这一切都足以令人们对出国虔诚而热烈。然而,当我们面对一幕幕惨剧,不得不说:保重,同胞们,你们的安全是家人最大的期望,只有健康活着才能接近梦想。    美国 投资、留学者居多,存在一定威胁    华人海外安全态势    随
期刊
经历过世纪之交“出国热”的中国,现在已经发生了翻天地覆的变化,很多领域已经从“不开放”“半开放”,走向开放。徐小平从上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到上世纪90年代回国帮助新东方学生出国留学,其个人命运的变化正暗合当时中国留学人员寻梦异乡和归国圆梦的进程。    时代造人    1981年,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徐小平被分配到了北京大学任团委文化部部长。刚开始徐小平并没有想要出国,那时的梦想是走仕途,做“中国
期刊
AZONA演绎时装博物馆  AZONA秋冬灵感来源于时装博物馆,找寻不同年代著名时装界的设计大师,重新演绎对各经典时装师的设计理念。9月主题是演绎20年代法国当代经典松身的中性设计,不强调腰肢,将男装布料与服装的细节移植到女装上,松身剪裁、黑白的对比色配以珍珠配饰、山茶花胸针、手绘印花及绒布,带出细致高雅的女性特质。车花碎褶短裙手工精巧,配以丝棉外套,斯文大方;法国面料小巧外套适合于初秋配连衣裙或
期刊
“我是很坚定的!一直以来就是如此。”叶蓬微笑着说。    互联网泡沫危机给了叶蓬一个启示,不能太草率地进入一个自己不是很熟悉的领域。      我们交谈的地方坐落在中关村最繁华喧闹的写字楼内,透过叶蓬办公室的窗户,能看到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财经作家凌志军曾经满怀激情地把中关村刮起的IT热潮称之为“中国的新革命”,而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当年创业的热浪,取而代之的是整个地区越发的商业化,人们依然行色匆
期刊